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89180
《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内容创新:科学地分析了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之间的关联。揭露和批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意识形态化的基因宿命论,也揭示了以智力测试来衡量人类潜能的伪科学性质,厘清了智商、学习成绩、社会地位等与潜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阐述了人类潜能及其发展的本质,以及有关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该书认为人类的发育可塑性和终生可塑性的动态生物构造足以让人类应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l 《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通读易懂:该书的专业性、广博性和易懂的语言,使本书是一部很好的关于基因、人类智慧与潜能的科普读物,尤其可称道的是纠正了人们常有的相关偏见和误解。
l 《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读者建议:对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学校教师和家长阅读。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己的潜能存在着某些不可突破的“上限”,而不同个体之间的潜能亦有根本性的差异。此外,有种声音一直在告诉我们,社会秩序由不受人们控制的权力操控,如今这种
“学说”更是蔓延至生物学领域,具体而言是在基因学说、大脑科学、智力理论以及强大的新兴技术等领域大行其道。借由科学的权威性,加之生物决定论近年来甚嚣尘上,少数群体控制广泛的社会大众的理念已变得根深蒂固。
科学家如今开始注意到意识形态及其解读方式对研究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这本书中,作者肯•理查森鞭辟入里地披露了人们对人类智慧的多年误解何以渗透至基因、大脑科学及心理学研究领域,从而“滋养”了模糊不清的基本概念,孕育了“先天-后天”之论,甚至为还原论者的炒作提供了便利。理查森向读者展示了意识形态如何超越纯科学统治了我们的研究机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何以“威震天下”,使个人乃至全社会对人类智慧的发展均持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然而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基于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动力系统理论、进化论以及复杂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这本书以新颖的方式重新解读了智力及人类潜能的进化发展过程,并就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得出了激动人心的结论。作者在创作之中融合了多种视角,必将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章 三言两语话潜能
科学与意识形态
晦涩的实用性
G幻影
意识形态化基因
意识形态式大脑
令人困惑的遗传力
潜能DNA序列组
基因泡沫的幻灭
后天环境与“先天-后天”情结
大脑与潜能
大脑泡沫怀疑论
更为乐观的未来
第二章 伪装基因
心理学目击者
基因真相
孟德尔遗传学
非孟德尔式性状 确定突变之因
行为遗传学的崛起
纷纭假说
天真的错误
领养儿童研究
数据标杆
双胞胎研究中的荣耀:怪异的遗传力
双胞胎研究的替代品?
对遗传力的误解及误导性术语
第三章 伪装智慧
区分不同人群
无效测量
意识形态起源
阿尔弗雷德•比奈测试
于何处迟缓?
比奈测试的陨灭
智商测试的发展
编纂智商测试,反映预设差异
伪基因理论
智商测试:无可遁寻的信度
自给自足的信度
智商与工作业绩
将就而为的测试 工作业绩?
可疑的修正
无文化(无学习)背景测试?
现实生活中的复杂认知
弗林效应
学习的认知结构
智商测试亦测试非认知因素
不完整的社会,而非不完整的身体
“固定不变”的智商?
阐释弗林效应
智商测试:虚假的潜力衡量手段
第四章 基因与智慧的真面目
关于基因用途的假象
没有基因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
基因:动因还是资源?
智力的真正根源
智力系统
环境变化预示
基因产物的修饰
其他形式的蛋白质修饰
RNA调控因子
其他表观遗传学
基因序列的修复与更改
智力细胞
第五章 智力发育
发育与命运
多变环境中的发育
发育的表象
发育智力:诞生之径
架构身体结构 发育的统一性与变异性
发育与进化
胚胎中是否存在潜能?
中期总结
生理机能
第六章 大脑如何创造潜能
基因——大脑中的潜能
更多喻指、更多意识形态影响
要点回顾:大脑功能是什么
视觉天赋
已知信息之外的天地
大脑究竟处理何物:要素?结构!
视觉大脑
计算机模拟
大话大脑
大脑发育:结构化的适应力
什么在进化?
知觉大脑
个体差异
经验主义的困境
理论困境
第七章 创造性认知
何为认知(重申)?
基本预设
当今的认知
动力系统
认知的进化 从大脑到认知
认知的规则
认知智能
涌现功能
正确描述认知
不断发展的认知:概述
认知能力有何差异?
作为潜意识形态的认知模型
第八章 大脑的潜能:社会智力
关于独立和融合(再次)
从单细胞到社会存在
群体智力
鱼群、鸟群和牧群
统治阶层
鸟群
社会认知
哺乳动物的社会合作
灵长类动物与“自由市场经济”
进化成人之路?
超越“市场竞争”
第九章 人类智力
个人主义
进化中的人类
现代人类
旨在合作的进化
(人类)生活之音乐
神经系统的“结合” 合作、民主和历史
人类只能依靠文化进行个体化
文化工具成为认知工具
文化背景下的智力
个体差异
天资聪颖或是其他?
