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21780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易与外邪勾结,是伤身的重要一邪。湿与热“勾结”,就形成了诸多疾病的直接或间接成因,湿热会涉及身体的十二经脉和全身每一寸。由湿热产生的各种疾病,对症调养才有效,深入调五脏、辨证调体质,药到病除。让你摆脱亚健康,远离疑难杂症!
湿热二毒,对健康影响甚巨,患者不胜其扰,常在不知不觉间危害健康,当发现它的存在时已是疾病缠身。因此,要想健康养生,一定要预防湿热对身体的侵袭。只要清除掉体内的湿邪、热邪,很多疾病都会远离我们。本书全方位解读如何祛除湿热二毒,防治湿热袭身,可以得到一劳永逸的效果。针对都市人的“湿气病”,方法易操作,材料易获得,对症下药,简单有效。
章 湿热伤身有预警,读懂身体的讯号
依起床感觉,辨湿热 / 002
看皮肤,辨湿热 / 003
看眼睛,辨湿热 / 004
看嘴唇,辨湿热 / 005
看舌头,辨湿热 / 007
闻口气,辨湿热 / 008
看粪便,辨湿热 / 009
其他信号,辨湿热 / 010
第二章 湿热发生有缘由,别因大意伤身体
经常熬夜,肝胆郁结化成热 / 014
盲目用药,伤及正气生湿热 / 015
烟酒过度,毒气入体生湿热 / 016
春风春雨易化湿热 / 018
夏季贪凉易生湿热 / 019
秋季燥邪易生湿热 / 020
冬季大补特补生湿热 / 021
第三章 湿邪不祛除,百病常缠身
湿热易生,祛除却难 / 024
湿热不除,相貌受损 / 025
湿热缠身,人没精神 / 027
湿热侵扰,痤疮来找 / 028
湿热内蕴,女人受苦 / 030
湿久生热,热必伤阴 / 033
饮食清淡,避免湿热 / 035
适当运动,排除湿热 / 036
保证睡眠,远离湿热 / 038
湿热体者,重在养生 / 040
合谷穴:清热化湿,解表消炎 / 043
气海穴:补气升阳,防治湿热 / 045
阴陵泉穴:疏肝利胆,利水除湿 / 047
第四章 辨别体质类别,除湿热对症下方
平和体质,注意保养 / 050
阴虚体质,补足阴液 / 052
阳虚体质,扶正阳气 / 053
气虚体质,补足元气 / 055
气郁体质,畅通气机 / 057
痰湿体质,健康饮食 / 059
血瘀体质,适量运动 / 061
特禀体质,预防过敏 / 062
第五章 湿热始起三焦,援之正气小病自消
湿热发病先伤三焦 / 066
扶正三焦胸部按摩操 / 067
清热利湿郁金汤 / 069
宣展气机杏仁霜 / 070
利窍去湿茯苓粥 / 071
提神解郁薄荷饮 / 072
葛根菊花汤,清热去头痛 / 073
三君子汤,清湿热去头痛 / 075
第六章 湿热源于脾胃,呵护脾胃湿邪自退
肥胖,恐是脾湿惹的祸 / 078
脾胃虚弱,湿热易生 / 080
思虑过度,诱发湿热 / 082
夏季吃生姜,祛脾胃之湿 / 083
薏仁:健脾益胃,清热解毒 / 085
马齿苋:清热健脾,利水除湿 / 087
陈皮:调养脾胃,通调三焦 / 088
清暑益气汤: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 090
脾湿生眼袋,就喝红枣汤 / 092
救必应煲猪瘦肉,解除湿热胃脘痛 / 093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缓解脾湿哮喘症 / 095
蜂蜜绿茶,调治湿热口腔溃疡 / 097
半夏山药粥,祛湿消暑除胃热 / 099
清热莲栀茶,调治胃热牙龈痛 / 101
痰湿内阻脾胃不和,就找二陈汤 / 102
荷叶薏米粥,调治脾胃湿热长痘痘 / 103
脾胃湿热酒糟鼻,就喝三青汤 / 105
湿热消瘦,就喝除湿益脾汤 / 106
湿热致肥胖,就服荷叶山陈茶 / 108
脾胃湿热不用愁,试试白扁豆 / 110
竹茹藿香茶,缓解胃肠湿热致呕吐 / 111
燥湿运脾,就服平胃散 / 113
脾胃气虚兼痰湿,就服六君子汤 / 114
丰隆穴:沉降胃浊,祛湿化痰 / 115
手三里:润滑脾燥、清热明目 / 116
内庭穴:清除胃热,提升食欲 / 118
中脘穴:理气健脾,和中除湿 / 119
脾俞穴:补中益气,排除湿热 / 121
足三里: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 123
第七章 湿热犯上蒙心包,养好心脏湿热跑
