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92895
两位作者是广告出版界的知名人士,有着良好教育背景。他们在出版圈摸爬滚打几十年,还曾两度创业,养育出了一对非常独立自主的孩子。他们亲手写就的育儿心经想必能给很多爸爸妈妈带来思考。
二胎大时代来临,很多父母对于如何抚养两个子女焦虑万分,择校学区房压力重重,到底养育孩子的初衷是为什么,这本书里作者夫妇的做法让我们停下追逐的脚步,犹如当头棒喝,反思教子之道。
跨界广告文化出版圈和电商行业的传奇夫妇如何独立养育两子?丰富厚重的人生历练下对于当下的育儿思想有哪些碰撞的火花?夫妻共同撰写的育儿心经,以家庭为单位,用爸爸和妈妈双方的完整视角再现了对于种种教育问题二胎夫妇的沟通和实践。二胎时代来临,育儿焦虑弥漫,且看这两位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三高夫妇”如何笑对岁月磨砺,静心抚养稚子成材。
目录
序言让孩子自主杨东平001
引言 孩子自主,爸妈轻松
章 让孩子自主
人生自有高远处——给儿子的信
别把养娃当投资
孩子自主好处多
第二章 爸妈守则一:不断成长
不是孩子叛逆,是你成长太慢
做父母的担当
让孩子看到相爱的父母
乐于家务传承爱
第三章 爸妈守则二:充足陪伴
尽所有可能,陪伴孩子
陪伴,人在,心也在
让爸陪娃办法多多
超级奶爸幸福全家
第四章 爸妈守则三:充分尊重
孩子是他自己
不给孩子贴标签
避免孩子被评头品足
用温和代替严厉
别逼孩子改改改
第五章 爸妈守则四:平等交流
你和孩子有交流吗
好交流在日常,在用心
伤娃坏话不出口
和孩子聊天三例
第六章 和孩子建立自主规则
娃的事务娃做主
与娃相关有商量
家庭要事不参与
爸妈事务不干涉
家人之间建立适度界限
培养自主有方法
教会孩子与内心对话。
第七章 自主生活
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培养孩子不娇气
培养孩子守规矩
培养孩子懂分享
第八章 自主阅读
阅读,爱——给儿子的信
学校在强调阅读,你在做什么
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方法
这些,孩子越少读到越好
这些,孩子越多读到越好
今天读的一本书,可能十年后帮到他
第九章 自主学习
不帮背书包,让孩子“独立”上学
认真是可培养的素质
爱学习是可培养的习惯
别逼着孩子学学学
理性谈论考试成绩
与老师有效沟通
给孩子“自在小鹅式”假期
第十章 自主情感
感受和付出善意
恋旧与长情
弟弟/妹妹出生了
相亲相爱两兄弟
后记
出版后记
推荐语
推荐语
智明、志宏夫妇在创业和管理企业的同时养育两个阳光、自立的儿子,智明和志宏的从容,家庭和事业的良好平衡一直是朋友中的家庭典范,今天夫妇二人把育儿经验写成书分享给大家,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完整的育儿方法论体系,这是一本以“家常话”的方式写就的“理性与责任”之书,既是一本如何养育儿童的书,也是一本教育我们如何做父母的佳作,特别向饱受育儿困惑的中国父母们推荐!
