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76552
【本书特色】
1. 系统、全面介绍SP的培训和管理:本书系统、全面介绍了SP的招聘、培训、考核、聘用及管理,覆盖了SP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拟开展或正在开展SP教学的医学院校SP管理者有极强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2. 提供了大量临床技能练习(考试)评分表,并提供SP病例剧本编写模板、SP管理相关文件等,实用性强:书中提供了大量临床技能练习或考试评分表,如问诊内容评分表、问诊技巧评分表、病史采集评分表、体格检查评估表、医患通评估表及精神病问诊评估表等,并提供SP病例剧本编写模板及SP聘任规定、SP聘任协议书等SP管理文件,实用性强。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稳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症状的健康人,而且能充当医学生的评估者和指导教师。本书从SP的概述、招聘、培训、应用、管理以及SP病例剧本的编写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为计划开展或已经开展SP项目的医学院校、SP培训和管理老师以及SP提供参考和交流。本书还专门提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的19位资深SP的切身体会和经验,给广大SP培训和管理老师以及SP提供参考和交流。
【目录】
章
SP概论
节 SP概述和SP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3
第二节 SP的发展历史 4
第三节 SP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的优缺点 6
第二章
SP的招聘
节 做SP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11
第二节 招聘SP的步骤 13
第三章
SP的培训
节 SP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式 21
第二节 入门培训 22
第三节 问诊和体格检查知识培训 23
第四节 评估和反馈培训 64
第五节 表演培训 68
第六节 SP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69
第四章
SP的应用
节 SP的应用范围 75
第二节 SP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的应用 76
第三节 SP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81
第四节 SP在精神病问诊中的应用 84
第五章
SP病例剧本的编写
节 编写SP病例剧本需要考虑的因素 89
第二节 编写SP病例剧本 90
第六章
SP的管理
节 SP管理的目的 107
第二节 SP管理的内容 115
第三节 SP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119
第七章
SP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前 言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SP)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稳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症状的健康人,而且能充当医学生的评估者和指导教师。自1963年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神经病学专家Howard Barrow出于教学的目的而首先倡导应用SP以来,SP在国内外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技能教学和考试中,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率先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使用了SP。
1991年,浙江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这三所医学院校,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援助下,和CMB主席W. Sawyer 博士及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Center, UMMC)Paula L. Stillman教授的帮助下,开展了“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项目”研究,把SP首先引入中国,并培养出了批SP。随后,国内许多医学院校也相继开展了SP的招聘、培训和应用工作。
从2015年起,我国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开始了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的两段式执业医师考资格试,在阶段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考试中应用了SP。浙江大学医学院自2016年起就参加了这个分阶段考试。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SP也会得到全面推广,并应用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
SP在临床技能教学和考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医学院校已经把SP应用于医学生和低年资医师的临床技能(主要是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医患沟通等方面)的教学、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及临床技能竞赛中。SP在临床技能教学和考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SP不仅可以扮演病人,还可以随时随地为临床技能教学提供各种病例,这就解决了医学教学的需求与病人就医的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此外,SP还能充当评估者和指导教师,在临床技能教学中能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重要的是,SP可在临床技能考试中给考生提供一致的考试病例和评估标准,而这是应用真实病人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在以后的临床技能教学和考试中,将越来越离不开SP的参与。
2016年1月,中国“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China 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Practice Teaching Guidance Committee, CSPC](简称SP教指委)成立。SP教指委主要开展SP培训和认证、SP应用指导及SP学术交流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我国SP教学事业的发展。浙江大学医学院是CSPC的副主任委员单位。
目前,我国仍有很多医学院校尚未或刚刚开始SP的招聘和培训工作。我们在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26年的SP培训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并汲取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台北医学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国内外多家医学院校的SP培训和管理经验后,编写了本书。本书从SP的概述、招聘、培训、应用、管理及SP病例剧本的编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为计划开展或已经开展SP项目的医学院校、SP培训和管理老师以及SP提供参考和交流。此外,本书还专门提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的19位资深SP的切身工作体会和经验,希望给广大SP培训和管理老师及SP带来启发。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浙江大学医学院俞方老师和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CSPC专家委员会主任潘慧老师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帮助。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办公室(包括本科生科、研究生科、继续教育科)、诊断学教研组、临床技能中心、许多经验丰富的SP专家(如张爱珍教授、赵小英教授等)、SP师资团队的各位老师和全体SP都给予了许多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而且19位资深SP还分享了自己宝贵的经验,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紧迫,编写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我们诚挚地欢迎广大读者,尤其是SP培训和管理老师及SP,能向我们反馈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真诚地希望SP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技能的教学和考试中,促进我们的临床医学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SP工作任重而道远!
