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组合包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16776
★《贝多芬传》,一部现代人的精神励志指南。
★小说形式的传记,题材独特,更能展现贝多芬艺术性的一生。
★德国文学世家胡赫7年铸就,权威版本,传世近百年。
★专业译者,高度还原原作精髓描写。高中甫老师担纲翻译,毕业于北大外语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攻德语40年。
★裸脊锁线、精致双封,1.8松进口轻型,装帧精美,纸张考究,阅读体验上佳。
★★★★★推荐阅读:
《莫扎特传》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还在少年时候,便不得不忍受成人的苦难;他在青年时代,渴求爱,也怀着炽烈的爱去爱人,但在爱情上却一再失意,经历了多次令人痛苦和伤感的恋爱,终生孤独;正在创作力鼎盛时期,又患有了严重的耳疾,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失聪更沉重的打击吗?当他处于成熟时期,又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之中……然而纵使遭遇如此苦难,他依然喊出了“扼住命运喉咙”的震撼话语。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命运、同世界、同自己的灵魂进行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第一部
贝多芬的青少年时代 001
第二部
贝多芬的成熟年代 275
作者后记 504
译 序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贝多芬
我喜欢贝多芬的音乐,敬重贝多芬的人品,一直想翻译一部介绍贝多芬的书,以表达我对他的热爱。有关他的著作可谓多矣,学究式的考证、学院式的论述、学术性的专著、各式各样的传记、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作品的分析等等,不一而足。这中间当然不乏已成为研究和了解贝多芬的经典性著述。可我想到年轻的读者,他们喜欢贝多芬的作品,或者开始喜欢。我在他们的年纪时,就渴望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知道得多些,更多些。我想他们也会是这样的。但专业性的、学术性的著作对一般音乐爱好者似乎艰深了些,距离也远了些。于是我挑选了费里克斯·胡赫这部描写贝多芬生平与创作的传记小说。
贝多芬是位开辟了音乐史上一个新的世纪的艺术家,他有着一个天才的音乐家的禀赋,这是常人所不及的,但他也有着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是与常人相同的。把一个艺术家不仅作为艺术家来理解,而同时也作为常人来描写,我认为这是这部传记小说的一大长处。正因为如此,它使读者对这位音乐天才感到亲切,为他困厄的一生悲愤、伤怀,为他的斗争和获得的胜利欢乐、欣喜。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还在少年时候,便不得不忍受成人的苦难;他在青年时代,渴求爱,也怀着炽烈的爱去爱人,但在爱情上却一再失意,经历了多次痛苦和令人伤感的恋爱,终生孤独;正当创作力鼎盛时期,他患严重的耳疾,对于一个音乐家说来,还有比失聪的打击更沉重的吗?当他处于成熟时期,他又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之中,对他那可怜而又可憎的侄儿的病态之爱,使他丧失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健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痛苦不能使他屈服,他在痛苦中始终高扬起头颅,在搏斗,在奋击。平庸而又爱慕虚荣的父亲,几乎使贝多芬对音乐憎恶起来,然而他的音乐禀赋和他的勤奋,终于使他踏上了一条正途。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逝,使他失去了童年的幸福,还在别的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欢乐和爱抚的时候,他却得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然而他成功地维持了这个陷入破灭的家庭。耳聋使他濒于崩溃的境地,还在三十二岁时就写下了令人心碎的遗嘱,然而他克服了命运的打击,喊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把我完全打倒。”差不多与此同时,他完成了清明恬静,然而激昂振奋的《第二交响曲》。