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51315丛书名: 星汉传记
编辑推荐
尤利西斯·格兰特传
不像英雄的英雄
《纽约时报》畅销榜传记作家迈克尔·柯达
再现格兰特从穷小子到常胜将军到总统到畅销书作家的传奇人生
国内关于传奇英雄格兰特的传记专书
不像英雄的英雄
《纽约时报》畅销榜传记作家迈克尔·柯达
再现格兰特从穷小子到常胜将军到总统到畅销书作家的传奇人生
国内关于传奇英雄格兰特的传记专书
内容简介
《尤利西斯·格兰特传》是国内出版的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中传奇将军、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的传记。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SimpsonGrant,1822—1885),美国军事家、政治家。格兰特在南北战争中担任联邦军总司令,成功击败邦联军,维护了美国统一;1868年因战功显赫被推选为美国第18任总统,1872年获得连任,1877年卸任总统。他晚年投资生意失败,潦倒落魄。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完成了个人战争回忆录,由马克·吐温的出版公司出版,当时畅销六十余万册,堪称美国部畅销书。
格兰特的人生就是美国梦生动的证明:本是皮匠家庭出身的穷小子,长期受人鄙夷,突然间变成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成为万民拥戴的总统,引导国家重建;在生命后,他写就销量达六十余万册的个人回忆录,给世人留下一份无比宝贵的财富。但同时,他形容邋遢,酗酒无度,涉嫌贪腐,投资失败,晚年落魄无依。这个不像英雄的英雄,向我们传递了榜样的力量,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谜团。以人物传记创作见长的迈克尔·柯达,在详尽叙述尤利西斯·格兰特一生故事的同时,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深刻挖掘其功过得失的真正原因。
格兰特的人生就是美国梦生动的证明:本是皮匠家庭出身的穷小子,长期受人鄙夷,突然间变成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成为万民拥戴的总统,引导国家重建;在生命后,他写就销量达六十余万册的个人回忆录,给世人留下一份无比宝贵的财富。但同时,他形容邋遢,酗酒无度,涉嫌贪腐,投资失败,晚年落魄无依。这个不像英雄的英雄,向我们传递了榜样的力量,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谜团。以人物传记创作见长的迈克尔·柯达,在详尽叙述尤利西斯·格兰特一生故事的同时,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深刻挖掘其功过得失的真正原因。
目 录
目 录
章 1
第二章 15
第三章 33
第四章 55
第五章 71
第六章 95
第七章 111
第八章 133
第九章 161
第十章 171
尾 声 179
引文注释 189
章 1
第二章 15
第三章 33
第四章 55
第五章 71
第六章 95
第七章 111
第八章 133
第九章 161
第十章 171
尾 声 179
引文注释 189
媒体评论
作为内战指挥官,尤利西斯·格兰特打击了脱离联邦者,摧毁了奴隶制——脱离联邦的起因;作为总统,在国家重建时期,他引导南方重回联邦;而在他公共生活的末段,整个国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
——H.W.布兰兹(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H.W.布兰兹(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我曾拿《恺撒战记》同《格兰特将军回忆录》作比较……诚实地讲,这两部作品能闻名于世是因为具有同等高的价值——清晰的表达,率真,简洁,不做作,显见的诚恳,对敌我评价的公允和公正,无畏的坦率和坦白,以及大胆地避免使用繁冗词藻。
