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08407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绅士着装圣经》套书中的一本。《绅士着装圣经》是追求优雅、品位男士的着装指导手册,全套书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得益彰,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大量风趣盎然的实际案例和精美图片。本书详细深入地阐释了公务、商务人士提高着装修养的核心内容规则、方法和成功案例。包括基于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Code)的礼服、西装、衬衫、外套、户外服知识及其相关附属品的权威信息,搭配的经典案例。具有国际化商务公务社交的指导价值和职场形象方案指引。本书各服装类型也配有女装方案的讲解,并在各章配有思考题以备培训之用。读过本套丛书,相信您会成为一个绅士着装方面的专家。
本书可供公务、商务人士,着装专家,男装设计师,服装搭配师和有志于提升男士着装优雅、品位的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可供公务、商务人士,着装专家,男装设计师,服装搭配师和有志于提升男士着装优雅、品位的人士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 从公务员制度到着装规则
1.1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2 公务员制度与绅士着装规则(TheDressCode)
1.3 欧美国家和日本公务员着装规制
1.4 我国公务员着装现状
1.5 学习TheDressCode的快速方法——阅读品位着装框图
第2章 品位着装从TheDressCode开始
2.1 从绅士着装规则到社交的国际准则
2.2 从英国贵族俱乐部到社交的普世准则
2.3 从绅士的修养到成功人士的标签
2.4 绅士着装规则具有不能抗衡的文明特质
2.5 日本的成功实例——从引进绅士着装到TPO计划
2.6 发达与文明社会的绅士着装规则指标
2.7 从“无知者无畏”到“甚知者颠覆”
2.8 规划成功者衣橱的路线图
思考题
第3章 学习礼服知识从认识细节开始
3.1 礼服细节的成功者秘籍
3.1.1 礼帽的讲究
3.1.2 领结、领带与阿斯克领巾
3.1.3 礼服衬衫细节
3.1.4 礼服背心与卡玛绉饰带
3.1.5 礼服裤子的搭配避免错乱
3.1.6 鞋和袜子的细节
3.2 礼服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3.2.1 学习礼服知识的路径
3.2.2 预测礼服流行趋势的技巧
3.2.3 如何识别国际化礼服请柬
3.3 全天候礼服一黑色套装的搭配规则与技巧
3.4 女士礼服体系
3.4.1 女士礼服
3.4.2 女士正式礼服
3.4.3 女士准礼服
3.5 准礼服(西装类)配置方案
3.6 民族化全天候礼服——中山装和旗袍
思考题
第4章 西装知识是公务商务人士成功的秘籍
4.1 西装的误读与解读
4.1.1 “商务西装”——混乱的概念
4.1.2 “请着正装”——社交的误读
4.1.3 西装的“三剑客”
4.2 西服套装表达进入职场的一切信息
4.2.1 进入职场的基本训练从西服套装开始
4.2.2 西服套装的基本配置和职场语言
4.3 运动西装保有纯粹贵族血统的绅士符号
4.3.1 有条件搭配的社交密码
4.3.2 徽章和金属纽扣的特别提示
4.4 夹克西装——行走在职场休闲路线上的全天候西装
4.5 西装从基本配置到升级和降级配置的技巧
4.6 女士职场服装的配置
思考题
第5章 品位着装——深度体验细节
5.1 不要忽视经典服装中的每一个细节
5.2 如何判断优雅、得体、适当和禁忌的服装状态
5.3 领带的讲究
5.4 鞋与袜在社交中不能被忽视的地方
思考题
第6章 成功人士的衬衫
6.1 白衬衫——从贵族血统到白领标签
6.2 衬衫细节的职场取向
6.2.1 衬衫经典领型的暗示
6.2.2 衬衫袖克夫的讲究
6.2.3 衬衫棉的纯度暗示绅士的纯度
6.2.4 合适的衬衫考验白领的技术修养
6.3 衬衫的礼仪级别
思考题
第7章 外套——绅士的后守望
7.1 能够守住外套的人
7.2 绅士外套的贵族——柴斯特菲尔德(Chesterfield)
7.3 头衔多的全天候外套——巴尔玛肯(Balmacaan)
7.4 出身英国、发迹美国的出行外套——波鲁外套(PoloCoat)
7.5 绅士外套的一座丰碑——堑壕外套(TrenchCoat)
7.6 成也英伦败也英伦——达夫尔外套(DuffelCoat)
思考题
第8章 户外服是社交中需要启蒙的知识
8.1 户外服历来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社交艺术
8.2 户外服“厚重”与“轻盈”的智慧
8.3 巴布尔夹克优雅休闲的绅士标签
8.4 品位休闲生活不能不记住它们
8.4.1 年轻成功者的利发尔(RefferJacket)
8.4.2 “不好惹”的瑟法里夹克(SafariJacket)
8.4.3 叛逆年轻贵族爱的摩托夹克(MotorbikeJacket)
8.4.4 崇尚体育和团队精神的斯特嘉姆夹克(StadiumJacket)
8.4.5 牛仔裤不拒绝任何人的职场新贵——李维斯(Levi’s)
8.4.6 品质Polo衫值得解读的地方
8.4.7 钓鱼背心(FishingVest)的品质重要
8.4.8 休闲背心职场的调节功能
8.4.9 休闲裤的职场个性表现
8.4.10 从地位卑微走向休闲经典的羊毛衫
8.5 品位休闲社交的户外服配置
8.5.1 基本配置
8.5.2 升级配置
思考题
第9章 职业女装的社交智慧和技巧
9.1 历史、规则、细节——学习TheDressCode的三个途径
9.2 现代职业女装发展的有力推手
9.3 无法而法
9.4 逆向思维
9.5 不能犯的社交禁忌
9.6 色彩规律是几分钟就可以掌握的知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1.1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2 公务员制度与绅士着装规则(TheDressCode)
1.3 欧美国家和日本公务员着装规制
1.4 我国公务员着装现状
1.5 学习TheDressCode的快速方法——阅读品位着装框图
第2章 品位着装从TheDressCode开始
