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774318
编辑推荐
你是否知道孩子厌食、抑郁、多动、暴躁之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你是否了解母亲在婴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把弗洛伊德理论全面推向儿童的法国精神分析之母,儿童权利彻底捍卫者,预防性教育模式的首创者,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儿童行为,用无意识形象等理论来解开他们并不为我们所知的痛苦背后的原因。本书对多尔多的经典理论作出了精当的提炼和概括,配以丰富的心理学研究案例,带领读者轻松打开多尔多的儿童心理学的奥秘之门。
内容简介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FranoiseDolto,1908—1988)是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权利的彻底捍卫者,预防性教育模式的首创者,她与拉康共同建立了巴黎弗洛伊德学派。多尔多凭借其理论和实践,成为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先锋人物,终生致力于儿童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在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等众多领域都颇具影响力。
多尔多研究专家劳伦斯达科特在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案例,通过重现多尔多对欲望、语言、身体无意识形象的追问,引出成人对孩子和青少年的重要责任,巧妙地将多尔多儿童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脉络予以百分百的呈现。
多尔多研究专家劳伦斯达科特在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案例,通过重现多尔多对欲望、语言、身体无意识形象的追问,引出成人对孩子和青少年的重要责任,巧妙地将多尔多儿童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脉络予以百分百的呈现。
目 录
引言
章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与儿童的相遇
多尔多的注视与倾听
儿童,作为完整的主体
章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与儿童的相遇
多尔多的注视与倾听
儿童,作为完整的主体
第二章 不惜一切代价发现他的欲望
孩子:欲望的主体
欲望、身体与语言
第三章 符号功能与语言
儿童一开始就处于语言之中,处于符号功能之中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伦理学
第四章 身体的无意识形象
一个形象?
身体形象是如何构成的?
身体形象的三个方面
第五章 阉割与它们的“符号性生成效应”
阉割
阉割的“符号性生成效应”
一些条件!
第六章 严重的紊乱:儿童的前精神病、孤独症和精神病
前精神病
自闭症
精神病
第七章 多尔多的斗争
具有颠覆性的多尔多?
第八章 儿童的事业
教育不是一种训练
风险的时刻
第九章 青少年的事业
龙虾情结
童年的逝去
第十章 您谈论多尔多吗?
她的语言
她的一些小短句
第十一章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没有说的东西
她从来没说过必须把一切都告诉孩子
“小皇帝”
结论
术语表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这里的关键是说出真相——儿童的真相,关于他的感觉、他的生活、他的起源(所有这些真相都是结构性的),还有关于他未来将成为男人或女人的真相。但是“真”话也关系着交流的切实性,关系着被分享的真实愉悦,这些话语是朝向在场的这个人,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这些话语即使是在照料过程中发生的,也与用来命名身体需要的话语是不一样的:它们可以表达微妙之物。
母亲必须向她的孩子言明她为他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对于她来说孩子是谁,对于孩子来说她是谁。同样,在他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那些被分离的情景所标注的时刻,比如断奶,比如开始使用小便盆等等),因为有了在他身上发展起来的符号性功能,孩子便有了升华的可能性,也才会有为了继续发展和克服他所体验的挫折所必需的创造性。将话语安置到所体验之物中,这才是人类。
正是通过符号化,才能适当地展现新生儿保留其与母亲关系的印迹,逐渐地实现与她的粘着,实现他的连续性,认识到他的欲望。于是,日复一日地,他可以从二者间的关系中走出来,朝向新的关系释放自己。因为,能够标记母性在场的东西,现在成为母亲缺席的象征。比如,假如我们回到哺乳的阶段,那就是断奶时给出的话语——让孩子放弃与母亲的身体间关系。比如母亲可以说,“现在你没有了乳房,但是我还是爱你”。于是孩子抵达了语言的维度,语言将其与母亲之间爱的关系符号化。
这些话语即使是在照料过程中发生的,也与用来命名身体需要的话语是不一样的:它们可以表达微妙之物。
母亲必须向她的孩子言明她为他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对于她来说孩子是谁,对于孩子来说她是谁。同样,在他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那些被分离的情景所标注的时刻,比如断奶,比如开始使用小便盆等等),因为有了在他身上发展起来的符号性功能,孩子便有了升华的可能性,也才会有为了继续发展和克服他所体验的挫折所必需的创造性。将话语安置到所体验之物中,这才是人类。
正是通过符号化,才能适当地展现新生儿保留其与母亲关系的印迹,逐渐地实现与她的粘着,实现他的连续性,认识到他的欲望。于是,日复一日地,他可以从二者间的关系中走出来,朝向新的关系释放自己。因为,能够标记母性在场的东西,现在成为母亲缺席的象征。比如,假如我们回到哺乳的阶段,那就是断奶时给出的话语——让孩子放弃与母亲的身体间关系。比如母亲可以说,“现在你没有了乳房,但是我还是爱你”。于是孩子抵达了语言的维度,语言将其与母亲之间爱的关系符号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