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4441丛书名: 中医文化蓝皮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术角度对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帮助政府、行业监管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通过对北京中医医疗信息传播、北京市民中医认知度和认可度、北京市民就医选择的调查,评价北京中医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为北京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权威建议,而且可以满足大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指导大众的养生文化消费,引导中医药文化传播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 录
Ⅰ 总报告
1 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播的战略分析【毛嘉陵】
一 中医药的存在价值
二 中医药传播的科学文化问题
三 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发展迅猛
四 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的调研
五 中医药的未来与传播战略
Ⅱ 社会医疗篇
2 2014年北京市民养生保健与选择中医就诊的趋势调查【孔宁梅 等】
3 北京市中医“治未病”文化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柴 玉 等】
4 我国民营中医院发展的现状与调查【郑东海 等】
Ⅲ 创意产业篇
5 北京中医药学术和科普图书的创作与营销分析【张立军 等】
6 从人物画创作角度展现中医药文化遗产
——以“中医药历史代表人物画像”项目为例【李俊峰】
7 中医药手机游戏创意产业的新进展
——以国内个中医手游《药王之王》为例【严群超 等】
Ⅳ 人才教育篇
8 国医大师学术影响力的分析与评价【毛嘉陵】
9 北京市中医药专业人员文化素养的调研【王 晨 等】
10 北京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分析【闫兴丽 等】
11 全国中医药大学生阅读活动纪实
——首届全国悦读中医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概览【李秀明 等】
Ⅴ 传播交流篇
12 北京中医药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探析【潘 越 等】
13 全国中医医院微信分析报告【高新军 等】
14 中医药文化节的“新常态”展望【张超中】
1 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播的战略分析【毛嘉陵】
一 中医药的存在价值
二 中医药传播的科学文化问题
三 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发展迅猛
四 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的调研
五 中医药的未来与传播战略
Ⅱ 社会医疗篇
2 2014年北京市民养生保健与选择中医就诊的趋势调查【孔宁梅 等】
3 北京市中医“治未病”文化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柴 玉 等】
4 我国民营中医院发展的现状与调查【郑东海 等】
Ⅲ 创意产业篇
5 北京中医药学术和科普图书的创作与营销分析【张立军 等】
6 从人物画创作角度展现中医药文化遗产
——以“中医药历史代表人物画像”项目为例【李俊峰】
7 中医药手机游戏创意产业的新进展
——以国内个中医手游《药王之王》为例【严群超 等】
Ⅳ 人才教育篇
8 国医大师学术影响力的分析与评价【毛嘉陵】
9 北京市中医药专业人员文化素养的调研【王 晨 等】
10 北京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分析【闫兴丽 等】
11 全国中医药大学生阅读活动纪实
——首届全国悦读中医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概览【李秀明 等】
Ⅴ 传播交流篇
12 北京中医药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探析【潘 越 等】
13 全国中医医院微信分析报告【高新军 等】
14 中医药文化节的“新常态”展望【张超中】
前 言
前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也是我国的原创医药科学文化知识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至今仍然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具有一套独特的学术思想、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可靠的诊疗技术,不仅深受中国人的欢迎和喜爱,而且正快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的健康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百年来西医药发展迅猛,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明显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医药虽然已经十分发达和非常先进,但仍然不能解决所有的医药健康问题,也不可能对所有疾病都取得疗效或较好的疗效,甚至在治疗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新的麻烦和痛苦。中医药虽然很古老,但对不少常见病、疑难病不仅有疗效,甚至还有神奇的疗效,因而至今仍然具有独特的医疗资源价值。近几十年来,WHO(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在世界各国推广中医药,近两百个国家的民众已真切地体验到中医药给他们带来的健康利益。因此,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医疗选择方式和生命的希望,而且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医药产生和成熟于中国远古时期,带有农耕文明时期形成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和整体模糊认知世界的鲜明烙印,这既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也是中医药的局限所在,与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中医药要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化和智库化的社会继续生存和发展,已不可能完全以古人的思想来规划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因此,中医药无论是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临床实践方面,还是在行业管理和战略规划方面,都必须在努力做好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敞开胸怀,勇于拥抱一切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现代科学文明,以促进中医药的学术创新和行业发展。
人类的现代科学文明给中医药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特别是大数据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极有可能帮助中医药提高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知,逐渐实现从模糊性到清晰性的本质性转变。而智库建设则必将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蓝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创立的学术品牌,属于专业的智库型年度研究报告集,由权威机构专家对相关领域年度发展情况做出评价,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提出专家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蓝皮书代表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发挥着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年会的主题是“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对蓝皮书的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了皮书要智库化发展,智库的成果要转化成皮书。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该《意见》还要求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探索中医药智库建设,为北京市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2012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挂牌成立了全国家具有智库性质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基地——“北京中医药传播重点研究室”。该重点研究室成立以后,已组建了一支拥有文化传播、政策咨询、战略规划、经济管理等方面专家的优势团队,可称得上是全国中医药行业支具有实战能力的中医药智库专家团队。该重点研究室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并与其所属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紧密合作,借助其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的蓝皮书品牌,正式启动了全国本中医药发展智库式图书《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5)》的研发工作。
《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5)》选择了近年来北京市和全国中医药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人才教育、中医养生、就医选择、创意产业、新闻出版、传播活动、国际交流、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十余个问题,通过对北京市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和北京市市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调研,采集到了大量的数据和证据,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后提出专家的独家观点、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预案和发展规划,以供决策者选用。
