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021397
编辑推荐
西方有《古罗马风化史》《欧洲风化史》《古希腊风化史》,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研究“性学”,堪称“中国性学史”“中国风化史”。
江晓原先生除了在学术领域成绩突出,且自谓好古成癖,对历史有特别的感情,性的历史归根结底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自然也在其感兴趣的范畴之内。他想要将其推进到“学术研究”的层次上去,于是利用空闲时间(硕士答辩结束后),“发奋”研究起中国古代的房中术,结果写成论文∶《中国十世纪以前的科学性初探》,并于1986年在《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发表;遂又写了几篇“学院派”的性史论文在《中国文化》《汉学研究》(台湾)等刊物上发表;继而又出版了《性在古代中国》《中国人的性神秘》以及《性张力下的中国人》等书。可以说,性学研究,已然成为江晓原先生的第二专业。
这样一本学术与大众兼具的著作,实在值得读者一探究竟。
江晓原先生除了在学术领域成绩突出,且自谓好古成癖,对历史有特别的感情,性的历史归根结底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自然也在其感兴趣的范畴之内。他想要将其推进到“学术研究”的层次上去,于是利用空闲时间(硕士答辩结束后),“发奋”研究起中国古代的房中术,结果写成论文∶《中国十世纪以前的科学性初探》,并于1986年在《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发表;遂又写了几篇“学院派”的性史论文在《中国文化》《汉学研究》(台湾)等刊物上发表;继而又出版了《性在古代中国》《中国人的性神秘》以及《性张力下的中国人》等书。可以说,性学研究,已然成为江晓原先生的第二专业。
这样一本学术与大众兼具的著作,实在值得读者一探究竟。
内容简介
性学五章,作者江晓原。本书是关于中国性学史研究,分为《诗》《书》《画》《药》《人》五个篇章。
《诗》的部分包括:1、从《诗》三百到《夹竹桃》:艳情诗之中国篇;
2、从《雅歌》到罗累莱:艳情诗之西方篇;
3、《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发微——敦煌写卷P2539之专题研究;
4、“人妖必能沟通,以缪斯的名义!”
《书》的部分包括:1、高罗佩《秘戏图考》与《房内考》之得失及有关问题;
2、多妻的小说世界——关于《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
3、三城记:一段燃情岁月——读《欧洲同性恋史》;
4、坦荡的性,文化的性——《孤独的性:手淫文化史》中文版导言;
5、我为什么写《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6、先从史上看风情——闲读五种《风化史》
7、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性学观止》中文第6版序。
《画》的部分包括: 1、从同声歌到压箱底;
2、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药》的部分包括 :1、从鸟卵到伟哥:关于春药的历史漫谈;
2、检与神方教驻景——关于避孕与堕胎的历史漫谈;
3、伟哥十周年。
《人》的部分包括:1、古代性学与气功——兼论评价内丹术的困难;
2、“与阴阳俱往来”——古历与性生活;
3、《乳房的历史》:描述当头,观点也就在其中了;
4、传统女性四题;
5、听一个匈牙利坏男人的真情告白;
6、李约瑟与性史研究;
7、张竞生其人其事。
《诗》的部分包括:1、从《诗》三百到《夹竹桃》:艳情诗之中国篇;
2、从《雅歌》到罗累莱:艳情诗之西方篇;
3、《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发微——敦煌写卷P2539之专题研究;
4、“人妖必能沟通,以缪斯的名义!”
