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754330
内容简介
《李可古中医学堂:左季云证治实验录》主要内容分为两编,杂病辨证诊治,辨证纲要。
目 录
编 杂病辨证诊治
章 别症变症
节 藏结
第二节 冷结
第三节 除中
第四节 伏气
第五节 晚发
第六节 痓
第七节 湿
第八节 风湿
第九节 湿温
第十节 温毒
第十一节 喝
第十二节 阴毒
第十三节 阳毒
第十四节 温病
第十五节 热病
第十六节 两感
第十七节 风温
第十八节 温疫
第十九节 脚气
第二十节 多眠
第二十一节 狐惑
第二十二节 百合
第二十三节 刺法
第二章 类伤寒辨
第三章 望诊
节 察形气
第二节 形
第三节 气
第四节 形脉合参
第五节 神关生死
第六节 生死在脉之有神无神
第七节 生死在形之有神无神
第八节 察五官
第九节 部分内应五脏
第十节 面部证候
……
章 别症变症
节 藏结
第二节 冷结
第三节 除中
第四节 伏气
第五节 晚发
第六节 痓
第七节 湿
第八节 风湿
第九节 湿温
第十节 温毒
第十一节 喝
第十二节 阴毒
第十三节 阳毒
第十四节 温病
第十五节 热病
第十六节 两感
第十七节 风温
第十八节 温疫
第十九节 脚气
第二十节 多眠
第二十一节 狐惑
第二十二节 百合
第二十三节 刺法
第二章 类伤寒辨
第三章 望诊
节 察形气
第二节 形
第三节 气
第四节 形脉合参
第五节 神关生死
第六节 生死在脉之有神无神
第七节 生死在形之有神无神
第八节 察五官
第九节 部分内应五脏
第十节 面部证候
……
第二编 辨证纲要
在线试读
《李可古中医学堂:左季云证治实验录》:
一、伤寒:自霜降以后天气寒凝感之而病者伤寒也。
二、冬温:霜降以后,当寒不寒,乃有非节温暖,因而衣被单薄以致感寒而病者日冬温。
三、温病:春时天道和暖,有人壮热口渴而不恶寒者温病也,以辛温药汗之则坏矣。
温病者冬月伏寒化热至者而发,所谓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者是也。
若天冷尚寒,冰雪未解,感寒而病者,亦伤寒也。
四、风温:风温者,温病而兼新风发汗己则风气而温气发故身灼热也。头痛身热与伤寒同而脉尺寸俱浮,自汗出身重默默但欲眠,鼻鼾语言杂出、四肢不收者,风温也,不可发汗。
五、热病:夏至以后时令炎热,有人壮热,身痛烦渴而不恶寒者,热病也。热病与中暑相似,但热病脉盛,中暑脉虚。
六、暑病:太阳中热喝是也,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汗出而渴,脉弦细芤迟或微弱,暑病也。
七、霍乱:病呕吐而痢,腹痛汗出,恶寒发热或吐或利而头痛发热者霍乱也。
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霍乱一切猝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并可解散盖下气、开痰,更假童便以降火也。
八、寒疫:三月以后八月以前,天道或有非时暴寒感之,而病者时行寒疫也。(此寒疫亦伤寒也,不得以正疫治之)。
九、痉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肿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为刚痉,发热汗出不恶寒者为柔痉。
十、湿温:夏月有病头目痛谵语多汗,身不甚热,两胫逆冷,四肢沉重,胸腹满而渴者,湿温也。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故发此病,不可发汗。
尤氏云,湿温者,温气而兼湿邪,湿能生温,温亦生湿也。
十一、湿痹: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其候小便不利。
十二、风湿:病者一身尽疼痛,发热日晡剧,脉浮虚而涩,额上微汗,恶风不欲去衣或四肢浮肿,此风湿也,不可大发汗,若汗大出者风去湿不去,但令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
一、伤寒:自霜降以后天气寒凝感之而病者伤寒也。
二、冬温:霜降以后,当寒不寒,乃有非节温暖,因而衣被单薄以致感寒而病者日冬温。
三、温病:春时天道和暖,有人壮热口渴而不恶寒者温病也,以辛温药汗之则坏矣。
温病者冬月伏寒化热至者而发,所谓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者是也。
若天冷尚寒,冰雪未解,感寒而病者,亦伤寒也。
四、风温:风温者,温病而兼新风发汗己则风气而温气发故身灼热也。头痛身热与伤寒同而脉尺寸俱浮,自汗出身重默默但欲眠,鼻鼾语言杂出、四肢不收者,风温也,不可发汗。
五、热病:夏至以后时令炎热,有人壮热,身痛烦渴而不恶寒者,热病也。热病与中暑相似,但热病脉盛,中暑脉虚。
六、暑病:太阳中热喝是也,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汗出而渴,脉弦细芤迟或微弱,暑病也。
七、霍乱:病呕吐而痢,腹痛汗出,恶寒发热或吐或利而头痛发热者霍乱也。
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霍乱一切猝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并可解散盖下气、开痰,更假童便以降火也。
八、寒疫:三月以后八月以前,天道或有非时暴寒感之,而病者时行寒疫也。(此寒疫亦伤寒也,不得以正疫治之)。
九、痉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肿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为刚痉,发热汗出不恶寒者为柔痉。
十、湿温:夏月有病头目痛谵语多汗,身不甚热,两胫逆冷,四肢沉重,胸腹满而渴者,湿温也。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故发此病,不可发汗。
尤氏云,湿温者,温气而兼湿邪,湿能生温,温亦生湿也。
十一、湿痹: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其候小便不利。
十二、风湿:病者一身尽疼痛,发热日晡剧,脉浮虚而涩,额上微汗,恶风不欲去衣或四肢浮肿,此风湿也,不可大发汗,若汗大出者风去湿不去,但令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