——张守礼(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奕阳教育董事长)
没见过这么气人的。明明自己又做企业又做投资,居然还有时间带孩子。那就带吧?居然还写了一本育儿书。呜呼!天下爸爸总说忙,老婆孩子守空房。时间没有钱来替,总有工作肩上扛。其实仔细想想,有多少因为懒惫,又有多少因为恐惧?谢谢老徐,给爸爸届挣了口气。
——王凯(“凯叔讲故事”创办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饭从来不是一件难事儿,只要带着对家,对家人的爱起步儿,假以时日,必将出手不凡。一对儿能开公司,把孩子养育好的人,现在又在头条号“一家人吃饭”分享做饭心得了,北大高材生都加入写菜谱的行列了,这是不给我留活路的节奏,还让我给他们的新书《育儿基本》写推荐语,哼。
——文怡(美食畅销书作家)
认识徐智明高志宏夫妇快二十年,发现他们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做学生就双双入了北大;开龙之媒书店就成就了一代名店;做广告专业出版就进化为品牌和营销高手 ……我作为徐府家宴的常客,耳闻目睹他们的育儿经十几年,觉得他们夫妇切中我们这代人对于教育的痛楚希冀。因为孩子,新生我们。
——薛野(西西弗书店创办人,埃尔特教育董事CEO)
序言
让孩子自主
当今社会,中国的家庭教育正面临千年未有之畸变。在巨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中,许多农民工家庭亲子分离;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兴起,家长放弃孩子的教育责任正在成为新常态。而在大中城市,家庭已然成为应试教育的第二战场,“哈佛女孩”、“牛津男孩”成为所有男孩女孩的噩梦。
儿童的困境,当然有教育体制等整体性的原因,但家长的责任不容推卸。归根结底,儿童是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的。家长作为监护人,是孩子重要的老师和终身的老师,究竟是为虎作伥还是保护和支持儿童,后果自然完全不同。不难看到,在很多情况下,儿童正是被家长弄成“病人”的。放眼望去,明白的和明智的家长如凤毛麟角,被出人头地的功利心折磨得面目可憎的“疯狂妈妈”比比皆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如沙漠甘泉般可望而不可即。
徐智明、高志宏夫妇的这本育儿经验谈,于是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和很多抽象理论不同,这是他们十几年为人父母的经验之谈。尤其是其家庭教育的理念不同凡响——让孩子自主!初看似乎有些高大上,仔细看却是十分靠谱的。有效的儿童教育,必然意味着家长的自我改变,首先是一种家长教育。他们创建的是一种中国人比较陌生的家庭关系:娃的事情娃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与中国传统基于家长制的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强制压迫等等陈规陋习划清了界限。这是一种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围绕让孩子自主作为育儿目标,爸爸妈妈妈必须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为孩子创造自己做主的条件。他们提出的四条守则是共同成长、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平等交流。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自主的规则,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良好情感和亲密关系。
家庭教育的败笔,往往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这是他们在“放权”改革中着力克服和规避的,诸如伤娃坏话不出口、不给孩子贴标签,避免对孩子评头论足,停止唠叨,等等。他们遵循的另一个有效教育的准则,是身教重于言教,重视陪伴的价值和父亲的责任,营造共同学习的环境,以及“让孩子看到相爱的父母”,等等。有多少这样的家庭,父母热衷于麻将打牌,却希望孩子专注学习;家中鸡飞狗跳、恶语相向,却希望孩子文明礼貌,知书达理,真的是缘木求鱼!
构建这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家庭关系,需要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智慧:舍得和疏离。如人所说,人生两种亲密的关系,夫妻之道是追求长久、陪伴到老;亲子关系却是相反,随着孩子长大,是一个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直至离开的过程。将孩子抱紧不放,不离不弃,造成的只能是长不大的孩子、甚至只会“啃老”的孩子。家长的淡定和放手,则来自这样一种观念: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家长不需要为孩子去牺牲,孩子也不是用以投资的家庭资产。走向独立,既是孩子成熟的标志,也是家长的成熟和自我实现。
其余的,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是以为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东平
2016-11-20
引言
孩子自主,爸妈轻松
我们有两个孩子,分别上小学和初中。孩子出生后,我们没有请老人帮忙,两个孩子加起来,只用了三年的保姆。孩子基本上由我们夫妻二人独立带大,期间真心爸爸全职工作,真心妈妈只停工两年多的时间,而且,带娃过程,迄今为止,我们仍觉得非常轻松。
身边的好多朋友,经常和我们探讨育儿体会,都觉得很不解:我家一个孩子,有充足帮手,还觉得累得不行,你们两个孩子,还不使用外援,怎么做到从容应对,一点不觉得疲累,每天孩子大人都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呢?