——马克·吐温
在线试读
生意破产、身负债务,从某种程度来说,格兰特又回落到了当初在加利纳皮革店工作的那种境地。但一如其传奇的人生,机会即将再度出现在他的面前。他需要再度经历苦痛磨难,而他也将再一次战胜它们,将荣耀收入囊中。这一次,他的武器将不再是刀剑,而是一杆笔。
在格兰特与沃德公司破产之后,为了500美金的稿酬,格兰特不情愿地为《世纪杂志》撰写了夏洛战役的报告;此后他又接到了不少稿约,《世纪杂志》的编辑因此也渐渐意识到这些文章将终集结成书。同时,一个名叫萨缪尔·克莱门(其笔名马克·吐温更为人所熟知)的邦联老兵也意识到这样一本书将会有市场。克莱门是出版家、幽默大师,也是作家,拥有自己的出版社查尔斯·L.韦伯斯特有限公司。他发现,若挨家挨户上门销售,这本书所得的收益将超过传统销售方式,即通过出版商和书商销售。而在彼时人们眼中,克莱门的销售方法甚至被认为是落伍、不合时宜的。克莱门对格兰特将军多少有些认识,便顺道到他东66大街上的家中拜访—克莱门是个名人,在19世纪后期,他相当于一名重要的脱口秀主持,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他还拥有罕见的能让格兰特发笑的天赋。所以,他无疑受到了对方的欢迎。克莱门还是一个有眼力的人,为了与杂志社提出的优惠版税条款抗衡,他提出自己能确保格兰特的战争回忆录获得不低于2.5万美元的稿酬,这笔钱将令格兰特再度成为富人。不出所料,格兰特指出这将使自己失信于《世纪杂志》,但克莱门许诺杂志社开出的条件无法与自己相比,或许连相近也做不到。事实证明,克莱门是对的。《世纪杂志》的老板,这位典型的出版人却在此时妄自声称,永远无法确保令哪个作家的作品达到2.5万本的销量。克莱门因此抢到了格兰特回忆录的版权,这让格兰特成为一位以一次书本交易确保了自己“钱途”的总统,而其他总统,包括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尼克松以及比尔·克林顿,全都未能做到。
格兰特并不打算学习多数人依赖“枪手”帮助的做法,他计划亲自完成这本书。每一个字都将出自他的手笔。克莱门很精明,他知道写散文是格兰特为擅长的事情之一。他的信件或是公文,不管下笔之时有多仓促草率,仍为简洁、明晰、质朴的表率—他只需稳定的发挥,便可写出一本重要的畅销书。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格兰特受喉痛所扰已有一段时日,还伴有吞咽困难。在格兰特和沃德公司破产后不久,他就遭受到喉病侵扰,但彼时的他注意力全放在别的事情—破产与耻辱上,并没有留意病情。初它被诊断为感冒,但疼痛所持续的时间却比普通感冒长很多。于是他请来喉科专家,其诊断结果变得更为清晰,也更可怕—格兰特患的是喉癌,在放疗和化疗尚未发明的年代里,这是不治之症。事实上这等于对格兰特宣判死刑—一种漫长且痛苦的死法。
格兰特坚忍地接受了这一消息,但他决心在死前完成自己的书。写作本就是费力又耗时的工作,且随着癌细胞的扩散,格兰特已无法吞咽,甚至终失去了语言能力。对这样的他来说,写作更是变得日益艰难。但他仍吃力地坚持每天工作,因为彼时他深信这是能够偿还债务,并为朱莉娅和家庭成员谋得赡养金的方法。
命运为格兰特准备的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事实上,这是一场与死亡的竞赛—这个男人,曾经担任两届总统,还曾试着尽力去争取第三个任期。虽然他并没有真正地要求过,但与病痛的搏斗却逐寸剥落了他身上的这些印迹。这一个格兰特身材肥胖,脸庞浮肿,身着夸张且不适合他的服饰;他曾经渴望成为华尔街大亨或是墨西哥铁路巨头;他也曾环游世界,将公众对他的顶礼膜拜以及皇室贵族的陪伴当作自己应得之物;而如今,他的生命蜡烛却一天天、一点点地在病痛折磨之下烧向尽头。在如山的压力之下,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从格兰特病中照片可以看出,他正逐日消瘦,脸庞凹了进去,现出棱角分明的骨头,眼神仍旧忧郁,但目光聚集在关注之物上,一如旧日身处战场之时。这些照片重现的格兰特,是墨西哥战争中那位英勇的年轻军官;是率军于唐纳尔逊堡战役中击败巴克纳的伊利诺伊州志愿军的新手陆军上尉;是夏洛战役与维克斯堡战役中的胜利者;是在1864年及1865年,与李将军展开漫长而血腥搏斗的格兰特;似乎其他的格兰特从未存在过。事实上,格兰特正再度处于战斗之中。他不仅在脑内斗争,每一天他的脑海中都以惊人的准确度重现着他的战斗史,并以简洁而高雅的文笔将之一一记录下来;他同时还与自己的内心作战,他知道癌症正在杀死他,他计算着自己能够承受的痛苦,计算自己还能承受多少剂量的吗啡,而不致思绪紊乱,影响写作,还有自己还买得起多少吗啡;他以自己的力量、勇气,还有顽强的决心来打这后一场仗,在这场战斗中的胜利便是赶在死亡来临之前完成这本书。
