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756097丛书名: 含章·图鉴系
《恐龙图鉴》精心筛选出154种恐龙,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恐龙的生存时代、身体特征、食性等,并配有恐龙复原图,是现代人认识恐龙的指南,是一本严谨的科普读物。
《含章·图鉴系列》内容丰富,涵盖了野菜、野花、恐龙、猫、名犬、鸟、蝴蝶、哺乳动物、观赏鱼、常见水果、常见蔬菜、药用植物、中草药、矿物与岩石等自然生物图鉴。全套共14册,每册均有丰富的文字图解以及高清鉴赏图片,图文结合,一目了然,便于了解和鉴别,同时也是值得珍藏的图鉴百科读物。
1.装帧精美:32开,铜版纸全彩印刷,是您的超值之选。
2.清晰明了: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生物的基本信息及各部位图解,让您一目了然。
3.值得珍藏:专业、实用、科学,是值得珍藏的图鉴百科!
4.受众广泛:不仅是适合孩子、成人的家庭拓展阅读书籍,更是自然科普爱好者的专业工具书!
《恐龙图鉴》一书精心筛选出2目7亚目154种恐龙,书中所选的恐龙均是目前已被命名的恐龙,每种恐龙的标题统一使用中文学名,并配有经过翻译的拉丁文意,方便读者认识、查找。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每种恐龙的生存时代、身体部位特征、恐龙命名者、化石分布、恐龙体长、体重、食性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恐龙图鉴》为每种恐龙配有高清晰度的彩色照片,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恐龙各部位特征,方便读者辨认。同时还配有相应的化石图片,为读者了解并走近恐龙提供参考。
10恐龙起源的传说
12恐龙的分类
14恐龙的进化
16恐龙生活的年代
19恐龙存在的证据
21恐龙灭绝的猜想
章蜥臀目恐龙
26始盗龙
27赫雷拉龙
28哥斯拉龙
28并合踝龙
29南十字龙
29挺足龙
30腔骨龙
31中华盗龙
31宣汉龙
32冰脊龙
34斑比盗龙
34镰刀龙
35皮亚尼兹基龙
35气龙
36单脊龙
38永川龙
40美颌龙
42虚骨龙
42野蛮盗龙
43嗜鸟龙
43尼日尔龙
44异特龙
46巨齿龙
48角鼻龙
50北票龙
51重爪龙
51义县龙
52高棘龙
54帝龙
55奥古斯丁龙
56秘龙
56死神龙
57尾羽龙
58玛君龙
60分支龙
62葬火龙
63单爪龙
64棘龙
66伤龙
66鸟面龙
67似鸡龙
68河源龙
68寐龙
69伤齿龙
69阿瓦拉慈龙
70巨兽龙
72暴龙
74天青石龙
74激龙
75二连龙
75皱褶龙
76伶盗龙
78恐爪龙
80似鳄龙
82阿拉善龙
82驰龙
83艾伯塔龙
84食肉牛龙
86始祖鸟
88槽齿龙
88巨脚龙
89火山齿龙
89蜀龙
90板龙
92峨眉龙
93鲸龙
93巴洛龙
94天山龙
94地震龙
95约巴龙
95非凡龙
96梁龙
98马门溪龙
100迷惑龙
102圆顶龙
104波塞东龙
105短颈潘龙
106腕龙
108盘足龙
108亚马孙龙
109阿马加龙
110葡萄园龙
112鄂托克龙
112伊希斯龙
113潮汐龙
113澳洲南方龙
114萨尔塔龙
115阿根廷龙
第二章鸟臀目恐龙
118莱索托龙
118畸齿龙
119敏迷龙
119棱齿龙
120异齿龙
120橡树龙
121冠龙
122弯龙
124腱龙
125厚颊龙
125卡戎龙
126禽龙
128加斯帕里尼龙
128青岛龙
129沼泽龙
129大鸭龙
130赖氏龙
132奇异龙
132帕克氏龙
133冠长鼻龙
133慈母龙
134沉龙
134福井龙
135鸭嘴龙
136副栉龙
138原角龙
140鹦鹉嘴龙
140狭盘龙
141弱角龙
141厚鼻龙
142三觭龙
144河神龙
146爱氏角龙
147无鼻角龙
148戟龙
150安德萨角龙
152五角龙
154纤角龙
154开角龙
155刺角龙
156祖尼角龙
158蜥结龙
160装甲龙
160雪松甲龙
161饰头龙
161重头龙
162棘甲龙
162美甲龙
163加斯顿龙
163厚甲龙
164新头龙
166甲龙
168剑龙
170嘉陵龙
170棱背龙
171华阳龙
171乌尔禾龙
172钉状龙
174肿头龙
176倾头龙
176丽头龙
177剑角龙
178胀头龙
178平头龙
179膨头龙
179皖南龙
180附录其他恐龙
190索引
恐龙是一群令人称奇的动物,它们是地球的位主宰者,拥有庞大的身体。恐龙曾称霸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然而却在一场未知事件中全部离奇死亡、消失,只留下一些残骸作为生命的证据。人类探索恐龙的序幕开始于200多年前,一位英国乡村医生发现了块恐龙骨骼化石,而今,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掘。为了让读者进一步认识恐龙,我们编写了《恐龙图鉴》一书。