编者
2017年夏,于杭州
(三)
问诊的技巧
问诊技巧与获取病人病史资料的数量(全面性)和质量(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问诊技巧运用得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的确立、治疗方案的制订及病人的依从性。问诊技巧包括开始语的使用、问诊的组织安排和时间顺序、过渡语言的使用、避免使用医学术语、问题类型、归纳小结、引证核实、问诊进度的把控、重复提问、仪表和举止、赞扬与鼓励、关注医疗费用、关心病人的期望和鼓励病人提问、核对病人的理解程度、承认自己诊疗经验存在不足、结束语共16项技巧。
1. 开始语
问诊开始时,医生应该向病人做自我介绍,并与病人进行简短的交流,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由于对医疗环境的生疏和对疾病的恐惧,病人就诊前常有紧张情绪。医生问诊时应主动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以解除病人的不安情绪。开始语一般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可先进行自我介绍,讲明自己的职责,如“我是×××医生,是你的主管医生”或“我是实习医生,我叫×××。×××主任是我的老师,他现在正在处理另一位病人,他让我先来了解一下你的病情,然后向他汇报,等会儿他会过来看你的”等。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使用恰当的语言及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愿意为解除病人的病痛及满足他的需求而尽自己所能,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快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改善互不了解的生疏局面,使问诊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比如,医生可以与病人握一下手,或拍拍病人的肩膀等;也可以说“请坐,不必紧张,你有什么不舒服都告诉我,我一定会仔细给你看病的”;或看到病人腹痛很剧烈时,医生可以说“你肚子痛得很厉害,先躺到床上来吧”;或知道病人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看病时,医生可以说“你来我们医院看病很不容易啊,早上很早就出门了吧?你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你的”等
。
评分标准:
5分:问诊开始时,医生有自我介绍,也有与病人进行简短的交流。
3分:问诊开始时,医生没有自我介绍,但与病人有简短的交流;或者医生有自我介绍,但没有与病人简短交流。
1分:问诊开始时,医生既没有自我介绍,也没有与病人简短交流。
2. 组织安排和时间顺序
医生在问诊时应系统地询问病史,有序地询问疾病发展过程。
组织安排就是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能够按照“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等有序地询问,这样会使问诊思路清晰有序,不会遗漏重要的内容。
时间顺序指现病史中症状或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医生应问清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跟踪症状自首发至目前的演变过程。根据时间顺序,追溯症状的演进过程,可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例如,有时环境的变化或药物的使用可能是引起病情减轻或加重的因素,仔细按时间线索询问病情,可使医生更有效地获取这些信息。建议用以下方式提问,如“……以后怎么样?然后又……”,这样可以在核实所获取的信息的同时,了解到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如果病人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则有必要确定其出现的先后顺序。
评分标准:
5分:问诊思路清晰,能够按项目序列系统地询问病史,有序地询问疾病发展过程。
3分:问诊思路略有混乱,大部分内容是按顺序询问的,但有些内容没有按顺序。
1分:问诊思路很混乱,不能按项目序列系统地询问病史,不能有序地询问疾病发展过程。
3. 过渡语言
在问诊的两个项目之间,医生要使用过渡语言。过渡语言的作用是向病人说明为什么要询问下面的问题,使病人不会对医生接下来问诊的内容感到困惑。例如,当医生问完现病史,要问病人既往史时,可以跟病人说:“你今天要看的这个病,我已经清楚了。接下来,我想问一下你过去的健康情况和曾经患过的疾病的情况,以便了解过去的疾病和你目前的疾病有没有关系,也便于制订你的治疗方案。”
问完既往史,要问系统回顾时,医生可以说:“我已经问了你许多问题,现在我想问问你全身各个系统的情况,以免遗漏一些问题,这对我了解你的整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问完系统回顾,要问个人史时,医生可以说:“我已经了解你目前的病情和过去的健康情况了。接下来,我想了解一下你的个人生活、工作以及婚育方面的情况,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与你目前疾病的发生有关联。还有,我给你开药时可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所以希望你能如实回答我的问题。请放心,我一定会保护你的隐私。”
问完个人史,要问家族史时,医生可以说:“接下来,我还想了解一下你的家族史。因为有些疾病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遗传倾向,还有一些疾病可能会在家族成员之间传播,也希望你能如实告诉我。”
评分标准:
5分:问诊完一个项目,要转向另一个项目时,例如在问完现病史,要问既往史时;或问完既往史,要问个人史时;或问完个人史,要问家族史时等,均使用了过渡语言。
3分:问诊完一个项目,要转向另一个项目时,有时候有过渡语言,有时候没有。
1分:问诊完一个项目,要转向另一个项目时,均没有过渡语言。
4.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术语指外行难懂的专业性用语或隐语。医生在与病人交谈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普通人难以听懂的医学术语,而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些医生自认为某些医学术语病人应该能听懂,但其实很多病人是不懂的;也有医生常常因为病人能使用一两个医学术语就认为病人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或懂一些医学知识。例如,有的病人因耳朵患病而熟悉“中耳炎”这个医学术语,但他对于“心悸”等其他医学术语就不了解了。如果医生因病人在谈话过程中使用了诸如“中耳炎”这样的医学术语,就认为用医学术语向病人提问不成问题,就可能造成病人对医生的问题一知半解而作出错误的回答。因此,在与病人交流过程中,医生尽量不要使用医学术语。如果不小心使用了医学术语,则尽量及时向病人作适当的解释,如“刚才说的湿性咳嗽,就是指咳嗽时有痰”“心悸就是感觉心慌、心跳”“尿频就是排尿次数增多”“过敏就是用了某种药物、吃了某种食物或接触了某种东西后皮肤发痒、发疹子或身体不舒服”等。
评分标准:
5分:几乎没有使用医学术语,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于病人的文化程度。如果使用了医学术语,立即向病人作了解释。
3分:使用了少量医学术语,且没有作解释。
1分:多次使用医学术语,又不作解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