从2015年开始,我们将每年连续研发编写和定期发布中医文化蓝皮书,期望为北京市和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科学文化的传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国家中医药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智库与蓝皮书的性质决定了各子报告除了总结成绩以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蓝皮书可以说就是为寻找问题而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同理,中医文化蓝皮书的价值也在于不断寻找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和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提供解决方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中医药发展献计献策。如果在面对中医药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不足时,总是采取回避、消极甚至抵触的情绪,是不利于中医药健康发展的。事实上,只有能够及时自我纠错的体系,才是有生命力的体系。我们期望通过逐渐加深对中医文化蓝皮书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改变多年来中医药界一些人存在着的只愿听赞扬而排斥正常批评的不良习气,从而使中医药管理决策者、中医药行业专业人士都能拥有更大的胸怀,坦然面对问题和分歧,勇于改正自身存在的错误,共同促进中医药科学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5)》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中医对外交流中心、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健康报、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北京孔医堂、北京清研智库公司、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北京博爱堂医馆、北京汉典中医医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侏罗纪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参加。该书在策划、调研和编写等组织工作中,一直得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单位有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北京市各中医医院的信息专员胡庆华、张亚兰、王松涛、赵雯、李红艳、刘东、游徐奕、张婧、刘晓茜、宋泽珩、白凤连、张綦慧、王伊光、殷子斐、张艳秋、郭京平、李学燕、李文婷、曹克刚、李家瑞等参与了问卷调研的组织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2015年5月8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也是我国的原创医药科学文化知识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至今仍然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具有一套独特的学术思想、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可靠的诊疗技术,不仅深受中国人的欢迎和喜爱,而且正快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的健康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百年来西医药发展迅猛,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明显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医药虽然已经十分发达和非常先进,但仍然不能解决所有的医药健康问题,也不可能对所有疾病都取得疗效或较好的疗效,甚至在治疗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新的麻烦和痛苦。中医药虽然很古老,但对不少常见病、疑难病不仅有疗效,甚至还有神奇的疗效,因而至今仍然具有独特的医疗资源价值。近几十年来,WHO(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在世界各国推广中医药,近两百个国家的民众已真切地体验到中医药给他们带来的健康利益。因此,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医疗选择方式和生命的希望,而且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医药产生和成熟于中国远古时期,带有农耕文明时期形成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和整体模糊认知世界的鲜明烙印,这既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也是中医药的局限所在,与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中医药要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化和智库化的社会继续生存和发展,已不可能完全以古人的思想来规划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因此,中医药无论是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临床实践方面,还是在行业管理和战略规划方面,都必须在努力做好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敞开胸怀,勇于拥抱一切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现代科学文明,以促进中医药的学术创新和行业发展。
人类的现代科学文明给中医药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特别是大数据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极有可能帮助中医药提高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知,逐渐实现从模糊性到清晰性的本质性转变。而智库建设则必将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蓝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创立的学术品牌,属于专业的智库型年度研究报告集,由权威机构专家对相关领域年度发展情况做出评价,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提出专家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蓝皮书代表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发挥着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年会的主题是“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对蓝皮书的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了皮书要智库化发展,智库的成果要转化成皮书。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该《意见》还要求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探索中医药智库建设,为北京市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2012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挂牌成立了全国家具有智库性质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基地——“北京中医药传播重点研究室”。该重点研究室成立以后,已组建了一支拥有文化传播、政策咨询、战略规划、经济管理等方面专家的优势团队,可称得上是全国中医药行业支具有实战能力的中医药智库专家团队。该重点研究室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并与其所属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紧密合作,借助其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的蓝皮书品牌,正式启动了全国本中医药发展智库式图书《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5)》的研发工作。
《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5)》选择了近年来北京市和全国中医药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人才教育、中医养生、就医选择、创意产业、新闻出版、传播活动、国际交流、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十余个问题,通过对北京市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和北京市市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调研,采集到了大量的数据和证据,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后提出专家的独家观点、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预案和发展规划,以供决策者选用。
从2015年开始,我们将每年连续研发编写和定期发布中医文化蓝皮书,期望为北京市和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科学文化的传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国家中医药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智库与蓝皮书的性质决定了各子报告除了总结成绩以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蓝皮书可以说就是为寻找问题而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同理,中医文化蓝皮书的价值也在于不断寻找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和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提供解决方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中医药发展献计献策。如果在面对中医药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不足时,总是采取回避、消极甚至抵触的情绪,是不利于中医药健康发展的。事实上,只有能够及时自我纠错的体系,才是有生命力的体系。我们期望通过逐渐加深对中医文化蓝皮书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改变多年来中医药界一些人存在着的只愿听赞扬而排斥正常批评的不良习气,从而使中医药管理决策者、中医药行业专业人士都能拥有更大的胸怀,坦然面对问题和分歧,勇于改正自身存在的错误,共同促进中医药科学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5)》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中医对外交流中心、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健康报、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北京孔医堂、北京清研智库公司、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北京博爱堂医馆、北京汉典中医医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侏罗纪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参加。该书在策划、调研和编写等组织工作中,一直得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单位有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北京市各中医医院的信息专员胡庆华、张亚兰、王松涛、赵雯、李红艳、刘东、游徐奕、张婧、刘晓茜、宋泽珩、白凤连、张綦慧、王伊光、殷子斐、张艳秋、郭京平、李学燕、李文婷、曹克刚、李家瑞等参与了问卷调研的组织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2015年5月8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