十几年来,我们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决定写这样一本书,把我们的思考和方法分享出来,希望可以帮助到在育儿路上辛苦奔忙的爸爸妈妈们。
我们目前实现的状态,可以用“孩子自主,爸妈轻松”八个字来概括。
孩子自主——两个孩子的个人事务,基本上由他们自己做主,而且他们在生活、阅读、学习、情感等方面,都发展得很好,学校生活、课余生活,都游刃有余,完全不需要爸爸妈妈操心。
爸妈轻松——除了衣食,我们基本上无需介入孩子的日常事务,没有多数父母感觉到的体力精力上的疲累;除了给孩子作业签字,我们基本不需要介入孩子的学业,没有多数父母感觉到的精神上的压力;孩子快乐、自在,和爸爸妈妈关系亲密,交流充分,很少冲突,所以我们也没有和孩子沟通不佳、这里那里管不动孩子的烦恼。
这种状态到底如何实现?正是我们要在这本书中分享的内容。
简单说来,让孩子自主,是我们的育儿方法,也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而爸妈轻松,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只是我们在育儿探索中附带实现的一个令人人愉悦的成果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父母如何养育孩子,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父母把自己轻松作为目标,很可能对孩子不够尽力、不够尽责,而不尽力不尽责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可能会非常轻松,但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育儿之路,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艰辛。只有尽自己所能,对孩子尽责、尽力,才能真正实现孩子健康发展,父母轻松陪伴。
事实上,您在书中会看到,我们所谈论的,绝大部分是父母的担当、责任、思考、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育儿细节上用心、尽力,以培养孩子在成为自主、快乐的孩子,并期待他们长大后,为独立、幸福的成人。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在章到第五章,我们会分享为什么把让孩子自主作为育儿目标、爸爸妈妈如何遵从四大守则——不断成长、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平等交流,为孩子创造自己做主的条件。
在第六章到第十章,我们会分享如何与孩子建立自主规则,如何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良好情感和亲密关系。
其中谈论的理念都是我们十几年来的思考、讨论所得;其中谈论的方法,都是我们日常所用并取得很好成效的方法;其中涉及的大小案例,或为我们和孩子的亲身经历,或为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我们不是教师,也不是育儿专家,只是一对受过比较充足的教育、热爱阅读、热爱思考,乐于为孩子尽心尽力、给他们充分爱意、为他们创造尽量好的成长环境的普通爸爸妈妈,所以打开这本书,您将看到的,是一对普通父母的育儿实践,和一个家庭的快乐成长。
我们在书中呈现的,是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理性探索、真实思考和实操方法,也包含我们对所见所闻各种育儿现象的分析和评论,所以这不是一本感性和爱意之书,而是理性与责任之书,其中不乏冷峻犀利之处,希望打开这本书的您,能够理解我们身为父母对育儿一事的不敢轻忽。
感谢我们大学时代在北京大学所受的教育和熏陶,我们从中获得的对于人生的基本看法,构成了这本书的底色;感谢我们曾经读过的那些经典育儿书的作者,他们的观念和方法,启发了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感谢我们夫妻多年以来养成的理性讨论的习惯,它让我们乐于在无数深夜耗费无法统计的时间讨论如何养育孩子,并使一家人都受益于从反复讨论中获得的理念。
非常感谢您能打开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与您分享这一切。或许您会与我们成为“让孩子自主”的育儿理念的同道,如果您的孩子能因我们分享的方法享受更多自主发展之乐,您能因我们的分享而获得更轻松的育儿体验,那真是再美好不过的事。
徐智明、高志宏夫妇的这本育儿经验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和很多抽象理论不同,这是他们十几年为人父母的经验之谈,尤其是其家庭教育的理念不同凡响——让孩子自主!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当你把尊重与平等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把这些传递给身边的人,让社会更和谐,更有温度——这是我读我的师弟徐智明与其夫人合著《育儿基本》的感受。同时我还想说:对孩子讲的,同样可以讲给成年人,或许我们这些成年人缺的东西太多了。——刘宇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智明、志宏夫妇在创业和管理企业的同时养育两个阳光、自立的儿子,智明和志宏的从容,家庭和事业的良好平衡一直是朋友中的家庭典范,今天夫妇二人把育儿经验写成书分享给大家,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完整的育儿方法论体系,这是一本以“家常话”的方式写就的“理性与责任”之书,既是一本如何养育儿童的书,也是一本教育我们如何做父母的佳作,特别向饱受育儿困惑的中国父母们推荐!