2.1 从绅士着装规则到社交的国际准则
2.2 从英国贵族俱乐部到社交的普世准则
2.3 从绅士的修养到成功人士的标签
2.4 绅士着装规则具有不能抗衡的文明特质
2.5 日本的成功实例——从引进绅士着装到TPO计划
2.6 发达与文明社会的绅士着装规则指标
2.7 从“无知者无畏”到“甚知者颠覆”
2.8 规划成功者衣橱的路线图
思考题
第3章 学习礼服知识从认识细节开始
3.1 礼服细节的成功者秘籍
3.1.1 礼帽的讲究
3.1.2 领结、领带与阿斯克领巾
3.1.3 礼服衬衫细节
3.1.4 礼服背心与卡玛绉饰带
3.1.5 礼服裤子的搭配避免错乱
3.1.6 鞋和袜子的细节
3.2 礼服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3.2.1 学习礼服知识的路径
3.2.2 预测礼服流行趋势的技巧
3.2.3 如何识别国际化礼服请柬
3.3 全天候礼服一黑色套装的搭配规则与技巧
3.4 女士礼服体系
3.4.1 女士礼服
3.4.2 女士正式礼服
3.4.3 女士准礼服
3.5 准礼服(西装类)配置方案
3.6 民族化全天候礼服——中山装和旗袍
思考题
第4章 西装知识是公务商务人士成功的秘籍
4.1 西装的误读与解读
4.1.1 “商务西装”——混乱的概念
4.1.2 “请着正装”——社交的误读
4.1.3 西装的“三剑客”
4.2 西服套装表达进入职场的一切信息
4.2.1 进入职场的基本训练从西服套装开始
4.2.2 西服套装的基本配置和职场语言
4.3 运动西装保有纯粹贵族血统的绅士符号
4.3.1 有条件搭配的社交密码
4.3.2 徽章和金属纽扣的特别提示
4.4 夹克西装——行走在职场休闲路线上的全天候西装
4.5 西装从基本配置到升级和降级配置的技巧
4.6 女士职场服装的配置
思考题
第5章 品位着装——深度体验细节
5.1 不要忽视经典服装中的每一个细节
5.2 如何判断优雅、得体、适当和禁忌的服装状态
5.3 领带的讲究
5.4 鞋与袜在社交中不能被忽视的地方
思考题
第6章 成功人士的衬衫
6.1 白衬衫——从贵族血统到白领标签
6.2 衬衫细节的职场取向
6.2.1 衬衫经典领型的暗示
6.2.2 衬衫袖克夫的讲究
6.2.3 衬衫棉的纯度暗示绅士的纯度
6.2.4 合适的衬衫考验白领的技术修养
6.3 衬衫的礼仪级别
思考题
第7章 外套——绅士的后守望
7.1 能够守住外套的人
7.2 绅士外套的贵族——柴斯特菲尔德(Chesterfield)
7.3 头衔多的全天候外套——巴尔玛肯(Balmacaan)
7.4 出身英国、发迹美国的出行外套——波鲁外套(PoloCoat)
7.5 绅士外套的一座丰碑——堑壕外套(TrenchCoat)
7.6 成也英伦败也英伦——达夫尔外套(DuffelCoat)
思考题
第8章 户外服是社交中需要启蒙的知识
8.1 户外服历来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社交艺术
8.2 户外服“厚重”与“轻盈”的智慧
8.3 巴布尔夹克优雅休闲的绅士标签
8.4 品位休闲生活不能不记住它们
8.4.1 年轻成功者的利发尔(RefferJacket)
8.4.2 “不好惹”的瑟法里夹克(SafariJacket)
8.4.3 叛逆年轻贵族爱的摩托夹克(MotorbikeJacket)
8.4.4 崇尚体育和团队精神的斯特嘉姆夹克(StadiumJacket)
8.4.5 牛仔裤不拒绝任何人的职场新贵——李维斯(Levi’s)
8.4.6 品质Polo衫值得解读的地方
8.4.7 钓鱼背心(FishingVest)的品质重要
8.4.8 休闲背心职场的调节功能
8.4.9 休闲裤的职场个性表现
8.4.10 从地位卑微走向休闲经典的羊毛衫
8.5 品位休闲社交的户外服配置
8.5.1 基本配置
8.5.2 升级配置
思考题
第9章 职业女装的社交智慧和技巧
9.1 历史、规则、细节——学习TheDressCode的三个途径
9.2 现代职业女装发展的有力推手
9.3 无法而法
9.4 逆向思维
9.5 不能犯的社交禁忌
9.6 色彩规律是几分钟就可以掌握的知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序
从燕尾服的敬畏精神到走出“礼崩乐坏”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我国作家莫言,这对国人来讲,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重大事件。在他启程领奖前的一个多月里,人们的焦点却从他的作品转移到该穿什么去参加盛大的诺贝尔颁奖仪式上,无论是社会、媒体,还是互联网出现了广泛的全民议题。人民网就此进行了题为“你认为莫言参加诺贝尔颁奖应穿什么装?”的网上调查,参与者达到了8880人,调查结果选择汉服占62.6%,其次是中山装占21.3%,第三是唐装占6%,第四是西装占5%,后是燕尾服占4%。这组数据既让人思考又耐人寻味,让人思考的是在国民中涌动的民族情结;而耐人寻味的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人在世界主流舞台上的国际形象。
就我从1984年开始研究绅士着装密码(TheDressCode)到现在30年,对当今的“莫言事件”(以当今中国争得国际主流社会的话语权而言,在服装上的明智处置,莫言的理性而规范的着装,可认为是“事件”)比常人有更高的敏感度和专业思考。在莫言去瑞典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奖之前的两个多星期,我写了一篇题为“莫言穿什么去领诺贝尔奖是个考验”的千字微博:“……莫言穿什么去领奖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穿燕尾服,另一种是放弃,言外之意,除了燕尾服别无选择。”这就像一个平民想进入中产阶级,一个中产阶级想进入上层社会都要修炼要进入的这个阶层的规则,否则就很难争得应有的话语权,甚至连对话的资格都没有,就不可能进入你要进入的这个集团的视线。
