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720055丛书名: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编辑推荐
从选题和內容来看,《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同行专家审阅。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中国方志学》分册。书中从方志概说、方志体例、方志的发展与演变、新中国的方志事业和方志学等几方面介绍了中匡的方志学情况,对了解方志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建设方志事业意义重大。
相关推荐:
内容简介
方志,是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如县志、府志等。《中国方志学》一书,即从方志概说(方志的起源、类别、特征、定义、价值与局限、存佚及收藏情况)、方志体例、方志的发展与演变、新中国的方志事业和方志学等几方面介绍了中匡的方志学情况,对了解方志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建设方志事业意义重大。
目 录
一 方志概说
(一)方志的起源
(二)方志的类别
(三)方志的基本特征
(四)方志定义
(五)旧志的价值与局限
(六)方志存佚及收藏情况
二 方志体例
(一)方志体例的含义
(二)方志的篇目
(三)方志的体裁
(四)方志的章法
三 方志的发展与演变
(一)萌芽时期
(二)地记盛行时期
(三)图经盛行时期
(四)方志定型时期
(五)明代方志的编修
(六)清代方志的编修
(七)民国时期方志的编修
四 新中国的方志事业
(一)新志编纂
(二)旧志整理
五 方志学简介
(一)方志学的形成发展
(二)方志学的学科地位
(三)方志学的研究对象
(四)方志学的体系结构
六 结语
(一)方志的起源
(二)方志的类别
(三)方志的基本特征
(四)方志定义
(五)旧志的价值与局限
(六)方志存佚及收藏情况
二 方志体例
(一)方志体例的含义
(二)方志的篇目
(三)方志的体裁
(四)方志的章法
三 方志的发展与演变
(一)萌芽时期
(二)地记盛行时期
(三)图经盛行时期
(四)方志定型时期
(五)明代方志的编修
(六)清代方志的编修
(七)民国时期方志的编修
四 新中国的方志事业
(一)新志编纂
(二)旧志整理
五 方志学简介
(一)方志学的形成发展
(二)方志学的学科地位
(三)方志学的研究对象
(四)方志学的体系结构
六 结语
在线试读
一 方志概说
(一)方志的起源
2.方志源于甫地理书说
从古至今,有关一方地理情况的记载,一直是方志不可缺少的一项主要内容。历代一些公私藏家目录也多将方志划归地理类,有关地方志内容的记载更是诸地理学史书籍重要的篇章,所以认为方志源于古地理书者颇有市场。持此说者往往将方志溯源至《山海经》、《禹贡》等古地理书。
《山海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地理书,全书18篇,分《山经》5篇、《海经》13篇,约3万余言。据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山经》主要部分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也最丰富,是全书地理价值最大的部分,而其他部分则是后人增补的,现存形式的《山海经》可能是在汉代形成的。
《山经》共论及400余座山,按方位分为南、西、北、东、中五区。每区分若干山系,每一山系都以方向道里把一个个山岳连接起来,对远及黄河、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综合记叙,记其位置、水系、天然动植物和矿产资源等。此外,还附载有民情、巫医、祭祀、神祗、怪异等内容和百余位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世系和活动,内容广泛,同后世方志设风俗、载人物、记地理多有相通。因此,有不少志家往往多叙及《山海经》与后世方志之间的渊源关系。如《隋书·经籍志》称南齐陆澄《地理书》、梁任防《地记》说:“陆澄聚(《山海经》以来)160家之说,依其前后远近,编而为部,谓之《地理书》。任昉又增陆澄之书84家,谓之《地记》。陈时顾野王抄撰众家之言,作《舆地志》。”
《山海经》自编成流传以来,由于叙事多“怪诞不经”,存在不少失实和错误之处,所以它的地理价值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重视,又被长期杂厕于小说之列。其后经清代学者毕沅与郝懿行等人的考证与注释,《山海经》一书才渐为世人所重,被重新赋予新的价值。《山海经》虽多荒诞不经之说,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这毕竟是次要的一面,而它所保存的丰富资料,对我们研究上古社会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神话等均为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禹贡》是古代典籍《尚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著述年代无定论。近代多数学者认为其成书稍晚于《山海经》,大约也是在战国时期。《禹贡》极为简约,不过1200余言,但作为一部古地理文献而言,其科学价值远在《山海经》之上。