目前,世界上已经被描述过的恐龙有650-800种,其中比较有名的恐龙有暴龙、始盗龙、赫雷拉龙等。《恐龙图鉴》一书精心筛选出2目7亚目154种恐龙,书中所选的恐龙均是目前已被命名的恐龙,每种恐龙的标题统一使用中文学名,并配有经过翻译的拉丁文意,方便读者认识、查找。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每种恐龙的生存时代、身体部位特征、恐龙命名者、化石分布、恐龙体长、体重、食性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恐龙图鉴》为每种恐龙配有高清晰度的彩色照片,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恐龙各部位特征,方便读者辨认。同时还配有相应的化石图片,为读者了解并走近恐龙提供参考。
《恐龙图鉴》是现代人认识恐龙的指南,是一本严谨的科普读物。在《恐龙图鉴》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多位专家的鼎力帮助与支持,对《恐龙图鉴》一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小差错,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恐龙起源的传说
恐龙早出现在距今约2.25亿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在这期间,恐龙支配、统治地球的生态系统时间长达约1.65亿年。恐龙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无法直接了解恐龙这一神秘的物种。现代人对恐龙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恐龙化石。恐龙化石分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主要保存在中生代时期形成的沉积岩中。
在很早之前,欧洲人已经知道了在地下埋藏着很多形状奇异的大型动物骨骼化石,但是也仅仅限于知道它们的存在,而并不了解这些巨大遗骸的具体归属。
相传在我国晋朝时期,在四川武涉县已经发现有恐龙化石,然而,受当时科技知识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人们把化石误认为是“龙骨”。
恐龙化石
目前,人们对恐龙的研究和认知都是来源于它们的骨骼和牙齿,恐龙和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及鸟类一样,都属于四足脊椎动物。
禽龙是科学早有明确记载的恐龙。说起它的来源,有这样一个典故。1822年,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郡,有一位名字叫作曼特尔的医生,他特别热爱大自然,并在工作之余热衷于收集各种化石。时间长了,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的妻子也成了一位热爱收集化石的人。有一天,曼特尔夫人外出给曼特尔医生送衣物,在正在修建的公路旁断开的岩层中偶然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大型动物牙齿化石,曼特尔夫人把这些化石带回了家中。曼特尔医生坚持不懈地考证和研究,后来接触到一位研究鬣蜥动物的博物学家,经过对比研究,认为这些化石是一种与鬣蜥同类型、已灭绝的远古时代的爬行动物,并命名这些化石为“Lguanodon”,翻译成中文名字就是“禽龙”。之后,越来越多种类的恐龙化石被发现,通过科技复原,人们对恐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恐龙进化的步发生在二叠纪。刚开始,一种新的爬行动物出现,它们被称为“初龙”。不久,一部分初龙学会了用双脚直立行走。
恐龙的头骨
头骨是辨认恐龙品种的一个重要标识,不同世纪、不同品种的恐龙头骨各异,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对于恐龙的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恐龙的进化
恐龙是怎样进化而来的?这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和搜索答案的一个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恐龙及现代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食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进化为两类:一类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类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恐龙、鳄鱼和翼龙类都是在三叠纪时期从初龙进化而来。
