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004982
献给青春期的孩子及其父母们,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玫玫,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联袂推荐。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青春期现象,拥抱性别塑造自己,感受异性,正视亲密是异性交往的关键。家长的“爱”与“尊重”,跨越鸿沟爱的理解,沟通——从家长改变开始,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孩子需要的是赞赏不是惩罚。成为健康、快乐、自信的女性,认识两性的生理状态,从心理上关注女性,做“强大”的女人。做一个“真正”的男人,从生理角度认识男性,处理好对异性的追求和欲望,在生活上保护自己,处理好异性交往过程中的性心理分歧。
《坦坦的性 坦坦的教育》是一位深知青春期阶段孩子心理的老师多年思考的结晶。对青春期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引导,使孩子能够悦纳自己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尊重自己、尊重异性;从专业的角度,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提供科学的方法。独立自主、积极进取、开朗乐观、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耐心、严谨细致、乐于奉献与付出等健康人格,应是新时代男生女生都具备的。
前言
第一章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
第一节 青春期现象
一、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
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
第二节 拥抱性别塑造自己
一、认识我是什么
二、刚柔相济的人格培养
第三节 感受异性
一、接触异性,激发卓越的本能
二、学会与异性交往
第四节 正视亲密是异性交往的关键
一、青春期谈恋爱不一定是爱情
二、性行为不表明亲密
第二章 家长的“爱”与“尊重”
第一节 跨越鸿沟爱的理解
第二节 沟通——从家长改变开始
第三节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一、提升自己不迁就孩子
二、接受负面感受达到共情
三、接受孩子的感受
第四节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与孩子合作的技巧
第五节 孩子需要的是赞赏不是惩罚
一、惩罚不是办法
二、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四、孩子需要被赞赏
……
第三章 成为健康、快乐、自信的女性
第四章 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前言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给家长、学校和社会带来或多或少不同特点、不同程度的“烦恼”,我理解这就是人之所以是人的特性决定的。天真、叛逆、平和等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都源于人体生理发育过程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的所想所作所为,尤其如此。
写作有关青春期教育的作品,一方面是适应现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状态下,孩子和家长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把我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处理办法做个总结,故也有以下这些说明。
第一是关于我,我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专家,而是一名普通又有些人缘的老师,所写的都是以老师的名义而来的,之所以敢以老师的名义,那是因为我接触孩子比较多,特别是那些有个性的,或者在家长眼中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有我接触孩子时间长,因为您早上起来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可能才见着孩子,孩子要写作业然后就睡觉了,由此说大部分时间他是和老师在一起的,所以对孩子的了解可能我相对会更深入一些。我在本书中谈到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是与孩子的现实问题直接相关的。
第二,关于健康教育或者说性教育,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内容单一到“性”,或者说牵涉到性就无法延展。实际上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只不过在青春期是性发育到成熟的关键期,那么以性的教育作为基础,是客观合理的,也是不能回避的,而且必须以它作为一个拓展解释青春期孩子的现实问题,才能切中要害。
第三,关于性教育或者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努力。青春期性教育非常重要,对此,人们都有了共识,但如何去实施还是纷乱无章,在这里我也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上述之说明,也就有了《坦坦的性 坦坦的教育》一书的立意和写作思路。为了和青春期孩子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更贴近,我用“坦坦”一词,它是孩子们很喜欢的网络词汇。