《禹贡》假托夏禹治水之后,将全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豫、荆、梁、雍九州,分别就各州的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田赋、特产、风情等情况,作了简要的记叙。
《禹贡》素为后世一些志家看重,并被视为方志的源泉之一。特别是继《禹贡》之后所撰的全国性区域志,在体例或内容许多方面,都与《禹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如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禹贡》的影响。特别是元代朱思本撰的《九域志》则完全以古九州为准而统领诸省、府、州、县。
《禹贡》在方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全国为区域的地理志;其二,它是最早按行政区划记载内容的全国性区域地理志。尽管这种区划是一种假托,是一幅蓝图,反映的是当时人们渴望在政治上、经济上取得统一的一种要求,而非当时历史的真貌,但是《禹贡》按行政区划记载内容的编排形式,却对后世方志修纂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这正是方志的基本特征之一。
……
(一)方志的起源
2.方志源于甫地理书说
从古至今,有关一方地理情况的记载,一直是方志不可缺少的一项主要内容。历代一些公私藏家目录也多将方志划归地理类,有关地方志内容的记载更是诸地理学史书籍重要的篇章,所以认为方志源于古地理书者颇有市场。持此说者往往将方志溯源至《山海经》、《禹贡》等古地理书。
《山海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地理书,全书18篇,分《山经》5篇、《海经》13篇,约3万余言。据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山经》主要部分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也最丰富,是全书地理价值最大的部分,而其他部分则是后人增补的,现存形式的《山海经》可能是在汉代形成的。
《山经》共论及400余座山,按方位分为南、西、北、东、中五区。每区分若干山系,每一山系都以方向道里把一个个山岳连接起来,对远及黄河、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综合记叙,记其位置、水系、天然动植物和矿产资源等。此外,还附载有民情、巫医、祭祀、神祗、怪异等内容和百余位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世系和活动,内容广泛,同后世方志设风俗、载人物、记地理多有相通。因此,有不少志家往往多叙及《山海经》与后世方志之间的渊源关系。如《隋书·经籍志》称南齐陆澄《地理书》、梁任防《地记》说:“陆澄聚(《山海经》以来)160家之说,依其前后远近,编而为部,谓之《地理书》。任昉又增陆澄之书84家,谓之《地记》。陈时顾野王抄撰众家之言,作《舆地志》。”
《山海经》自编成流传以来,由于叙事多“怪诞不经”,存在不少失实和错误之处,所以它的地理价值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重视,又被长期杂厕于小说之列。其后经清代学者毕沅与郝懿行等人的考证与注释,《山海经》一书才渐为世人所重,被重新赋予新的价值。《山海经》虽多荒诞不经之说,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这毕竟是次要的一面,而它所保存的丰富资料,对我们研究上古社会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神话等均为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禹贡》是古代典籍《尚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著述年代无定论。近代多数学者认为其成书稍晚于《山海经》,大约也是在战国时期。《禹贡》极为简约,不过1200余言,但作为一部古地理文献而言,其科学价值远在《山海经》之上。
《禹贡》假托夏禹治水之后,将全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豫、荆、梁、雍九州,分别就各州的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田赋、特产、风情等情况,作了简要的记叙。
《禹贡》素为后世一些志家看重,并被视为方志的源泉之一。特别是继《禹贡》之后所撰的全国性区域志,在体例或内容许多方面,都与《禹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如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禹贡》的影响。特别是元代朱思本撰的《九域志》则完全以古九州为准而统领诸省、府、州、县。
《禹贡》在方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全国为区域的地理志;其二,它是最早按行政区划记载内容的全国性区域地理志。尽管这种区划是一种假托,是一幅蓝图,反映的是当时人们渴望在政治上、经济上取得统一的一种要求,而非当时历史的真貌,但是《禹贡》按行政区划记载内容的编排形式,却对后世方志修纂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这正是方志的基本特征之一。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