《书》的部分包括:1、高罗佩《秘戏图考》与《房内考》之得失及有关问题;
2、多妻的小说世界——关于《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
3、三城记:一段燃情岁月——读《欧洲同性恋史》;
4、坦荡的性,文化的性——《孤独的性:手淫文化史》中文版导言;
5、我为什么写《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6、先从史上看风情——闲读五种《风化史》
7、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性学观止》中文第6版序。
《画》的部分包括: 1、从同声歌到压箱底;
2、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药》的部分包括 :1、从鸟卵到伟哥:关于春药的历史漫谈;
2、检与神方教驻景——关于避孕与堕胎的历史漫谈;
3、伟哥十周年。
《人》的部分包括:1、古代性学与气功——兼论评价内丹术的困难;
2、“与阴阳俱往来”——古历与性生活;
3、《乳房的历史》:描述当头,观点也就在其中了;
4、传统女性四题;
5、听一个匈牙利坏男人的真情告白;
6、李约瑟与性史研究;
7、张竞生其人其事。
目 录
诗 从《诗》三百到《夹竹桃》:艳情诗之中国篇 从《雅歌》到罗累莱:艳情诗之西方篇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发微——敦煌写卷P之专题研究 “人妖必能沟通,以缪斯的名义!”——张宽的《香格里拉围城》 书 高罗佩《秘戏图考》与《房内考》之得失及有关问题 多妻的小说世界:《吝音鬼、泼妇、一夫多妻者》 三城记:一段燃情岁月——读《欧洲同性恋史》 坦荡的性,文化的性——《孤独的性:手淫文化史》中文版导言 我为什么写《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先从史上看风情——闲读五种《风化史》 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性学观止》中文第版序 画 从同声歌到压箱底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药 从鸟卵到伟哥二关于春药的历史漫谈 检与神方教驻景——关于避孕与堕胎的历史漫谈 伟哥十周年 人 古代性学与气功——兼论评价内丹术的困难 “与阴阳俱往来”——古历与性生活 《乳房的历史》:描述当头,观少也就在其中了 传统女性四题 听一个匈牙利环男人的真情告白 李约瑟与性史研究 张竞生其人其事 后记
在线试读
《乳房的历史》:描述当头,观点也就在其中了
为人类的某个器官写一部历史,也算别出心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器官都能写得成一部历史,比如“阑尾的历史”或“脾脏的历史”,恐怕就写不成,因为这些器官上没有多少“文化”,可供形成“历史”。但是乳房不同,乳房上的“文化”,可是深厚之至-它联系到生育、性爱、健康、政治、商业、审美……所以当1997年,美国从事“女性和性别研究”的女学者玛莉莲·亚隆(Maxilyn Yalom)出版《乳房的历史》(A History of the Breast)一书后,立即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乳房的历史》实际上是一本“乳房文化史”,虽然结构上看不出多少高明之处,也未见有深度的理论分析,从表面上看,甚至没有什么“观点”。但作者收集了大量资料,有些资料是读者平时不易见到的;还有不少资料是平时人们不从“乳房文化”的角度去看的。这样将“乳房文化史”描述出来,也就很有价值了。其实在西方,有许多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都是这样的。
在中国传统的主流审美观念中,乳房可以说没有任何地位,如果要对中国做类似的文化史,恐怕只能做头发或脚-小脚的文化史,事实上已经有人做过。如果说早期方绚《香莲品藻》之类的作品还带有无聊文人吟风咏月甚至恋足癖的色彩,那么到姚灵犀编的《采菲录》,大体上就有一点像玛莉莲·亚隆对乳房所做的工作了,但是姚灵犀没能搜集图像资料。而在中国今日媒体上到处可见的丰乳隆胸广告中所反映的审美观念,则完全是西风东渐的结果,其历史绝不会超过100年(当代中国女性中不再讳言乳房的当然大有人在,比如吴霭仪有一本集子取名《知识分子的乳房》)。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乳房的历史》一书中译本的出版,又另有一重意义。
