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335271
编辑推荐
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笋玉米都有各自的起源、遗传基础和品种演替历程,至今都有广泛的应用。从科研角度看,育种理论和手段不断丰富,已培育出大批优良品种;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体系也不断创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成果用在生产上,从生产和消费方面都创造出了显著的效益。为了较系统地反映鲜食与爆裂玉米科研成果和生产成就,继续为这些特用玉米类型的科研和生产做贡献,撰写并出版《鲜食与爆裂玉米育种和栽培》一书,应该成为同行的共识。
内容简介
本书以鲜食与爆裂玉米为主体,以育种和栽培为重点,除前言外,共设15章。至第三章是概括性撰述,概要介绍了玉米品种类型,鲜食与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玉米起源和鲜食与爆裂玉米的形成和遗传基础;阐明了鲜食与爆裂玉米的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和育种途径。第四至第七章,从品种演替,育种目标,品种选育方法等方面分别对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笋玉米予以专述。第八章是过渡章,从栽培生理的角度论述了生育过程中的水分代谢、碳代谢和氮代谢。第九至第十一章属耕作栽培范畴,包括播期类型,单作,多作种植,轮作与倒茬;品种选用,隔离种植,选地与整地,播种技术,运筹肥水,田问管理技术,收获;保护地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等内容。第十二章内容主要是病虫害防治。第十三章分别撰述了鲜食与爆裂玉米的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有关知识。对发展特用玉米种植起保证作用的种子生产内容,构成本书的第十四章,有制种基地选择,自交系种子生产,杂交制种的主要技术环节,种子质量及其检验等知识。第十五章集中反映了育种研究的物化成果,按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笋玉米4类,分别简要介绍了一批优良新品种。对每个品种的介绍包括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和品质,栽培要点,适宜种植范围等内容。共15章47节组成了本书的写作体系。
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可靠,论述得体,各章节体例统一,是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技读物。可供科研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农业行政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基层科技人员阅读。
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可靠,论述得体,各章节体例统一,是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技读物。可供科研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农业行政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基层科技人员阅读。
目 录
章 鲜食与爆裂玉米概述
节 玉米品种的用途类型
第二节 鲜食与爆裂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鲜食与爆裂玉米的形成和遗传基础
节 玉米起源和鲜食与爆裂玉米的形成
第二节 鲜食与爆裂玉米的遗传基础
第三章 鲜食与爆裂玉米育种
节 育种目标
第二节 种质资源
第三节 育种途径
第四章 甜玉米品种选育
节 品种演替及类型
第二节 甜玉米育种目标
第三节 甜玉米品种选育方法
第五章 糯玉米品种选育
节 品种演替
第二节 糯玉米育种目标
第三节 糯玉米品种选育方法
第六章 爆裂玉米品种选育
节 爆裂玉米的起源、特点与价值
第二节 爆裂玉米的特征特性与遗传基础
第三节 爆裂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选育方法
第四节 爆裂玉米爆花原理和条件
第七章 笋玉米品种选育
节 概况
第二节 笋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选育方法
第八章 玉米生育过程的物质代谢
节 水分代谢
第二节 碳代谢
第三节 氮代谢
第九章 种植方式
节 播期类型
第二节 单作
第三节 多作种植
第四节 轮作与倒茬
第十章 栽培技术
节 品种选用
第二节 隔离种植
第三节 选地和整地
第四节 播种技术
第五节 运筹肥水
第六节 田间管理技术
第七节 收获
第十一章 保护地栽培技术
节 育苗移栽
第二节 地膜覆盖
第十二章 病虫害防治
节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第十三章 鲜食与爆裂玉米的综合利用
节 鲜食玉米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第二节 爆裂玉米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第十四章 种子生产
节 制种基地的选择
第二节 自交系种子生产
第三节 杂交制种的主要技术环节
第四节 种子质量与质量检测
第十五章 优良新品种简介
节 甜玉米
第二节 糯玉米
第三节 爆裂玉米
第四节 笋玉米
节 玉米品种的用途类型
第二节 鲜食与爆裂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鲜食与爆裂玉米的形成和遗传基础
节 玉米起源和鲜食与爆裂玉米的形成
第二节 鲜食与爆裂玉米的遗传基础
第三章 鲜食与爆裂玉米育种
节 育种目标
第二节 种质资源
第三节 育种途径
第四章 甜玉米品种选育
节 品种演替及类型
第二节 甜玉米育种目标
第三节 甜玉米品种选育方法
第五章 糯玉米品种选育
节 品种演替
第二节 糯玉米育种目标
第三节 糯玉米品种选育方法
第六章 爆裂玉米品种选育
节 爆裂玉米的起源、特点与价值
第二节 爆裂玉米的特征特性与遗传基础
第三节 爆裂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选育方法