平和心性,心不伤则湿热不伤 / 126
按摩心包经,养心除湿热 / 127
高丽参茶,清心除烦治心病 / 129
玉竹猪心汤,化湿除热去胸闷 / 130
酸枣薏仁汤,除邪安神助睡眠 / 132
丝瓜养心汤,补虚养心安神定惊 / 133
第八章 湿热犯上伤肺腑,养好肺脏湿自除
肺脏很娇气,怕湿热袭 / 136
经常按肺经,养肺防湿热 / 137
川贝母炖雪梨,清肺热止咳嗽 / 139
连翘败毒茶,清肺火去湿疹 / 140
枇杷清肺饮,解毒散结除痤疮 / 142
豆芽节沙丁鱼汤,调治肺燥咽喉痒 / 143
猪肺薏仁粥,补肺化痰不咳嗽 / 144
五行养肺汤,平衡阴阳防外邪 / 146
常饮柿子酒,去燥止咳嗽 / 148
加味百合汤,利湿清肺防哮喘 / 150
常用三仁汤,清肺化瘀止咳嗽 / 151
第九章 湿热伏中损肝胆,疏肝清胆免侵犯
肝胆湿热,务必当心 / 154
女人有异味,肝火惹的事 / 155
久视伤肝,养眼等于养肝 / 157
绿色食物,清肝泻火 / 158
泡脚通经络,排毒泻湿火 / 160
加味菊花茶,平肝降火除油腻 / 162
加味芦荟粥,清除肝热缩毛孔 / 163
夏枯草膏,清泻肝火散郁结 / 165
三花酒,疏肝解郁祛黄斑 / 166
菊花延龄膏,清除湿热驻容颜 / 168
龙胆泻肝汤,清利肝经湿热 / 169
玫瑰柴果茶,退热疏肝平肋痛 / 171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疸 / 173
玫瑰疏肝茶,柔肝醒脾平肋痛 / 174
按摩曲泉穴,清肝又祛湿 / 175
第十章 小肠湿热则失调,护好小肠湿热逃
按摩小肠经,补养小肠正气 / 178
腹部按摩,提升正气防湿热 / 179
双苓木棉花茶,祛除小肠实热 / 181
常喝红豆汤,祛除湿热又养生 / 183
第十一章 大肠湿热泄不畅,调养大肠便正常
定时排便,大肠不易生湿热 / 186
左右摇摆,刺激肠道排毒气 / 188
按摩曲池穴,改善气血除湿热 / 189
按摩大肠经,防治肠病御外邪 / 190
二黄汤,清除湿热止腹泻 / 192
马齿苋绿豆汤,平复湿邪止痢疾 / 193
二苓粥,整肠润肠治便秘 / 195
第十二章 湿热下行进犯肾,提升肾气邪不近
平衡肾之阴阳,让湿热无法靠近 / 198
按摩肾经补元气,阻挡外邪不入侵 / 200
玉米须汤,清热利尿消肾炎 / 201
莲子化湿补肾汤,调治湿热遗精 / 202
湿热下注患阳痿,吃上一碗泽泻粥 / 204
黑豆补肾汤,除湿除热治腰痛 / 205
第十三章 膀胱湿热人遭殃,疏通膀胱人无恙
推按膀胱经,湿热不易生 / 208
排尿习惯好,湿热不来找 / 209
扁蓄内服加外用,调治膀胱湿热 / 211
常吃绿豆芽,清热解毒利尿路 / 213
金针炒丝瓜,调治男性膀胱炎 / 214
荸荠煎汤,调治小便短赤 / 216
小便不利不用愁,常喝冬瓜粥 / 218
加味白茅根茶,有效治淋浊 / 219
湿热带下扰人烦,蒲公英茶能止带 / 220
清膀胱湿热,就用车前草 / 221
第十四章 经典名方,防湿祛湿保健康
白茅根,清五脏六腑之湿热 / 224
甘草,有效祛除湿热大毒 / 225
白术,可治疗五脏伤湿 / 227
豆蔻,湿温初起适用 / 228
龟苓膏,凉血解毒清湿热 / 229
忍冬膏,清热解毒除面疮 / 230
藿香,祛暑解表化湿脾 / 232
三黄汤,清除湿热除腹痛 / 233
藕芹汁,清热凉血除口苦 / 234
八宝茶,调治湿热脱发有良效 / 235
茉莉花茶,清火燥湿明双目 / 237
柴胡黄连茶,祛湿热止虚汗 / 238
枣菊清蒙茶,治疗湿热嗜睡之症 / 240
酸枣薏苡仁汤,祛湿热又安眠 / 241
绿豆甘草粥,清除湿热牙不痛 / 243
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是致病因素,属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也是中医的症候名,比如湿热证,为湿热蕴结于身体之中,脏腑经络受阻而致。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中医认为,容易入侵和潜伏于人体的毒素就是湿毒和热毒。