玛莉莲·亚隆对与乳房有关的史料的搜集,可谓不遗余力。举凡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古典雕塑、名人回忆、广告招贴、宣传海报,等等,无不纳人视野,从中观察乳房文化之演变。全书共有插图99幅,每幅下面皆有可以独立于正文阅读的说明文字。这些说明文字往往既点出了这幅插图的价值和意义,也富有阅读趣味,例如图51:
Bernard绘,《向七十五军致敬》,法国海报,1914年。为了鼓舞爱国情操,一次大战时的法国海报将玛丽安(Mar伯nne,作为法国象征的类似女神的人物-作者按)色情化,让她裸身站在加农炮前,发丝飘扬,坚挺的双乳不畏德军的侵袭。又如展示轰炸机机身上所绘裸乳金发美女做胜利手势的图61:
《有点危险》,1943年8月12日。驻扎于英国空军基地的波音B-12飞行堡垒轰炸机388轰炸大队。二次大战的机身绘图艺术融合了乳房、危险、摧毁与胜利。这类笔触,书中到处可见。
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在西方的“女性与性别”研究者、特别是女研究者中,常有女权主义倾向,她们的作品也往往带着女权主义的烙印。但是在玛莉莲·亚隆的《乳房的历史》中,我们看不到这种烙印。她的观察是敏锐的,但态度则是平和的。即使叙述到紧身搭对女性身体的改造和伤害-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古代缠足同样性质-这类内容时,也没有对“男权社会”或“男性中心主义的审美”作任何批判和讨伐。
强调了玛莉莲·亚隆对乳房文化史的“述而不作”的描述,却反而引出了我自己发表一个“观点”的欲望。《乳房的历史》使我想到一个近来常在思考的问题:那些以描述为主、没有多少宏论的著作,是否可以具有很高的学术性?
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于空疏浮夸的“学”风,喜欢徒托空言,大发议论。先前有所谓“论从史出”和“以论带史”之争,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着眼点都在“论”上。大焉者构建“理论体系”,小焉者发为惊人之说,必出一番宏论而后已。久而久之,许多人已经习惯于一定要在文章或著作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一般性地提出观点(比如有所谓“夹叙夹议”)还不行,通常还要摆开一个论断的架势才行。
其实,描述也有学术价值。从时间的维度-其历史沿革、从空间的维度-其分布范围、从社会的维度-其影响作用,将某个事物、某种文化现象描述清楚。例如,西方许多文化人类学著作-其实《乳房的历史》也可以归人其中-就是这样做的。难道没有学术价值?难道不比那些平庸的、陈词滥调的、卑之无甚高论的“观点”更有学术价值?
在这个问题上,参照科学哲学理论中的有关方面,也有启发。早先人们在朴素的客观性假定的简单指导下,坚信科学理论必定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通过“客观”的观察,才能归纳出理论。然而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早已指明,“客观”的观察是不可能存在的,在观察程序的设计、观察结果的表述等问题上,必定有某种理论的介人。作为一种类比,我们也不难看到,“客观”的描述同样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描述对象的取舍、描述语言的选择等问题上,也必定有某种“观点”-实际上也就是理论-的介人。故鄙意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仿照某前伟人之名句句型日:
描述当头,观点也就在其中了。
……
为人类的某个器官写一部历史,也算别出心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器官都能写得成一部历史,比如“阑尾的历史”或“脾脏的历史”,恐怕就写不成,因为这些器官上没有多少“文化”,可供形成“历史”。但是乳房不同,乳房上的“文化”,可是深厚之至-它联系到生育、性爱、健康、政治、商业、审美……所以当1997年,美国从事“女性和性别研究”的女学者玛莉莲·亚隆(Maxilyn Yalom)出版《乳房的历史》(A History of the Breast)一书后,立即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乳房的历史》实际上是一本“乳房文化史”,虽然结构上看不出多少高明之处,也未见有深度的理论分析,从表面上看,甚至没有什么“观点”。但作者收集了大量资料,有些资料是读者平时不易见到的;还有不少资料是平时人们不从“乳房文化”的角度去看的。这样将“乳房文化史”描述出来,也就很有价值了。其实在西方,有许多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都是这样的。