——-张守礼(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奕阳教育董事长)
没见过这么气人的。明明自己又做企业又做投资,居然还有时间带孩子。那就带吧?居然还写了一本育儿书。呜呼!天下爸爸总说忙,老婆孩子守空房。时间没有钱来替,总有工作肩上扛。其实仔细想想,有多少因为懒惫,又有多少因为恐惧?谢谢老徐,给爸爸届挣了口气。
—- 王凯(“凯叔讲故事”创办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饭从来不是一件难事儿,只要带着对家,对家人的爱起步儿,假以时日,必将出手不凡。一对儿能开公司,把孩子养育好的人,现在又在头条号“一家人吃饭”分享做饭心得了,北大高材生都加入写菜谱的行列了,这是不给我留活路的节奏,还让我给他们的新书《育儿基本》写推荐语,哼。
—–文怡(美食畅销书作家)
认识徐智明高志宏夫妇快二十年,发现他们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做学生就双双入了北大;开龙之媒书店就成就了一代名店;做广告专业出版就进化为品牌和营销高手……我作为徐府家宴的常客,耳闻目睹他们的育儿经十几年,觉得他们夫妇切中我们这代人对于教育的痛楚希冀。因为孩子,新生我们。
——薛野(西西弗书店创办人,埃尔特教育董事CEO)
父母的绝大部分烦恼、劳累,来自孩子的学习。
每天要督促孩子学、要陪着孩子学,要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送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提高班。父母费心费力费钱做了这些,要是孩子学习没有困难,还多少让人安慰,要是孩子学习上还是有困难,大人不免各种着急上火、沮丧无奈。
还有好多父母奋不顾身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帮助记作业、收拾书包、盯着孩子背这个、默那个,好像自己才是那个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提起这些,好多父母更是一肚子苦水:这哪儿是孩子上学啊,简直是大人上学!
一些大人觉得非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对孩子的用心,另一些大人担心非如此孩子不能好好学习。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大人不能督促一辈子、陪一辈子、替一辈子,等到孩子上大学,终归会离开大人,选择出国留学的,会离大人更远,读研、读博继续深造的,大人更是一点忙都帮不上。
这些路终究需要孩子自己走,父母在孩子学习上,真正应该花费心力的地方,是从小培养孩子真正“独立”上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像吃饭,您得让孩子自己会吃饭,而不是每天自己喂孩子吃饭。
督促学、陪着学、上各种班,都是喂着学,喂着学的孩子,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学习节奏、学习方法,到头来,喂得不少,吸收得有限,孩子学习,还是父母的一块心病
会自主学习的孩子,既不用每天督促、也不用每天陪着,更不用辛辛苦苦地上各种补习班,他会有更多时间,享受他自己的生活、成长,爸爸妈妈也会省出更多心力,花在建设全家人幸福愉悦的生活上。
孩子会自主学习,包括会听课、能高效完成作业,知道自己哪里需要加强,知道自己哪里不需要重复花费时间,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懂得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获得帮助。
父母与其把精力放在紧盯孩子的学习细节上,真不如多花时间,搞清楚孩子的困难到底在哪里,然后帮助孩子解决,引导孩子成为会自主学习的孩子。前者容易,但对孩子学习不奏效;后者很难,但几乎一劳永逸。做父母,真是不能舍难就易,那样只是表面上尽了责任而已。
不帮背书包,让孩子“独立”上学
孩子确实是“亲自”去上学的,但他是“独立”上学的吗?真的未必。
我们在孩子的小学、初中学校门口,见到过无数帮背书包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的是大人一见孩子出来,马上去解孩子背上的书包:“这么沉,赶紧给我!”孩子毫不推辞,把书包交给大人,自己一身轻松。有的是孩子一出来,马上拿下书包扔给大人:“快帮我背着,沉死我了。”大人也毫不推辞,接过书包来就乖乖背上。还有实在背不动孩子书包的老人家,宁可拉着买菜的小车来,也要帮孩子接过书包。
·自己的学自己上·
我们是不帮孩子背书包的,两个孩子上这么多年学,也从来没有要求过爸爸妈妈帮着背书包。我们不帮孩子背书包,不是觉得书包不沉。孩子的书包当然不轻,大人背起来都是个小小的负担。但再沉,书包都是孩子自己的,不是大人的,应该由孩子自己背,不应该由大人代劳。
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他得自己负责任,包括自己的书包、自己的作业、自己在学校的其他事,如果没有困难到需要爸爸妈妈帮助,都应该自己完成。
小儿一二年级时,不太会收拾书包,每天都把一周要用的书、本、文具全部背上,小小的人儿,背个大大的包,也从来不会一放学就丢给爸爸妈妈。有时看书包实在太沉,我们要帮他拿一下,还被毫不客气地拒绝。我们觉得他已经明白,自己背书包,是他的责任,履行自己小小的责任,是一件很有尊严的事。
·大人不是孩子仆从·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特别留意,不给孩子造成大人是我的仆从、大人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印象。
我们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有家务要做,有自己感兴趣的事要做,不能时时刻刻围着你们转,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先尝试,有困难时再找爸爸妈妈。同样,我们也不会在孩子做事时,未经邀请就上去帮手。
两个孩子,都没有养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书包不会交给大人背,作业不用大人陪着作,复习不用大人盯着复习,书包也不用大人帮着收拾,可以说,除了需要大人做的听写、听读书签字、个别需要大人帮助的难题,两个孩子上学几乎不用大人操心。同样,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他们也不会仗着自己是宝贝儿要这要那、各种无理取闹。
真是见过不少对大人呼来喝去的孩子,因此苦笑连连又毫无办法的大人们,请回想一下,您对孩子,是不是一开始就摆出了那种低到尘埃里的姿态?
