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2213450丛书名: 中国建筑史学史丛书
上述情况的频繁出现,固然因主事者对科学修缮理念缺乏了解,仍以自身理解或沿用“焕然一新’’的传统修缮观念指导实践所致。但在科学修缮理念已广泛传播的今天,因保护界内部对修缮理念,特别是对“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及“修旧如旧,,等通俗性说法理解的莫衷一是,则是使原则的解读出现混乱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结果是,大多数工程主事者无所适从、无章可寻,继而无法正确指导实践。事实上,现时已有多种对“原状”的解释,“修旧如旧”也在未理解其原意的情况下被广泛使用,其中“IEt”的含义多有发挥,继而形成“修IEl女I]故”、tt修旧如新”等衍生词义,引发争议颇多。虽然这些解释有其理解和实践的依据,但其讨论和争议的基础,即“原状”、“整旧如旧”的真实含义、针对对象、运用条件,更重要的是,其产生的原因及时代背景、其逾半个世纪的应用情况与相关的经验得失,却极少被讨论。换言之,相关的讨论未从其真正含义人手。事实上,在其历史发展沿革得到系统整理和研究之前,所谓真正含义本就是空中楼阁。
前述遗产保护大师们自1940年代至今就同一问题多次警告的事实,也反映出类似问题,即我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对自身的回顾和反思不足,对已有优秀做法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不足,其发展历史有待整理、研究。我国遗产保护事业自清末开始,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已成功地将西方现代遗产保护理念和我国固有保护观念相结合,并适应我国遗产、社会、文化情况,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深入研究中改进、发展,成为适合我国遗产的一般做法,且累积大量经验教训,足可为今日之标杆。显然,要获得上述成果,必须开展遗产保护历史的整理和研究。
事实上,统一古建筑修缮原则的理解,并以其正确指导实践,仅仅是建筑遗产保护事业需要完善的内容之一。此外,古建筑修缮工程制度、古建筑修缮工匠传承培养及考核、古建筑保护人才培养、古建筑保护国民教育、古建筑管理与利用,均是被各方关注且有待优化的方面。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理性的思维,须向历史中已存在的辩证思维与经验学习。通过对保护史的回顾,将有助于解决遗产保护事业的更多问题,并通过历史前瞻性的作用,去预见保护事业的未来。对今天而言,回顾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的历史至少有以下帮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