第十章 促进潜能
因果模型
基因干预
环境
物质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各种模型的应用
当前环境
环境是什么
真正重要的环境
社会阶层结构
财富关系
消除心理学
第十一章 教育问题并非遗传
教育的功能
自我实现的标签
疏远的课程
成就驱动
伪成就
与工作表现关系甚微
新型教育
第十二章 结语
序 言
包括智力、学习能力与业务能力在内的人类潜能呈现出巨大变异,个中原因往往耐人寻味。如今,“发掘潜能”一词已获得广泛使用,该词还暗含着某种特殊意蕴,即命运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有无限可能亦有相对限制。再者,变异的原因尤为重要:对某人潜能,尤其是对儿童潜能的理解与感知将极大地影响他人与潜意识对待该人的态度与方式。也正因如此,潜力养成受先天影响更大,还是受后天影响更深的争论几百年来一直都在火热上演。
幸运的是,现代科学家终于开始着手解决这个争议(近期很多新闻如此报道)。科学家能够为我们解答智力的真正面貌,甚至还能借助智商(IQ)测试来测量人类的智商。他们以极为精准的比例向公众展示了人类智商受不同基因的影响所表现出的差异。人类基因图谱的横空出世甚至能让科学家确认负责变异的基因是什么。如今科学家也破解了基因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进而决定我们的智商水平(并带来智商差异)。此外,科学家或许很快就能根据基因特点为学校设计出相应的干预政策以帮助那些天资不足的学生,甚至能锁定相应的基因群组提升学生的智商水平,为世界培养更多的天才。时至今日,人类终于能甩掉那困扰我们多年的先天-后天之争了。
然而,这些计划有不妥之处。事实上,所有的这些计划都只是空想!相关技术的进步似乎更像是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而不是可行的事实。实验结果实乃“粗制滥造”,实验所依据的假设也多为年代久远的假说,而且自问世之日起便因存在根本性缺陷而广受批评。学界甚至就如何描述潜能、智慧等根本性问题都缺乏一个普遍性共识。至于所谓的发现控制智力与其他潜能的相关基因,事实是科学家在这个领域一无所获(尽管付出了极其昂贵的经济成本)。
如今事实都已豁然开朗——科学家的努力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究其原因则在于科学家所有的尝试都是基于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其中包括对基因的本质、人类潜能的本质、发展以及大脑功能的本质乃至对环境本质的错误认识。躲在这些美丽谎言背后的则是一些认知性问题,而非现有材料不足需要提供更多补充数据。不管使用何等强大的先进技术,我们所得到的仅仅是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稍稍复杂一些的高级描述。如此境况则要归因于这些概念本身不过是对已过时的思维模式(虽然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的一些粉饰而已。这些思维模式大多深受阶级、性别及社会中少数族群构成结构的影响,实乃是强加在我们基因与意识中关乎社会秩序的阶级观。
本书试图揭示、描述并解释相关因素,且希望能有所突破。几乎所有关于人类潜能的讨论与争议都是在一种极其含糊的氛围中展开的,其间融合了本能的直觉与随性的认知。有个玩笑近期很受欢迎:如果向十二个心理学家请教到底何为智慧,所获得的答案也会有十二个之多。这个故事不无夸张,但夸张的学术主张背后则鲜有科学理论做支撑,亦没有对潜能的准确定义。事实上,人们对智慧的理解、智慧何以发展演进、人类如何提升智慧水平等一系列信息皆无充分的解读。而这些信息恰恰是灌输相应思维模式与意识形态的先决条件,同时,在我看来这也是了解人类潜能的真正障碍。
本书旨在对固有观念进行拨乱反正。这亟需一场概念性而非实验性的革命,而在生物系统研究领域,这场革命更是迫在眉睫。本书将首次实现实验结果与研究理论的融合,从单细胞的分子组合到人类的社会认知所表现出的强大创造力,无一不涵盖在内。行文至此,本书已经揭示了经典但又晦涩的“基因”一词实则是认知领域带有强烈思维形态特征的“太虚幻境”。正如伊夫林•福克斯•凯勒(Evelyn Fox Keller)近日所说的:“重新评估引领我们进入了基因研究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近期的研究敦促我们以批判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此前习以为常的诸多基本概念。”
相似的概念发展正在颠覆我们对于诸多问题的理解——何为大脑和认知系统,它们如何参与从蚂蚁到人类的社会系统,以及人类文化和社会认知如何形成。这些概念若非遥不可及,它们将无关紧要。想象一下,基因并非我们所知的“蓝图”或“配方”;生命的出现早于基因;儿童的潜力并不受到预先限制,而是随着发育过程而发展的;环境是远比它看起来更加可以利用的“社会工具”,而非与生俱来的程序所塑造。
最为重要的是,想象一下,人类的大脑并不像阶梯观所认为的那样存在先天差异,大多数人及其后代生来都“足够优秀”,可以参与各个层级的社会活动和民主制度。新生物学、心理学,甚至许多人力资源、商业、工业领域的专家都开始支持该观点。这种观点或许不过是让人类跳出长期的意识形态迷雾,获得新的启蒙,不再认为只有少数人是“聪明”人。它展现出一个更为美好、充满希望的关于人类潜能的故事。