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导致人体生病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六邪之中,让医患讨厌的就是湿邪,它既特别容易由内入侵、由内滋生,同时“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特别难以祛除。现代人压力大,内热上火似成家常便饭,再加上外在气候变暖,热毒很容易入侵体内或是在体内滋生,从而成为令人十分烦恼的毒素。湿邪性重浊粘腻,易与其他外邪勾结。湿与热勾结,入侵人体形成湿热,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是现代很多慢性、顽固性疾病的致病根本。因此,湿热少了,很多疾病都会远离我们。
本书直观生动地介绍了适合大众读者的祛湿除热方法。从认识湿热,到湿热的预警信号,湿热发生的诱因,辨清体质除湿热,再到湿热侵袭身体各个部位时的不同表现、祛除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既包括经络疗法、饮食疗法、按摩疗法,也包括精神的调节,内容详尽而具体,让你清楚地认识自己出现的湿热是哪个部位、哪种类型、何种原因导致的,有针对性地祛除体内的湿热。
书中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有效,避免了复杂的食谱,避免了昂贵的食材和药材,避免了有创伤性的方法。它会帮你轻松祛湿除热,让身体清爽健康,继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湿热伤身有预警,读懂身体的讯号
依起床感觉,辨湿热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偶尔有一天起床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非常不舒服,不像以往那样解乏、轻松,而是好像没睡一样,头昏,没精神,很累,浑身疼痛、不清爽,就好像身上穿了件湿衣服。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身体湿热症,湿热初起,大都滞留于肌表,湿热比较重,卫阳郁遏严重,也就是皮肤屏障防卫机能下降了,而且湿热容易导致“上蒙清阳”,表现出身重头痛。早在《黄帝内经》之中就曾对湿热有这种说法:“因于湿,首如裹。”也就是湿缠身,就会表现出好像裹着湿衣的感觉,加入热邪伤害,湿热相合,就会导致“上蒙”清阳,出现头痛身重。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在遇到湿热的时候出现上述反应很正常,这也是判断湿热的重点症状。这种症状通常在暑夏季节更为突出,不过对于湿热严重的朋友来说,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此类症状。
《黄帝内经》之中有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就是说,经常吃味厚、脂多、油腻的食品,身体中就会生出湿热,容易患疔疮类疾病。《读医随笔》之中提到:“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意思就是说,湿热体质者身体中的湿气较重,易导致气滞,或有血燥热、气机不畅。《温热论》上面提到:“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意思就是说,经常喝酒、内热盛的人,容易受外湿侵袭,进而生出湿热。阳热者,多存在胃湿;阴盛者,多存在脾湿,有湿的人受外邪侵袭就会形成湿热。
如果你经常清晨起床之后发现自己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去看中医,确定自己是否出现湿热症状,及早将身体中的湿热祛除,为健康打好基础。
湿热体质的朋友平时好清淡饮食,吃些有利水、化湿、补养脾胃、养肝养血的食物,还可采取宣透化湿、通利化湿之法祛除湿热。宣透即通过散热、泻火、解毒、去浑浊黏液的方法;通利化湿就是通过利水、清热、渗湿、泻下的方法祛除湿热。
湿热患者应该注意,酒会伤及肝胆脾胃,易生湿热,湿热体质者应当注意戒除烟酒,同时注意少吃辛辣燥热、大热大补、肥甘味厚的食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