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81963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蔡元培所处的时代,风云际会,变化骤然。作者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了一些少见的资料,布局合理,取舍得当,线索与内涵清楚,叙述语态客观平和,历史的氛围被形象地烘托出来,生动传神地呈现了传主所处时代多姿的文化生态,有历史感和道义感,是近代史式的写作,有一定的历史厚度。作品没有简单的价值判断和主观的情感渗透,对蔡元培的弱点并不回避,“世范人师”的品格和宽容大度的精神,在文字间得以再现,细致精确,其生命历程闪光点的存在都于此呈现出来,尽展个性风采,把人物立体化了,尤其是传主“一介书生,百万雄师”的气概,读来心波激荡。
《世范人师——蔡元培传》这是一本关于蔡元培的传记。
《世范人师——蔡元培传》本书以震醒、寻路、蜕变、滥觞、播种、激荡、歧化、修远八章,以丰厚的资料、严谨的结构、细密的手法、朴实的语言,精确地还原了蔡元培从一个清廷翰林到投身国民革命,从执掌北京大学到致力教育改革的革命家、教育家的人生轨迹,详细叙述了他争取民主自由、赞美“劳工神圣”、支持五四运动、提倡勤工俭学和“德、智、体、美”四育,尤其是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成为“现代中国知识界卓越先驱”的心路历程。作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大笔写史,又浓笔画人,以史托人,以人说史,置身于多元文化旋涡处理历史的难点,在复杂的场景里捕捉鲜活的瞬间,以温和态度打量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达到了人与史交融契汇的效果,透露出精英人物与社会走向的共响节奏,清晰地刻画出蔡元培的精神原色,从而引出关于文、史、哲的诸多思考,增重了本书的阅读价值。
第二章/寻路
第三章/蜕变
第四章/滥觞
第五章/播种
第六章/激荡
第七章/歧化
第八章/修远
附录一/蔡元培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资料来源和参考书目
〇四委身教育,始于中西
故乡,是游子的归宿,也是游子的起点。一八九八年的秋天,蔡元培回到了故乡。与萧瑟肃杀的京城相比,深秋的绍兴依然草木葱茏,绿荫婆娑,天空和大地显得如此的温馨、宁静。辞官归里,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绍兴,均有人议论他为“康党”,蔡元培从不与人争辩,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立和孤僻。
人杰地灵、国学隆盛的绍兴,文风笃盛,像一本无字的大书。无论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无论是挥毫写就千古名篇《兰亭集序》的王羲之,还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以及思想家王充、诗人贺知章、画家徐渭、史学家章学诚等等;多彩多姿的人文地理给了蔡元培耳濡目染的滋养。十八岁之前,他没有离开过这片生长美丽传说的土地。如今,彻底告别京城四年的官宦生活,怀抱“志以教育,挽彼沦胥”之信念,蔡元培又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回到他的出生地——笔飞坊笔飞弄的院落,门楣上那块“翰林第”的匾额似乎还在昭示着主人的荣耀和辉煌。
刚刚回到家才一个多月,绍兴知府熊再莘(起磻)和乡绅徐树兰就登门拜访,敦请蔡元培出任绍郡中西学堂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徐树兰是忘年之交,蔡元培二十岁的时候就受聘于徐家校书、印书达四年之久,遍览徐家藏书,打下了一生旧学的基础。甲午战败后,西风东渐,绍兴地方人士知道新式教育的重要,在一八九七年创办了当地的新式学校。中西学堂依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分为三斋,略如后来的高小、初中和高一年级。校舍位于古贡院山会豫仓,环境清幽,树木葱茏,一条小河在校舍前蜿蜒流过,河对面就是古龙山书院。徐树兰自任校董,先后有何琪、何寿章、章成达等被聘为监督,主持校务。
一听说是办新学,蔡元培满口答应。
十二月,蔡元培走马上任,监督称呼也改为总理。他做的件事就是聘请教师。上任第六天,他从绍兴“极一时之选”的人物中网罗了各方面的人才,提出了一份新聘教员的名单:马用锡、薛阆仙、马水臣、冯学书、胡道南、褚闰生、蓝寅、俞墉、陈凤锵、戴儒珍、杜亚泉、寿孝天等等。课程除了开设中国文学、经书、历史诸课之外,加强并增设了物理、化学、生物类理科和英语、法语等西学课程。他还增设了日语,不惜重金聘请日籍教员中川外雄、藤乡等担任日语和体操教员,月薪高达五十元。同时,他还想方设法购置新式书籍和教学仪器,因材施教。在蔡元培治校期间,先后培养了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地质学教授王烈,以及马禩光、沈光烈、许寿裳、寿昌田、李雪身、蒋梦兰、蒋梦桃等一代才俊。
当时在一斋读书的蒋梦麟后来回忆说:“我在中西学堂里首先学到的不可思议的事是地圆学说。我一向认为地球是平的。后来先生又告诉我,闪电是阴电和阳电撞击的结果,并不是电神的镜子发出来的闪光;雷的成因也相同,并非雷神击鼓所生。这简直使我目瞪口呆。从基本物理学我又学到雨是怎样形成的。巨龙在云端张口喷水成雨的观念只好放弃了。了解燃烧的原理以后,我更放弃了火神的观念。过去我们所崇拜的神佛,像是烈日映照下的雪人,一个接着一个融化。这是我了解一点科学的开端,也是我思想中怪力乱神信仰的结束。”
这个时候,正是新思潮和旧传统冲突激荡的时期,从朝到野,两派力量彼此消长。中西学堂的文史教员马用锡提倡民权和女权,数理教员杜亚泉提倡物竞天择的进化论,与传统旧思想极其抵触。新旧两派教员经常在观念和学说上激烈辩论,新派教师积极主张纠正尊君卑民和重男轻女的旧观念,更是招致旧派教员的强力反对和干涉。他们的辩论经常在饭桌上展开。当时,学堂教职员和学生同桌就餐,每桌六个学生一个教员,余下的教员都坐在中间的圆桌。蔡元培回忆说:“随意谈天,总不免涉及政治上、风俗上的问题,所见不同,互相辩驳,新的口众,旧的往往见诎。此种情形,为众学生所共闻,旧的引以为辱。”他没有顾及到这些不留余地的思想冲突,让旧派教员在学生面前丢了颜面,不仅始终支持新派教员,而且自己也提倡新作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