格兰特于1884年末开始写作,在1885年7月完成—这样的工作量惊人且艰巨。初,他口述别人代笔,但之后随着语言能力的退化,他便自己拿起铅笔在黄色条纹的纸簿上以清楚而有力的手写继续工作。格兰特不像其他人,例如温斯顿·丘吉尔,身后有大批调查者和草稿写手。若天气条件许可的话,他常会坐在门廊上不停奋笔书写,这样一幕常常被前来观看伟人如何死去的游客看见。格兰特一家只能无奈地卖掉位于新泽西的海滨别墅,搬至纽约州萨拉托加温泉附近的麦格雷戈山的小房子里。在那里,格兰特被拍下大量照片—穿着深色的镶有丝质翻领的双排扣大衣,头戴黑色丝绸大礼帽,喉部裹着白色餐巾纸或毛巾,笔耕不辍。
格兰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很快地整个国家也得知了这一事实。访客们前来与他做后的告别;一波波观光客来到萨拉托加斯普林斯,前来支持他,惊呆一样地看着他;一如他生活中之平常一幕,格兰特又处于公众目光之下。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热衷于探视临终场景,且它们多数是旷日持久的,人们大多死于自己家中而非医院里,格兰特的死或许是这当中盛大、漫长的一幕。在这期间,他从未停下手头工作,家人也陪伴在旁,偶尔招待访客。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家大戏,在格兰特被病魔日益侵蚀,痛苦压倒其自身免疫的时候,他的敌人、批评他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曾认为格兰特在战争中枉顾士兵生命的人,曾对他总统任期充满异议的人,曾在毁了格兰特第二任总统生涯的大崩盘与大萧条之中失去了一生积蓄的人,曾因格兰特之名而不明智地向格兰特和沃德公司投资的人,全都原谅了他—濒临死亡令格兰特再度得到了曾经的荣耀,再次成为国家英雄。
在格兰特与沃德公司破产之后,为了500美金的稿酬,格兰特不情愿地为《世纪杂志》撰写了夏洛战役的报告;此后他又接到了不少稿约,《世纪杂志》的编辑因此也渐渐意识到这些文章将终集结成书。同时,一个名叫萨缪尔·克莱门(其笔名马克·吐温更为人所熟知)的邦联老兵也意识到这样一本书将会有市场。克莱门是出版家、幽默大师,也是作家,拥有自己的出版社查尔斯·L.韦伯斯特有限公司。他发现,若挨家挨户上门销售,这本书所得的收益将超过传统销售方式,即通过出版商和书商销售。而在彼时人们眼中,克莱门的销售方法甚至被认为是落伍、不合时宜的。克莱门对格兰特将军多少有些认识,便顺道到他东66大街上的家中拜访—克莱门是个名人,在19世纪后期,他相当于一名重要的脱口秀主持,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他还拥有罕见的能让格兰特发笑的天赋。所以,他无疑受到了对方的欢迎。克莱门还是一个有眼力的人,为了与杂志社提出的优惠版税条款抗衡,他提出自己能确保格兰特的战争回忆录获得不低于2.5万美元的稿酬,这笔钱将令格兰特再度成为富人。不出所料,格兰特指出这将使自己失信于《世纪杂志》,但克莱门许诺杂志社开出的条件无法与自己相比,或许连相近也做不到。事实证明,克莱门是对的。《世纪杂志》的老板,这位典型的出版人却在此时妄自声称,永远无法确保令哪个作家的作品达到2.5万本的销量。克莱门因此抢到了格兰特回忆录的版权,这让格兰特成为一位以一次书本交易确保了自己“钱途”的总统,而其他总统,包括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尼克松以及比尔·克林顿,全都未能做到。