·不给孩子传达“上学累”的印象·
孩子的书包,是好多疼爱孩子的大人的痛点,不免时常抱怨:学校咋搞的、这么小的孩子就把书包搞到这么重!现在的孩子,上学太累了!
如果可能,我们也希望孩子的书包能轻些,背起来不那么累;孩子早晨上学能晚些,有充足的早餐时间。但大人对着孩子抱怨,除了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形成“上学那么累”的负面印象,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对上学有负面印象的孩子,会觉得书包实在太重、作业实在太多、老师太严厉、学校事情太多,所以你得陪着我一起吃苦受累。坦率地说,那么多对生活抱负面印象的成人、那么多不肯自己努力的成人,他们很可能就是从这些怕苦、怕累的孩子成长来的。
·帮孩子学会管理书包·
孩子的书包确实不轻,所以有不少爸爸妈妈,自告奋勇地每天帮孩子收拾书包,希望可以把一些不必要每天带去的东西留在家里,减轻书包分量,当然也有的爸爸妈妈是担心孩子粗心大意,上学落东西。
但大人帮助收拾书包,效果真的不好。大人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孩子每天的课表,不知道每节课孩子到底要用到什么东西,不知道当天老师和学校的具体要求,好心地帮孩子收拾,反倒会弄得缺东少西。
大人的收拾手法和孩子不同,即便是两个大人,也会不同,大人收拾好了,等孩子到学校要找的时候,很容易不知道爸爸妈妈把东西放在哪:语文书呢?英语作业本呢?昨晚写好的小卷子呢?一通乱翻,老师孩子都着急。
孩子习惯于大人帮着收拾,就很难自己上心管理书包和每天要带的东西,反正有爸爸妈妈呢,真的忘带了东西,孩子又很好推诿责任:是我爸爸/我妈妈收拾的,我不知道啊。可是孩子,你该知道,上学的是你自己,不是你爸爸妈妈呀!
管理书包,实际上是一种整理收纳,大人可以教孩子一些整理收纳的办法:
合并同类项:课本和课本放在一起,作业本和作业本放在一起,试卷和试卷放在一起。
清单对照:教孩子每天对照课表和老师当天让抄的记事整理书包,第二天的课上要用到的东西、老师叮嘱的让、记在本子上的东西,逐项检查。
使用收纳工具:市面上常见的塑料拉链袋是整理书包的好帮手,给孩子准备几个,让他随时把卷子装在里面。
这些方法很有效,但对小学生来说,确实还有些难度。我家大儿初中,书包管得比较好,每天对照清单,书包里很少装当天用不到的东西,基本上能享受到比较轻便的书包;小儿小学,整理收纳的办法用得还不熟练,所以他的办法是每天把所有东西都背上。这样他的书包很沉,但也很少出现上学落东西的情况。我们也不强求他收拾出轻便的书包来,孩子总会长大,就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好啦。
帮孩子背书包确确实实是小事,小到大人根本不用思考,就自然而然地那么做了。带孩子,可不都是小事?小事也需要有小事的思考。大人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对了,对孩子就是一生的好基础了。
作业是你的,不是我的
一年轻朋友,孩子要上小学了,自己要上班,家里也没有老人帮忙,感到很紧张,找我们出主意。我们告诉她,只要有办法解决孩子上下学接送,其他都不是问题,孩子上学了,爸妈反倒会有更多时间花在工作和家务上。
“那么作业呢?”她很忧虑。
我告诉他:“一定不要每天从头到尾盯着孩子写作业。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作业是你自己的,不是爸爸妈妈的。帮孩子养成独立写作业的习惯,不单可以节省爸爸妈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大有好处。”
我们从来不在孩子的家长群里问作业;大孩子小孩子放学回来,也不问今天有什么作业;孩子晚上自己做完了,来找我们签字,看都不看就签上,也不问哪项哪项做完了没有,不检查每一项做得怎么样。这么些年下来,好像也没发生过孩子没写作业遭老师批评的情况,孩子成绩也都还不错。
每天和孩子作业纠缠,这事想想就可怕。
大人下班回来,累了一天,晚饭要做,衣服要洗,家里要收拾;孩子放学回来,同样累了一天,要玩一会儿、读读书、吃饭、写作业、洗澡、洗漱,也够忙活。