他在爱情上不断遭到挫折,然而每一次痛苦和哀伤经过搏击都化为欢乐的音符,构成了壮丽的乐章。一个命定痛苦和孤独的不幸的人,却终生讴歌欢乐,鼓舞人们向上,这是何等伟大的人品,何等高尚的性格,何等坚毅的精神,何等超人的勇气!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命运、同世界、同自己的灵魂进行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在贝多芬的日记里有一句话:“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眼泪。”这是一个过来人的沉痛之语。他的作品中的欢乐,那是经过斗争由痛苦铸成的。“经过痛苦得到欢乐”,这是他用自己的心血凝成的一句名言,是他毕生的写照,后人,特别是身处逆境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和勇气。
听到贝多芬音乐的人,有谁不感到振奋,不燃起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你若是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即使在悲哀沉痛的乐句里,也依然能听到斗争和希望。是啊,如同他所说的:“谁能悟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我们渴望更多地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和他的作品,这样我们才会对这隽永之语有更深的体会。费里克斯·胡赫的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这一愿望。
费里克斯·胡赫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原是个医生,但酷爱音乐和文学。在一九二七和一九三一年他先后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在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八年又完成了《莫扎特》和《莫扎特在维也纳》,这使他在文坛上博得了名声。此外他还写有《德累斯顿随想曲》等。
在这部《贝多芬》中,作者怀着诗人的激情,以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受难者的形象。书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书中的情节也多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但在一些细节上也借助了想像力,不过它们不是作者的凭空臆想,而是符合人物思想和性格的逻辑发展的构思。传记小说应当既是传记又是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不同于凡事都有所本的传记。亦非同于完全出于虚构的小说。它应该是总体是实,细部为虚;大处是真,小处是诗。一部普通的传记,它告诉读者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而一部传记小说,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或者说是形象化了的历史人物,具有审美的价值。
胡赫在广泛研究和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作品,虽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处理,一些事实的取舍,安排的比例等方面不无值得商榷之处,但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使贝多芬这个人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些章节确实令读者饱含泪水,长歌当哭呵!作品中其他一些人物,如内弗、布洛宁夫人、布伦斯维克姐妹、贝蒂娜,也都是感人的,富立体感的。《新音乐观察》杂志在谈及这部作品的成就时指出:“胡赫的贝多芬小说,无疑地属于这个巨大题材中最强有力的富有诗意的创作。只有一个诗人才敢于从事这样重大的任务,把贝多芬的生活,他的发展和他的完成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在这部作品的后记中说,他既非音乐史家亦非职业音乐家。因此,我们不能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来要求和评价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小说,作者塑造的是他理解的贝多芬,对贝多芬作品的阐释也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这不言而喻是有着主观的色彩和幻想的成分。作为一个诗人,他有这样的权利,也正当地和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权利。在这部作品刚出版时,有的评论家指出,这本书不一定受到专家们的看重,但是那些对贝多芬和他的作品开始感兴趣的人是会欢迎的。这是正确的。我想,我们的年轻读者,那些喜欢和开始喜欢贝多芬和他的作品的音乐爱好者是会欢迎这部作品的。读了这部小说之后,会对贝多芬产生更大的敬意,对他的作品更为喜爱。
