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33027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CCTV-12《法律讲堂》文史版“反贪往事”专题的主讲内容改写,主要讲述了“和珅反贪”、“清朝集体贪腐大案”、“铁面御史斗巡抚”、“卖官弹劾案”等清代历史上的一些惊动朝野的监察(反贪)大案,书中选取的都是受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喜闻乐见的题材。作者焦利在讲述历史分析案件的同时还提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评论,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廉政文化很好的传承。
目 录
序 张晋藩
和珅反贪
这个对手不一般
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意外得知了自己一向器重的云贵总督李侍尧居然涉嫌贪腐!左右权衡之下,乾隆皇帝决定派出和珅作为钦差大臣,远赴云贵调查。一个是皇帝的新宠,一个是朝中的重臣,和珅和李侍尧之间,一场微妙的角力即将展开……
哪里才是突破口
和珅离开了南巡队伍,却并没有直接前往李侍尧所在的云南,而是绕道而行,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贵州,那么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贵州究竟有什么在吸引着和珅呢?
皇帝的心思
钦差大臣和珅远赴云贵查案,岂料却是出师不利,调查陷入了僵局。就在此时,皇帝的一道谕旨却给和珅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也为案件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口。那么谕旨之中究竟写了些什么?远在千里之外的乾隆皇帝,又是从哪里得到了来自云贵的消息呢?
判决及判决之后
和珅费尽周折,终一举查清了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受贿的罪行。案件已经水落石出,但是李侍尧是该杀还是不该杀?皇帝心中真正的想法会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却依然让负责定罪量刑的和珅感到难以捉摸。然而,一个细节突然让和珅参透了案件中的玄机!那么他想到的细节究竟是什么?
清朝集体贪腐大案
憋屈的平调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一代雄主。他在位六十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古代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绝顶聪明的皇帝,却也曾有过当“冤大头”的惨痛经历。曾经被手下的官员合伙蒙骗了七年之久,当了七年的“冤大头”!您说惨不惨?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还得穿越到乾隆三十九年(1774)去看一看。
弥天大谎
清乾隆三十九年,王亶望由浙江平级调往甘肃出任布政使,主持捐监工作。为了尽快干出一些成绩离开贫困的甘肃,也为了改善自己在当地的生活条件。这位深得皇帝信任的大臣铤而走险,夸大了自己的工作成绩。那么乾隆会相信吗?同在甘肃的又是顶头上司的勒尔谨会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向朝廷举报呢?面对着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揭穿自己的上司,王亶望又是如何应对呢?
大贪走了,清官来了
王亶望通过集体分肥的手段,在整个甘肃地区建立了一个冒赈捐监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弥天大谎,作为当地的百姓,为什么对于官员的贪腐行
为,也始终无动于衷?是王亶望手段高超把百姓蒙在了鼓里,还是事情背后另有原因呢?
……
铁而御史斗巡抚
卖官弹劾案
和珅反贪
这个对手不一般
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意外得知了自己一向器重的云贵总督李侍尧居然涉嫌贪腐!左右权衡之下,乾隆皇帝决定派出和珅作为钦差大臣,远赴云贵调查。一个是皇帝的新宠,一个是朝中的重臣,和珅和李侍尧之间,一场微妙的角力即将展开……
哪里才是突破口
和珅离开了南巡队伍,却并没有直接前往李侍尧所在的云南,而是绕道而行,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贵州,那么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贵州究竟有什么在吸引着和珅呢?
皇帝的心思
钦差大臣和珅远赴云贵查案,岂料却是出师不利,调查陷入了僵局。就在此时,皇帝的一道谕旨却给和珅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也为案件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口。那么谕旨之中究竟写了些什么?远在千里之外的乾隆皇帝,又是从哪里得到了来自云贵的消息呢?
判决及判决之后
和珅费尽周折,终一举查清了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受贿的罪行。案件已经水落石出,但是李侍尧是该杀还是不该杀?皇帝心中真正的想法会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却依然让负责定罪量刑的和珅感到难以捉摸。然而,一个细节突然让和珅参透了案件中的玄机!那么他想到的细节究竟是什么?
