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历史随笔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3:领导修改与文化素养(见识与素养,决定领导者走多远)——博瑞森图书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3:领导修改与文化素养(见识与素养,决定领导者走多远)——博瑞森图书

见识与素养,决定领导者走多远

作者:刘文瑞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ISBN: 978750686844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5.99

类别: 历史随笔 SKU:5c23d66e421aa985877b5da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868440

内容简介

全书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对历史之典故、政事、人事、政制进行管理解析。

以汉兴楚败背后的刘项素质差异鉴照企业领导者的自我修养问题;以汉文帝贾谊君臣相处之道鉴照基于互补的上下级*配合方式问题;通过古代帝王将相因地制宜运用权势旧事鉴照领导者用权问题;通过“鸿门宴”失策、古帝王“罪己诏”典故鉴照企业家精神问题;直述企业家如何从历史中学习管理智慧;通过周瑜鲁肃性格差异探讨领导者管理风格问题;通过分析古代政府内部分工与编制鉴照企业组织设计与人力规划问题;通过儒吏儒商文化分析探讨企业管理如何应用传统文化问题;*后是分析曾国藩为学修身旧事以济企业家自我学习、修身的心态和方法。

全书目的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重建中国自身的主体地位,促进西学与中学的融合,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实现理性与情感的渗透,用中国话语说明管理智慧。

作者简介

刘文瑞,男,陕西子洲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和管理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其学术研究横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各个学科,共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其中学术论文70余篇,有40余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部分文章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出版个人专著6种,合著专著8种,独著和参与编写普及读物6种,合作编写教材6种。其中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从90年代起,在西方管理思想研究领域耕耘多年,正本清源,对西方名家大师的管理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管理思想大系》书稿180万字(已出版50万字),在国内影响较大。近10年来,对中国管理思想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书稿60万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质。 

出版新作: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与中央政府》(修订本)上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修订本)下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1:组织建设与用人之道》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2:战略决策与经营运作》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3:领导修炼与文化素养》
《世界管理大师丛书:那些改变世界管理的人》(共15册)
《管理学在中国》
《管理的尺度》
《看电影,学管理》

目  录

章 当领导的学问 4

1. 什么样的人能当领导:刘邦和项羽的比较 4

2. 君臣相得的条件:从汉文帝用贾谊看用人之道 5

3. 陶榖为何不得志:价值观与能力冲突时的选择 8

4. 以无为成就有为:无为而治的管理学含义 10

5. 领导责任该如何承担:司马师赢得支持的奥秘 11

第二章 领导者如何用权 13

6. 古代领导人的用权类型 13

7. 权力的支撑:资源·智力·时势 16

8. 用权的可持续性 19

第三章 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22

9. 妇人之仁和大仁大义是否对立:鸿门宴的思考 22

10. 不择手段才是真正的原罪:袁世凯的兵变 24

11. 基业长青的前提:对三大割据时代的思考 26

12. 企业家要心怀敬畏:汉代罪己诏的治国功能 28

13. 山水相依方成景:论企业家的“智”与“仁” 30

第四章 管理者如何读史 32

14. 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 32

15. 如何看待传统与现实、直笔与曲笔 36

16. 读史的不同层次和境界 38

第五章 历史中的经典案例 42

17. 从失败中观察成功:甲午海战的另一面 43

18. 不可复制的管理经验:西南联大为何无法超越 45

19. 管理学案例该如何总结:论丁谓的“系统工程” 47

20. 如何避免系统错误的爆发:生辰纲是怎样丢掉的 48

21. 轻诺必然寡信:王莽败亡的教训 49

22. 政商一体利弊谈: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悲剧 51

第六章  辨析管理中的对与错 52

23. 快意和厚道之间的取舍:做周瑜还是做鲁肃 52

24. 以面子为重还是以事业为重:贡禹进谏的启示 53

25. 性恶论与小人得志:朱元璋严刑酷法的偏失 55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58

26. 古代政府的人数与规模 58

27. 古代政府的权力与职能 61

28. 政府大小的衡量标准 63

29. “”是怎样形成的:古代官场陋规 65

30. 对陋规的治理:雍正“耗羡归公”的得与失 68

31. 探寻管理的规律:“陋规”与“耗羡归公” 71

第八章  儒吏.儒商.企业家 73

32. 儒吏之争的历史轨迹 73

33. 儒和吏的区别以及合流之弊 77

34. 儒吏关系在管理上的反思 81

35. 儒商的前世今生 83

第九章 曾国藩的阅读名单 86

36. 读经典常见的问题 86

37. 斯文在兹:曾国藩的名单 90

38. 曾国藩论治学方法和心态 105

39. 接纳与理性并存 107

附录:史学思维和管理研究 109

1.管理研究的历史轨迹 109

2.史学思维对管理研究的贡献 111

3.史学的前车之鉴和用于管理研究之误 113

 

前  言

拙作《史海管窥》出版后,得到师友多方鼓励。应博瑞森的掌门人张本心先生之邀,经过修订、补充、重新编排,增加了较多内容,更名为《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分三册出版。

