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17293
◎围绕问题而非人物或理论结构全书
不同于传统哲学导论类书籍以哲学史为主线,把哲学学习约等于对“从古希腊到存在主义”的哲学史学习,这本书围绕哲学*主要的问题及其解答组织起架构,把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边沁等先贤;帕菲特、努斯鲍姆、威廉斯等当代名家与读者放在同一个讨论平台上,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让哲学回归其“关于世界与生活”的本然形态。
◎着重介绍了“思想实验”这种检验理论的方法
全书共介绍了88个历史上哲学家(以及一些科学家和科幻小说家)们为讨论问题而创作的思想实验,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在“脑洞大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审辩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解释哲学中存在哪些核心问题并如何解决它们,以及为什么它们需要得到解决,《做哲学》一书向初学者们阐明了哲学研究活动的本质和目的所在。本书通过带领读者探讨和辩驳88个哲学*有生命力的思想实验,追溯了人类对哲学中的六个核心问题——心-身问题、自由意志与决定论、身份同一性、相对主义问题遇到的、恶的问题与上帝的存在、怀疑论与知识的限度——的探索历程,展示出了哲学学科在批判和反思中不断前进的生命力。本书是一部独辟蹊径的哲学入门书,不同于其他入门教材以哲学史为主线,原典为核心的介绍方式,本书以问题以及围绕着这些问题设计的思想实验结构全书,意在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哲学不仅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做”的;不仅仅是一系列哲人的名字和他们讲过的至理名言,更是一项有着强烈现实关怀和相关性的活动,而我们每个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思维工具都可以进行这项活动.
第1章 哲学的事业
第2章 心-身问题
第3章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第4章 人格同一性问题
第5章 相对主义问题与道德
第6章 恶的问题与上帝的存在
第7章 怀疑论问题与知识
《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ought Experiments) 一书自1998年初版以来,一直是在美国大学中很受欢迎的哲学入门教材,现在已经出到了第五版,目前我们看到的中译本即在此版的基础上翻译而成。本书作者小西奥多·希克(Theodore Schick, Jr.)和刘易斯·沃恩(Lewis Vaughn)都是著名的哲学学者,二人长期以来一直合作编写哲学入门类书籍,而且前者几十年来一直任教于穆伦堡学院(Muhlenberg College),活泼晓畅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好评,本书就是他在多年的哲学入门课程教学活动中所总结的成果,行文风格循循善诱,可读性极强。
本书以问题为主线,每一章都独立探讨了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导言”定义本章处理的问题、划定其范围,并确定学生读完本章后应该争取达到的学习目标;接下来的每个小节各分析历史上的和当代的哲学家们进入该问题的一种方式,其中着重显示了经典论证和思想实验,而贯穿全书的各个专栏,如“在法庭上”“新闻报道”等提示我们这些哲学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社会议题的相关之处,“思想探究”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而每章末尾的“阅读材料”则补充了另一种讨论的维度,让学生们得以一窥经典文本和当代期刊论文的全貌,也让我们见识到思想实验与哲学探讨可以如何以虚构写作(特别是科幻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
正如标题所示,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哲学的实践维度,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在于:哲学活动绝不仅仅包括对哲学史上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更要包括每个学习者和实践者的独立思考,通过逻辑推演、假设情境等等工具,来自己动手动脑,针对经典问题“做”出正确的推论。“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这个概念在英美哲学界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但在中国的语境下还相对陌生,本书的出版也是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这种看待和进入哲学的新鲜方式。
事实上,近年来本书及其所代表的教学理念也引起了许多中国哲学教育者的注意,例如中山大学的翟振明教授就在他的课堂上使用过本书的英文版,翟教授还为这个中文版专门撰写了推荐语。在此特别向翟教授,以及他的博士生——本书译者柴伟佳博士和龚皓博士表示感谢。如果读者在读过本书后,对“做哲学”产生了更进一步的兴趣,可以在“超星慕课”平台上观看翟振明教授的公开课“如何做哲学”,或访问本书译者建立和维护的同名豆瓣小站“如何做哲学”(https://site.douban.com/239957/)。
我们希望,无论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社会上的一般哲学爱好者,都能从此书中得到乐趣和教益。关于文稿中可能存在的错漏之处,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在未来再版时及时纠正。
后浪出版公司
2018年7月
自然科学需要实验来证明或证伪,哲学理论更需要实验来验证或反驳,只是哲学用的是思想实验,它无需依赖实验室,只需要以想象力把思想的直觉激发出来,就可以完成其功能,这个功能就是衡量所涉理论是否与人类的直觉相冲突。这本书是我为研究生哲学能力基本训练所采用的教科书,书中以大量的思想实验对各种理论进行检测,让人脑洞大开,在获得训练的同时欣赏与哲学分析相伴随的人类超级想象力。极力推荐。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翟振明
1.1 导 言