这部作品是译者根据Bastei-Lubbe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本译出的。在翻译过程中,我尊敬的德国友人缪勒(K·J·Muller)先生先后惠寄有关书籍和资料,使我得益甚多,这里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译文不妥和错讹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高中甫
二oo六年一月
在此英勇的队伍里,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他曾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罗曼·罗兰
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恩泽。
——傅雷
第一章
十二月的一个夜晚。群星从蓝黑色的天空向下闪烁着光辉,倒映在静寂而奔流着的莱茵河里。波恩,这座古老的科隆大主教的都城在沉睡,坐落在波恩巷的那些房屋延伸在黑暗之中。只有从后街一处房子的阁楼窗户里露出一丝微弱的亮光。
里面的一个年轻母亲在难产。房间矮小,粉刷石灰的墙壁光秃秃的。混浊的油灯只暗淡地照亮了很小一块地方;一个小火炉烧得通红,空气灼热得几乎令人难以忍受。
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坐在靠背椅上,热得昏昏沉沉,她睡着了;在她漫长而困苦的一生中,沉重的负担几乎把她压垮了。她伺候的年轻女人由于痛苦而精疲力竭,她入睡了,但睡得很轻。在她和善的面孔上,劳动和忧愁已刻下了一两处过早出现的皱纹,现在她脸上泛出一丝微笑。她在梦中。——
“快来,伦欣,”她听到父亲在喊,“你可以跟我去了,今天宫里有好玩的!”她欢叫着跳了起来,抓住父亲的手,同他一道上路。——宫殿就坐落在河边。他们进入厨房。味道多么美呵!厨师们穿着洁白的围裙在巨大的包铜的灶旁忙碌着。厨师长恭敬地走了过来,向父亲报告些什么。随后他用银勺舀了一盘汤。——父亲表情审慎地尝了几口。“嘿,小馋猫,你也尝尝!”——汤的味道多么美呀!——“别这样匆匆忙忙的,孩子!要把你的胃烫坏的!”——可是她还是狼吞虎咽地喝了下去。
“你们看这个孩子!”父亲喊了一声,厨师们开始笑了起来。——噢,好痛呵!她的腹内在发烧,越来越厉害。她大声地叫了起来——她醒了。
老女人睡得迷迷糊糊。她费力地立起身来,走到床边,嘴里咕哝了几句。随之,两个女人又都返回梦乡。
玛格达莲娜站在城堡雉堞的上边,望着田野。她的目光搜寻着莱茵河另一岸架在摩塞尔河上的古老大桥,逡巡着沿河顺流而下的公路,直到莱茵河的转弯处,她才把目光收了回来。母亲站在她的身旁,穿着孀居的服装。深陷的双目从满是皱纹的脸上闪着光泽。“孩子,你又在望那个波恩人?算了,别望他了!看来事情不怎么好呵!”
“妈妈,你夜里在什么地方?”
“在教堂的台阶上,每夜都在那儿。只有那个地方才有幸福!别想那个波恩人,那个三心二意的歌手了!”
这时响起了一支美丽的歌曲,有吉他伴奏。母亲不见了。他站在她的面前,她扑向他的怀里。“约翰!”她喊起来,“约翰!”——她醒了过来。“约翰!你在哪儿?”可是她那搜寻的目光看到的只是睡着了的老女人。腹痛又重新对她进行袭击,仿佛它利用她的睡眠集聚起新的力量。一场沉默的角逐开始了。她的额头冒出明亮的汗珠,两手握成拳头在痉挛,咬紧牙关。不要叫出声来!不要把可怜的老女人过早地喊醒!在一阵新的剧痛冲击着她的期间,她因为没叫出声来而满意地露出微笑。
若是他现在在她身边多好啊!——微笑消逝了,她的嘴唇周围流露出一种酸辛的表情。他参加演出的歌剧早就结束了。肯定他和一两个酒肉朋友在酒馆喝酒,把钱都喝掉了,而这钱她为维持这个家庭是多么急需呵。在这一年里,从她生下第一个儿子之后,他变得太快了。他那个时候多好呵,是那么关心她!他几乎是足不出户;那个小路易生下来时,他是多么幸福;而在孩子几天之后就死了时,他又是多么绝望呵。——今天呢?他还真的喜欢她吗?酒控制他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她留在他心里的力量却越来越微弱。若不是这样,那他就会坐在她的床边,把她的手握在自己的手里。——她多么可怜,多么苍白!泪水盈眶。不,不能哭,这会伤害孩子的,他会一生都愁容满面的!她的孩子呵,她现在用一个孤独的愁苦的母亲的全部激情来爱她的孩子呵。但愿会再是一个男孩!上帝这次不会再把他从她的身边领走吧!万能的主呵,你不会这样残忍的呀!