这样的大人,这样的孩子,要是一吃完饭,就为作业纠缠在一起两三个小时,一定又是一番人仰马翻。今天作业都是啥啊?赶紧写,别磨蹭。怎么又玩起来啦?大人坐在一边盯着孩子写,大人无所事事,恨不得孩子飞快写完,孩子一举一动被盯着,更是如坐针毡。一晚上作业盯下来,孩子大人情绪糟糕,孩子不停被大人各种监督、各种打扰,作业也未必能做到高品质。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孩子作业弄不好,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是大人从一开始就用错了方法,以为每天盯紧孩子作业,才足够负责。其实错了,每天盯着,你是花了更多时间、花了更多精力,得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
反复问孩子作业,就是告诉孩子:我不相信你能自己把作业记清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反正爸爸妈妈会找老师或别的家长问作业,我不记清楚也没关系,就根本不把记清楚作业当作目标了。这样持续小学六年,到了初中,就会发生十几岁孩子还要爸爸妈妈盯着记作业、还要丢三落四被老师批评了的状况。
盯着孩子写作业,就是告诉孩子:我不相信不在我眼皮底下,你能认认真真做作业。这种暗示逐渐强化,慢慢地,孩子就真的不被盯着就不能做作业了。之后,更可怕的是,如果爸爸妈妈不盯着,孩子可能就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任何一项自己该做的事,洗澡啦、刷牙啦、穿衣服啦、收拾房间啦,乃至大了以后结婚、生子、处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么说可能有点耸人听闻,俗话说,三岁看老,说的可不就是这个?
反复检查某件作业做完了没有,就是告诉孩子:我不相信你能诚实地告诉爸爸妈妈是否完成了所有作业,我不相信你不会偷懒藏奸。诚实是一项多么重要的自律,如果不从小让孩子如此约束自己,那么长大之后,他会把诚实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之一,并为之骄傲吗?
还有,信任。孩子信任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信任孩子,是亲子关系中重要的因素。不盯作业,是告诉孩子:爸爸把妈妈信任你。孩子不被盯,也会相信,爸爸妈妈信任我。
信任看似放任,却在彼此保持适度距离、宽松关系的同时,培养出亲密的亲子关系。而每天盯着作业,彼此纠缠,看似亲密,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未来数十年纠缠不清、没有距离、矛盾丛生的亲子关系埋下种子。
还有,独立。网上流传一句话:既然你不能这么宠我一辈子,为什么现在这么对我?孩子终究要长大,要独立面对日后生活的种种抉择、难题,如果不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对自己负责,又怎么能相信“现在还小,长大就好了”?
解决之道,是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作业是你自己的,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是必须的,你要自己记住都有什么,自己安排时间完成,自己按照老师要求改错,自己来找爸爸妈妈签字。
这个不难做到。要相信,老师布置作业,一定是清楚明白的,孩子作为他所在那个年级的学生,一定有能力做到记清楚作业要求。孩子上一年级,还不会写字时,老师就会教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用拼音记下回家要做的事,还会检查孩子记事记得清楚不清楚,这是在培养孩子独立面对学习生活的能力。如果记作业这么基础的事情都不能尽早解决,那么以后逐渐增加的新课程、逐渐增加的课程难度,孩子又如何能独立适应?