清朝集体贪腐大案
憋屈的平调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一代雄主。他在位六十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古代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绝顶聪明的皇帝,却也曾有过当“冤大头”的惨痛经历。曾经被手下的官员合伙蒙骗了七年之久,当了七年的“冤大头”!您说惨不惨?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还得穿越到乾隆三十九年(1774)去看一看。
弥天大谎
清乾隆三十九年,王亶望由浙江平级调往甘肃出任布政使,主持捐监工作。为了尽快干出一些成绩离开贫困的甘肃,也为了改善自己在当地的生活条件。这位深得皇帝信任的大臣铤而走险,夸大了自己的工作成绩。那么乾隆会相信吗?同在甘肃的又是顶头上司的勒尔谨会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向朝廷举报呢?面对着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揭穿自己的上司,王亶望又是如何应对呢?
大贪走了,清官来了
王亶望通过集体分肥的手段,在整个甘肃地区建立了一个冒赈捐监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弥天大谎,作为当地的百姓,为什么对于官员的贪腐行
为,也始终无动于衷?是王亶望手段高超把百姓蒙在了鼓里,还是事情背后另有原因呢?
……
铁而御史斗巡抚
卖官弹劾案
在线试读
这个对手不一般
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意外得知了自己一向器重的云贵总督李侍尧居然涉嫌贪腐!左右权衡之下,乾隆皇帝决定派出和珅作为钦差大臣,远赴云贵调查。一个是皇帝的新宠,一个是朝中的重臣,和珅和李侍尧之间,一场微妙的角力即将展开……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七十岁的乾隆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了他第五次下江南的行程。刚刚三十岁的和珅,近年来因为得到乾隆的宠幸,所以这次也陪同乾隆皇帝南巡。和珅是鞍前马后忙得不亦乐乎,把老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十分满意,乾隆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刻也离不了和珅这个聪明伶俐的小伙子了。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南巡的队伍走到山东的时候,和珅忽然离开了乾隆,带着一队人马急匆匆地直奔云南、贵州方向而去,怎么回事?他要去哪儿?为什么不陪着皇帝南巡了?
原来,南巡路上发生了一件让乾隆皇帝十分恼火的事情,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有一个曾任云南粮储道和贵州按察使的官员叫做海宁,这个海宁新近解除旧任,被任命为沈阳奉天府尹了。上任之前呢,按惯例皇帝都要接见一下新任官员,进行一番“任职谈话”,同时也顺便了解一下地方上其他官员的表现,海宁在云贵两地任职多年,而且他的父亲也曾当过云贵总督,所以对这两个省的情况比较了解,乾隆也想从海宁这儿多了解一些云贵那边的治理和吏治的情况。海宁当着皇帝的面儿并没有反映什么重要情况,特别是对云贵总督李侍尧,还说了不少好话,说他很能干、有本事,把云贵两省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把李侍尧大大赞美了一番。但是背地里呢,海宁又跟别人说了许多李侍尧的坏话,特别是在跟一些当官的亲朋故交吃饭喝酒的时候,酒酣耳热之际,便抖出了不少李侍尧在云南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事情。这些小道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乾隆对此是大为光火:好你个海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居然敢对皇帝玩花样!于是立刻传谕军机大臣,以欺君之罪严审海宁。
那么此次审问,会审出什么内容呢?皇帝问话时海宁有所隐瞒,但背地里又与他人私下议论,显然是不想公开得罪云贵总督李侍尧。那么这个李侍尧到底有什么背景,弄得其他大臣,甘愿冒着欺君之罪的风险,也不敢直言上奏呢?
