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6433丛书名: 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范文宝典》写好文章、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有无数种,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非易事。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范文佳作,乃是考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捷径!
2019版《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范文宝典》一书由中公教育图书编研团队结合多年教学成果,精心编写而成。精选范文佐以赏析,深度讲解佳作亮点;结合时政设置主题,体系科学覆盖全面;更有同步高清微视频,实现“看”与“听”“学”的完美结合。本书的看点在点评,亮点在技巧,出发点在展示范文,归宿点在帮助考生提升写作能力,堪称考生学习申论范文、提升写作水平的良器。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核心考点轻松学 在线题库任意练 考友圈答疑解惑 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2019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范文宝典》精选110篇申论范文进行分析点评,旨在为考生展示何为佳作以及它们的出彩之处。
本书由经典范文精讲和范文赏析两大部分构成。经典范文精讲包含想象力经济、公共空间规划、幸福的建筑等10个主题,每个主题均采用“给定资料—作答要求—范文精讲”的形式进行讲解,引领考生熟悉申论写作;范文赏析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五方面梳理出25个热门主题,主题下设置多个命题角度,此部分主题广、范文多、点评精,帮助考生实现申论写作的全面进阶。
本书由经典范文精讲和范文赏析两大部分构成。经典范文精讲包含想象力经济、公共空间规划、幸福的建筑等10个主题,每个主题均采用“给定资料—作答要求—范文精讲”的形式进行讲解,引领考生熟悉申论写作;范文赏析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五方面梳理出25个热门主题,主题下设置多个命题角度,此部分主题广、范文多、点评精,帮助考生实现申论写作的全面进阶。
目 录
绪论如何高效学习范文
主题一想象力经济
主题二公共空间规划
主题三幸福的建筑
主题四敬畏
主题五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主题六邻避困境
主题七惠民政策与百姓生活
主题八消费拉动
主题九科学与人文
主题十公共安全管理
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主题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命题角度1三去一降一补
命题角度2共享经济
命题角度3人工智能
命题角度4经济转型升级
命题角度5信息化建设
命题角度6工匠精神
主题二创新型国家建设
命题角度1万众创新
命题角度2冒险与创新
命题角度3大众创业
命题角度4农业创新
主题三乡村振兴
命题角度1农业现代化
命题角度2农民职业化
命题角度3返乡创业
命题角度4田园综合体
主题四区域协调发展
命题角度1统筹区域发展
命题角度2资源型城市转型
命题角度3海洋强国
命题角度4特色小镇
主题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命题角度1振兴实体经济
命题角度2促进民间投资
命题角度3垄断行业改革
命题角度4分配制度改革
命题角度5降低税负
主题六全面开放新格局
命题角度1开放发展
命题角度2一带一路
第二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主题一依法治国
命题角度1法治政府
命题角度2依法行政
命题角度3法治经济
命题角度4司法公正
命题角度5法治意识
主题二行政体制改革
命题角度1简政放权
命题角度2政务信息公开
命题角度3服务型政府
主题三干部队伍建设
命题角度1党员干部管理
命题角度2基层人才发展
主题四正风肃纪
命题角度1为官有为
命题角度2党群关系
命题角度3作风建设
命题角度4官员迷信
命题角度5政府诚信
主题五反腐败斗争
命题角度1廉政建设
命题角度2小官巨腐
命题角度3网络反腐
命题角度4廉政文化
命题角度5社会监督
第三章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主题一互联网治理体系
命题角度1网络法治建设
命题角度2网络文明建设
命题角度3网络生态
主题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题角度1公平正义
命题角度2爱岗敬业
命题角度3信任危机
主题三思想道德建设
命题角度1道德建设
命题角度2全民科普
命题角度3提升国民素质
命题角度4包容文化
主题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命题角度1文艺事业发展
命题角度2文化复兴
命题角度3传统文化教育
主题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命题角度1公共文化服务
命题角度2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
命题角度3文化品牌
命题角度4文化软实力
命题角度5文化自信
第四章保障和改善民生
主题一教育发展
命题角度1教育公平
命题角度2师德建设
命题角度3职业教育
命题角度4学前教育
命题角度5农村教育
主题二就业发展
命题角度1扩大就业
命题角度2多元化择业
命题角度3保障就业
命题角度4就业腐败
主题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命题角度1保障和改善民生
命题角度2关爱流动儿童
命题角度3社会慈善
主题四脱贫攻坚
命题角度1精准扶贫
命题角度2文化扶贫
命题角度3对口支援
主题五健康中国
命题角度1互联网医疗
命题角度2整顿医疗乱象
命题角度3食品安全