如果孩子记不清作业、自己完不成作业,要怎么办?我的办法是,不要管,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被老师批评、被叫家长,都是你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要自己负责。
要相信,孩子既有自尊,也有自己纠错的能力,让他自己承担不完成作业的后果,一次两次之后,孩子看到这个真的是要自己负责了,也就真的能负起责任来。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写作业确实遇到困难了,怎么办?我们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两个孩子小学低年级时,写字慢,学生字要反复写好多遍,就觉得很困扰,写累了还免不了哭天抹泪,我就自己上手,写五遍的生字,孩子写三遍,我在后面模仿孩子字体写两遍。我曾经把我这法子发到网上,招来很多批判。至少我帮助孩子解决了他的困难,而且两个孩子稍大点之后,也并没有养成自己完不成的作业就找爸爸妈妈帮忙的习惯。
还有,一定要告诉孩子,遇到自己不会的困难题目,先自己动脑筋,实在做不出来的,要找爸爸妈妈帮助,爸爸妈妈一定会帮你,不可以空着去交给老师。
孩子一旦有这种求助,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摆出一副怕怕的样子,“哎呀,这题我也不会啊”、“哎哟,小学题目怎么就真么难啊,我学的那点老早就还给老师啦”。
真要这样,那么恭喜你,你不但成功地毁掉了爸爸妈妈的形象,而且成功地打消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哦,原来爸爸妈妈只是要监督我,我真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妈妈不会在啊。
时时刻刻通过行动告诉孩子,你需要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在,这很重要。
认真是可培养的素质
某天晚上九点多钟,俩大人正在电脑上工作,小儿兴奋地跑过来,“爸爸妈妈快来,给你们看个好东西!”我们跟着去、趴在地上一起看,哦!好厉害,原来他把“小豆豆归位”玩具给搞定了!
那是一个64开大小的薄盒子,里面有24颗2毫米大小的金属小豆豆和24个小浅槽,要靠耐心和手的稳定性,把小豆豆一颗颗全归到小槽里面去。看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全家人都挑战过,一次都没成功。小儿做完作业就撅着屁股趴地板上半个多小时一动不动,原来专心致志做这个呢。
小小一件事,关系到孩子的一项重要素质——认真。我们俩娃都算是认真的孩子,像这样认真做事的例子不计其数。从小到大,只要他们做的事,爸爸妈妈都不用担心会毛毛躁躁。
谈到孩子,“认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超高。孩子不认真学习怎么办?不认真听讲怎么办?吃饭不认真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爸爸妈妈为孩子不认真困惑,老师为孩子不认真烦恼。
我们认为,认真虽然终表现为孩子的一个特质,但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包含许多基本的素质,有了这些素质,孩子才会有认真的表现。只做各种“认真”要求——你得认真听讲、你得认真做作业、你得认真如何如何,是不会产生实际效果的,后的结果只能是“都跟你说过几百遍认真认真了,你怎么就不听呢?!”
认真不与生俱来,不认真也不是个今天下了决心明天就能“改正”的“错误”,认真的各项素质,需要爸爸妈妈通过各种日常细节,帮孩子慢慢培养。
·不打扰,培养专注·
认真首先是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段,把注意力投注于要做的事,不游离于事外。
保持专注的时间,视事情的需要可长可短,认真写一篇文章,可能要专注写作三四个小时,认真搭一趟电梯,不走神、不忘按按钮、不下错楼层,只要几十秒。但两者需要的专注程度,其实差异不大。
孩子也一样,需要有做事专注、不游离的基本素质,才能在课上认真听讲、该做作业时认真做作业、想阅读时专心读书。
认真的孩子和不认真的孩子,明显的差异,在保持专注的时间长短。有的孩子可能专注一二十分钟就会分神,我家两个孩子,能保持专注的时间都比较长。有时周末四个人宅在家里,孩子一两个小时都没动静,爸爸妈妈去看时,俩人正一人抱一本书,看得入神呢。他们写作业时间都是自己安排,写之前,总要吃吃东西、喝喝水、玩玩玩具、看看书,做足“心理建设”,但只要一开始,基本上就一动不动一写一小时了。
如何让孩子有能力保持长时间专注?很简单,从孩子很小时候起,孩子专心做事时,不去打扰他,孩子自己的活动,大人不被要求参与时,不要主动参与。
孩子将注意力长时间投注于一件事,就是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不经常被被打断,才慢慢会延长。孩子的专注其实在小婴儿时时已经出现,小婴儿有时候会不理大人自己出神,有时是专注地吃自己的手指头,有时是专注地看自己的小手,有时是专注地盯着大人不知道的某处。等他大一点,可能会自己玩上好一会儿,不要大人哄。这时候,大人要尊重小婴儿的安静独处,不要觉得小孩子安安静静地不对劲,一定要抱起他、和他说话。
孩子的不专注,好多情况其实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大人老觉得时时刻刻“监控”着孩子才放心,人家专心玩儿呢,一会儿问吃不吃水果,一会儿问喝不喝水,一会儿问孩子要不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儿;人家开始做作业了,大人找各种理由凑过去看上一眼,或者干脆坐到孩子旁边盯着。
大人自己专心做事时被一次次打断、有人时刻在旁边盯,那种感受,是很自在很舒服吗?孩子的感受也是一样的。因为被打扰,孩子的注意力不得不一次一次从正在做的事,转移到走来走去的爸爸妈妈身上,孩子做事的专注程度必然降低、可以专注做一件事的时间必然缩短。
爸爸妈妈在观察到孩子的专注状态时不去打断,孩子才会越来越习惯于专注,保持专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慢慢地,专注会变成他的一种基本素质,让他在玩和学的所有事上,都容易进入专注状态。
有的爸爸妈妈说,我们这孩子,玩起来专心,学起来就不专心了。那么检讨一下自己,你有没有总是在他玩儿的时候不停告诉他去写作业?他开始写作业了,你有没有不停告诉他“认真点”、“别磨蹭”、“早点写完”?