当初写这些稿子的动机,是想在历史与管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现在市面上这类书籍越来越多,但总体上依然存在着学科隔阂。以管理为主业的作者,往往从实用角度出发,缺少深邃的史家眼光;而以历史为主业的作者,往往沉迷于典章故事,对现实的理解则流于肤浅。打通历史与管理的任督二脉,可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品位。

在旧作《史海管窥》的序言中,笔者曾经说过:英国学者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认为,历史学是思想的一种形式,神学是关于信仰的思想,自然科学是关于外界的思想,而历史学则是关于人类的思想。历史学要回答的,就是弄清楚人类在过去的所作所为。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解释各种各样的证据,认识人自身。要知道我们能干什么,就必须看我们过去干过什么。说到底,管理必须从人出发,而人又是历史的产物。无视历史,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藐视历史,可能会一时显赫,但终会被历史所藐视。凡是试图把历史踩在脚下的人,多半会被历史踩在脚下。英国的那位主编过《剑桥近代史》的名人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有许多广为流传的名言,但有一句名言却往往被人忽视,即“历史的教训就是——所有人都不会从历史的教训中真正学到教训”。

我们不可能割断历史,当我们试图走出现实的迷宫时,历史的路标一直在那里招手。一本好的历史书,可以使我们在喧嚣之中回归沉静,可以使我们在浮躁之后回归坦然。中国历史过于繁复,这种繁复表现在同类事情总在不断上演,如果就事论事,难免失于肤浅。了解点历史的真相,对于深化人的思维有好处。历史不是一个个事件的堆砌,不是一连串年代的累积,也不是一些叱咤风云人物的业绩账簿,历史是一种智慧。透过历史,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定位现实。

但是,不要期望历史能够给当代的管理活动提供现成的答案。比附式的解说历史,机巧式的套用历史,恰恰会失去对历史的尊重。历史的功用,在于增进人们的智识思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模仿范例。对于经营管理来说,当代管理学发源于欧美,有着浓厚的西方色彩。这种管理学,有着强烈的工具理性追求,具有严密的数理支撑,这正是它的优势所在。现代管理绝不能排斥由工业文明产生出来的人类智慧,如果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对抗机器大生产孕育出来的当代管理,那等于是用大刀长矛之类冷兵器对付飞机大炮。我们可以说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早于古登堡,但如果现在还要用木活字版或泥活字版取代古登堡印刷机,那多半脑子有点问题。然而,这不等于我们可以彻底抛弃或者割断自己的传统。从技术的角度看,传统的管理方法早已过时;但从精神的角度看,传统的文化积淀早已渗透了我们的血脉。管理必须有理性和技术,但不仅仅是理性和技术。对历史经验的探索,对前人智慧的领悟,恰恰可以弥补理性的单一和冷峻。

今天,我们重新观察历史与管理的关系,可以得到更深刻的认知。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家,往往在深厚的学术浸淫之中面向历史追索智慧,探求本源。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经济学包括历史、统计和理论三大块,如果让他重新开始,他将历史。其理由有三:,“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第二,“历史提供了好的方法让我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经济分析史》卷,第29页,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纵观当今的管理学界,理论的丛林已经十分茂盛,统计的实证研究也遍地开花,唯独历史的分析论证依然薄弱,因此,在历史中发掘管理智慧,尤为重要。实践中的企业家,也可从经验中感受到阅读历史著作有可能比理性计算获得更多的管理启迪。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强调斯隆的自传《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是好的管理教科书;而与德鲁克齐名的大师马奇,则一直用文史名作当领导力教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寄希望于中国在管理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人们对中国话语、中国范式的期望也越来越大,而要掌握中国话语,构建中国范式,就离不开历史积淀。只有认真考察文化基因、行为习惯、民族心理中的历史遗传,才可真正领略中国人的管理智慧。从组织角度看,中国传统的组织建制和运作机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领导角度看,文武昭宣,唐宗宋祖,个个具有中国特色;从用人角度看,制度安排和选拔锻炼,有着浓郁的本土情境和历史传承;从决策角度看,选择考量和制约机制,处处表现着中国式思维;从价值准则看,礼乐文明和教化体系,彰显着中国独有的治国理政方式。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研究,考察其内在奥秘,端详其外在表现,获得相应的感悟和理解。

西学进入中国后,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学之长在其分科促成的精细,西学之短亦在其分科造成的隔阂。中国的管理学科,深受来自西方的影响。这种影响从积极方面看促进了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而从消极方面看则是以西方的眼光观察本土资源,置自身于他者地位。现代化以失去主体性为代价。研习中国历史,重建中国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促进西学与中学的融合,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实现理性与情感的渗透,用中国话语说明管理智慧。中国的进步,既有来自外生变量的应对,也有来自内生变量的滋润。把外来影响与内部生长因子融为一体,方可不失根本。