命题角度4全民健身
命题角度5职业病防治
命题角度6人口老龄化
主题六创新社会治理
命题角度1居民自治组织
命题角度2应急体系建设
命题角度3防洪抗灾
命题角度4大数据安全
命题角度5消防安全
命题角度6安全生产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
主题一绿色发展
命题角度1绿色发展
命题角度2新能源发展
命题角度3垃圾分类
命题角度4低碳生活
主题二污染防治
命题角度1蓝天保卫战
命题角度2净土保卫战
命题角度3水生态
主题三生态体制建设
命题角度1环保终身追责
命题角度2环保执法
命题角度3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91)
主题一想象力经济
主题二公共空间规划
主题三幸福的建筑
主题四敬畏
主题五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主题六邻避困境
主题七惠民政策与百姓生活
主题八消费拉动
主题九科学与人文
主题十公共安全管理
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主题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命题角度1三去一降一补
命题角度2共享经济
命题角度3人工智能
命题角度4经济转型升级
命题角度5信息化建设
命题角度6工匠精神
主题二创新型国家建设
命题角度1万众创新
命题角度2冒险与创新
命题角度3大众创业
命题角度4农业创新
主题三乡村振兴
命题角度1农业现代化
命题角度2农民职业化
命题角度3返乡创业
命题角度4田园综合体
主题四区域协调发展
命题角度1统筹区域发展
命题角度2资源型城市转型
命题角度3海洋强国
命题角度4特色小镇
主题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命题角度1振兴实体经济
命题角度2促进民间投资
命题角度3垄断行业改革
命题角度4分配制度改革
命题角度5降低税负
主题六全面开放新格局
命题角度1开放发展
命题角度2一带一路
第二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主题一依法治国
命题角度1法治政府
命题角度2依法行政
命题角度3法治经济
命题角度4司法公正
命题角度5法治意识
主题二行政体制改革
命题角度1简政放权
命题角度2政务信息公开
命题角度3服务型政府
主题三干部队伍建设
命题角度1党员干部管理
命题角度2基层人才发展
主题四正风肃纪
命题角度1为官有为
命题角度2党群关系
命题角度3作风建设
命题角度4官员迷信
命题角度5政府诚信
主题五反腐败斗争
命题角度1廉政建设
命题角度2小官巨腐
命题角度3网络反腐
命题角度4廉政文化
命题角度5社会监督
第三章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主题一互联网治理体系
命题角度1网络法治建设
命题角度2网络文明建设
命题角度3网络生态
主题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题角度1公平正义
命题角度2爱岗敬业
命题角度3信任危机
主题三思想道德建设
命题角度1道德建设
命题角度2全民科普
命题角度3提升国民素质
命题角度4包容文化
主题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命题角度1文艺事业发展
命题角度2文化复兴
命题角度3传统文化教育
主题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命题角度1公共文化服务
命题角度2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
命题角度3文化品牌
命题角度4文化软实力
命题角度5文化自信
第四章保障和改善民生
主题一教育发展
命题角度1教育公平
命题角度2师德建设
命题角度3职业教育
命题角度4学前教育
命题角度5农村教育
主题二就业发展
命题角度1扩大就业
命题角度2多元化择业
命题角度3保障就业
命题角度4就业腐败
主题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命题角度1保障和改善民生
命题角度2关爱流动儿童
命题角度3社会慈善
主题四脱贫攻坚
命题角度1精准扶贫
命题角度2文化扶贫
命题角度3对口支援
主题五健康中国
命题角度1互联网医疗
命题角度2整顿医疗乱象
命题角度3食品安全
命题角度4全民健身
命题角度5职业病防治
命题角度6人口老龄化
主题六创新社会治理
命题角度1居民自治组织
命题角度2应急体系建设
命题角度3防洪抗灾
命题角度4大数据安全
命题角度5消防安全
命题角度6安全生产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
主题一绿色发展
命题角度1绿色发展
命题角度2新能源发展
命题角度3垃圾分类
命题角度4低碳生活
主题二污染防治
命题角度1蓝天保卫战
命题角度2净土保卫战
命题角度3水生态
主题三生态体制建设
命题角度1环保终身追责
命题角度2环保执法
命题角度3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91)
在线试读
绪论如何高效学习范文
在申论考试中,难的题目莫过于“文章论述题”。这一题型字数要求多,分值占比,想让文章“出彩”、夺得高分并不容易。在中公教育多年的培训工作中,我们接触过的考生大多都“谈文色变”。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申论范文,成了大家公认的难题。
通过与考生沟通我们发现,大家对于文章写作的“畏难情绪”,大都源于两大问题。
问题一:考生对写作不熟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虽然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其精力主要倾注于专业课学习,日常写作较少,而学术论文更与申论文章大相径庭,“动笔”不足自然容易生疏。
问题二:考生对申论不熟悉。众所周知,申论考试以社会热点为依托,重视对五大能力的测查,写好一篇申论文章,需要吃透给定资料,分析其精神内涵,提出真知灼见。这不仅是对考生能力的测查,更是对考生是否真正理解热点的测验。众多考生多年埋首书斋,潜心用功,对社会热点时事了解不多,申论考试时碰到陌生热点自然无法准确理解。