那么诺贝尔颁奖仪式为什么强调男士穿燕尾服?这就是敬畏平等的精神和尊重创造的精神。从燕尾服要遵守一整套一以贯之的行为规范来看,影射出国际主流社交维系一个稳定而秩序的基本规则——TheDress Code。诺贝尔章程规定男士穿燕尾服或本民族礼服,就燕尾服而言,它是国际主流社交钦定的晚间礼服,“”是表达对发明者以礼遇与尊重,自然就带来一种强制性和排他性,平等精神便由此而生,因为强制性和排他性也必须接受不同政见、种族、阶层、地域的分别。因此燕尾服从届诺贝尔颁奖仪式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作为来自不同背景男士标志性礼服就从来没有改变过,所有获该奖的华人无一例外地着规范燕尾服领奖,莫言当然也不会打破这个规矩。“”和“晚间”组成一个词时,这就意味着颁奖仪式后要举行由国王参加的盛大晚宴,这样一个场合,除燕尾服之外没有任何一种服装可以胜任,这就决定了燕尾服中的任何细节是被严格计算的,并承载着记录历史的传统密码,这种密码至今仍散发着强大的内聚力,无论任何人一旦穿上这套装备立刻变得优雅而矜持,这让我们想象崇礼尚乐的孔子时代。
北京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在凤凰卫视大讲堂中提到:就现在的社会风气来看,我们似乎正处在第二次“礼崩乐坏”,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礼制社会。就服装规制而言,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又未建成,我们不可能恢复旧秩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争取主流国际外交的话语权,接受国际惯例是必然的选择。然而人民网的网上调查显示,从汉服、中山装到唐装,支持民族服装的高达91%,而被调查的人群的衣橱中可以相信这类服装几乎为零。所以“民族情结”远远大于理性的职场行动,而职场行动恰恰又缺少权威的、专业的、成功的案例指引。值得注意的“莫言事件”不要误读为公务商务只有礼服的场合才需要构建现代社交的规制,恰恰相反,越是常态的社交越能体现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秩序,甚至在公务商务以外的个人休闲空间,对着装的有所节制和讲究便成为了这个社会主流的自觉行为。这种在休闲、运动场合中的有所节制和讲究的规制,或许是本书有价值,甚至成为当今重塑中国人形象全面进入国际社交的启蒙读本。
从燕尾服的敬畏精神到走出“礼崩乐坏”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我国作家莫言,这对国人来讲,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重大事件。在他启程领奖前的一个多月里,人们的焦点却从他的作品转移到该穿什么去参加盛大的诺贝尔颁奖仪式上,无论是社会、媒体,还是互联网出现了广泛的全民议题。人民网就此进行了题为“你认为莫言参加诺贝尔颁奖应穿什么装?”的网上调查,参与者达到了8880人,调查结果选择汉服占62.6%,其次是中山装占21.3%,第三是唐装占6%,第四是西装占5%,后是燕尾服占4%。这组数据既让人思考又耐人寻味,让人思考的是在国民中涌动的民族情结;而耐人寻味的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人在世界主流舞台上的国际形象。
就我从1984年开始研究绅士着装密码(TheDressCode)到现在30年,对当今的“莫言事件”(以当今中国争得国际主流社会的话语权而言,在服装上的明智处置,莫言的理性而规范的着装,可认为是“事件”)比常人有更高的敏感度和专业思考。在莫言去瑞典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奖之前的两个多星期,我写了一篇题为“莫言穿什么去领诺贝尔奖是个考验”的千字微博:“……莫言穿什么去领奖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穿燕尾服,另一种是放弃,言外之意,除了燕尾服别无选择。”这就像一个平民想进入中产阶级,一个中产阶级想进入上层社会都要修炼要进入的这个阶层的规则,否则就很难争得应有的话语权,甚至连对话的资格都没有,就不可能进入你要进入的这个集团的视线。
那么诺贝尔颁奖仪式为什么强调男士穿燕尾服?这就是敬畏平等的精神和尊重创造的精神。从燕尾服要遵守一整套一以贯之的行为规范来看,影射出国际主流社交维系一个稳定而秩序的基本规则——TheDress Code。诺贝尔章程规定男士穿燕尾服或本民族礼服,就燕尾服而言,它是国际主流社交钦定的晚间礼服,“”是表达对发明者以礼遇与尊重,自然就带来一种强制性和排他性,平等精神便由此而生,因为强制性和排他性也必须接受不同政见、种族、阶层、地域的分别。因此燕尾服从届诺贝尔颁奖仪式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作为来自不同背景男士标志性礼服就从来没有改变过,所有获该奖的华人无一例外地着规范燕尾服领奖,莫言当然也不会打破这个规矩。“”和“晚间”组成一个词时,这就意味着颁奖仪式后要举行由国王参加的盛大晚宴,这样一个场合,除燕尾服之外没有任何一种服装可以胜任,这就决定了燕尾服中的任何细节是被严格计算的,并承载着记录历史的传统密码,这种密码至今仍散发着强大的内聚力,无论任何人一旦穿上这套装备立刻变得优雅而矜持,这让我们想象崇礼尚乐的孔子时代。
北京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在凤凰卫视大讲堂中提到:就现在的社会风气来看,我们似乎正处在第二次“礼崩乐坏”,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礼制社会。就服装规制而言,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又未建成,我们不可能恢复旧秩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争取主流国际外交的话语权,接受国际惯例是必然的选择。然而人民网的网上调查显示,从汉服、中山装到唐装,支持民族服装的高达91%,而被调查的人群的衣橱中可以相信这类服装几乎为零。所以“民族情结”远远大于理性的职场行动,而职场行动恰恰又缺少权威的、专业的、成功的案例指引。值得注意的“莫言事件”不要误读为公务商务只有礼服的场合才需要构建现代社交的规制,恰恰相反,越是常态的社交越能体现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秩序,甚至在公务商务以外的个人休闲空间,对着装的有所节制和讲究便成为了这个社会主流的自觉行为。这种在休闲、运动场合中的有所节制和讲究的规制,或许是本书有价值,甚至成为当今重塑中国人形象全面进入国际社交的启蒙读本。
在线试读
第1章 从公务员制度到着装规则
