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29370
?针灸可以10秒内止痛!本书将深度剖析快速止痛的奥秘?“不通则痛”实际上源于压力失衡!本书将从全新角度探究疼痛的根本原因?疼痛的产生和变化还与外界息息相关!本书将从一个更广的维度来探讨疼痛这个命题“天人合一”始终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气道中医:针灸止痛》正是跳出了狭隘的生物学范畴,从新的医学视角看人体。无论你是否对针灸止痛感兴趣,相信这本书都为您对医学的思考和研究带来启发。
《气道中医:针灸止痛》尝试从新的视角——压力来重新诠释疼痛的病理模型和针灸止痛的原理,以此贯通中西医对于疼痛的认识和理解。本书作者秉承黄元御气机气化的理论和《伤寒论》六经模型,认为疼痛是局部组织内压力失衡的结果,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出针灸快速止痛的方法。作者在物理的维度诠释了压力对于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影响,进而从疼痛的生物学模型和中医“精气神”的概念上探讨疼痛的治疗原则。不仅指出针灸对于疼痛治疗的巨大潜在意义,同时也为针灸治疗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更大的可能性。
引子:10秒钟消失的疼痛 / 001
章 关于疼痛的怪现象 / 007
第二章 中、西医对疼痛的原因和治疗的认识 / 011
节 现代医学对疼痛的认识 / 012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疼痛的治疗方法 / 013
第三节 中医对疼痛的认识 / 014
第四节 中、西医对疼痛认识的差异和共同点 / 017
第三章 局部组织内压力失衡引发疼痛 / 019
节 多大压力可以引发痛觉? / 020
第二节 从解剖学连接中西医学 / 021
第三节 中西合璧建立疼痛模型 / 029
第四节 营气和卫气对局部组织压力的影响 / 032
人体内的微观组织压力结构 / 032
营气对组织内压力结构的影响 / 037
组织间液的运行规律 / 043
卫气对组织内压力结构的影响 / 045
营卫调和:呼吸补泻的秘密 / 047
第五节 呼吸对局部组织压力的影响 / 050
第六节 人体全局压力对局部组织压力结构的影响 / 054
第七节 《伤寒论》六经模型对局部组织压力结构的影响 / 058
《伤寒论》的六经模型 / 058
六经分三层的原理 / 059
三层发病原理 / 060
第八节 人体外环境对局部组织压力的影响 / 062
太阳引潮力造成的人体压力变化 / 062
月亮引潮力造成人体压力变化 / 066
地平坐标造成力学微调 / 066
特殊压力结构——形气相感 / 068
对疼痛特异现象的全新解释 / 071
第四章 探究针灸止痛的原理:压力调节 / 075
节 针刺在人体内的力学效果 / 076
第二节 各种针刺方法背后的原理 / 079
针具的选择 / 086
针刺方向的意义 / 086
针刺的深浅的差异 / 087
针刺的补泻 / 087
针刺的时间 / 088
针刺的靶位 / 088
药灸法(靶向给药) / 088
第三节 其他外治方法的原理 / 089
第四节 疼痛的气机气化治疗思想 / 092
第五节 六经疼痛治疗范例 / 094
第六节 其他疼痛的简析 / 107
第七节 难治性疼痛的可能原因和解决办法 / 109
第八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考 / 110
第五章 泛疼痛治疗:压力异常的治疗 / 111
后记 / 115
本书尝试从新的视角——人体“气”的压力失常,来重新诠释疼痛的病理模型和针灸止痛的治疗原理,让中医、西医和患者可以建立相互对称的关于疼痛的认识,从而理解用针灸类方法治疗疼痛的原理。
目前,中西医对疼痛的理解如下:
·西医突出信号传输过程:由痛点产生疼痛冲动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脑,脑再作出响应。
·中医突出信号产生原因:疼痛冲动信号的产生主要源于局部组织压力结构异常。
我们认为,痛感源于疼痛所在的微观局部组织内,液体结构间压力发生异常变化,当压力异常超过一定阈值,神经冲动信号传导过程将被启动,通过神经传导信号,终让大脑感知到痛觉。
本书以导致局部压力变化的因素作为切入点,使用中医的经络脏腑气机气化原理和现代生物医学模型,展示了营气、卫气运动导致的压力变化情况;并比较了中医的精气神三个层次的生理模型、西医疼痛的神经传导机制,通过中西医联合的方式,把疼痛产生、变化和传导的原理展现出来。
除了外伤,局部压力结构异常主要来自于局部气血压力结构的变化、远端经络组织压力结构的变化、外部皮肤表面通透性的变化、内部脏腑气化功能的变化。这些因素,恰好是外部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和内部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功能之间的协调运作被破坏的结果,完全符合中医的疾病发生论。因此疼痛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的结果,是疾病状态的信号!因此疼痛的近期治疗目标为调节局部的压力结构、经络通畅性,而真正的远期治疗目标为解除疾病状态——调节脏腑经络的气化功能状态。
鉴于以上的病理模型,针灸(本书主要指针刺,也会涉及艾灸)的主要原理为改变局部、全身压力结构,并通过压力结构变化来调节脏腑经络的气化功能状态。本书试图建立针刺引发压力变化的研究模型,比较不同针刺方法、针刺角度、针具粗细、针刺深度带来的差异,并按照六经系统列举针灸治疗逻辑。
由此,我们秉持整体治疗的思想,组合使用中西医方式来解决各类急慢性疼痛,并指出针灸治疗在现有医疗模式下的巨大潜在意义。
我们期望用大家都容易理解的现代语言和可以看得见的视觉模型,以科普的形式来帮助大家提升对疼痛的理解。但其中难免存在不足,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8年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