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217863
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
中国气派 民族风格 地方特色 乡土题材
京 东大运河畔的田园风情画
目录
序生活是一本毛边书001
第1章蒲柳人家子弟004
寻根004
我那生身之地充满了野味儿008
别名刘匈奴,自封“山楂汗”009
曾祖母两只肩膀扛得住塌下的天011
被尊称“大学问”的祖父013
我的智力得自母亲的遗传014
赵大奶奶把我接到人世间015
大脚李二说我是文曲星的书童017
荒年乱月,我几次死里逃生01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长大021
第二章难忘童年026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026
差点儿跟比我大六岁的女孩订亲033
我的第一行作品035
通州模范小学的“文侠”038
不知不觉走上文学之路043
第三章崭露头角048
永远照亮在我心中的那面镜子048
我参加地下“民联”的活动049
不食嗟来之食053
生存竞争的头一回亲身体会055
潘逊皋先生教我学古文058
胡泽生先生支持我写小说061
母校如母063
引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良师067
我的短篇小说处女作070
痛惜我的《大运河的儿女》072
也许我有资格当七国大使呢073
第四章zui美好的岁月076
我把第1本样书献给党支部076
布谷鸟的啼叫为我的小说开了头080
谱一曲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083
到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冲动086
汗滴禾下土088
悼念顾竟夫先生090
负责在政治上指导我的人094
我的目光只投向侨女白樟身上097
我读外国小说比中国小说多099
第五章在北大“串门”106
马寅初校长拦住我们做广播操106
我的学问是野狐禅108
魏建功先生欠我一堂课110
杨晦先生为我退学发脾气113
北大图书馆成了我的创作室114
第六章团中央批准专业创作116
康濯和秦兆阳介绍我加入中国作协116
走自己的路118
走村串户的“无任所大使”119
我不敢续写《西苑草》121
我做过一件亏情欠理的憾事125
《村姑》“老”成了《村妇》128
深埋在我心底的隐痛130
第七章“右字号”往事133
“犯忌”133
《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135
扣在我头上的三个屎盆子145
不知天高地厚148
荒唐的反苏“罪状”150
“我只希望不要把我开除出党”151
致友人的一封信155
我是个撑不着、饿不死的命157
第八章被放逐到乐园里160
大乱入乡,死里逃生160
引导我的精神前途的灯火163
家乡人民在动乱中保护了我165
独自放牛、拾粪的日子167
写!不能再浪掷光阴169
我成了“土圣人”和“精神领袖”172
老贫农保驾176
我每忆丫姑,心中便充满激情178
第九章重返文坛185
让我从二十一岁开始185
我向胡耀邦上书求救187
衰年变法189
乡土风水好191
温故知新193
唱一出八仙请寿197
留得青山在200
牛年志向202
第十章一得之见204
扬长避短,小中见大204
“武戏文唱”,反映历史207
土命人的土气作品214
抓住人物就抓住了创作兴奋点219
把长篇拆成若干短篇或中篇223
从不同层次、角度、侧面展示美228
大众文学要通俗而不流俗232
乡土文学如何反映改革236
不随波逐流,乐莫大兮240
第十一章人生感悟244
我喜自称笔耕农244
家乡的水土和乡亲养育了我246
我是做人作文一张脸247
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250
人生没有什么“假如”可言252
坎坷完整了人生的过程256
没有一个人能一生不走背字儿259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261
跑题的闲话264
约法三章266
坐在轮椅上也要做有脊梁的人268
争一口气27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