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47907
曾经引领众多读者自我成长的心理咨询经典读本
告别无助 ,告别茫然 , 告别纠结
学会如何悦纳自己、 理解他人 ,从容应对心理危机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贾晓明推荐
此书缘起于作家卡玛对贾晓明、朱建军、岳晓东、高天等19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所进行的深度访谈。书中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再现了22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心理咨询案例。这些案例,不但呈现了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而且还配有对心理咨询及案例涉及的心理疗法的介绍。
心理咨询从业者,可以从中看到19位心理咨询界前辈的咨询经验、咨询体会,学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态度;更能借此体会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角色,各种心理疗法的内涵,以及来访者内在的力量。
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中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什么,也将会感受到“缓慢”的心理咨询如何以真诚的理解和接纳滋养人心。这份态度足以使你有力量去帮助自己,帮助需要帮助的心灵。
第一章 经典心理治疗
爱上爱情
知识链接:什么是心理咨询
你不再是孩子
知识链接:认识领悟疗法
考试可否轻松面对
知识链接:行为疗法
冲破心灵之茧
知识链接:精神分析疗法
就让一切顺其自然
知识链接:森田疗法
第二章 现代心理治疗
跳出一场和谐的家庭之舞
知识链接:家庭治疗
携手穿越抑郁的迷雾
知识链接:集体心理治疗
在快乐的背面
知识链接:意象对话
挣脱恐怖的梦魇
知识链接:眼动治疗
沉默的百灵鸟
知识链接:催眠疗法
第三章 艺术心理治疗
有一种表达超越语言
知识链接:绘画治疗
在音乐中释放心灵
知识链接:音乐治疗
谁来呵护你的童年
知识链接:舞动心理治疗
当你站在这舞台
知识链接:心理剧疗法
第四章 常见心理问题
人生是一盒巧克力
知识链接: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心理原因及预防
我们都是需要奖品的孩子
知识链接:阅读障碍
总有一扇门为你开启
知识链接:求职心理的调适
爱她不是他
知识链接:同性恋形成的心理因素
当爱等于伤害
知识链接:性虐待症
健康,从心开始
知识链接:心身疾病
自己的心结,只有自己能解
知识链接:婚外情的心理诱因及应对方式
你也是天使
知识链接:自卑心理
宛如打开另一扇窗
让我们一起慢慢地探索内心世界
(代序)
都说当今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危害重重,但又停不下脚步。那么如果这辆快速行驶的列车慢不下来的话,就需要另外一种力量去平衡。心理咨询虽然在中国的发展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无形中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即它是一种帮助人们慢下来的专业工作。当然承担这个任务的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其他一切关注人类精神领域的人文社会科学都责无旁贷。一边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一边个人静下心来探寻生活的意义。一快一慢,以此达到一种平衡的生活状态。
快是什么呢?也许快首先意味着从启动到停下来的时间要短,如念书的时间要短,挣到钱的时间要短,出名的时间要短。科技的发展也帮助人们缩短这样的旅程,手机、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距离;火车不断提速,一地到另一地的时间不断缩短,也意味着越来越快。其次,快也意味着过程似乎不再重要,结果才最重要。念书时细细品味学习过程的乐趣变得无足轻重,学习只要能考试及格、拿到奖学金、保送上研究生就OK。其实人们都知道,当你坐在一辆快速行驶的列车上,车速越快,你便越无法欣赏到外面的景色。生活亦然。
然而快了之后,我们失去的不单是过程的美妙和享受,即使有钱了,有地位了,但友谊、亲情、爱情等却离自己越来越远,又迷茫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
本人一直反对将心理学庸俗化。所谓庸俗化指的是心理学只是在帮助人们升学、找工作,成为人们达到所谓成功的工具。甚至心理咨询本身也变得非常功利,用其快速治病,用其快速赚钱。那心理学无疑成了快速生活的“帮凶”。
现代存在主义的领军人物柯克·施耐德博士讲到,弗洛伊德最初创立精神分析,其核心是关注人类的生存、死亡、恐惧、焦虑,关注人性,关注人本质的意义。但是很遗憾,心理咨询与治疗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被越来越工具化了,过度关注技术,而忽略了这一工作的本质,即去关注人的心灵,关注人本身。他认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应回到弗洛伊德创立这一工作时的初衷。