很多考生面对上述问题时选择迎难而上,希望通过海量的写作练习来提升个人能力。这一想法值得称赞,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申论写作并非朝夕之功,如果我们未能准确把握申论写作精髓,恐怕再多的努力也会事倍功半。而且,同样一篇范文,为何有些考生阅读后可以触类旁通,而有些考生却无法举一反三?其原因在于,前者通过阅读准确把握了申论写作的关键。为此,我们为各位考生献上本书,精选百余篇优秀文章,一一对其深度点评,为大家介绍申论写作之精髓。
如何才能熟悉热点、熟练写作?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在日常备考时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先学范文整体架构,再来了解文章精神内核。
一、观其形
“观其形”,即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架构。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由“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部分构成,无论主体部分选用重视议论的“分析问题型结构”,还是阐明对策的“解决问题型结构”,这四部分都缺一不可。同时,公务员考试阅卷时间紧张,“标题”“开头”“结尾”三部分虽然短小,但却可以在短的时间内吸引阅卷者的目光。因此,我们学习范文时,需要首先从这三部分入手,了解申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1.标题
申论考试中,有些试卷给出了文章题目,但有些需要考生自己拟制。对于考生来说,自拟标题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所谓“题如文眼”,标题是彰显作者中心思想的“招牌”,如若拟题恰当,必然可以时间彰显文章思想,获得阅卷者认同。我们阅读范文时,首先需要关注文章标题写法,看看其他作者是如何将文章中心思想顺畅、准确地展现出来的。
【示例】
底线兼具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
底线,是一个人对待人和事所能容忍的限度,也是一种伦理或者文化所能承受的极限。它如同江河中的水位警戒线,一旦突破,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然而,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我们无法用冰冷的、统一的底线标准去衡量万事万物,只能在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间寻求平衡。
柔性的道德是底线的基础。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在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道德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不仅可以推动人的自我完善,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而且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清朝大学士张英愿意让地三尺缓解与邻居的矛盾,陶行知通过一再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道德底线的规范下,个人和社会遵循着隐形的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德的约束作用并不具有强制性,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断挑战着道德的底线。农村打牌带一些“小彩头”本无可厚非,但是加大筹码,越过底线,则会上升为触犯法律的赌博行为,人际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都必然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依靠柔性的道德无法撑起社会和谐运转的底线,我们还需拿起法律的武器,寻求刚性的支撑。
刚性的法律是底线的保障。“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法律对道德的辅助作用不可磨灭。当人们越过道德底线的时候往往就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网络空间因其虚拟性和复杂性导致信息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农民利欲熏心用农药种植生姜,钻国内审核不严的空子出售给消费者。此时,道德底线已然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法律底线成为后的守护。通过刚性的法律制裁,个人的敬畏之心、企业的敬畏之心乃至政府机关的敬畏之心才能得到保留。它所发挥的警示作用要比道德底线更具强制力、影响力、震慑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法律的刚性作用绝非否定道德的柔性作用,而仅仅是指它在“以德治国”的战略外,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一个安定有序的国家需要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用道德宣教,用法律惩戒,才能在刚柔之间恰当规范人们的行为,终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分析】
示例为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底线兼具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
题目:根据给定资料,围绕“底线”这个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突出,观点正确;
