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693055
阿多诺说:“*有教养的听众才是*坏的听众。”对一部音乐作品背景的过度了解,反而限制了人们“茅塞顿开”、“顿悟”的感觉。也削弱了音乐艺术不确定、开放意义的独特魅力。
伽达默尔认为,“艺术的真理和意义只存在于以后对它的理解和解释的无限过程中。”因此,古典音乐继续存在于当下,并予以我们无穷的新意。
莫扎特音乐的意境在中国古代的很多诗歌中都能得到印证。其音乐所反映出的价值观与中国的经典哲学思想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从价值观、生死观、处世观等方面都有所呼应。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也认识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和灵魂的作用。在提及今天的管弦类乐器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拥有净化人类灵魂的力量”。他的老师柏拉图则阐释得更明确:“音乐赋予宇宙以灵魂,为思想插上翅膀,让想象飞翔,给万物以生命。”
和旁人谈论音乐的时候你是否只会故弄玄虚?(不,《月光奏鸣曲》不是莫扎特写的。)你是否认为流行音乐喧闹且不堪入耳?当你试图说服少年们巴赫的音乐比贾斯汀·比伯的要好太多时感觉困难么?关于这些问题,《如何欣赏古典乐》的作者达维尼娅·坎蒂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她可以助你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与你携手遨游于无尽的古典乐世界,尽情享受它那经久不衰的吸引力以及带给心灵的巨大震颤。
contents
不动产 001
来弹我吧,我就是你的 009
世界名曲联奏 023
音乐厅?炸掉它们! 041
旅客 057
《自白书》 077
现代古典 093
电话等候音乐 111
我,我自己和我的音乐 129
表演焦虑 149
改编 167
幸福工程 183
术语表 193
致谢 199
艺术不仅仅是有钱有闲之后,用以欣赏或打发时间的美好事情,它们定义了我们是怎样的人。
——米歇尔•奥巴马
没有了音乐,生活就变成了一个错误。
——尼采
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是一起未完成的犯罪。
——狄奥多·阿多诺
这本书引人入胜,以新鲜的方式,分享了经验丰富的古典乐爱好者的思想。
——保罗•格里菲思,《企鹅古典音乐指南》作者
“整个别墅简直完美。建筑设计极具个性,日常维护良好,地板锃亮,有维多利亚风格的壁炉和3间宽敞的卧室,整个建筑内部无可挑剔。建筑外部是盛满阳光的私人花园。周围没有四通八达的路,非常宁静。如果您一直在寻觅一套城郊的高性价比别墅,那么这就是您的不二之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些满嘴跑火车的房地产中介这次貌似并没有说谎。这套别墅是我们这5个月以来看过的第63套房子,真的很不错,或许还太好了点。中介带我们看了极简风格的厨房,里面整套厨房电器都是全新的;卫生间有两个男女分开的便池。室外还有一个露天泳池,冰箱的门上有一个电视屏幕,在壁炉上方悬挂的巨幅油画很有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克·罗斯科的风格。
这里面有什么?我走向别墅边上的一间小屋子。整个墙面是米色的,角落里放了一张沙发床,地上铺了一块波斯地毯,它看起来价格不菲,然后我的眼光被其他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一本放在光亮如新的黑色立式钢琴上的书。我一边在屋子里四下走动,一边看清楚了书的封面,上面写着:“儒勒·马斯内,《埃斯科拉芒》 ,1889”。这是一位法国作曲家创作的一部歌剧中的管弦乐乐谱,这部歌剧年代久远,鲜有人知。我轻抚着泛黄的书页,把书脊的布面整平,有些书页已经粘在一起,有的页面印刷的字开始剥落,有的页面满是勾画痕迹,有些音符和指法被用铅笔圈了起来。扉页上的签名应该是作曲家本人的字迹:J.马斯内,巴黎,1889年10月。
哇哦!简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捧着这宝贝,喜不自禁。首先,这些记录的痕迹是不是马斯内自己亲手把这个乐谱装订起来的?是不是他故意删去了其中几页?这是不是作者对不断修订作品的见证?而那些划痕就更容易解释了,它们是说在演出中什么地方要高亢,什么地方要低沉,什么地方用正常叙述,它们的作用就像我们今天使用的易事贴一样。那么这本乐谱的子子孙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显然,这本乐谱应该是版。要想得到这样的一本乐谱,我可得在那些巴黎人开的位于幽暗小巷中的书店里翻找好几个小时呢。
我高兴地冲了出去,紧紧地把乐谱攥着护在胸前,差一点被地上铺的波斯地毯绊倒。我很想知道这本乐谱是从哪里来的,房东是什么时候得到它的,他们拿它来做什么。