噢,痛呵!痛到头了,她明显地感觉到了,她必须把接生的女人叫醒。在这不久,一个男孩的有力声音充满了狭小的房间。
“是个男孩,贝多芬太太!”接生婆喊道,并把这个小生物递给了她。玛格达莲娜长时间地看着他,她那善良而温柔的眼睛充满了泪水。——“感谢你,上帝!”她轻轻地说。——在这之后,像邻居一样,波恩巷中的这座后街的房屋也变得一片黑暗。
群星继续地在天空中漫游。午夜早已过去了。木星升在天穹的顶端,它在行星群中发着光亮,把光华洒向大地,洒向莱茵河畔这座昏暗的小城,洒向这间昏暗的小屋。它的光亮透过窗户,照在摇篮上,柔和的光线在孩子的四周闪动,他恬静而安详地沉睡,等待着孩子的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
教堂的钟响了三下。市集旁的一家小酒馆的门被打开了,几个晚归的酒鬼冲了出来,静谧的覆盖着白雪的广场上满是他们的戏谑声和笑声,直到他们彼此分手各自走上归家的道路,这喧闹声才消失。其中的一个踏向附近的波恩巷。他看来非常兴奋,时而畅怀大笑,他不断地自言自语,最后说什么,要给那个混蛋的意大利人点颜色看看。他没有再重复说下去,而是唱了起来,唱的是一支意大利式的华彩段,他那漂亮的声音在静寂的巷子里颤动着。
“向我学一学吧,意大利人,若是你也能的话,向贝多芬这个可怜的德国歌手学学吧!试试看,我在听着呢!”随之爆发出一阵嘲弄的笑声。“你没有兴趣?那好,另找个时间!我就住在这儿。”
他打开沉重的大门,穿过走廊直到后院,开了房门,登上楼梯,进入卧室,点上油灯。他的目光一下子落到摇篮上,落到他妻子苍白而闪着光辉的眼睛上。
“伦娜!”他喊了起来,“伦娜!我没有在你的身边!”他那颀长、消瘦的身躯矮了半截。“伦娜!请原谅我!”他啜泣着膝行到床边,把脸埋在被里。
“约翰!”妻子说,随之她沉默不语。她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头发。
“伦娜!”他啜泣地喊道,“好人,神圣的人!”
“约翰!我的约翰!”她温柔地说,“安静些,约翰!一切都很顺利!我爱你,你还是爱我的吧,是吗?”
“我向你起誓!”她的丈夫叫了起来,吻着她的双手,她赤裸着的胳臂,她的颈部。
“约翰,”她温存地把他推开,“先看看你的孩子呵!是个男孩!”
约翰·范·贝多芬立起身来,走到摇篮旁。孩子已经醒了;他那双大而乌黑的眼睛严肃地望着父亲。他好长一段时间凝视着孩子;随后,他又跪倒在妻子的床头。
“你怎么不说话呢?”她轻声地问道。
“伦娜!在我们的孩子面前我向你发誓:我要学好!我要永远留在你的身边!我决不再让你埋怨我!我决不再让一滴酒沾我的嘴唇!”他为自己的这种高尚行动而激动,泪水重又夺眶而出。
“约翰!谁要你这样做呵!”
“是我要求这样做!你会看到,我这次是遵守诺言的!”
“不,约翰!根本不需要这样!你只要像一年前那样就行了!那我该多么幸福呵!”她疲倦地闭上眼睛。
“我答应你,伦娜!我答应你,我起誓!你一定会满意我的,一定会同孩子快乐的!”
她的脸上泛出一丝幸福的微笑。“谢谢你,约翰!让我们睡吧,我的亲爱的!”
丈夫在她的额头印上一记亲吻。随后他又一次走到摇篮旁。孩子还一直醒着,用目光严肃地死盯住父亲。——他感到某种不快,转过身来。——“晚安,伦娜!我在下面的沙发上过夜。晚安,亲爱的,我的好人!”
母亲还长时间没有入睡。这幸福太巨大了。今天她又重新地得到了孩子和丈夫。我的上帝,他还在呼吸?一阵突然的恐惧攫住了她。她用手触摸摇篮,触摸孩子的被。于是一股几乎看不见的温暖气息吹拂着她的手。她松了一口气,倒了下来。终于她也进入了甜蜜的睡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