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88576
编辑推荐
展现诸葛亮鲜为人知的一面明知汉室难兴,为什么还要努力兴复汉室?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还要屡屡北伐?明知刘禅非明主,为什么依然怀有赤诚之心?心理传记学分析,为你还原一个真实而复杂、有血有肉的诸葛亮。
内容简介
如果说认识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目标之一,那么,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势必需要多学科的协力。心理传记学是一个建立在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临近学科基础上的试图增进人类理解自身领域的学科。本书在介绍心理传记学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安全感理论”来分析一代贤相诸葛亮人生经历中的诸多悬疑性问题。本书以“择主”和“北伐”为主线,涉及诸葛亮幼年重大事件年代心理学意义的分析诸葛亮的君臣和同僚关系等问题,在展示一个更加复杂而真实的诸葛亮的同时,旨在以史为镜,通过历史中的人和事来反观我们自己,增进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也为从跨学科视野来理解历史人物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释模式。
目 录
绪论抗争与人性1
章传记、历史与心理传记9
节历史的意义10
第二节非凡人物传记的诱惑16
第三节心理传记:
超越历史与艺术24
第二章心理传记学概述27
节历史与现状28
第二节心理传记学研究模式探索43
第三章令人困惑的智者:分析的起点49
节诸葛亮:
跨学科视野与价值50
第二节诸葛亮生平54
第三节悬疑性问题60
第四章解释的理论基础77
节心理学与人类基本动机78
第二节确定性与不确定性82
第三节安全感与控制感88
第四节安全感与个体发展93
第五章心理传记学视野下的诸葛亮105
节择主之谜106
第二节北伐之谜141
第三节补充分析186
第六章总结与反思223
节诸葛亮的心路历程224
第二节理解历史的两条线索228
第三节在历史与艺术之间231
参考文献234
后记241
前 言
如果说认识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目标之一,那么,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势必需要多学科的协力。心理传记学是一个建立在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临近学科基础上的试图增进人类理解自身领域的学科。本书在介绍心理传记学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安全感理论”来分析一代贤相诸葛亮人生经历中的诸多悬疑性问题。本书以“择主”和“北伐”为主线,涉及诸葛亮幼年重大事件年代心理学意义的分析诸葛亮的君臣和同僚关系等问题,在展示一个更加复杂而真实的诸葛亮的同时,旨在以史为镜,通过历史中的人和事来反观我们自己,增进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也为从跨学科视野来理解历史人物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释模式。
在线试读
生命的意义在于抗争。依据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理论,一切物理的过程均由有序走向无序(即熵增加),而生物进化论则指出,生命乃是一种寻求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机制。如果我们将赖以生存的环境视为一个其无序性程度不断增加的物理环境的话,那么很显然,生命无疑就是一种逆天命而行的事物,它们试图以增加环境的无序性为代价,而维护和提升自身、物种乃至社会的有序性。在自然科学中,生命有一种负熵流机制,它们以自身微薄之力,阻挡着将宇宙引向无序状态的滚滚洪流。在所有生命形式中,人类具有更强的负熵流机制,我们不仅通过与外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来实现维护并提升自身有序性的目标,同时,我们还通过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方式来增强我们与环境“抗争”的能力。生命不得不服从物理规律,但生命本身就在展现一种对环境的“抗争”。生命体不再忍受非生命事物所恪守的“无欲无求”的状态,它们在严酷的环境中,尽展浑身解数,以保持个体的生存与物种的繁衍。生命体并不满足于非生命事物的单一存在维度,它通过漫长的进化史,来扩展生命体存在的维度与边界。当世界的自然图景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向一种更加无序的状态演进的时候,生命体希望留下点什么;当茫茫宇宙在时间箭头的指引下向前迈进的时候,生命希望记载下什么。于是,就有了在这“必然的世界”中获得一定“自由”的人类。“自由”是对“必然”的对抗,是对“宿命”的抗争。因此,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将生命这种对抗环境的精神以程度地发扬光大。从人类诞生之初,这种与宇宙意志(“天命”)抗争的精神就被人们世代相传。在“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刑天舞干戚”“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传说中,颂扬的都是人类这种不畏艰险、不屈天命的精神。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非常渺小。但这种抗争的精神,却能给弱小的人类带来无限的希望,于是,人们将这种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自身对宿命的抗争史。这种精神无论是在史实中,还是在人类共同的梦幻(如小说、诗歌、神话等作品)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西方的普罗米修斯、西西弗斯,还是我国移山的愚公、不畏强暴的席方平,闪耀在他们身上的,都是不服命运的安排,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实现对命运的抗争。当然,他们的抗争可能是主动的、积极的。在许多时候,消极的抗争也不容忽视,它们也是人性光辉的见证,这些抗争事例可见于《窦娥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及《红楼梦》中下层女性晴雯、鸳鸯等人对命运的消极抗争中。