还有的爸爸妈妈问,我孩子玩的时候,不理大人,怎么办?这很正常,完全不是问题。
孩子玩得专注,大人非要叫他,不理还不行,要一直叫到孩子做出反应,这完全是大人做错了。孩子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为什么要马上回复大人?大人明明看到孩子在玩儿,为什么还要打扰他?
大人应该尊重孩子,包括允许孩子享受自己独处的时光、不要随意打扰孩子、不以大人的意志干扰孩子的活动。什么孩子玩的时候不理人,是不是有问题,纯粹是大人的权威欲望在作祟:“我是你爸/我是你妈,我叫你,甭管你在干什么,你就得马上理我。”这是啥道理?
·鼓励做事的过程与态度,培养把事当事·
无论面对大事小事,认真做事的人,总能做到把事当事,不嬉乐,不荒疏。不认真的人,则倾向于把什么都当成“做着玩儿”,看似游戏人间轻轻松松,实则事事荒废、全不靠谱。
说一件我家养花的小事。孩子姥爷爱养花,虽然都是普通品种,但养得都很精心,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分盆的时候分盆,冬天挪到屋里窗台上,开春挪到院子里。孩子妈见了那些花儿艳羡不已,幻想自己有个花木扶疏的阳台,就时常要花来养。
有一回妈妈要来一盆花儿,老忘了浇水,叶子都枯死了,只剩球茎埋在土里不知死活。小儿发现了,“让我来救活它”。开始我们觉得孩子是心血来潮,不太可能认真养花。后来发现孩子当真每天浇水了,就赶紧鼓励他,经常赞美“小宝好棒,又帮花浇水了”、“小宝的花长出新芽了,真的活了呢”。一个月后,三个球茎都冒出了新芽,现在又是一盆精精神神的花草了。
小儿得到鼓励,做得更是起劲,而且每天都去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现在他已经自己从姥爷那里要来他的第二盆花草,非常有成就感地把它养成含苞待放了。
培养孩子把事当事,大人要做到自己不以玩闹的态度做事,在孩子做事时,鼓励孩子做事的态度,而不仅仅关注成果。
好在我家除了妈妈养花经常半途而废,大人做其他事,都还是认认真真、很少玩闹的,也从不说“做着玩”之类不太负责任的话,所以孩子也极少以玩闹的态度做事,即便是玩,也玩得认真。
喜欢变形金刚,他们会买好多关于变形金刚的书、到网上搜索变形金刚的资料,把变形金刚各时期的形象、不同角色的个性,搞得一清二楚。喜欢魔术,他们会买魔术书来看,自己学会好多魔术兴趣班没教过的新魔术。
无论是玩是学,孩子把事当事,我们都会鼓励,不会说这事有用、那事没用,也不会用成果来衡量孩子在做的事。如果大人经常用成果来衡量,比如“看看,花都浇了这么多天了,还没出芽”,孩子也会被培养出做事急功近利的心态,对他自己的努力不能很快见到成果非常沮丧,慢慢地就容易放弃那些他觉得可能不会很快得到理想结果的事请。
好多孩子学习上忽松忽紧,成绩不停起伏,可能就与大人过于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有关。如果爸爸妈妈老是说“看你期中考试考得不好,赶紧抓紧,期末考好点”,孩子就会忧虑,要是期末还考不好怎么办?其实,大人应该做的,是鼓励孩子日常认真上课、认真做作业的状态,告诉他,事情要慢慢来,埋头下功夫,功夫下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