国际惯例(规则)有什么作用?其实它是人类文明、开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发达社会指标性的意义。18 世纪,英国使臣马格尔尼拜见乾隆帝时,因拜见礼仪争执不下,这使大清和大英当时世界上两个的帝国在外交友谊上大打折扣,甚至播下战争的种子。时至今日,中国和英国的学术界,还在为当初是行三拜九叩首礼,还是行单膝跪拜礼各执一词。今天的国际交往中,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有了一个大家相对遵守的国际惯例,它几乎成为国际社会是否按常理出牌的标杆,而且有意无意地成为主流社会判定和划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标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 后市场经济向更加成熟发展,建设“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服务型政府成为现代政府行政改革的必然方向,而构成服务型政府的主体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之相比,欧美和日韩等发达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形象建设已相对完善,但他们都不是以牺牲民族文化为代价,如美国的牛仔裤、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高丽服等仍被保护得很好,值得借鉴。其中,做好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的系统引进是成功的关键,同时,它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设也是同步的。
1.1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公务员”一词来源于英文“Civil servant ”或“Civil service”,有文职人员、文官、文职公务员的含义。它始于18 世纪初叶的英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政府管理和服务功能增强的必然产物,后为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随着世界政治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于1993 年10 月1 日正式推行公务员制度。
尽管很多国家把政府中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称为“公务员”,但公务员的概念及所指范围却不尽相同。大致有三种类型:种是小范围概念,仅指中央政府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府任命的事务官,这些事务官是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不与内阁共进退,没有过失可以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英国的公务员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是中等范围概念,指中央政府的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都被称为公务员,美国的公务员属于这种类型,美国把公务员称为“政府雇员”,是范围很广的一种称谓,它包括了除军事人员以外的所有政府雇员;第三种是大范围概念,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工作人员、审判官、检察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公务员,有“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别,日本、法国的公务员属于这种类型。我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定义为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范围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各级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各级政协机关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等。我国公务员制度基本属于第三种类型。
面对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我国采取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举措,其关键是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培养积极主动、精明能干的公务员队伍,建设以职业化体系为核心的公务员制度。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初步形成。面对开放的深化和交往的国际化、规范化,公务员逐渐成为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其个体形象直接代表了国家形象,因此,公务员形象在外交事务中显得尤为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务员着装形象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公务员制度建设不相适应,呈现出着装形象的发展落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的现状。如何建立一个与更有效、反应快速、有责任感以及更有服务品质的公务员体制相符合的国际化政府形象规制,是我国政府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1.2 公务员制度与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