在中国传统的主流审美观念中,乳房可以说没有任何地位,如果要对中国做类似的文化史,恐怕只能做头发或脚-小脚的文化史,事实上已经有人做过。如果说早期方绚《香莲品藻》之类的作品还带有无聊文人吟风咏月甚至恋足癖的色彩,那么到姚灵犀编的《采菲录》,大体上就有一点像玛莉莲·亚隆对乳房所做的工作了,但是姚灵犀没能搜集图像资料。而在中国今日媒体上到处可见的丰乳隆胸广告中所反映的审美观念,则完全是西风东渐的结果,其历史绝不会超过100年(当代中国女性中不再讳言乳房的当然大有人在,比如吴霭仪有一本集子取名《知识分子的乳房》)。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乳房的历史》一书中译本的出版,又另有一重意义。
玛莉莲·亚隆对与乳房有关的史料的搜集,可谓不遗余力。举凡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古典雕塑、名人回忆、广告招贴、宣传海报,等等,无不纳人视野,从中观察乳房文化之演变。全书共有插图99幅,每幅下面皆有可以独立于正文阅读的说明文字。这些说明文字往往既点出了这幅插图的价值和意义,也富有阅读趣味,例如图51:
Bernard绘,《向七十五军致敬》,法国海报,1914年。为了鼓舞爱国情操,一次大战时的法国海报将玛丽安(Mar伯nne,作为法国象征的类似女神的人物-作者按)色情化,让她裸身站在加农炮前,发丝飘扬,坚挺的双乳不畏德军的侵袭。又如展示轰炸机机身上所绘裸乳金发美女做胜利手势的图61:
《有点危险》,1943年8月12日。驻扎于英国空军基地的波音B-12飞行堡垒轰炸机388轰炸大队。二次大战的机身绘图艺术融合了乳房、危险、摧毁与胜利。这类笔触,书中到处可见。
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在西方的“女性与性别”研究者、特别是女研究者中,常有女权主义倾向,她们的作品也往往带着女权主义的烙印。但是在玛莉莲·亚隆的《乳房的历史》中,我们看不到这种烙印。她的观察是敏锐的,但态度则是平和的。即使叙述到紧身搭对女性身体的改造和伤害-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古代缠足同样性质-这类内容时,也没有对“男权社会”或“男性中心主义的审美”作任何批判和讨伐。
强调了玛莉莲·亚隆对乳房文化史的“述而不作”的描述,却反而引出了我自己发表一个“观点”的欲望。《乳房的历史》使我想到一个近来常在思考的问题:那些以描述为主、没有多少宏论的著作,是否可以具有很高的学术性?
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于空疏浮夸的“学”风,喜欢徒托空言,大发议论。先前有所谓“论从史出”和“以论带史”之争,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着眼点都在“论”上。大焉者构建“理论体系”,小焉者发为惊人之说,必出一番宏论而后已。久而久之,许多人已经习惯于一定要在文章或著作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一般性地提出观点(比如有所谓“夹叙夹议”)还不行,通常还要摆开一个论断的架势才行。
其实,描述也有学术价值。从时间的维度-其历史沿革、从空间的维度-其分布范围、从社会的维度-其影响作用,将某个事物、某种文化现象描述清楚。例如,西方许多文化人类学著作-其实《乳房的历史》也可以归人其中-就是这样做的。难道没有学术价值?难道不比那些平庸的、陈词滥调的、卑之无甚高论的“观点”更有学术价值?
在这个问题上,参照科学哲学理论中的有关方面,也有启发。早先人们在朴素的客观性假定的简单指导下,坚信科学理论必定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通过“客观”的观察,才能归纳出理论。然而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早已指明,“客观”的观察是不可能存在的,在观察程序的设计、观察结果的表述等问题上,必定有某种理论的介人。作为一种类比,我们也不难看到,“客观”的描述同样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描述对象的取舍、描述语言的选择等问题上,也必定有某种“观点”-实际上也就是理论-的介人。故鄙意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仿照某前伟人之名句句型日:
描述当头,观点也就在其中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