正如柏拉图(Plato)所言,哲学“起源于惊异”—想知道宇宙及其内容,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是什么?它是仅仅由物质构成的吗,还是说它也包括了一些非物质的东西(如精灵鬼怪)?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一点呢?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来源吗,还是说也有其他得到知识的方式?为什么我们会存在?我们是作为上帝神圣计划的一部分而被创造出来的吗,还是说我们纯粹是自然进程的产物?真的存在上帝吗?如果存在,他(或者她/它)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我们是有一个在身体死亡后还能持存的灵魂呢,还是说如果身体死亡了我们也就不存在了?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吗,还是说我们的行为已经被某种我们并不能掌控的力量所决定了?我们对于他人有哪些义务呢?我们是否有义务去帮助其他人,还是说我们只要不伤害他人就已经尽到义务了?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大多人都曾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说陌生,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该怎样着手去回答它们。跟大多数问题不同,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科学研究得到解决的。有人可能因此说这就使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变得不可知了。但是说某种东西是不可知的就已经对知识本质的问题作出了回答,因为除非你首先预设了一种特定的关于知识的理论,否则你不能声称某些东西是不可知的。哲学问题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任何试图避免它们的尝试都要求你首先在这些问题上采取某种立场。正如帕斯卡(Pascal)所讲:“对哲学的嘲弄也是一种哲学”。
不论你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已经预设了对上述问题的某种答案,而这些预设就构成了你自己的哲学。作为学科的哲学则会批判地审视我们的这些预设,试图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哲学(philosophy)一词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来自古希腊词philo(意为“爱”)和sophia(意为“智慧”)的结合。不过爱智慧—渴望知道真理(truth)只是做哲学的动机之一,另一个动机则是渴望过好的生活。行动都基于信念,而基于真信念的行动要比基于假信念的行动更容易成功。所以,持有真的哲学信念符合你的利益,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向你描述和解释如何做哲学并鼓励你去做哲学,本书力图为你发展自己的哲学提供必要的智力工具。
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说过:“所谓的专家,就是那些知道一些在他的学科里面所能犯的严重的错误是什么而且知道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人”。在哲学学科中,了解那些主要的理论及其面临的问题是尤为重要的。当你构建你自己的哲学时,你肯定不想重复其他人的错误,而当你研究各种哲学理论面对的问题时,你可能会发现你自己的一些哲学信念是错误的。为了帮助你避免犯哲学上的错误,本书会沿着哲学历史发展的轨迹,对哲学中的一系列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在读完每一章后,你应该会对过去那些哲学理论的强项和弱点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而且你也可以认识到通往未来研究的有前景的途径。哲学是对关于世界及我们在世界中所处位置的真理的探寻。通过做哲学,你将学会区分好的理由和坏的理由、强论证(argument)与弱论证,以及可信的理论与不太可信的理论。你将会发现并非所有看法都一样好。虽然每个人都有权持有某种观点,但观点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习得这些批判性思维的技艺能够帮助你做出更可靠的判断,并降低你被诈骗犯、撒谎者和吹牛家忽悠的几率。
做哲学涉及到反思那些你用来组织经验、引导决策的信念和价值。这要求你质疑预设,分析概念,并做出推断。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发现一些你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联系、关系和意义。因此,做哲学会加深你对自身和你的世界的理解。我们将通过审查一些哲学中心问题的本质和意义来开始我们的哲学探索。然后,我们将考查哲学家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哲学思考是极其讲究逻辑的。为了区分可信的与不可信的哲学断言,你必须知道合乎逻辑的论证与不合逻辑的论证之间的不同。本章的第二节概述了人们用来证明其观点的各种论证类型。而后一节则考查一种被广泛用来检验哲学理论的方法: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s)。哲学问题都是概念问题,而概念问题可以在心灵的实验室中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章目标
在读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做到:
• 识别哲学的各个分支领域。
• 描述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
• 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因果可能性与逻辑可能性。
• 识别和评估不同类型的论证。
• 认出各种非形式的逻辑谬误。
• 使用充足性标准评估假说。
• 运用思想实验检验理论。
可乐鸭 –
本书通过带领读者探讨和辩驳88个哲学*有生命力的思想实验,追溯了人类对哲学中的六个核心问题——心-身问题、自由意志与决定论、身份同一性、相对主义问题遇到的、恶的问题与上帝的存在、怀疑论与知识的限度——的探索历程,展示出了哲学学科在批判和反思中不断前进的生命力。
小朋友9999 –
以前我们上课用书,老师终于把它翻译过来了,作为入门书,比读邓晓芒写的那些哲学史要好,通过思想实验凸显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