等一等,他们拿它来做什么?我回头看了看那房间,又看了看钢琴上之前放乐谱的地方。那里没有其他的乐谱—也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我想了想,这本乐谱是怎样被弹奏出来的?这本乐谱的历任主人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他要应付的不仅仅是记谱的问题,还有如何控制庞大的交响乐团。这样的乐谱就不适合仅仅被放在谱台上,这才是乐谱的本质所在。一个交响乐的乐谱会包含30种左右的乐器,乐器演奏的调性不一样,乐器间记谱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要用一台钢琴把这种乐谱弹出来很难。通常歌剧演奏中的钢琴师会有专门的钢琴部分的乐谱,这是整个交响乐乐谱的简写版,适合两手弹奏。整个交响乐的乐谱其实是给指挥看的,他要控制整场歌剧;也是给我这样的音乐历史学家看的,我们渴望从历史的遗迹中发现更多。
我还在沉思着,肩膀上忽然被人拍了一下(是我的同伴,他是来跟我说这家还有内置的烧烤炉)。我觉得这本马斯内的乐谱就不是用来演奏的。它就是静静地摆在这间米色的屋子里,用来吸引眼球而不是耳朵的。当然,它摆在那里是想要彰显什么:那就是音乐,大写的M。
我知道你会好奇:我后并没有买那房子(它的售价是其市值的两倍—经济这么不景气还卖这么贵)。我也没有跟房东聊(房东一家正在斐济度假呢)。但我还是从房屋中介那里打听得知,房东家里没有人搞音乐,甚至都没人会弹钢琴,家里那个两岁的孩子就是心灵手巧的了,只有这个孩子偶尔弹弹。这本乐谱是家族里曾曾姑母那里传下来的,她是个歌唱家,20世纪早期在巴黎留过学。
这本乐谱成了一个音乐不动产。它的作用跟那些漂亮的水槽和崭新的厨房家电一样,就是用来招揽买家的。房东想借此表达他有文化,他高雅。想要告诉那些潜在的买家,那些喜欢这些物品的人,他们买下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他们所见到的生活方式。要达到这个目的,还有什么能比得过把这重重的乐谱从巴黎(注意,是巴黎!)不辞辛劳地找出来,搬回家,拂去上面的尘土,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把它放好—就这么单独地把它—放在钢琴上面?乐谱看上去当然完美—老旧,魅惑,重要的是高级,带着除了专业人士之外,普罗大众都无法接近的神秘。
我开始觉得好笑:是不是古典音乐已经成了炫富的一种方式?古典音乐是不是已变成了一个华而不实的东西,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架永远不弹的钢琴上的装饰?或者不仅于此,古典音乐还成了21世纪时尚前沿的一种艺术品类?
下面来说说我的想法。
来弹我吧,我就是
你的
没有了音乐,生活就变成了一个错误。
—尼采
伦敦千禧桥附近有一座音乐厅,这座音乐厅的中央大厅里陈列着一架钢琴。它看起来怪怪的,似乎不应该被摆放在这里,而且琴身上还有字,写着:“来弹我吧,我就是你的”。这句话读上去也怪怪的。后来我得知,这架钢琴只值几百美金,发出的声音是叮叮东东的,颇有些像美国西部那些俱乐部里的钢琴声。但是它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午间休息时间,那些手持相机的游客,还有伦敦本地人,都会在此驻足,听听乔治弹钢琴。
乔治—我不知道他姓什么—正在弹钢琴。他大概10岁左右,衣着随意,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来表演的,倒像是要去踢足球。但是他还是很吸引人的眼球。他的一双小手在琴键上敲击,灵巧的手指上下翻飞。周围被琴声所吸引的听众全神贯注,身体随着音乐的流淌,触电一般前后晃动着。此时乔治所演奏的正是大师们的爱,《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俗称《月光奏鸣曲》。
(这个名字是一位叫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博的德国音乐评论家随口给的,当时贝多芬已经离世好几年了。这个名字源于奏鸣曲的开篇,它让莱尔斯塔博想起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瑞士卢塞恩湖。奏鸣曲这个术语源自拉丁语的sonore—意为“发出声响”—由三四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一件乐器独奏。)
我建议你先暂时离开乔治几分钟,到千禧桥上走一走。这座桥现在还晃吗?它以前常常晃:它刚刚建好的时候,伦敦本地人就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叫荡桥。几步开外的地方是圣保罗大教堂的庭园,那里也放置了一架钢琴。那架钢琴也是一样的旧,一样的叮叮东东,一样装饰得光鲜。
一个西装笔挺的男子走向那架钢琴。他还没坐下来,就先在琴键上敲了几下,想尽量弹得流畅一些。他弹的好像是约翰·帕赫贝尔著名的D大调卡农的开篇,但是很快他就一脸尴尬地落荒而逃。