(2)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我们可以看到,示例中的文章标题解析了底线的内涵,体现了作者对材料主题的准确把握。标题时间彰显了对“底线”的思考,通过联系给定资料得出结论:一方面,柔性的道德能够约束部分人的行为,推动人际关系和谐,而另一方面,道德底线不能约束所有人,需要依靠强制性的法律作为保障。由此,确定文章写作核心为“底线兼具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而且阅读整篇文章可知,标题中透露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写作的脉络,宛如脊柱贯穿全文。正是标题拟制的成功,使得文章中心思想一以贯之,展现了作者良好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申论文章字数有限,表达内容却相对较多,如何在简短的文章开头介绍背景,切入主题,可谓申论写作“难事”。阅读范文开头,我们要着重学习各种切入主题、展开论述的方法,仔细思考如何能在文章开头一鸣惊人,恰当而巧妙地展开论述。
【示例】
没有家喻户晓的名声,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也没有突飞猛进的成长,却在市场的细分领域中,占据着无可撼动的行业地位,这就是“隐形冠军”企业。随着“双创”洪流的奔涌,浙江小微企业星罗棋布。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培养一个个“隐形冠军”,是当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分析】
示例选自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范文《培养“隐形冠军”助推社会发展》。
给定资料以“小微企业发展”为主题,着重强调发展小微企业、发展“专精特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很多考生在写作这篇文章开头时,无从下手,导致开头或平铺直叙,或言不及义,没能写出新意,更无法引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
但是,示例开头却独树一帜,灵活运用排比手法,将“隐形冠军”企业的特点一一道出,让读者带着对其特点的疑惑而对后文满怀期待,有力地激发了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尤其值得考生学习的是,示例开头仅130字,言简意赅、逻辑清晰,值得称赞。
3.结尾
在申论考试中,文章写到结尾,往往考试时间也到了后,考生的脑力此时更是消耗殆尽。如何顺畅地收束全文成了众多考生写作的难点。而且,文章结尾更肩负着升华主旨的重要作用,若是草草了事,不免虎头蛇尾、功亏一篑。因此,考生在阅读范文结尾时,不要单独阅读,而要与开头对应思考,看看优秀文章是如何做到前后呼应、协调一致的。
【示例】
开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伦理失范现象:制造网络谣言,传播色情、暴力信息,开展“人肉搜索”,实施网络诈骗……这些毒瘤不仅破坏了网络生态,而且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开展道德教化引导活动,通过外在约束,让网民产生内在自觉,从而提升网络伦理素养。
结尾: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人希望个人信息被泄露,没有人希望承受网络暴力,没有人希望遭遇网络诈骗……那么,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网络伦理。相信通过外在约束,激发内在自觉,我国网民一定会变得更加文明有礼,我们的网络空间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
【分析】
示例选自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公检法类)范文《由约束到自觉提升网络伦理》。
在这套试卷中,给定资料主要介绍了当前的网络伦理失范问题。示例开头紧扣文章标题,首先表明网络滋生了谣言、色情、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诈骗等伦理失范现象。紧接着谈其危害,引出总论点——必须开展道德教化引导活动,以外在约束,让网民产生内在自觉,从而提升网络伦理素养。
而示例结尾以“没有人希望个人信息被泄露,没有人希望承受网络暴力,没有人希望遭遇网络诈骗”完美呼应开头中的种种网络伦理失范现象,文脉相通,结构紧凑,增添了文章的整体感,同时深化了主题。考生可适当学习这种结尾方式,实现结尾与开头的协调统一。
二、学其神
标题简明扼要,开头直抒胸臆,结尾扣题升华,其实这些都只是申论写作的初级要求。在了解申论文章的外在形态后,我们需要逐步深入学习其内在精神,通过学习范文提升个人能力。
1.热点
申论范文都是针对热点所写的,每一篇范文都可以看作是对该热点的深度解析。学习范文时,我们需要深入其中,将范文中涉及的热点内容一一标注出来,通过阅读加深对热点的理解。
【示例】
【分析】
示例文章为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范文《快与慢》。
题干要求“以‘快与慢’为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看到这个题目,恐怕很多考生觉得无从下笔。“快”与“慢”实际上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讨论焦点。示例文章从“快”与“慢”的重要性分别入手,后提出要做到“快”与“慢”的平衡,对题目的剖析可谓既深刻又全面。
示例文章中的画线部分,是对“快与慢”这一热点的深度剖析,包含事例、对策等内容,考生可结合批注进行适
在申论考试中,难的题目莫过于“文章论述题”。这一题型字数要求多,分值占比,想让文章“出彩”、夺得高分并不容易。在中公教育多年的培训工作中,我们接触过的考生大多都“谈文色变”。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申论范文,成了大家公认的难题。
通过与考生沟通我们发现,大家对于文章写作的“畏难情绪”,大都源于两大问题。
问题一:考生对写作不熟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虽然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其精力主要倾注于专业课学习,日常写作较少,而学术论文更与申论文章大相径庭,“动笔”不足自然容易生疏。
