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5130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超ji大国美国崛起背后的奥秘与细节! 罗辑思维热推!像崛起者一样思考!◆ 1890—1900,美国在干什么?美国凭什么成功?我们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十年? ◆ 《帝国定型:1890—1900》告诉你作为超大国家的美国的崛起背后的伟大战略和历史细节,并zui终落脚于“超大国家的扩张”这一主题,侧重从美国的这一案例中提出具有普遍性的启示。◆ 对美国来说,1890年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一方面,美国工业产值在这一年首次跃居世界di一,未来称雄世界的物质基础俨然成形;另一方面,人口普查局总监则宣布,一个世纪以来一直为美国人提供无限机遇的西部“边疆地带”已经不复存在,暗示着美国将面临空前的压力和风险。就在这样的二元张力之下,美国崛起的关键十年拉开了序幕。——徐弃郁◆ 美国政治人物的文章和讲演都有点像啤酒,上面覆盖了厚厚一层宏伟言辞,飞腾张扬,也并非无味,但终究不是实质内容。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能也是妨碍人们了解其真实政策意图的一个因素。本书在研究和撰写中要努力廓清和发掘的,也正是这种美式言辞背后实质性的东西。——徐弃郁
内容简介
美国是如何成功的?本书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本书以1890-1900的美国为视角,回溯到历史的“原点”来看待其从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阶段。从世界性帝国崛起的角度来看,这一zui佳“原点”,即1890—1900年。这一阶段以美国西部边疆的“关闭”为开头,以“门户开放”照会为结尾,这一“关”一“开”之间正好是美国从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的转型期,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形态的新型帝国的定型期。正是在这样的扩张思路下,美国作为一个超大国家,成功地在大国林立的世界上规避矛盾、厚积实力,特别是有效地避免了和英国之间的矛盾升ji。全书zui终落脚于“超大国家的扩张”这一主题,侧重从美国的这一案例中提出具有普遍性的启示。
目 录
di一章 “ 边疆关闭” :危机与出路001 增长与危机007 寻求出路:思想界022 寻求出路:决策层di二章 关税、海军与外交030 改革关税之战038 海军扩建051 外交的延续与变化:拉美和太平洋di三章 英美对抗与和解:委内瑞拉边界危机066 英美关系格局与危机背景075 美国介入争端083 英美正面交锋094 危机的解决di四章 建立帝国的战争104 古巴问题与美国111 麦金莱政府120 走向战争132 胜利、扩张与扩张悖论di五章 “ 门户开放” 照会与美式帝国的定型143 中国市场与美国的战略150 瓜分中国带来的冲击161 “ 门户开放” 照会172 美式帝国的定型结束语 超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 178 扩张的内化 183 扩张的“成本敏感度” 187 战略取向191 主要参考书目198 后记
媒体评论
罗辑思维热推!像崛起者一样思考!1.新浪历史好书榜2.《社会科学报》-新书推荐3.季风书园-每周推荐4.《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
在线试读
1、对美国来说,1890年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一方面,美国工业产值在这一年首次跃居世界di一,未来称雄世界的物质基础俨然成形;另一方面,人口普查局总监则宣布,一个世纪以来一直为美国人提供无限机遇的西部“边疆地带”已经不复存在,暗示着美国将面临空前的压力和风险。就在这样的二元张力之下,美国崛起的关键十年拉开了序幕。2、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3、福尔摩斯探案中曾经提到,有人进来狗却没有叫是真正奇特之处。在分析美国海军扩建的影响上,这一逻辑也完全适用。美国海军扩建的过程中zui奇特、zui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美国海军的迅速扩张并没有在外部世界产生多少影响,特别是没有引起欧洲列强的反弹。……毫无疑问,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实力、英美共同文化渊源是造成这种奇特现象的主要原因,但美国在海军扩建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也非常值得琢磨。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但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zui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4、1895—1896年之间,英美因委内瑞拉边界问题发生了自美国内战以来zui激烈、zui直接的一次对抗,历史上崛起大国与霸权国之间的冲突似乎正在重演。