几乎所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往往都能体现人性中抗争的一面,这在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神话传说中,抗争的结果,终可能还是对命运的臣服。无论作为生命的个体,还是物种,它们都只是世间的过客。雄心壮志,富贵功名,转眼即逝;是非成败,地久天长,无非梦幻。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生命如何抗争,终的宿命依然无法逃离。个体无论如何强身健体,医学无论如何发达,我们也练就不了金刚不坏之身,终归于尘土。无论物种如何兴盛繁荣,在这宇宙中终不过昙花一现,而后归于沉寂。在四大文学名著中,所有的抗争,后都归于对命运的臣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出场就是抗争的典型。起初,孙悟空不满于猴中之王位,决心跳出生死之大限,于是不远万里前去拜菩提老祖为师,练就一身本领,后来棒打幽冥界、强销生死簿,何等逍遥?搅乱蟠桃会、偷老君仙丹,不服天庭管教、大闹天宫,何等潇洒?可终还是不得不向命运低头,不得不放弃花果山自由自在的混世魔王般的生活,皈依佛门,从抗争走向屈从。《三国演义》中,一群不服从命运安排的人,决心在乱世之中一展雄才、兴微继绝。出身宦官之家的曹操,以重整乾坤为己任,依靠自己的意志和谋略,在乱世之中,不愿受命运的摆布,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其子以魏代汉,极盛一时。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却依然只是为他人作嫁衣,终三分归晋。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不甘于平凡一生的命运,欲“信大义于天下”,终裂土为王、三分天下,却受辱猇亭、遗恨白帝,所建的蜀汉政权,不过二世而亡。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固守江东,赤壁之战时,不愿受命运的摆布,决心与命运抗争,终成就了东吴,也成就了自己。数十年之后,“西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当年的东吴政权,也随长江之水,付之东流。恰如罗贯中在后的诗中所说“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抗争了一生,终留下了什么?无非归于天命。如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所言,“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水浒传》中,一群不愿意受命运摆布的草莽英雄,一群追求人生理想的江湖义士,他们两肋插刀、快意人生,他们“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演绎了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景阳冈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但终却逃不了接受招安、魂归蓼儿洼的宿命。恰如施耐庵在书结尾引用的诗句,“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垠,学取鸱夷泛钓船”。纵你一身豪气、满腔热血,终不过一场“尘归尘,土归土”的悲凉。《红楼梦》中,显赫一时的荣、宁二府,终没籍归官;追求感情自由的宝玉和黛玉,终事与愿违;追求权势的,被革职流放……无论当日有多大志向,如何机关算尽,终归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恰如《飞鸟各投林》中所言,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既然命运终无法逃脱,那么,抗争的意义何在?生命的价值何在?是否正如一首诗所言,“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并非如此。“终的顿悟”不同于“始终的麻木”,哪怕命运中的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那些看似徒劳的抗争,也会为生命增色。若没有四大文学名著中人物前期的抗争,那必然没有终人性的升华,可是,“升华”的基础何在?就在不屈的抗争中展现。因此,这些故事能阐发人性精神的,正是抗争的过程,而非结果。何况,人生本来就只是一个过程。要不然,我们为什么经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可是,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以什么论英雄呢?就是那种不受命运摆布的精神。因此,自古以来被人们所颂扬的,往往不仅仅是一个人所创下的功业,而是努力与抗争的过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这或许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颂孔子和项羽的原因。将孔子列入“世家”,他却并非王侯将相;将项羽列入“本纪”,他却并非帝王;但是,他们身上的某些精神,却值得后世颂扬。抗争,正是人性的光辉之所在。这种承载人性辉煌面抗争的精神,正是表现在尽管费尽心思抗争之后,我们依然摆脱不了终的宿命,可我们依然不会屈服,依然抗争。填海的精卫、滚石的西西弗斯,他们在不服从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性之精神,足以让日月失色,天地动容。因此,人性的抗争,并不在于抗争的结果,展现人性精神的,正是这个抗争的过程。因此,在四大名著中,尽管抗争之后,我们可能依然不得不臣服于命运终的安排,可是,在曾经的某个阶段,我们获得了自由。这种抗争后对命运的屈服与一开始就放弃抗争有天壤之别。人生短暂,但我们曾经努力过、奋斗过、抗争过,至于结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就是人性的精神。生命,或在抗争中觉悟,或在奋斗中升华。抗争和努力的终点在哪里?我们并不是很清晰,也没有必要清晰,只要我们坚信人生的追求。因为这种不懈地抗争过程,本身就能诠释生命的意义。恰如史铁生在《命若琴弦》中所表达的,弹断一千根琴弦所指引的人生目标,也许本来就是虚无的,但对小瞎子而言,不能没有这个目标。人生怕的就是没有目标,像无头的苍蝇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所追求,哪怕这个追求终是“虚无”。就算是在一个虚无的目标的指引下,也可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而抗争,可能让人生的目标更加真实,更加实际,更加具体。人生后能留下的是什么?无非是“我来过”,无非是,一代一代地将这种抗争的精神传递下去,给下一代人提供憧憬生活的精神支柱。