政治制度与着装规则相结合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在周代便形成了“舆服制”,即贵族按等级使用车马和服装的制度。尽管这种制度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
但从服饰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表明了中国很早就进入了服饰番制时代。服饰的使用被列入国家制度之中意味着服饰已经具有了政治、文化和行政的内容,而不仅仅是穿着服装的个人行为。从国家行政制度建设来说,“舆服制”构成了较完整的着装规则传统,但是它的封建色彩较为浓厚。
具有现代意义的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 )始于19 世纪中叶的欧洲,其中“Dress”是“穿衣、打扮、装扮”的意思,并暗含特定时间、地点与场合;与“The”结合就有了“法定、规定、约定”的意义,可见它不是指普通的、随意的装扮,而是指讲究的、适宜的、有约定的着装;“Code”是法规、规范、规则、密码或代码的意思,直译的话应为“约定的着装密码”,可以说它是欧洲社会成熟的法律体系的产物,在这里,对于我们而言译为“规则”更为合适。因此,从服装行业及社会制度综合考虑,“The Dress Code ”译为“绅士着装规则”更符合我国的现实意义。在具有国际权威的维基百科(Wikipedia )中,“The Dress Code”解释为“一种不成文的但为社会(团体)所有成员理解的着装规则”,可见这一规则具有潜伏性、集团性和阶级性。正是这些特性激发了服装社会学专家的研究兴趣,例如美国服装专家Birgit Engel 撰写的The 24-Hour Dress Code for Men(《完美男人24 小时着装搭配指南》)一书全方位介绍了男士在不同时间、地点和场合的适宜着装。同样,日本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系统地出版过The Dress Code(《服装法典》)一书,是当时的社交着装指南。20 世纪80 年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咨询机构和形象设计师的培训机制,致力于为包括国家公务员、工商管理人员以及白领阶层,提供具有权威性、建设性的形象咨询、设计和实施方案,涉及内容包括色彩、服饰、妆容、心理、行为的社交规则和个案指导性文献与实务。服装是公务员们社交表现和行为规范的物化形式,它由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 )支配,由国际社会外交、公务、商务的服务型特点决定的。因此,服装构成的元素与表现形态有明显的标志性、符号性,而这些标志性和符号性又植根于贵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文化,这就决定了这种制度具有高贵的血统。
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要对公务员进行定期的形象礼仪培训,要求公务员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礼貌的服务等。国际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正是塑造公务员们良好的文明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有效方法。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形象仪态规制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国家公务员制度与国际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应该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具有现代文明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反复证明这一点。
1.3 欧美国家和日本公务员着装规制
欧美国家本身就是绅士着装规则的发源地,英国的绅士文化则是它的核心价值。政府公务员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受其影响,潜意识地成为一种社会追求和集体意志。可以说,对绅士着装规则的运用已经成为其文化基因,成为社会是一种下一阶层向上一阶层奋斗的目标与规范。即使如此,文明的政府还是提倡通过社交、书籍、网络、影视作品等多种渠道来影响和塑造社会的成功形象。
日本对于国际着装规则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在19 世纪,明治维新运动在贵族和工商富贾中展开,规范的英制着装被视为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它已经成为皇室、贵族和工商界精英的“定番”(Basic Item )。
1963 年的TPO 计划即是日本对于国际着装规则的本土化、理论化系统建设的全民化实践与推广,其目的是为迎接1964 年东京奥运会,在日本公众的头脑中尽快树立起基本的现代男装国际规范和标准。这一计划不仅在1964 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为日本国民呈现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并且成为日本国家形象考察的重要指标(整体国民形象和素质甚至高于欧美国家)和成功案例(不限于社会中上层社会的案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基于绅士着装规则的“社交番制”发端于英国、发迹于美国、完善于日本。
1.4 我国公务员着装现状