在中国的管理研究中,既要防范欧美中心主义对本土思想的贬低和冲击,又要防范天朝老大心态对本土思想的夸张和虚骄。中外互为参照,而不是互为支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体现多元化。在管理思想的研究上,真正体现出“理一分殊”的中国思想。以中国的人性假说为例,它从儒家和法家的争论中展开,以善恶为分野和论证标的,不能简单套用却可以与西方的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说比较。在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到支配中国人行为的、已经变成无意识层次的人性假设之内涵和表现。再以中国的社会组织为例,它早产生于历史上的宗法制,并形成了礼制体系,演化出王朝官僚制。不能照搬但可以参照韦伯和巴纳德的理论,以历史记载说清中国人的行为场域、行为平台和运作规则,从中发掘中国特色的组织原理,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组织体系演变。至于中国传统的行为规则和管理技巧,更需要从多个角度论证其中的本土特色;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更需要还原儒墨道法各家各派思想源流中的管理洞见。本书期望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建树。

对中国史有着深刻洞见的陈寅恪先生,强调真正的学问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二是“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他以佛教为例来说明这一现象:“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近虽有人焉,欲然其死灰,疑终不能复振。其故匪他,以性质与环境互相方圆凿枘,势不得不然也。”“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载《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83-285页,三联书店2001年版)在管理实践中,以外来学说引领未来之走向,以本土地位确立经营之根本,正是陈寅恪先生的心愿所向,也是当今中国管理学界的使命。本书试图为实现这种使命有所贡献,期望得到读者的认可。

 

在线试读

1. 什么样的人能当领导:刘邦和项羽的比较

 

领导人同管理者不一样,领导人的诞生是一个自发过程,而管理者的诞生是一个训练过程。

 

多年前曾经评审过一篇写领导素质的文章,作者自认为写得很好。我不客气地告诉送审人,如果我是编辑,这种文章肯定要枪毙。他不解,我解释说,这篇文章讲提高领导素质,其设定的标准是:领导人要有式的雄才大略,还要有周恩来式的谨慎细密,再加上朱德式的宽厚仁慈。你想想,这些人不管如何评价,都是伟人级别的,能遇上一个就不错了,还要把三个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古今中外能找到这样的全才吗?显然,这篇文章设定的领导标准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法实现的。要谈论领导,必须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领导也是常人,现实中没有“高大全”。管理学研究的是常人如何当领导,而不是等待天才的出现。

但是,同样是常人,领导人肯定与平头百姓有所不同。那么,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琢磨。按照现在通行的选拔领导方式和标准,能选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领导人吗?恐怕难。楚汉相争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如果让我们的人力资源总监在事前去考察刘邦和项羽,刘邦恐怕得不了高分。一个典型的无赖,好说大话,好吃懒做,人近中年还一事无成,顶多担任过比照科级的亭长,还没干出什么政绩,显然不是当领导的材料。项羽就有所不同,出身名门,力拔山兮气盖世,武功超绝,文采斐然,而且既有智商又有情商,为人豪爽,雄心勃勃,无论是仪表还是能力,刘邦都不能同项羽比。所以,项羽被选为第三梯队倒有可能。如果再来个拓展训练之类,十有八九刘邦会当逃兵溜之大吉,而项羽可能会夺冠军赢得满堂喝彩。但历史同我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看起来没有发展潜力的刘邦得了天下,而看起来前途无量的项羽却终自刎乌江。以此观之,我们那些人力资源教程、人才测评体系之类,不敢说全是糊弄人的,但确实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正因为有这样的悖论,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中讽刺说,企图寻找“可能的接班人”是完全无用的,其成功的概率几乎小于随机选择,从人群中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有可能比刻意选择的人更适合当领导。对于非常流行的管理培训,德鲁克也不以为然,称为“不过是时髦而已”。他还强调,真正的培训从来都是自我培训。

领导人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刻意选拔和培养出来的,那么,真正的领导人只有一个来源,就是自行“脱颖而出”。借用哈耶克的语言来说,领导人的诞生是一个“自发过程”。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突破那个“颖”。要脱颖,就得有点真本事。不然,即使借助外力到了那个位置,也不过是个“官”,而并非真正的领导。现实中往往有这种人,自以为是领导而实际不过是占据了官位而已。

“脱颖”的基本要求是、富有勇气、坚韧、认真、敢于面对挫折,尤其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善于用人,擅长决断。至于技术之类,倒在其次。刘邦尽管有许多毛病,但在得天下之前,他的善于用人,不怕打败仗是他的优点,对权力的追求也是执着的。要说刘邦取得成功的要害,无非就是能用人、不服输。而项羽的失败,恰恰也败在不能用范增,输不起。

当然,那种有“素质”没教养,有“能力”没胸怀,有“技巧”没肚量,有“水平”没人品的人,也有可能出头。不过,即使他们能“脱颖”,也不过是长出一根芒刺而已。

抢先评论了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3:领导修改与文化素养(见识与素养,决定领导者走多远)——博瑞森图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万历十五年 一本好书 腾讯视频栏目推荐

EUR €19.99
评分 4.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精装版全四册)

EUR €118.96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

EUR €30.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

EUR €24.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