格兰特并不打算学习多数人依赖“枪手”帮助的做法,他计划亲自完成这本书。每一个字都将出自他的手笔。克莱门很精明,他知道写散文是格兰特为擅长的事情之一。他的信件或是公文,不管下笔之时有多仓促草率,仍为简洁、明晰、质朴的表率—他只需稳定的发挥,便可写出一本重要的畅销书。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格兰特受喉痛所扰已有一段时日,还伴有吞咽困难。在格兰特和沃德公司破产后不久,他就遭受到喉病侵扰,但彼时的他注意力全放在别的事情—破产与耻辱上,并没有留意病情。初它被诊断为感冒,但疼痛所持续的时间却比普通感冒长很多。于是他请来喉科专家,其诊断结果变得更为清晰,也更可怕—格兰特患的是喉癌,在放疗和化疗尚未发明的年代里,这是不治之症。事实上这等于对格兰特宣判死刑—一种漫长且痛苦的死法。
格兰特坚忍地接受了这一消息,但他决心在死前完成自己的书。写作本就是费力又耗时的工作,且随着癌细胞的扩散,格兰特已无法吞咽,甚至终失去了语言能力。对这样的他来说,写作更是变得日益艰难。但他仍吃力地坚持每天工作,因为彼时他深信这是能够偿还债务,并为朱莉娅和家庭成员谋得赡养金的方法。
命运为格兰特准备的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事实上,这是一场与死亡的竞赛—这个男人,曾经担任两届总统,还曾试着尽力去争取第三个任期。虽然他并没有真正地要求过,但与病痛的搏斗却逐寸剥落了他身上的这些印迹。这一个格兰特身材肥胖,脸庞浮肿,身着夸张且不适合他的服饰;他曾经渴望成为华尔街大亨或是墨西哥铁路巨头;他也曾环游世界,将公众对他的顶礼膜拜以及皇室贵族的陪伴当作自己应得之物;而如今,他的生命蜡烛却一天天、一点点地在病痛折磨之下烧向尽头。在如山的压力之下,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从格兰特病中照片可以看出,他正逐日消瘦,脸庞凹了进去,现出棱角分明的骨头,眼神仍旧忧郁,但目光聚集在关注之物上,一如旧日身处战场之时。这些照片重现的格兰特,是墨西哥战争中那位英勇的年轻军官;是率军于唐纳尔逊堡战役中击败巴克纳的伊利诺伊州志愿军的新手陆军上尉;是夏洛战役与维克斯堡战役中的胜利者;是在1864年及1865年,与李将军展开漫长而血腥搏斗的格兰特;似乎其他的格兰特从未存在过。事实上,格兰特正再度处于战斗之中。他不仅在脑内斗争,每一天他的脑海中都以惊人的准确度重现着他的战斗史,并以简洁而高雅的文笔将之一一记录下来;他同时还与自己的内心作战,他知道癌症正在杀死他,他计算着自己能够承受的痛苦,计算自己还能承受多少剂量的吗啡,而不致思绪紊乱,影响写作,还有自己还买得起多少吗啡;他以自己的力量、勇气,还有顽强的决心来打这后一场仗,在这场战斗中的胜利便是赶在死亡来临之前完成这本书。
格兰特于1884年末开始写作,在1885年7月完成—这样的工作量惊人且艰巨。初,他口述别人代笔,但之后随着语言能力的退化,他便自己拿起铅笔在黄色条纹的纸簿上以清楚而有力的手写继续工作。格兰特不像其他人,例如温斯顿·丘吉尔,身后有大批调查者和草稿写手。若天气条件许可的话,他常会坐在门廊上不停奋笔书写,这样一幕常常被前来观看伟人如何死去的游客看见。格兰特一家只能无奈地卖掉位于新泽西的海滨别墅,搬至纽约州萨拉托加温泉附近的麦格雷戈山的小房子里。在那里,格兰特被拍下大量照片—穿着深色的镶有丝质翻领的双排扣大衣,头戴黑色丝绸大礼帽,喉部裹着白色餐巾纸或毛巾,笔耕不辍。
格兰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很快地整个国家也得知了这一事实。访客们前来与他做后的告别;一波波观光客来到萨拉托加斯普林斯,前来支持他,惊呆一样地看着他;一如他生活中之平常一幕,格兰特又处于公众目光之下。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热衷于探视临终场景,且它们多数是旷日持久的,人们大多死于自己家中而非医院里,格兰特的死或许是这当中盛大、漫长的一幕。在这期间,他从未停下手头工作,家人也陪伴在旁,偶尔招待访客。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家大戏,在格兰特被病魔日益侵蚀,痛苦压倒其自身免疫的时候,他的敌人、批评他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曾认为格兰特在战争中枉顾士兵生命的人,曾对他总统任期充满异议的人,曾在毁了格兰特第二任总统生涯的大崩盘与大萧条之中失去了一生积蓄的人,曾因格兰特之名而不明智地向格兰特和沃德公司投资的人,全都原谅了他—濒临死亡令格兰特再度得到了曾经的荣耀,再次成为国家英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