2005 年8 月19 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向全体公务员发出“合宜的办公室着装指引”,要求公务员在办公室内,不能穿拖鞋及短裤。公务员着装应配合场合,整齐得体。若出席重要会议、正式会议或正式招待会时,男士应穿西装、打领带,女士需穿西装配裙或西裤。类似的规定也出现在韩国,2009 年9 月25 日,韩国政府颁布了《公务员着装指南》,允许公务员在不失风度的前提下自行择装,除了出席会议、会见宾客等庄重的场合外,可以不系领带,但不允许公务员穿拖鞋、短裤、牛仔裤以及过分暴露和华丽的服装,以免给人留下纪律涣散的印象。这种偏低的公务员着装标准和要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与发达的公务员绅士修养的距离,它不是靠单纯的制度约束,优雅修养是一种高贵阶层的普世价值,规定不穿拖鞋、短裤在发达文明的社会集团中(上流社会)是不可思议的。在我国,对于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 )的研究虽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但在民间对国际社交规则的吸纳意识很强。这种现象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不相符合,即使经历了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公众心目当中,在社交界,对于国际着装规则存在着集体无意识,我国现代公务员着装仍处于一种国际社交番制的盲区。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极为重视服装对于一个人形象、品德的塑造。在古代经典书籍《弟子规》中就有记录“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其中,“置冠服,有定位”明确告诉人们服装要与人的身份、地位相称,并规定得很具体。今天,国家公务员着装就是它的集中体现,但是却没有一整套服装规制作指引。
现今,大多数国民认为公务员只要穿西装、打领带就可以应对一切场合,其实这是对国际着装规则没有当成“知识系统”去研究引进的结果。例如,在我们看来,西装只是一种笼统的称谓,在国际着装规则中还细分为西服套装(Suit)、运动西装(Blazer)、休闲西装(Jacket)三种形式及其相应的习惯性组合要素。不同的西装适合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有不同的配服、配饰,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功能和社交气氛。简单地说,西服套装适合公务、商务正式场合,运动西装具有个性化的暗示,而休闲西装则体现了一种休闲的态度,用在公务、商务的“休闲星期五”。如果不了解这些,就难免会出现乱穿衣现象。比如在正式办公时间的公务场合,穿西服套装不穿白衬衫、不系领带,更有甚者,上班时间穿T 恤、凉鞋,还有女士着超短裙、拖鞋等现象,这与其说是制度问题不如说是修养问题,关键是如何培养这种修养。公务员着装和办公室着装的制度改革越来越受到许多地方政府的重视,他们也颁发禁令,然而,这些禁令或改革往往都局限在规定禁止穿什么的简单层面上,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指导性规制和操作方法,更不可能从专业的绅士着装规则出发来指导人们着装,这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取得实质性效果。
……
国际惯例(规则)有什么作用?其实它是人类文明、开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发达社会指标性的意义。18 世纪,英国使臣马格尔尼拜见乾隆帝时,因拜见礼仪争执不下,这使大清和大英当时世界上两个的帝国在外交友谊上大打折扣,甚至播下战争的种子。时至今日,中国和英国的学术界,还在为当初是行三拜九叩首礼,还是行单膝跪拜礼各执一词。今天的国际交往中,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有了一个大家相对遵守的国际惯例,它几乎成为国际社会是否按常理出牌的标杆,而且有意无意地成为主流社会判定和划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标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 后市场经济向更加成熟发展,建设“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服务型政府成为现代政府行政改革的必然方向,而构成服务型政府的主体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之相比,欧美和日韩等发达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形象建设已相对完善,但他们都不是以牺牲民族文化为代价,如美国的牛仔裤、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高丽服等仍被保护得很好,值得借鉴。其中,做好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的系统引进是成功的关键,同时,它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设也是同步的。
1.1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公务员”一词来源于英文“Civil servant ”或“Civil service”,有文职人员、文官、文职公务员的含义。它始于18 世纪初叶的英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政府管理和服务功能增强的必然产物,后为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随着世界政治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于1993 年10 月1 日正式推行公务员制度。