云贵总督李侍尧是辽宁铁岭人,人家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乾隆皇帝为赏识的干将、能臣之一。李侍尧是明末将领李如柏的后代,他的四世祖李永芳,原本是明朝镇守抚顺城的长官。在万历四十六年初,当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军攻打抚顺的时候,李永芳俯首投降,献出了抚顺城。努尔哈赤为了奖励他,授予他三等副将官衔,并且把自己的孙女下嫁给他,因此俗称其为“抚顺额附”。从此李永芳为新主子效尽了犬马之劳,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他的后代铺好了光明的晋升之路。李侍尧的父亲也是高官,曾经当过户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侍尧也是八旗勋旧大臣的后裔,所以李侍尧是根正苗红的“高干子弟”,但他不是纨绔子弟,乾隆八年,李侍尧以荫生身份,补得“印务章京”一职,所谓荫生就是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进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官僚子弟,这些人不经过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那个“印务章京”是个什么官呢?其实 “印务章京”也就是个普通公务员,负责协助领导管理文书档案,章奏文件以及办理印务等事,相当于我们现在行政机关的机要员或者是档案管理员。
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意外得知了自己一向器重的云贵总督李侍尧居然涉嫌贪腐!左右权衡之下,乾隆皇帝决定派出和珅作为钦差大臣,远赴云贵调查。一个是皇帝的新宠,一个是朝中的重臣,和珅和李侍尧之间,一场微妙的角力即将展开……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七十岁的乾隆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了他第五次下江南的行程。刚刚三十岁的和珅,近年来因为得到乾隆的宠幸,所以这次也陪同乾隆皇帝南巡。和珅是鞍前马后忙得不亦乐乎,把老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十分满意,乾隆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刻也离不了和珅这个聪明伶俐的小伙子了。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南巡的队伍走到山东的时候,和珅忽然离开了乾隆,带着一队人马急匆匆地直奔云南、贵州方向而去,怎么回事?他要去哪儿?为什么不陪着皇帝南巡了?
原来,南巡路上发生了一件让乾隆皇帝十分恼火的事情,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有一个曾任云南粮储道和贵州按察使的官员叫做海宁,这个海宁新近解除旧任,被任命为沈阳奉天府尹了。上任之前呢,按惯例皇帝都要接见一下新任官员,进行一番“任职谈话”,同时也顺便了解一下地方上其他官员的表现,海宁在云贵两地任职多年,而且他的父亲也曾当过云贵总督,所以对这两个省的情况比较了解,乾隆也想从海宁这儿多了解一些云贵那边的治理和吏治的情况。海宁当着皇帝的面儿并没有反映什么重要情况,特别是对云贵总督李侍尧,还说了不少好话,说他很能干、有本事,把云贵两省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把李侍尧大大赞美了一番。但是背地里呢,海宁又跟别人说了许多李侍尧的坏话,特别是在跟一些当官的亲朋故交吃饭喝酒的时候,酒酣耳热之际,便抖出了不少李侍尧在云南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事情。这些小道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乾隆对此是大为光火:好你个海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居然敢对皇帝玩花样!于是立刻传谕军机大臣,以欺君之罪严审海宁。
那么此次审问,会审出什么内容呢?皇帝问话时海宁有所隐瞒,但背地里又与他人私下议论,显然是不想公开得罪云贵总督李侍尧。那么这个李侍尧到底有什么背景,弄得其他大臣,甘愿冒着欺君之罪的风险,也不敢直言上奏呢?
云贵总督李侍尧是辽宁铁岭人,人家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乾隆皇帝为赏识的干将、能臣之一。李侍尧是明末将领李如柏的后代,他的四世祖李永芳,原本是明朝镇守抚顺城的长官。在万历四十六年初,当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军攻打抚顺的时候,李永芳俯首投降,献出了抚顺城。努尔哈赤为了奖励他,授予他三等副将官衔,并且把自己的孙女下嫁给他,因此俗称其为“抚顺额附”。从此李永芳为新主子效尽了犬马之劳,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他的后代铺好了光明的晋升之路。李侍尧的父亲也是高官,曾经当过户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侍尧也是八旗勋旧大臣的后裔,所以李侍尧是根正苗红的“高干子弟”,但他不是纨绔子弟,乾隆八年,李侍尧以荫生身份,补得“印务章京”一职,所谓荫生就是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进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官僚子弟,这些人不经过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那个“印务章京”是个什么官呢?其实 “印务章京”也就是个普通公务员,负责协助领导管理文书档案,章奏文件以及办理印务等事,相当于我们现在行政机关的机要员或者是档案管理员。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工作,李侍尧却干得有声有色,文书档案过目不忘,印务奏章井井有条,不断获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乾隆十四年(1750),乾隆皇帝次接见李侍尧,就发现他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过目成诵,不禁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当即破格提拔李侍尧为副都统,从此后李侍尧一路高升,先后专任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等职。再后来子承父业升任户部尚书,然后又外放,先后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乾隆三十八年,李侍尧晋升为大学士,成为宰相级的官员,乾隆四十二年,以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成了真正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这期间乾隆对李侍尧一直非常器重、十分赏识,甚至把他和军机大臣阿桂并称为当朝能办事的两个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