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最讲究平衡的,多少外国学者见到太极阴阳图都赞叹不已。阴阳平衡同样可以扩展出物质与精神平衡,快与慢的平衡。就像一个人没有平衡就会失去重心,甚至会跌倒。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这种平衡的艺术。
那么心理咨询与治疗帮助人们慢下来指的是什么呢?想来有这么几点可以跟大家分享:
(1)慢就是给出时间向内看自己。
(2)慢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行为、想法给予逐步理解,理解自己在追求什么,获得的东西对自己又意味着何种意义。
(3)慢也意味着愿意有规律有节奏地生活。如果把“慢”字拆解的话,是由心、日、月、又组成。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内心也应该像日月更替一样有规律地运转。这是一种规律和节奏,也可以简称为劳逸结合、快慢结合。除了忙,用一些时间去读书,和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现在有那么多人去练瑜伽,有那么多人喜欢度假去海边晒太阳,去农村种菜,实为体验慢生活的好方法。
心理咨询的工作过程本身也是慢的体现,它要一次一次咨询,每次也只有50分钟,除了比较传统的精神分析会有较高的见面频率(当然它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大多咨询都是一周才见来访者一次。对于那些急于解决问题的朋友,这无疑显得太慢了。为什么不能一次就解决问题?许多求助者是带着想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想法来咨询的,但其实,许多心理困扰就与快速的生活有关。如此一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这种工作方式就会让一些人受不了。所以说这种工作方式本身就具有实际的治疗功能。当求助者与咨询师做好约定开始一段心理咨询时,便开启了一段慢的心灵之旅。
本书是中国较早踏入心理咨询领域并一直坚守这份工作的一些同行的咨询手记。说他们坚守,是因为许多抱着靠心理咨询致富、靠心理咨询出名的想法的人,发现并不那么容易,便早早收兵。同时想通过心理咨询使当事人去除烦恼、解除症状也并非易事,没有多年的坚持,不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去不断探索与实践,也多难留在此领域。透过这些咨询手记,大家可以品味这些心理咨询师如何和来访者一起慢慢地探索内心世界,理解自己并尝试做出改变。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个人一定需要一种慢来平衡,如果自己还是不能慢下来,来自理性、客观的专业领域也许会帮上忙。在快速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的今天,心理咨询无疑是一种实践着让人们慢下来的专业工作。
贾晓明
2010年10月
自序
卡玛
这是一本三年前出版过的书,因为它的生命力,因为各种缘分,如今得以再次出版。一位作者,能够为自己的书写再版序言,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我的《心理咨询师手记》出版之后,接到许多读者的反馈,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子,她写信告诉我:她一直憎恨她的父亲,因为在她的记忆里,父亲从来都是用粗暴的言行对待她,从未给予过她鼓励和爱护,这使得她成为一个自卑、内向、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子,她把自己人生的一切不顺利都归因于自己的父亲,甚至在父亲得了癌症之后,也不想去探望。但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她说:我终于试着去理解他粗暴性格的由来,父亲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他一直寄人篱下,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情,所以,他自然就不知道怎么去爱我,而这并不代表他心里没有爱。 我心里积压的对他的恨意,在看到这本书之后释然了。在释然之后,我发现自己也轻松、快乐了许多,而更重要的是,当我意识到,父亲并不是不爱我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其实也是一个值得被爱、值得被人喜欢的女孩子,我完全可以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准备去看他,陪伴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这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我,都是同样重要和需要的……
这个女孩的故事让我百感交集。