尽管很多国家把政府中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称为“公务员”,但公务员的概念及所指范围却不尽相同。大致有三种类型:种是小范围概念,仅指中央政府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府任命的事务官,这些事务官是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不与内阁共进退,没有过失可以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英国的公务员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是中等范围概念,指中央政府的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都被称为公务员,美国的公务员属于这种类型,美国把公务员称为“政府雇员”,是范围很广的一种称谓,它包括了除军事人员以外的所有政府雇员;第三种是大范围概念,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工作人员、审判官、检察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公务员,有“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别,日本、法国的公务员属于这种类型。我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定义为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范围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各级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各级政协机关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等。我国公务员制度基本属于第三种类型。
面对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我国采取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举措,其关键是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培养积极主动、精明能干的公务员队伍,建设以职业化体系为核心的公务员制度。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初步形成。面对开放的深化和交往的国际化、规范化,公务员逐渐成为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其个体形象直接代表了国家形象,因此,公务员形象在外交事务中显得尤为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务员着装形象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公务员制度建设不相适应,呈现出着装形象的发展落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的现状。如何建立一个与更有效、反应快速、有责任感以及更有服务品质的公务员体制相符合的国际化政府形象规制,是我国政府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1.2 公务员制度与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
政治制度与着装规则相结合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在周代便形成了“舆服制”,即贵族按等级使用车马和服装的制度。尽管这种制度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
但从服饰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表明了中国很早就进入了服饰番制时代。服饰的使用被列入国家制度之中意味着服饰已经具有了政治、文化和行政的内容,而不仅仅是穿着服装的个人行为。从国家行政制度建设来说,“舆服制”构成了较完整的着装规则传统,但是它的封建色彩较为浓厚。
具有现代意义的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 )始于19 世纪中叶的欧洲,其中“Dress”是“穿衣、打扮、装扮”的意思,并暗含特定时间、地点与场合;与“The”结合就有了“法定、规定、约定”的意义,可见它不是指普通的、随意的装扮,而是指讲究的、适宜的、有约定的着装;“Code”是法规、规范、规则、密码或代码的意思,直译的话应为“约定的着装密码”,可以说它是欧洲社会成熟的法律体系的产物,在这里,对于我们而言译为“规则”更为合适。因此,从服装行业及社会制度综合考虑,“The Dress Code ”译为“绅士着装规则”更符合我国的现实意义。在具有国际权威的维基百科(Wikipedia )中,“The Dress Code”解释为“一种不成文的但为社会(团体)所有成员理解的着装规则”,可见这一规则具有潜伏性、集团性和阶级性。正是这些特性激发了服装社会学专家的研究兴趣,例如美国服装专家Birgit Engel 撰写的The 24-Hour Dress Code for Men(《完美男人24 小时着装搭配指南》)一书全方位介绍了男士在不同时间、地点和场合的适宜着装。同样,日本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系统地出版过The Dress Code(《服装法典》)一书,是当时的社交着装指南。20 世纪80 年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咨询机构和形象设计师的培训机制,致力于为包括国家公务员、工商管理人员以及白领阶层,提供具有权威性、建设性的形象咨询、设计和实施方案,涉及内容包括色彩、服饰、妆容、心理、行为的社交规则和个案指导性文献与实务。服装是公务员们社交表现和行为规范的物化形式,它由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 )支配,由国际社会外交、公务、商务的服务型特点决定的。因此,服装构成的元素与表现形态有明显的标志性、符号性,而这些标志性和符号性又植根于贵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文化,这就决定了这种制度具有高贵的血统。