问题二:考生对申论不熟悉。众所周知,申论考试以社会热点为依托,重视对五大能力的测查,写好一篇申论文章,需要吃透给定资料,分析其精神内涵,提出真知灼见。这不仅是对考生能力的测查,更是对考生是否真正理解热点的测验。众多考生多年埋首书斋,潜心用功,对社会热点时事了解不多,申论考试时碰到陌生热点自然无法准确理解。
很多考生面对上述问题时选择迎难而上,希望通过海量的写作练习来提升个人能力。这一想法值得称赞,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申论写作并非朝夕之功,如果我们未能准确把握申论写作精髓,恐怕再多的努力也会事倍功半。而且,同样一篇范文,为何有些考生阅读后可以触类旁通,而有些考生却无法举一反三?其原因在于,前者通过阅读准确把握了申论写作的关键。为此,我们为各位考生献上本书,精选百余篇优秀文章,一一对其深度点评,为大家介绍申论写作之精髓。
如何才能熟悉热点、熟练写作?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在日常备考时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先学范文整体架构,再来了解文章精神内核。
一、观其形
“观其形”,即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架构。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由“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部分构成,无论主体部分选用重视议论的“分析问题型结构”,还是阐明对策的“解决问题型结构”,这四部分都缺一不可。同时,公务员考试阅卷时间紧张,“标题”“开头”“结尾”三部分虽然短小,但却可以在短的时间内吸引阅卷者的目光。因此,我们学习范文时,需要首先从这三部分入手,了解申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1.标题
申论考试中,有些试卷给出了文章题目,但有些需要考生自己拟制。对于考生来说,自拟标题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所谓“题如文眼”,标题是彰显作者中心思想的“招牌”,如若拟题恰当,必然可以时间彰显文章思想,获得阅卷者认同。我们阅读范文时,首先需要关注文章标题写法,看看其他作者是如何将文章中心思想顺畅、准确地展现出来的。
【示例】
底线兼具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
底线,是一个人对待人和事所能容忍的限度,也是一种伦理或者文化所能承受的极限。它如同江河中的水位警戒线,一旦突破,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然而,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我们无法用冰冷的、统一的底线标准去衡量万事万物,只能在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间寻求平衡。
柔性的道德是底线的基础。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在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道德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不仅可以推动人的自我完善,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而且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清朝大学士张英愿意让地三尺缓解与邻居的矛盾,陶行知通过一再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道德底线的规范下,个人和社会遵循着隐形的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德的约束作用并不具有强制性,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断挑战着道德的底线。农村打牌带一些“小彩头”本无可厚非,但是加大筹码,越过底线,则会上升为触犯法律的赌博行为,人际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都必然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依靠柔性的道德无法撑起社会和谐运转的底线,我们还需拿起法律的武器,寻求刚性的支撑。
刚性的法律是底线的保障。“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法律对道德的辅助作用不可磨灭。当人们越过道德底线的时候往往就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网络空间因其虚拟性和复杂性导致信息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农民利欲熏心用农药种植生姜,钻国内审核不严的空子出售给消费者。此时,道德底线已然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法律底线成为后的守护。通过刚性的法律制裁,个人的敬畏之心、企业的敬畏之心乃至政府机关的敬畏之心才能得到保留。它所发挥的警示作用要比道德底线更具强制力、影响力、震慑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法律的刚性作用绝非否定道德的柔性作用,而仅仅是指它在“以德治国”的战略外,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一个安定有序的国家需要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用道德宣教,用法律惩戒,才能在刚柔之间恰当规范人们的行为,终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分析】
