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11612
《颂》
(宋)无门和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流传至今,影响深远。《黄帝内经》中强调“天然合一”的养生观,即人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因时、因地进行日常养生保健。
说到四季养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第八》中有这样的记载:“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段话是说,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就应该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随着自然变化的脚步调整自己的生活,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养生,才能身体健康、长寿快乐。
《黄帝内经》中对四季养生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下面不妨来看看。
春季养生重在“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是说:春季,即农历的一月、二月、三月,是生命萌发、万物回复生机的时段。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晨起放松身体、适当运动,空闲时多去野外郊游、踏青,保持心情愉悦,使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饮食上多吃蔬菜少吃肉类,生活中要顺应春季“宜生发”的规律,少掠夺,多施与。春季宜养肝,肝脏的调养不当和损伤会使夏季易患寒性病症。
夏季养生重在“长”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段话是说:夏天,也就是农历的四月、五月、六月,是植物开花结果、繁衍秀美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互相交合,植物都在开花结果。人们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嫌白天太长,要让心中不存郁怒,腠理宣通,暑气得以疏泄,表现出外在的美,这是对夏天“宜养”的呼应。违反了这个规律,心脏会受伤,到了秋天就易患上疟疾,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会变差,冬天易患重病。
秋季养生重在“收”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段话是说:秋季,即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是秋高气爽、果实饱满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秋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保持跟群鸡一样的作息时间。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过度宣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功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发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至于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不足的缘故。
冬季养生重在“藏”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段话是说:冬季,即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是自然界寒冷结冰、万物蛰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随意扰动体内的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得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功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易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功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使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不足的缘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已经明确提出了顺应四时的养生观点:“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中医认为,人体要健康,就要阴阳平衡,而借助四季变换、阴阳消长的机会来养人体的阴阳之气,是天然的养生方法。
阳气主动、主升,而春季和夏季正是阳长阴消的时期,阳气的生长、升发占优势,这时通过饮食、锻炼来补阳是好的。阴气主收、主降,秋季和冬季正是阴长阳消的季节,利用这个时段来养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时调理,五脏常安
按照中医五行的观点,一年四季可以分成春、夏、长夏、秋、冬五个时段,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所以,在养生的时候,春季应该注意养肝,夏季重养心,长夏重理脾,秋季重养肺,冬季宜调肾。
春天乍暖还寒,风邪易伤人,而肝气不舒、肝火上炎等症状十分常见,所以要注意平肝息风、疏肝解郁。夏季天气炎热,火邪盛,很容易出现心阴不足、心火上炎的表现,要注意养心安神、泻火。长夏脾胃当令,湿邪盛,很容易发生脾胃不和,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等表现,宜注意理气健脾、清热袪湿。到了冬季,天寒地冻,寒气当令,肾阳易伤,应该重视防寒保暖、养肾护精。
中医讲究五行,而四季只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以,中医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将夏季分成两部分,四月、五月为夏,六月为长夏。长夏在五脏对应的是脾。不同于夏季的炎热,长夏的主要特点是湿热。
五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