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2163168
本书选取、借鉴了国内外先进设计组织或管理团队的多项技术管理模式,并针对精细化技术控制所需要的人员计划组成及管理模式、方案创作、扩初设计、施工图深度精度、后期市场服务等各阶段的全程介入,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使从业者对于精细化设计在民用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能实现这样的精细化产品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同时对设计管理环节的一些具体工作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可量化的分析。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具体工作手段,大到设计公司的市场运营模式和系统化成果管理,小到设计模型的利用,内容详实充分,具有实操性。
本书可使从事设计管理的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其工作的操作规律,如果未来能在实际工程中部分得以应用,相信对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第一章讲设计流程的优化,把部品及应用技术与规划、建筑方案设计提至并行的位置,强调其与成本、工程有效互动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通过境外设计事务所对于设计工作标准管理的实例,分析了设计与流程、标准管理之间的意义。
第三章阐述设计工作与成本的关系,指出精细化设计管理对于工程成本、非工程成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四至八章涉及设计深化管理过程,包括设计深化(施工图之前)阶段、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质量管理、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施工图之后)以及部分具体单项,如设计模型工具在设计深化过程中的有效使用、总图专业对于整体设计成果的重要性等。
九、十两章内容为辅助设计实施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设计信息管理和组织与计划方面的保障,从而使设计信息管理与表达更清晰,组织模式更科学、设计计划管理更精细。
前言
第一章 设计组织方式的优化
一、 应用技术及部品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二、 应用技术和部品设计概念的引入
三、 设计中如何操作应用技术及部品设计工作
第二章 设计流程与标准
一、 设计流程标准的概述
二、 设计流程标准涉及的过程与内容
三、 设计标准的逻辑与系统
四、 设计标准的案例——境外设计事务所的设计成果手册
第三章 设计与成本
一、 设计与成本,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二、 设计成果是怎么转化为项目成本的?
三、 设计与工程成本的关联
四、 设计与非工程成本的控制
第四章 设计深化的过程控制
一、 设计深化的条件要求及工作组织
二、 互提专业条件图的作用
三、 施工图目录的作用
四、 部件部品的设计支持体系
第五章 设计与模型
一、 模型工具的概念
二、 设计模型要如何做——分阶段做
三、 工作模型如何使用
四、 如何组织大量的模型工作
第六章 精细化的施工图成果
一、 设计成果质量控制体系
二、 精细化施工图的设计成果
三、 与传统施工图的优化
第七章 总图设计及优化
一、 总图设计概述与发展
二、 总图设计与相关专业的关系
三、 总图设计图应表达的内容
四、 总图设计优化及管理办法
第八章 施工阶段的设计管理
一、 施工阶段设计管理工作的意义
二、 施工图审查及后续工作交接
三、 施工标准及工艺样板确认的指引
四、 现场定期巡查及管理工具
五、 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
六、 重点问题需重点关注
第九章 设计信息管理
一、 设计信息管理的概念
二、 设计信息管理的体系
三、 关于设计信息的表达
四、 工程阶段的设计信息管理案例
五、 市场阶段的设计信息管理案例
第十章 组织与计划管理
一、 设计组织模式的比较
二、 设计管理与计划组织方式的差异
三、 设计合约与费用管理
四、 与境外设计合作的小常识
参考文献
后记
设计的创作和实现对于国外全职责的建筑师而言,是要综合平衡考虑环境、法律法规、管理等诸多因素才能完成,但就国内设计界的现状而言,设计工作延展性不足、市场的成熟和认知程度有限、对外部条件管理能力和意识不足,往往是为了设计自身而设计的局限性,成为了国内、外设计师工作状态差异*的地方之一。
当然,我也非常认同本书的宗旨——切实提高在设计实施阶段把控能力才是真正可以提高国内设计水平的关键。这一点在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譬如境内外设计师在管控流程上的差异,境外设计公司在成熟设计成果标准管理要求上的差异,以及境外设计师在每个设计环节、乃至工作辅助软件上的使用习惯,甚至是境外设计师在模型工具使用上的习惯这些细微之处都有涉及,等等。谁又能说,不是这些微小似乎又是可以提高的部分的堆积,才造成了我们和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师之间的差异呢?
关于本书,最后一点,我想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书中还有不少和境外设计团队合作的经验之谈。譬如如何遴选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如何进行合同谈判,如何做好中间环节的沟通,等等。看得出,这些都是些实实在在的案例和经验之谈,也是非常贴合目前国内工程建设领域现状的。而对于那些有机会直接参与境内外设计项目合作的建筑师们来讲,这本书也堪称一本不错的设计工具书,能够较好地答疑解惑。
其实恰恰相反,在技术领域中共性的、符合客观科学规律的方法是应该可以通行、习惯化的。无论是大师的奇思妙想,还是日常的设计创作:无论是高技派的大型公共建筑,还是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都应同步给予建筑技术及部品细节足够的关注,这当然也是完全可以实施的,特别是针对普通民用设计项目中有限的技术应用及部品部件设计更是行之有效。那么,如何通过部品及应用技术的逐步深化完成对建筑方案的辅助呢?以下我们就尝试描述一下在普通民用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可以实现的三个关键的材料部品清单,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深度的产品控制。
1.方案阶段的应用技术及部品清单(第一轮)
在概念方案之后及单体方案设计之初,就要有第一轮应用技术及部品清单,具体案例可见表1—1(本案例表单主要偏重于部品、材料研究,如果有应用技术的部分也可以同样进行并列或另行单列)。作为清单,首先应该全面,应涵盖未来可涉及的所有部品及应用技术科目分类。其次应有初步的参考意向或简要说明,这些其实是在很多概念方案创作初期都具备的条件,比如我们希望设计的立面风格如何,预期外墙材料是什么样的质感,再比如我们的方案会比较强调于室内舒适度的解决方式等等。当然,在这个阶段可以是尚未确定的,也可以是有选择范围或可参考的,但是作为一个对未来一系列相关工作密切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其前提要求就是一定要尽量全面。同时,对于技术部分,也应尽量有相对清楚的描述。其核心目的就是使方案的创作从开始就有施工组织、对应成本等边界条件在时间、可实施性、匹配度等方面加以量化控制。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