第四节 爆裂玉米爆花原理和条件
第七章 笋玉米品种选育
节 概况
第二节 笋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选育方法
第八章 玉米生育过程的物质代谢
节 水分代谢
第二节 碳代谢
第三节 氮代谢
第九章 种植方式
节 播期类型
第二节 单作
第三节 多作种植
第四节 轮作与倒茬
第十章 栽培技术
节 品种选用
第二节 隔离种植
第三节 选地和整地
第四节 播种技术
第五节 运筹肥水
第六节 田间管理技术
第七节 收获
第十一章 保护地栽培技术
节 育苗移栽
第二节 地膜覆盖
第十二章 病虫害防治
节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第十三章 鲜食与爆裂玉米的综合利用
节 鲜食玉米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第二节 爆裂玉米的加工与综合利用
第十四章 种子生产
节 制种基地的选择
第二节 自交系种子生产
第三节 杂交制种的主要技术环节
第四节 种子质量与质量检测
第十五章 优良新品种简介
节 甜玉米
第二节 糯玉米
第三节 爆裂玉米
第四节 笋玉米
在线试读
章 鲜食与爆裂玉米概述
节 玉米品种的用途类型
玉米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族(Maydeae)玉米属(Zea)的玉米种(mays),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单位面积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4~2005年世界稻谷平均单产为4 283kg/hm2,小麦为4 298kg/hm2,而玉米达到4 838kg/hm2。
长期以来,玉米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位居第三。20世纪90年代末,玉米总产量的18%作为口粮,65%作为饲料,5%作工业原料,6%出口贸易。近年来,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连续多年超过小麦,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玉米产量的丰与欠已成为左右中国粮食供求形势和决定畜牧业发展形势的重要因素。
一、玉米的用途类型
玉米分布广泛,遗传变异大。在不同群体之间,杂交相伴产生的连锁基因互换以及突变创造出新的遗传变异,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于原始亲本类型的新种质。因此,栽培玉米形态的变异范围是很大的。按照玉米收获物和用途划分,玉米可划分为籽粒用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爆裂玉米等。
(一)籽粒用玉米
是在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籽粒的玉米。它不仅是畜、禽的精饲料,而且是人类重要的食品原料以及工业和医药原料,其中又以高赖氨酸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高淀粉玉米。其中,高赖氨酸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优质蛋白玉米的醇溶蛋白含量由普通玉米的55.1%下降至22.9%,而谷蛋白由普通玉米的31.8%上升至50.1%,较普通玉米胚乳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提高近1倍,全籽粒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提高约70%,高赖氨酸玉米比普通玉米的净蛋白利用率高4.39倍,饲用玉米应优质蛋白玉米。
……
节 玉米品种的用途类型
玉米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族(Maydeae)玉米属(Zea)的玉米种(mays),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单位面积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4~2005年世界稻谷平均单产为4 283kg/hm2,小麦为4 298kg/hm2,而玉米达到4 838kg/hm2。
长期以来,玉米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位居第三。20世纪90年代末,玉米总产量的18%作为口粮,65%作为饲料,5%作工业原料,6%出口贸易。近年来,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连续多年超过小麦,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玉米产量的丰与欠已成为左右中国粮食供求形势和决定畜牧业发展形势的重要因素。
一、玉米的用途类型
玉米分布广泛,遗传变异大。在不同群体之间,杂交相伴产生的连锁基因互换以及突变创造出新的遗传变异,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于原始亲本类型的新种质。因此,栽培玉米形态的变异范围是很大的。按照玉米收获物和用途划分,玉米可划分为籽粒用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爆裂玉米等。
(一)籽粒用玉米
是在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籽粒的玉米。它不仅是畜、禽的精饲料,而且是人类重要的食品原料以及工业和医药原料,其中又以高赖氨酸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高淀粉玉米。其中,高赖氨酸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优质蛋白玉米的醇溶蛋白含量由普通玉米的55.1%下降至22.9%,而谷蛋白由普通玉米的31.8%上升至50.1%,较普通玉米胚乳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提高近1倍,全籽粒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提高约70%,高赖氨酸玉米比普通玉米的净蛋白利用率高4.39倍,饲用玉米应优质蛋白玉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