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40305
现代著名报人徐铸成戴“右派”帽凡23年(1957-1980),在“文革”期间受到深度冲击,在历次社会运动中,上交的思想汇报、检查交待材料等共121份。其写作时间集中在1967至1971年,尤以68、69两年为多。这批文档于作者被“改正”后发还本人,此前未公开发表、出版过。
这些档案文献内容分两类:作者在“文革”期间,向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等机关上交的“思想汇报”和交代材料。其中,思想汇报主要是讲自己的生活近况、学习*思想和当时政治文件后的体会和对当时政治事件的看法等。交代材料主要是应专政机关的要求,对自己的一些主要社会关系和经历、与《大公报》和《文汇报》有关系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回忆讲述。
为保持文献资料的真实性,本次整理对原文全部予以照录。这样的历史档案,既具**手史料价值,为1950——f0年代的历次运动保存一套独特的文本,又从一个侧面呈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心路历程,有着超越个体“立此存照”的社会意义。
《徐铸成作品系列14·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收录了作者在历次运动中的相关档案121篇。其中,既有1952年参加华东学习委员会上海新闻界分会举办的学习班时写的思想检查,也有1957年被划为“右派”后被迫交代的所谓“反党罪行”,上述两篇分别取自当时内部或公开发表的报刊;其余119篇是1967年至1971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上交的各种思想汇报和检查交代材料以及按照办案人员要求撰写有关社会关系和历史事件的交代材料,这批材料在作者被“改正”后,由上海市有关部门发还,从未发表过。
前言
1. 徐铸成同志的思想检查(1952.9.24)
2. 我的反党罪行(1957.8.22)
3. 补充交代我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严重罪行(1967.12.19)
4. 斗争大会后我的想法和交代(1967.12.22)
5. 交代我和军统特务王新衡的关系(1968.1.3)
6. 交代我和叶元的关系(1968.1.9)
7. 解放前《文汇报》采访部的小集团以及当时我所听到的有关《文萃》的点滴消息(1968.1.11)
8. 春节前思想小结(1968.1.27)
9. 我是怎样过春节的(1968.2.2)
10. 交代我的社会关系(1968.2.7)
11. 思想汇报(1968.3.31)
12. 思想汇报(1968.4.8)
13. 思想汇报(1968.4.15)
14. 思想汇报(1968,4.21-22)
15. 本人情况交代(1968.4.23)
16. 认罪书(1968.4.28)
17. 思想汇报(1968.4.29)
18. 思想汇报(1968.5.6)
19. 思想汇报(1968.5.13)
20. 思想汇报(1968.5.20)
21. 思想汇报(1968.5.26)
22. 思想汇报(1968.6.3)
23. 思想汇报(1968.6.10)
24. 汇报我近来的思想情况(1968.6.12)
25. 我在四组中所看到听到的(1968.6.12)
26. 思想汇报(1968.6.17)
27. 学习小结(1968.6.20)
28. 思想汇报(1968.6.22)
29. 思想汇报(1968.6.30)
30. 思想汇报(1968.6.30)
31. 劳动小结(1968.7.1)
32. 交代与一些牛鬼蛇神和资产阶级“学者”、“权威”的交往关系(1968.7.5)
33. 思想汇报(1968.7.8)
34. 思想汇报(1968.7.14)
35. 思想汇报(1968.7.15)
36. 思想汇报(1968.7.21)
37. 思想汇报(1968.7.29)
38. 思想汇报(1968.7.31)
39. 思想汇报(1968.8.4)
40. 思想汇报(1968.8.12)
41. 思想汇报(1968.8.19)
42. 思想汇报(1968.8.26)
43. 思想汇报(1968.9.2)
44. 参加新闻界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新闻路线大会,接受革命群众批斗后的思想汇报(1968.9.7)
……
附录徐铸成生平简表
证明材料
42-44年我在桂林时期了解的程浩飞的情况
42年2月我到桂林,任桂林《大公报》总编辑,直至44年桂林沦陷。我到桂林后不久,我有一个远房的侄子徐子荣来看我。(他那时近30岁,我在26年看到他时,还是一个孩子,多年未通音讯。)他告诉我,曾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毕业的,现在桂林开一家小的“商行”,为几家香烟厂设计制造制烟的机器。我同他进了城,原来,他的“商行”设在榕城路,只一小间房,雇了一个人当杂工。他告诉我,这房子是向一家公司转租的,是程浩飞介绍的,程在这家公司负主要责任。我问他如何认识程的?他说,程和他的哥哥徐子玉是小学同学、结拜兄弟,因此,程对他特别照顾。
那天晚上,徐子荣在酒馆请我吃饭,打电话约程浩飞来作陪。程带了他的爱人一起来。原来他们结婚不久,她原是程的学生。以后,我记不起是否再和程见过面。总之,我在桂林两年多、和程来往很少。见面也只叙旧情,不谈政治,因为我看到他一副“进步”面貌,而我当时工作的《大公报》则是反动的。41年我在香港《大公报》时,认识了一个同乡徐明诚。42年,他也全家迁居桂林,住在《大公报》附近。他常约我到他家吃便饭,因此认识他的老婆潘丽华。后来,徐请在桂林的几个同乡吃饭,除我和徐子荣外,还有方炳西和胡振庸及他们的老婆。不久,方回请徐明诚夫妻,也请我和徐子荣同去。据徐明诚当时告诉我,方和胡都在桂林的军统机关工作,他自己在“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这机关也和军统有关系,但他和潘丽华都是地下“党员”,是受潘汉年领导的。我当时曾告诉他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在政治上“超然独立”,所以他对我说这些话,表示他并不是特务分子。我和方炳西、胡振庸就交往过这两次。徐子荣是我介绍他和徐明诚夫妇认识的。在我们和徐明诚等的来往中,从未有程浩飞参加。以后,他是否和他们来往,我不了解。记得方炳西请我们吃饭时,他的老婆对徐子荣谈起,她的哥哥叫洪浩培,也是徐子玉在小学时的同学。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