然而,双方虽然群情汹汹,但基本只是用照会和公开咨文进行交锋,既没有任何一方发出明确的武力wei胁,也没有进行实际的战争动员,总体属于“文斗”。从结果来看,这一危机不仅得到和平解决,而且还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美敌对迅速让位于英美和解,崛起大国与霸权国的结构性矛盾戏剧性地减少了,为半个世纪以后所谓的“霸权禅让”铺平了道路。5、在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中,战争作为一种zui直接的实力对决、zui暴烈的意志宣示,往往被赋予非比寻常的意义,甚至成为区分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坐标。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尽管只是“一场绝妙的小战争”(国务卿海约翰的用语),很多人还是将其视为美国成功崛起的标志和帝国扩张的关键一步。美西战争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部分海外领土,更重要的是,战争改变了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对夏wei夷等海外地区的兼并,形成一个“太平洋帝国”。6、“一场绝妙的小战争”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可以说是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大国战争中zui乏善可陈的一次。美国的军事实力尽管占有决定性优势,但其现代化的军事机器毕竟刚刚建立,战争的组织和指挥暴露出不少问题。所幸西班牙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战争准备松懈,指挥官完全没有斗志,对一些可能重创美军的机会也视而不见。双方宣战不久,美国亚洲分舰队就在乔治•杜wei的指挥下轻易摧毁了在马尼拉湾的西班牙小舰队,取得“马尼拉湾大捷”,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国内士气。在加勒比海,美国海军主力等到7月3日才有机会与西班牙另一支小舰队交战并将其摧毁。7月15日,美国陆军1师赶到菲律宾并开始围攻马尼拉。7月19日,西班牙请求法国帮助斡旋停火,此后就开始打打谈谈,直到8月12日正式停火。在这短短不到4个月的战争行动中,所有战斗的规模都不大,美国军队的损失更是微乎其微。在两场zui大规模的海战——马尼拉湾海战和古巴沿海的海战中,西班牙海军的阵亡人数分别是400余人和160余人,美国海军则只有几人伤亡。在古巴的陆上作战中,美军也只有500余人阵亡,而且多数是死于热带疾病。更重要的是,由于战争基本上是一边倒,所以整个过程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有点过于轻松而显得不太真实。一位随军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当美国战舰在炮击一座西班牙要塞时,水手们“在小声说笑……同时从甲板底下传来军官们的弦乐队演奏的声音……像这样在本世纪末进行的战争是文明的”。时任美国驻英大使的海约翰对这场战争的称谓——“一场绝妙的小战争”一下子成为美国人对这场战争zui恰当的描述。7、从历史中寻找启示与历史研究是两回事。对美国这样比较特殊的国家,要从其历史中寻求某种有普遍性的,甚至是有借鉴意义的东西则尤需谨慎。托克维尔就曾提醒到:“美国人的际遇完全是一个例外,我相信今后不会再有一个民主的民族能逢这样的际遇。”不过,如果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审视美国1890—1900年的经历,那么其特殊性就不是在于美国具体的地理、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在于这是一个极为少见的、超大国家崛起和扩张的案例。8、从世界性帝国崛起的角度来看,美国历史上zui佳“原点”就是19世纪的zui后十年,即1890—1900年。这一阶段以美国西部边疆的“关闭”为开头,以在华“门户开放”照会为结尾。这一“关”一“开”之间正好是美国从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的转型期,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形态的新型帝国的定型期。9、美国政治人物的文章和讲演都有点像啤酒,上面覆盖了厚厚一层宏伟言辞,飞腾张扬,也并非无味,但终究不是实质内容。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能也是妨碍人们了解其真实政策意图的一个因素。本书在研究和撰写中要努力廓清和发掘的,也正是这种美式言辞背后实质性的东西。10、历史与现实之间永远是一种深层的互动关系,所以历史观本质上也是世界观。但是,两者只能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相互映现,而不是庸俗化的对照。德国“统一战争”的军事总指挥、克劳塞维茨之后德国zui伟大的军事思想家赫尔穆特•冯•毛奇(老毛奇)高度推崇历史研究,但也反复告诫后人:永远不要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不要试图从历史中去找答案。这句话始终伴随着我的研究过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