初龙
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其早出现于二叠纪晚期,背部有骨质鳞甲。到了三叠纪时期才出现了真正的鳄鱼,并且进一步进化成为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初龙,典型的代表就是植龙,只需瞧上植龙一眼,就会发现它的外貌与鳄鱼像极了。植龙和鳄鱼一样是肉食性动物,不过植龙的后代也有进化成素食性的,但无论是肉食性的还是素食性的都拖着一条粗大而有力的尾巴,它能在水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提高划水速度,它们的前肢移到了后腿上,因此前肢短小,后腿粗大有力,在水中穿梭自如,但是后来因为天气越来越干旱,水中的恐龙迫不得已来到岸上,在岸上因为前肢短、后腿长的缘故,走起路来并不方便,有些初龙便改为用后腿走路,即直立行走。为了保证前后平衡,长而粗大的尾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恐龙进化的关键一步。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恐龙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初龙,名叫“派克鳄”,体长60~100厘米,由更早的半水生动物进化而来,拖着一条笨重的尾巴,长着一双比前腿稍微长一些的后腿,看起来似一只用两条腿走路的恐龙,但实际上它还是用四肢行走的,偶尔才用两条后腿奔跑。派克鳄与大型似哺乳动物犬鸽兽生活在同一世纪,当遇到危险时,派克鳄会很快跑开,由于它自身也是一种肉食恐龙,那双后腿能帮助它在追捕猎物时移动得更快,久而久之,派克鳄进化成了恐龙。
蜥臀目
蜥臀目首次出现于陆地时,是一群小型、原始的物种,它们首次出现于卡尼阶中或晚期(三叠纪晚期个时期)。它们被发现于巴西、马达加斯加以及摩洛哥。蜥臀目包括兽脚类、原蜥脚类和蜥脚类等几大类恐龙,其中的成员,个体差别很大,生活习性各不相同。有的只有鸡一般大小,有的长达三四十米、高十多米、重几十吨到近百吨。食性上,有凶猛的肉食者,也有温和的植食者,还有肉和植物兼食的杂食者,它们大都生活在陆地上。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类相似。
蜥臀目恐龙中早出现的是兽脚亚目恐龙,包括角鼻龙下目、肉食龙下目、恐爪龙下目、似鸟龙下目、窃蛋龙下目等,生活在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它们一般为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类是著名代表。
蜥脚亚目生活在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其中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早期,是一类杂食或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龙;蜥脚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白垩纪,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呈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中国四川、甘肃的侏罗纪晚期的马门溪龙,其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
鸟臀目
鸟臀目恐龙比蜥臀目恐龙出现得晚,它们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所有的鸟臀目恐龙都是草食动物,首先出现的鸟臀目恐龙是覆盾甲龙类。鸟臀目恐龙除一些早期类群外,都是四足行走。由于鸟臀目恐龙性情温和,不具进攻性,因而往往成为肉食性恐龙的裹腹之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鸟臀目恐龙逐渐发育出了多种多样的防御结构,如各种爪子、角、甲胄等防身武器。鸟臀目恐龙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其中不少是恐龙家族中古怪的成员。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则有一个大的前突起,伸在肠骨的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四个突出部分由肠骨的前部、后部,耻骨前支(也称前突或前耻骨)和紧挤在一起的坐骨和耻骨体及耻骨后支构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