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要对公务员进行定期的形象礼仪培训,要求公务员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礼貌的服务等。国际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正是塑造公务员们良好的文明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有效方法。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形象仪态规制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国家公务员制度与国际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应该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具有现代文明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反复证明这一点。
1.3 欧美国家和日本公务员着装规制
欧美国家本身就是绅士着装规则的发源地,英国的绅士文化则是它的核心价值。政府公务员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受其影响,潜意识地成为一种社会追求和集体意志。可以说,对绅士着装规则的运用已经成为其文化基因,成为社会是一种下一阶层向上一阶层奋斗的目标与规范。即使如此,文明的政府还是提倡通过社交、书籍、网络、影视作品等多种渠道来影响和塑造社会的成功形象。
日本对于国际着装规则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在19 世纪,明治维新运动在贵族和工商富贾中展开,规范的英制着装被视为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它已经成为皇室、贵族和工商界精英的“定番”(Basic Item )。
1963 年的TPO 计划即是日本对于国际着装规则的本土化、理论化系统建设的全民化实践与推广,其目的是为迎接1964 年东京奥运会,在日本公众的头脑中尽快树立起基本的现代男装国际规范和标准。这一计划不仅在1964 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为日本国民呈现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并且成为日本国家形象考察的重要指标(整体国民形象和素质甚至高于欧美国家)和成功案例(不限于社会中上层社会的案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基于绅士着装规则的“社交番制”发端于英国、发迹于美国、完善于日本。
1.4 我国公务员着装现状
2005 年8 月19 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向全体公务员发出“合宜的办公室着装指引”,要求公务员在办公室内,不能穿拖鞋及短裤。公务员着装应配合场合,整齐得体。若出席重要会议、正式会议或正式招待会时,男士应穿西装、打领带,女士需穿西装配裙或西裤。类似的规定也出现在韩国,2009 年9 月25 日,韩国政府颁布了《公务员着装指南》,允许公务员在不失风度的前提下自行择装,除了出席会议、会见宾客等庄重的场合外,可以不系领带,但不允许公务员穿拖鞋、短裤、牛仔裤以及过分暴露和华丽的服装,以免给人留下纪律涣散的印象。这种偏低的公务员着装标准和要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与发达的公务员绅士修养的距离,它不是靠单纯的制度约束,优雅修养是一种高贵阶层的普世价值,规定不穿拖鞋、短裤在发达文明的社会集团中(上流社会)是不可思议的。在我国,对于绅士着装规则(The Dress Code )的研究虽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但在民间对国际社交规则的吸纳意识很强。这种现象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不相符合,即使经历了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公众心目当中,在社交界,对于国际着装规则存在着集体无意识,我国现代公务员着装仍处于一种国际社交番制的盲区。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极为重视服装对于一个人形象、品德的塑造。在古代经典书籍《弟子规》中就有记录“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其中,“置冠服,有定位”明确告诉人们服装要与人的身份、地位相称,并规定得很具体。今天,国家公务员着装就是它的集中体现,但是却没有一整套服装规制作指引。
现今,大多数国民认为公务员只要穿西装、打领带就可以应对一切场合,其实这是对国际着装规则没有当成“知识系统”去研究引进的结果。例如,在我们看来,西装只是一种笼统的称谓,在国际着装规则中还细分为西服套装(Suit)、运动西装(Blazer)、休闲西装(Jacket)三种形式及其相应的习惯性组合要素。不同的西装适合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有不同的配服、配饰,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功能和社交气氛。简单地说,西服套装适合公务、商务正式场合,运动西装具有个性化的暗示,而休闲西装则体现了一种休闲的态度,用在公务、商务的“休闲星期五”。如果不了解这些,就难免会出现乱穿衣现象。比如在正式办公时间的公务场合,穿西服套装不穿白衬衫、不系领带,更有甚者,上班时间穿T 恤、凉鞋,还有女士着超短裙、拖鞋等现象,这与其说是制度问题不如说是修养问题,关键是如何培养这种修养。公务员着装和办公室着装的制度改革越来越受到许多地方政府的重视,他们也颁发禁令,然而,这些禁令或改革往往都局限在规定禁止穿什么的简单层面上,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指导性规制和操作方法,更不可能从专业的绅士着装规则出发来指导人们着装,这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取得实质性效果。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