另一个关键词叫性,以性教育作为一个切入点,不是把所有的性质上都呈现,也不是把现有的、西方的、中国的各种性观念分析透彻,只是从专业方面介绍一些与青春期有关的生理知识,包括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生理特征、成熟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征,从而解决家长对生理、性的认识问题,认识准确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
认识到孩子们的生理变化,进而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心理变化直接影响情绪波动,而情绪波动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认知到此,我们就可以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找到有效而恰当的方法。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没有完全独立,他们依赖家庭、爸爸妈妈,所以青春期教育对家长而言责任非常重大。为此,我在本书中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给家长讲解与孩子沟通、相处、有效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的,以使自己的孩子在青春期健康地成长,最终成为一个“自信强大”的女人、一个“有责任有尊重”的男人。
教育应该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终生学习的过程,所以教育仅仅靠经验是不行的。我以这样的理念和孩子、家族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由于本书是根据我的讲课和光盘内容改写而成的,因而在文字上没有做过多的修饰,请您海涵。
张超
2011年10月
二、性行为不表明亲密
在青春期阶段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谈恋爱就是亲密。那么谈恋爱过程中怎么表示亲密,有人认为就是性行为。其实性行为和亲密是两回事。真正的亲密是彼此能够坦诚地表露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想法。之所以能够坦然表露,因为他表露出来以后,不会因此而遭到对方的讥笑和拒绝,这是亲密的判断标准。
就像有什么话都可以对一个人讲,是因为我知道在他这儿我能够不被骂,我能够得到慰藉,所以不是说性行为就表示亲密。言语上的相互信任本身就是一种亲密,说白了我们认为的亲密应该是一种信任、一种安全感,是被了解和接纳。
有孩子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爱?”我说:“爱就应该是信任,爱就应该是坦诚,爱就应该是美好。”而他认为爱就是性,我觉得很多孩子会有这个理解,但要注意的是,爱不单纯指性。
虽然亲密是包括性行为的,但亲密要远远超过性行为。性行为有它的作用,但性行为绝不可能替代感情的这种信任。换言之,感情的相互信任可以部分替代性行为,而性行为不可能替代感情的信任,这两者不能等同,所以我们更关注的亲密是指情感上的,应该更多地从情感这个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不论你是哪种亲密关系,是亲人,朋友、师生、恋人、还是朋友,你都要意识到亲密不等于无间,如果图2所示的两个圆。这幅图表示了三种意思:(图见最后)
第一种表示左边这个圆代表你的生活,右边这个圆代表他的生活。当然如果你是女性,对面那个他应该是立人旁,如果你是男性,对面那个她应该是女字旁的。
第二种表示的亲密交往。虽然这个两个圆还是两个个体,但是圆与圆有交汇处,但交汇的面积不会太大,中间交汇的部分叫共同的生活。这种有交汇的交往是合理的交往。你可以体察一下别人和其周围的一些异性朋友,如果代表他们的圆重合了,其原因可能是运气太好了,他们俩人太配了,这种可能性在数学上叫小概率事件,应该几乎是没有。
第三种表示的是一个大圆包着一个小圆,表示一个人很强势,另一个相对弱势的人的生活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那个弱势的人的全部就是那个人的生活,而这种可能性也不大。一个和谐的交往也不是两个圆谁和谁都不搭界离得很远,那不叫亲密交往。你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的图形来判断自己现在有亲密交往还是没有亲密交往。有亲密交往过程中是不是健康合理,所以这里说亲密不代表无间,他(她)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提醒正处在亲密关系的朋友们,一个许多人都忽视的问题:不是所有的亲密都可以分享的。下面是一个统计表,表中的数据因保密问题是接近的约值而不是真是数据,但是差距不是特别大。通过表中数据,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项目叫做各项亲密异性交往行为研究。表中列了一共七项亲密交往的行为,这七种行为包括:第一、暗示或表达好感;第二、过近距离的独处;第三、牵手;第四、搂抱;第五、接吻;第六、爱抚;第七、性交。这些都属于亲密行为。把这七项作为一份我了解的同学行为的调查问卷,然后我们看看现在同学间所了解的情况。
这个表传达的含义是:如果你从暗示好感一直到最后的性交都让你的同学知道,那你太过分了。不是所有的亲密都可以与他人分享的,不是什么场合下都可以拿这件事情来炫耀的,那么亲密的动作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做,显然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你是社会的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对你来说是有害的。因此你即使有亲密的朋友、亲密的动作。也没有必要让别人看到和知道。特别是少男少女,有的当众接吻、拥抱,这种亲密的表现没必要展示出来,是有害而没有任何意义的,不是所有的亲密都可以分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