每个人都是一个深渊,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进行一场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历程,只是很多时候,要想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如果这本书的意义,能够在这场历程里助你一臂之力,那么,我当初写作这本书时所付出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书中所采访过的19位心理咨询师,如今都已是中国心理学界的“大咖”级人物,而当年,他们却能欣然接受我的采访,和我面对面,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这在现在,实在是很难想象的了——第一,他们不会那么轻易能采访到;第二,即使能够采访到,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时间给我。
因此,我深深感到,我是多么的幸运。那么,看到这本书的你,其实也与我共享了这份幸运。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这一场没有返程票的旅行之中,最终实现:接纳自己,体谅他人,与世界握手言和。
愿我们不虚此行。
2013年8月
北京
爱上爱情
?美丽而苦涩的师生恋情
?不为人知的心理根源
?拥有自我的力量才能真正放手
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社会工作系主任,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
那一年的初秋总有雨,淅淅沥沥连连绵绵地下个不停。苏茉就是在那个雨季带着特有的黯然与阴郁来找我,总是湿湿的头发湿湿的衣衫。“下雨天我不喜欢打伞。”她微微地笑着解释,有一些不好意思。
苏茉自述:
这个雨怎么还是不停啊,弄得人心情都不好。来北京上学这么长时间了,我还是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特别想家,想念高中时的老师和同学。
高中时同学之间的感情很好,毕业典礼时我们全班包括男生都哭成了一团,生离死别一样。还有那些老师,都特别好,特别是我的语文老师,对我很照顾。特别有意思的是,高考之前的那个晚上,我不知怎么突然感觉非常不好,觉得自己肯定会考砸了,我就去找他,反正以前一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去找他。他陪了我很久,一直在鼓励我,我还哭了呢,哭完了又笑了,就这样哭哭笑笑的,小孩子一样,想起来真不好意思……
现在的老师同学和高中时的太不一样了,老师讲完课就完了,很少和学生有心灵上的交流;那些同学,我和他们也说不到一起。我们宿舍里的女孩子,在一起就是聊哪个歌星长得帅啦,哪种牌子的衣服漂亮啦,我觉得特别可笑,都大学生了,怎么还聊这些没有深度的话题啊?我喜欢古典文学,有时候和她们说一些唐诗宋词之类的东西,她们就特别奇怪地看着我,好像我是什么怪物一样。
我觉得寂寞,无处不在的寂寞,有时候看着这雨,看着树叶落下来,我总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这样子真不好,林黛玉似的。唉,好怀念从前,不知道那些老师和同学现在都怎么样了……
我微笑地注视着苏茉,她眉宇间淡淡的忧愁令人动容。我想我是能够理解的——一个初到异乡求学的多愁善感的女孩子对于新环境的不适应,以及由于这种不适应而产生的孤独与脆弱。可是,她来找我就是和我说这些吗?直觉告诉我不会是这样简单——她为什么会将所有的情感和心思都用在怀念过去?是什么阻碍她去积极适应现在的生活,接纳现在的老师和同学?穿过语言的迷雾,她的苦恼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的渴望与更秘密的感受。
所以这一次的咨询,我没有在“怎样适应大学生活、怎么和同学相处”这个层面上跟苏茉作更多的交流。我更多地是在倾听。在这个过程里让她感受到我的真诚、理解和接纳,这会有利于我们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咨询关系,当这个关系建好以后,我想她会对自己也会对我敞开心扉——事实也正是如此。
苏茉自述:
贾老师,我和您说这些,您不会觉得我是那种女孩吧?您看过琼瑶的《窗外》吗?那位语文老师,我和您说过的,我和他,就有点像《窗外》里的故事,您明白了吧?
我的老师,怎么说呢?他是那种很成熟、博学、刚柔相济的人,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默契,比如他在课堂上讲解一首古词,讲完了他都会看看我,我会用目光告诉他我是懂了还是不懂,他马上就能心领神会。比如有时候我心情不好,他发现了,就会看着我,那种眼神充满了怜爱与询问,那样的目光真让我依恋,也让我单调的生活有了色彩。现在,没有他关注的目光,大学生活再精彩对我又有什么意义?
贾老师,您说我这样是不是很不道德?
我总是能遇到来访者就一件事情小心翼翼地询问我的看法和观点,通常我的做法是绝不用个人的价值观和喜恶作为评判来访者的标准。所以对苏茉的提问,我想了想,这样告诉她:“我理解你现在为了你和老师的感情感到焦虑和内疚,但我觉得你之所以有这样一份情感,势必是有原因的,我更希望知道这个原因是什么。”苏茉垂下了眼帘,似乎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
我又问她:“那你爸爸妈妈知道这件事吗?”