这就是本书将要讲述的故事,但它要在相当新颖的领域中经历一段漫长的路程。这里有一幅大概的线路图帮您明确方向。笔者在第一章将解释为何迫切需要对本书题目所覆盖的领域进行重新审视。我将描述意识形态如何(甚至在不经意间)因其基本概念的模糊而能够被看作潜能科学,并在余下章节花些篇幅描述近来关于基因、大脑和智力的“进展”的大肆宣传所存在的问题。
随后将对那些围绕基本概念形成的理论大厦进行拆解,并慢慢地在更为稳固的根基上建立新的观点。第二章将讨论位于该理论大厦的根源的近乎神秘的基因模型,并揭示围绕该模型发展的查询方法(和结果)所存在的瑕疵。第三章将说明智商测试——作为几乎所有基因、大脑和智力论述的基础,是如何与客观测量背道而驰的。关于智力并无公认的理论,测试构建者仅仅是提前决定谁更“聪明”,然后再以此结论构建测试。
第四章将开始讨论如何构建一个关于智力的真正的生物学模式,以及构建一个关于潜能的全新愿景。这一章直接回归基础,讨论分子网络以及基因之前的生命、进化和细胞、复杂环境的真正性质、生物赖以生存的信息类型,以及使用这些信息的“智力系统”。它同时解释了引入“动力学系统”概念来理解这些基础的原因。虽然这一章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会很难理解,但它对于后续的理论重建至关重要。不过,我给出了总结,当然读者也可以跳过某些较为复杂的内容。
第五章将这些观点运用于对发展的解释,利用同一个基因组,物质的原始“瑕疵”被转换到能力和变化纷繁复杂的身体和大脑中。该章告诉我们潜能和变异是如何经过系统动力学的过程被积极创建,而非由基因被动接受。对迥然不同的组织中进行活动调节的动力学的“智力”生理学可以解释个体差异。
第四章和第五章将说明智力系统如何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完成许多层级的进化。第六章将描述智力的“神经元”系统是如何在遇到更为多变的环境时涌现而出的。该系统具有动力学过程的涌现概念,与传统的对大脑功能的机械性和计算隐喻相对立。只有前者才能够应对难以预知的环境,我也将描述基于动力学过程的大脑——即便是非人类动物的大脑,如何能够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
不过,科学家对大脑功能的理解一直都受到认知模型的影响。在第七章中,我将对这些模型进行总结,并指出它们各自的不足,为最新的动力学系统研究提供新视角。该视角清晰地描述认知智能如何从大脑网络中涌现而出,同时又超越大脑网络。
第八章将认知置于社会群组进化(包括从蚂蚁到猿人)的背景之下进行讨论。即使是蚂蚁,也存在大脑之间智力功能的进一步飞跃,其复杂程度远超过内部变化(我称之为“后认知”)。这为解释社会群体中个体差异的起源和性质提供了方向,达尔文对其中的一些原因也曾给出暗示。
这种新视角对于理解人类进化也尤为重要。第九章将描述人类如何进化形成群体动力,导致新一“层”规则,即人类文化的出现。该章主要描述那种独特的智力系统所具备的生产力,解释为何人类可以调整外界以适应自身,而其他物种只能被限定在特定的生态位中。
经过这些章节的论述,我提出了个体差异的理解的启示。我在第十章考虑了如何提升人类潜能,并对比了新兴的动力学框架与传统的原因和干扰之间的“输入-输出”模式(以及为何传统模式一直都不尽如人意)。我在第十一章把同样的视角带入学校和教育领域,为其带来深远的影响。
理查德•M.勒纳 (Richard M. Lerner) 塔夫茨大学青少年发展应用研究所所长
理查森在《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中,再次以创造性的手法展现了基因还原论者的论述基调与局限,向读者再现了前沿研究提供的另类路径如何有效“斩杀”此类违反事实、漏洞百出的研究模式。这本书信息庞大并极富启发性,驳斥了针对智力的传统错误论断,引入了新的人类发展关系理论。
杰•约瑟夫 (Jay Joseph)
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
肯•理查森早期的作品为驳斥人类智力基因决定论的谬误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中,理查森力证人类智力的基因理论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实为“错误的科学”,创造性地提出人类潜能的动态模型。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学界就基因本质所取得的*进展,并引入了支持智力新模型的诸多生物系统。这本书对教育及增强公众对人类智力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罗伯特•利克里特 (Robert Lickliter)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
《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向人们展示了肯•理查森数十年来苦心营造的智力生物系统观。对有志于智力科学与人类潜能研究的读者而言,本书可谓不可错过的精品。作者以老到的笔法从专业研究的角度对仍依赖大脑还原论或陈旧基因观的传统智力学说进行了无情批判,对人类智力系统如何在不同的生理与精神层面通过动态过程获得发展提供了详尽而全面的分析。这本书对人们解读人类发展与潜能做出了突破性贡献,为人们认知智力的复杂性、解码智力的发展轨迹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