接下来一个年轻的妈妈坐上了钢琴凳。她的宝宝正在旁边那个时髦的三轮婴儿车中呼呼大睡。她开始用生疏的指法笨拙地弹奏《致爱丽丝》(这首曲子也出自贝多芬之手,初叫作《A小调第二十五号小品曲》,小品曲的意思就是不重要,是一种没有多大意义的轻松的钢琴曲。这首曲子是写给贝多芬的一位女性友人的,她也是贝多芬的学生,当然,此人是不是真的叫爱丽丝就无从而知了),还时不时转过头去看看宝宝。钢琴上有一个F键坏了,但她还是很认真地在弹。
然后又走过来一个男子,此人比个男子更年轻、更从容自信。此人是作曲家格威利姆·西姆柯克,他还获得过钢琴演奏奖,刚刚当选为伦敦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摆出一副古典爵士通吃的架势坐下来,准备为悉尼舞蹈公司即将在庭园里开始的演出伴奏。
对的,就是在园子里。你可以说这是一场即兴演出,就像现在流行的快闪族一样,这些人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到某个特定的地方集合,然后没有任何征兆就开始跳舞,或者表演给那些完全没有准备的过路人看。
现在园子里已经围了好些人,不过这些人可不是完全没有经过安排的。因为格威利姆和悉尼舞蹈公司的演员定期会出现在伦敦的舞台上。近几周他们已经好几次“突然”出现在伦敦的闹市区,在伦敦金融区的金丝雀码头、在英国白厅、在大理石拱门、在维多利亚路、在波多贝罗路、在苏活区和圣潘克拉斯火车站。(这个火车站是即兴演出的地点。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和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合唱团,以及150名业余歌手一起,2011年11月在这里表演过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
伦敦这些著名的景点都放置有钢琴:大概有50架钢琴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被精心安放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和景点附近。其实这种做法在世界各地都有。钢琴并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适合放置钢琴的地方,比如住所、学校、工作室、音乐厅、教堂、音乐学院和剧院里。去洛杉矶、盐湖城、圣保罗、日内瓦、巴黎、多伦多或图文巴的街上走走,你会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场景。
卢克·杰拉姆是这项公益钢琴项目的负责人。他是一名英国艺术家,以雕塑和装置艺术而著称,装置艺术是一种被称作“因地制宜”的现代艺术形式。杰拉姆从2008年开始在伦敦公共地区放置钢琴,标志着他的“来弹我,我就是你的”项目在英国启动。
该项目有一个社会目的。杰拉姆不满于这个行色匆匆,时间永远不够用的现代社会,他希望人们能够慢下来,暂时停下脚步,彼此打个招呼,说上一两句话—用他的话说,就是全身心地享受一下城市环境。这些钢琴是用来做社交催化剂的。它们被分散放置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供人们免费使用,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圈出一个社交地点,拥有类似于脸书和推特的功能。陌生人可以在这些钢琴旁边聚起来,分享他们的故事,谈谈他们的过往,可以一起聊聊电视剧里的艾格尼丝阿姨,聊聊女列伯拉斯,想象一下如果她没有嫁给谢默斯大叔,没有跟他一起在唐郡买下那家烘焙店的话又会怎样。
看大家弹弹琴,听听琴声,跟大家聊聊钢琴—假如身边一个人都没有的话,你可以看看视频网站上面的视频—你会发现一些别的东西,一些非常明显的东西,非常具象的东西,也是会吓你一跳的东西。我们爱古典音乐,爱演奏古典音乐(想想小乔治),偶然亲自挑战一下《致爱丽丝》,同身边的人分享。借用杰拉姆的话来说,我们想要好好地享受它。
当然,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些话说出口—至少我们没有大声说出来让别人听到。数据告诉我们的恰好相反(观众人数逐年递减,政府资助也日益减少)。的确,古典音乐的困境昭然若揭。学校里几乎已经听不到古典音乐了,虽然在英格兰还有一所学校的校长会在午餐时间播放汉德尔和威尔第的音乐,他希望用音乐来惩罚那些迷失的孩子,让他们别再犯错。古典音乐正逐渐退出媒体的视线。报纸(当然,迟早有一天报纸本身也将消亡)上再也看不到古典音乐评论家的文章。电台的广播,一度是音乐的主要传播途径,现在也更倾向于播放新闻、社会反馈以及10大流行金曲排行榜了。
杰拉姆的这个项目给人们带来了愉悦:人们脸上出现了笑容,时不时开怀大笑,人们聊天,为彼此喝彩,有时候也会有片刻的沉思。这些钢琴让人一看心里就暖暖的,听到琴声更是让人感到无比舒畅。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唤起了我们对旧日的怀念—那些我们熟知的音乐家、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乐章、那些我们曾经学习过的乐器。还因为他们会唤起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基本审美能力,还有对乐器演奏出的迷人声音的痴迷。