苏茉自述:
他们当然不知道,他们要知道了不知会怎样说我!高中的时候我就住校了,很少回家。我的语文老师也住在学校里,我们宿舍离他家很近,所以周末的时候他会让我们这些不回家的学生去他家吃饭,他的妻子很漂亮很贤惠,做菜特别好吃。
他也是喜欢我的,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我给他写过一封信,表白了我对他的那些感觉。他给我回信了,只有一首唐诗,叫《节妇吟》。您知道那首诗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我能懂他的意思,一个中年男人的无奈和感伤,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酸楚的了。那封信我一直留着,但是再不敢拿出来看,怕自己承受不了那种巨大的幸福和苦涩交织在一起的冲击……不过我们之间,应该属于那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吧,从来没有过什么出格的事,连拉手都没有过。
印象最深的有一次,我和另外三名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市中学生辩论比赛,他是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一直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每一次上场都会特别紧张,他一直在我身边鼓励我:“你肯定行!”他的声音不高,但总是有一种能让我安定下来的力量。后来,我们真的得了冠军,我抱着奖杯站在台上一直往下看,结果看见他站在一个角落里,微笑地看着我,眼神里是那种由衷的欣赏。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幸福,又有一种莫名的难过。
这些回忆,真的是很美好的。现在,我会将每天晚上临睡前的那段时间专门用来想他,细细回味我们之间的一点一滴,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心里又甜蜜又痛苦。
我痛苦的是我们都很清楚地知道我们是没可能的,他妻子是那么好的人,我不可能去伤害一个无辜的人。可是我又舍不得放弃这份感情,我都觉得这是我活着的最大的精神支柱,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他,我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索然无味?黯淡无光?不敢想象。
在和苏茉的谈话中,我能感觉到她是一个内心丰富而敏感、很重视精神生活的女孩子。她很重感情(珍惜和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很有自制力(没有让感情超越理智的驾驭)、很努力(她没有让这份感情影响自己的学习并最终考取了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也很善良(她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这些都是她可贵的地方。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要能够从苏茉与社会道德标准相冲突的故事里尽可能地发掘出她人性里闪光的方面,从那些令人沮丧的苦恼的信息中捕捉到正面的积极的东西,并且发自内心地去欣赏、信任她——这些欣赏和信任往往会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
另外,以一位心理咨询师的经验,我认为如果一个女孩子对年长的异性产生感情,很可能是与她的家庭或者是父亲有关系。关于这一点,我没有贸然去问苏茉,我想我应该有耐心去等待,等到她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等到她内心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去碰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再去碰它。
记不清是第五次还是第六次的咨询中,苏茉突然说:“我想起了我家里的一些事情。”我立即鼓励她:“我真高兴,你终于谈到你的家庭了,我感觉你的内心开始有力量和我谈你的家庭了。”
苏茉自述:
我爸和我妈,都是很优秀的,可是他们真的不应该生活在一起,反正他们在一起就要吵架,很小的事情,他们也都是谁也看不惯谁,也能吵起来。吵完之后就是冷战,有时候真是挺佩服他们的,一个比一个能撑——印象中最长的一次,他们有整整半年谁也不理谁,遇到实在需要沟通的事情,宁肯写字条,也不肯主动说话。我在这样一个家里,从小就听见我爸和我说:“茉儿,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和你妈离婚了。”听见我妈和我说:“茉儿,妈妈都是为了你,要不谁还跟他过呀!”所以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不可爱的人,是个罪人——如果没有我,他们也许会找到各自想要的快乐和幸福吧?
在我八岁的时候,我爸就作为单位的常驻代表去了外地,很少回家。当然他会给我寄衣服和玩具,也给我寄钱。在物质生活上,他是个称职的父亲,但就是没有那种父女之间的亲昵。前两天我去逛商场,看见有女儿抱着父亲的胳膊,撒娇说:“爸爸,我想买这个。”我就站在那里迈不动脚,痴痴地看,羡慕得不得了——我和我爸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我妈独自带着我生活,和一个寡妇差不多,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心情不好就要向我抱怨,说我爸如何如何不好,我听着也挺烦的,有时候忍不住反驳几句,她就挺伤心的,因为她总是觉得自己这样委曲求全是为了我,结果我还不向着她。唉,反正在那个家里我是一无是处,里外不是人。
我挺羡慕我高中那些同学的,也许家里不是很有钱,但是家庭气氛特别好。有一次我去一位同学家里玩,是晚上,昏黄的灯光下,他们一家人在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地吃面条,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那种感觉太温馨了,说实话我真羡慕她啊——如果我能有一个这样的家,让我少活十年我都愿意。
来自家庭的关爱、接纳和肯定,是每一个人快乐和信心的源泉。苏茉在她的家庭里一直得不到这些,因为缺乏,所以看重,所以渴求,所以当她在语文老师的身上得到这些时,她以最快的速度陷了进去,再也舍不得出来了——这些,我没有和苏茉说。我只通过我的语气、眼神和表情向她传递一个信息:你有能力处理好这些事情,你没问题!并且将我发现的她的优点及时告诉她。我相信当她内心真正成长、成熟起来,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信心和力量时,她会反思自己和老师的关系,会认清自己要走的路。
后来的一天,苏茉来找我,一见我就说:“我给他打电话了,一切OVER!”她的脸上,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平静。从头至尾,我没有说过任何一句她应该和老师分手的话,但是如今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抉择——放下这份感情。这种“放下”并不是迫于社会道德压力下的忍痛割爱,而是她真正从内心“放下”了,解脱了。“我突然明白,其实我爱的并不是那位老师,而是爱上了爱情本身,爱上爱情所带给我的那种被爱、被呵护、被欣赏的感觉,因为这些是我一直得不到的。我想今后我最重要的功课是要学会去爱自己,去欣赏自己——拥有了自己,也就拥有了世界,是吗?”苏茉问,我微笑着点头,心里由衷地感叹:多么聪明的女孩!