“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们颂扬的往往是在条件非常受限的情况下依然努力奋斗的人们,但无论条件如何,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努力争取,那就不值得同情了。我们从来就相信,只要我们去努力,就能展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向人生的辉煌。这种抗争的精神,特别表现在那些在各种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别人难以企及的人生目标的“非凡人物”: 农民皇帝朱元璋,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游离于社会的底层,他缺乏常规时期走向社会上层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他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从社会的底层走向了层,成为一统天下的帝王,他的人生的光芒,正体现在这种不服从命运的安排上。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朱元璋,可是一个朱元璋足以给无数下层人民带来奋斗和努力的希望,那就是,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就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我国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年近古稀之时,能冲破重重阻碍,登上皇位,成就许多男性政治家都难以成就的伟业,她的身上所闪现的,也是在“抗争”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光辉。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女皇帝,可就这一个人,能给无数女性带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希望。残疾人海伦·凯勒,集聋、哑、盲于一身,结果从哈佛大学毕业,终生贡献于残疾人事业,她的传奇一生,足以给无数残疾人带来希望,也给身体健全的人们上了一课,在她的生命里,充满的依然是对命运的不屈服。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可是,他所会的技能远远超乎许多四肢健全的人……他/她们的努力,无法改变我们终归于尘土的宿命,可是,他们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宣布,“我们曾经来过”,这就够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的一部经验教训史,更是一部探寻并传播人类这种不屈从于宿命精神的历史。与命运抗争,是生命的本质,更是人性的本质。在我国文化中,诸葛亮身上所闪现的,正是这种“抗天命、尽人事”的精神。时至今日,诸葛亮在我国文化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了,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人物了,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说来也奇怪,在我国历代的历史人物中,单说军事能力、政治能力或者外交能力等在诸葛亮之上的人大有人在,但为什么诸葛亮会成为智慧的化身、忠义的典范,他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或许因为诸葛亮的身上,处处都散发出这种“抗天命、尽人事”的精神。他明知汉室难以重兴而努力兴复汉室,明知北伐难以成功而屡屡北伐,明知刘禅不可保而终怀保刘之心……他的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种精神,表现在我国每当国家艰难之际、每当外族入侵之际……表现在每一个我们的民族面临考验的时刻。中华民族能有延绵数千年而未曾中断的文明,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莫大关系。“历史证明: 一个民族要想复兴和富强,必须发展生产力,但是绝不能‘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振兴民族的基础,但还不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把培育强悍进取的民族性格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这才具备民族腾飞的两个翅膀”姜戎.狼图腾[M].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387.。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重整这种民族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这种蕴含人性辉煌面的抗争精神的心理动力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尽管以抗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但在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身上,这种精神形成的背后的心理动力机制是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性的辉煌面与阴暗面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构成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意识意义上的积极特性,可能是潜意识动力层面的消极力量的结果,要深刻洞察这种抗争精神,只有解析这背后潜意识的深层心理动力机制,哪怕在解析的过程中,可能触及人性的阴暗面和复杂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对人性的洞察才可能更加深入。基于此,本书将以诸葛亮为例,通过从微观层面解析诸葛亮“抗天命、尽人事”精神的心理起源,来反思生活在一个具体社会历史情境中的人,在普遍心理规律的支配下,如何一步步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并试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展现人性复杂的一面,勾勒出在历史进程中的两条线索之间的辩证关系: 代表集体意识层面的“外部线索”和为集体潜意识所驱动的“内部线索”。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