让我们记住杰拉姆的那些钢琴。他本可以选择棋类游戏,教大家练太极,给行人提供免费的咖啡,还可以组织路人来一场即兴足球赛。他的初衷是把互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彼此交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上述这些活动都可以达成他的初衷。然而,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限于此,它能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社交活动这么简单,而是高于社交活动。以19世纪德国作家E.T.A. 霍夫曼为例。他曾这样写道:“音乐是一种来自遥远精神世界的神秘语言,它美妙的声音在我们灵魂中回荡,让我们升华到一个更高层次、更丰盛的生命存在。”
以旧金山交响乐团的指挥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为例。他曾说:“古典音乐的妙处在于完美展现情绪的起承转合,是一次灵魂之旅。”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也认识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和灵魂的作用。在提及今天的管弦类乐器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拥有净化人类灵魂的力量”。他的老师柏拉图则阐释得更明确:“音乐赋予宇宙以灵魂,为思想插上翅膀,让想象飞翔,给万物以
生命。”
给万物以生命。不管你是演奏者还是聆听者,不管你是浅吟还是低唱,抑或是装模作样地弹两下,音乐都会让你充满朝气,心存敬畏,整个人的意识都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事实上我一直惊叹不已:贝多芬的交响曲、亚伦·科普兰的民谣、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这些音乐彼此差距甚远,但是它们居然都能激发我们的创作冲动,能改变我们的感受,让我们的感官发生一些变化。
如果你刚好在路上看到了杰拉姆放置的一架钢琴,你会去弹吗?你想听到别人用这架钢琴演奏什么曲子?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你愿意停下风尘仆仆的脚步,片刻驻足,侧耳倾听?
如果是我,我想弹一首肖邦的《离别曲》,或者德彪西的《儿童园地》,这两首都是钢琴独奏曲。或者找一个歌者一起合作一曲舒曼的《诗人之恋》,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爱情组曲。随便弹哪首都会让我非常开心,神清气爽。身为音乐历史学家—用学术术语讲叫音乐理论家—我会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古典音乐、谈论古典音乐、与人争论古典音乐、写关于古典音乐的文章。我一直想要说服别人,甚至想要说服我的学生,让他们相信古典音乐的重要价值。就某种程度而言,我是幸运的。我所在的大学会教授各种类型的音乐,不仅仅是古典音乐,还有流行乐、爵士乐、电子乐甚至还有新兴的声音艺术。有的时候我也很纠结,需要努力平衡工作和我所听的音乐。我很后悔没有记录下初接触到古典乐的感受,没有记录下听到一首真正摄人心魄的好乐章的感受。
我从杰拉姆的项目中有一点收获。当然,所有的钢琴演奏家都会在本书中一一出现。他们那种勇于尝试的态度,无惧世人眼光的热忱,魅力十足,让人无法抗拒,折射出他们音乐旅途中的荆棘和坦途。我们不能忘记这个街头吸引的项目,杰拉姆是怎样把音乐带到了普通大众的面前,带到了男女老少的面前,给大家亲手弹钢琴的机会、亲眼看别人演奏、亲耳聆听钢琴美妙的声音。但是我对杰拉姆的项目赞赏的是他敢为天下先,敢为世界带来改变,这一点我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还会提到。是的,杰拉姆告诉我们,你可以一边听着现场弹奏的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一边参观圣保罗大教堂。是的,你可以把钢琴放在大教堂的庭园里,现场欣赏一场即兴的演出。你还可以把古典音乐和爵士乐混合起来—跟格威利姆·西姆柯克一起—再配上澳大利亚好的舞蹈演员。
那些悲观的预言家会告诉你古典音乐已经死了,就算没死也濒死了,古典音乐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但是杰拉姆的项目让我们看到的正好相反,这些古典音乐的保留曲目依然对大众很有吸引力。在我们这个忙碌迷惑的世界里,古典音乐依然保有它的一席之地。
世界名曲联奏
有人说古典音乐是那些带着白色假发的老古董的自留地,说出这种话的人完全没有想象力,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自以为是的腐臭。
—史蒂芬·弗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