示例为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底线兼具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
题目:根据给定资料,围绕“底线”这个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突出,观点正确;
(2)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我们可以看到,示例中的文章标题解析了底线的内涵,体现了作者对材料主题的准确把握。标题时间彰显了对“底线”的思考,通过联系给定资料得出结论:一方面,柔性的道德能够约束部分人的行为,推动人际关系和谐,而另一方面,道德底线不能约束所有人,需要依靠强制性的法律作为保障。由此,确定文章写作核心为“底线兼具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而且阅读整篇文章可知,标题中透露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写作的脉络,宛如脊柱贯穿全文。正是标题拟制的成功,使得文章中心思想一以贯之,展现了作者良好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申论文章字数有限,表达内容却相对较多,如何在简短的文章开头介绍背景,切入主题,可谓申论写作“难事”。阅读范文开头,我们要着重学习各种切入主题、展开论述的方法,仔细思考如何能在文章开头一鸣惊人,恰当而巧妙地展开论述。
【示例】
没有家喻户晓的名声,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也没有突飞猛进的成长,却在市场的细分领域中,占据着无可撼动的行业地位,这就是“隐形冠军”企业。随着“双创”洪流的奔涌,浙江小微企业星罗棋布。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培养一个个“隐形冠军”,是当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分析】
示例选自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范文《培养“隐形冠军”助推社会发展》。
给定资料以“小微企业发展”为主题,着重强调发展小微企业、发展“专精特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很多考生在写作这篇文章开头时,无从下手,导致开头或平铺直叙,或言不及义,没能写出新意,更无法引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
但是,示例开头却独树一帜,灵活运用排比手法,将“隐形冠军”企业的特点一一道出,让读者带着对其特点的疑惑而对后文满怀期待,有力地激发了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尤其值得考生学习的是,示例开头仅130字,言简意赅、逻辑清晰,值得称赞。
3.结尾
在申论考试中,文章写到结尾,往往考试时间也到了后,考生的脑力此时更是消耗殆尽。如何顺畅地收束全文成了众多考生写作的难点。而且,文章结尾更肩负着升华主旨的重要作用,若是草草了事,不免虎头蛇尾、功亏一篑。因此,考生在阅读范文结尾时,不要单独阅读,而要与开头对应思考,看看优秀文章是如何做到前后呼应、协调一致的。
【示例】
开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伦理失范现象:制造网络谣言,传播色情、暴力信息,开展“人肉搜索”,实施网络诈骗……这些毒瘤不仅破坏了网络生态,而且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开展道德教化引导活动,通过外在约束,让网民产生内在自觉,从而提升网络伦理素养。
结尾: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人希望个人信息被泄露,没有人希望承受网络暴力,没有人希望遭遇网络诈骗……那么,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网络伦理。相信通过外在约束,激发内在自觉,我国网民一定会变得更加文明有礼,我们的网络空间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
【分析】
示例选自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公检法类)范文《由约束到自觉提升网络伦理》。
在这套试卷中,给定资料主要介绍了当前的网络伦理失范问题。示例开头紧扣文章标题,首先表明网络滋生了谣言、色情、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诈骗等伦理失范现象。紧接着谈其危害,引出总论点——必须开展道德教化引导活动,以外在约束,让网民产生内在自觉,从而提升网络伦理素养。
而示例结尾以“没有人希望个人信息被泄露,没有人希望承受网络暴力,没有人希望遭遇网络诈骗”完美呼应开头中的种种网络伦理失范现象,文脉相通,结构紧凑,增添了文章的整体感,同时深化了主题。考生可适当学习这种结尾方式,实现结尾与开头的协调统一。
二、学其神
标题简明扼要,开头直抒胸臆,结尾扣题升华,其实这些都只是申论写作的初级要求。在了解申论文章的外在形态后,我们需要逐步深入学习其内在精神,通过学习范文提升个人能力。
1.热点
申论范文都是针对热点所写的,每一篇范文都可以看作是对该热点的深度解析。学习范文时,我们需要深入其中,将范文中涉及的热点内容一一标注出来,通过阅读加深对热点的理解。
【示例】
【分析】
示例文章为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范文《快与慢》。
题干要求“以‘快与慢’为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看到这个题目,恐怕很多考生觉得无从下笔。“快”与“慢”实际上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讨论焦点。示例文章从“快”与“慢”的重要性分别入手,后提出要做到“快”与“慢”的平衡,对题目的剖析可谓既深刻又全面。
示例文章中的画线部分,是对“快与慢”这一热点的深度剖析,包含事例、对策等内容,考生可结合批注进行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