生活将一如既往,生活不会为谁而改变。就像苏茉,她在今后的生活中依然要面对父母的不和,依然要面对很多事业和情感上的考验,可是没关系——当她找到了自我的力量,她就能够面对这些问题,再不会感到无助和绝望。
很久以后,有一次在校园里,我看见苏茉穿着一件白色的裙子骑着自行车和一大帮同学说笑而过,她没有看见我,而我,却忍不住回头注视她裙角轻扬的背影。那个初秋踏雨而来,总是湿着头发的女孩再次浮现在我眼前,我的心里,有一股温暖的潮水涌过……那个时候,校园的喇叭里正飘来一首歌:“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心理咨询就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一、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的心理问题
心理危机:当你遇到沉重的心理创伤和打击时,可进行心理咨询。
生活问题咨询:恋爱、婚姻、家庭及性问题,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人际关系,等等。
心身疾病咨询: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移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医学上称为心身疾病。情绪的困扰、紧张、压抑,不仅可以导致心身疾病,还可以使疾病恶化,当心身疾病来访者陷入情绪困境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从而解除心理压力,以防止躯体疾病加剧。
精神障碍咨询:如患神经症、人格改变及其他精神障碍者,可就有关药物治疗、社会功能康复、婚姻与生育等问题征求心理医生的意见。
其他心理问题:如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亦可进行心理咨询。
二、如何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选择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以下三点。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咨询师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对来访者的影响,是心理治疗能够奏效的根本原因。人格是难以客观评价的,主要凭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在与咨询师初步接触之后,产生了信任和喜欢的感觉。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这个咨询师的人格是基本健康的,也不见得适合所有来访者。研究表明,并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能够适合所有类型的来访者,只有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人格比较匹配的,才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而,那些在初次见面时容易使来访者产生好感的咨询师,可能对这个特定的来访者更有帮助。
第二点就是咨询师的理论水平。这可以从其所受的教育、所获得的学位、所受的训练以及咨询过程中对于心理问题的解释,得到间接的了解。
第三点则是咨询技术。咨询技术包括倾听技术、解析技术、修通技术等。对于技术水平的了解,可以通过咨询师工作经历的长短、治疗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关键点的切入能力、核心情结的深入透彻理解力,来逐渐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术界或心理咨询的同行,了解咨询师的背景和能力,作为选择心理咨询师的参考。
总的说来,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令人信任和喜欢、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学历较高、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当然最终是否适合,还要靠来访者自己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去实际感受。
三、来访者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为了配合心理咨询师做心理治疗,来访者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个必要准备,必须为治疗留出固定的时间,这对于成功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在一定时间内,施加恒定的治疗和心理影响本身就是心理治疗奏效的基本因素,时间保证不了,治疗就无从谈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治疗时间总是改来改去的治疗是很难奏效的。这是一种对于治疗和改变的阻抗。通常心理治疗的频度在每周一至五小时,个别甚至可以达到十小时。总的疗程,根据疗法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需要几百个小时,有的需要几个月,有的需要几年,个别严重的,甚至需要终生咨询。所以,决定治疗前,必须做好时间安排。
第二个必要准备,就是做好经济上的准备。心理治疗费通常是比较昂贵的,大约在每小时80~200元,平均每月的治疗费用要在400~1000元。而且,大部分治疗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所以心理治疗的总费用大约在五千元至两万元。在进行治疗前,必须对此有充分准备,量力而行。
第三个准备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必须准备好承受治疗和改变过程中的痛苦。无论是什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都必须承受一些焦虑和痛苦,都必须面对、接受、承受自己的内心冲突,这是任何心理疗法都无法避免的,它相当于外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失血。这些痛苦在治疗的一定阶段,甚至会超过心理问题本身给来访者带来的痛苦。可以说,“小痛小悟、大痛大悟、无痛不悟”,没有痛苦的心理治疗,只能算做止痛针和麻醉剂,真正的治疗并没有进行;伴随痛苦和改变的心理治疗,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没有勇气承受痛苦的来访者,是无法从真正的心理治疗中获益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