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5153015
内容简介
2012年7月23日,终于写完了《杨林评传》朝鲜文的*后一页,收笔之余,感到无比的轻松。我很难相信自己居然完成了一个棘手的作业,多亏先辈们回忆长征的脍炙人口的好书和好文章,帮助了我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作业。
撰写杨林评传是我多年来的心中夙愿。我首次听杨林的名字是1980年就读于延边大学朝文系时,负责78级朝文系朝鲜族文学史课程的李政文老师(后历任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州委副书记,吉林省人大副主任)的讲话中得知,当年朝鲜族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其中杨林是*为杰出的代表。
从此红军高级将领杨林的名字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延边大学毕业后第二年,1983年5-6月,我坐火车抵达了江西南昌和广州,找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始收集有关杨林的资料。这时起有一种意念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就是有朝一日要完成一本杨林传记。
然而,说来容易做起来何等的难。当时不像现在这样网络普及,信息畅通,要收集相关资料难上加难。我就职于中共吉林省和龙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延边历史研究所时,收集到了杨林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军委书记时的资料,但1932年7月以后杨林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军委干部团参谋长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等方面的主要活动资料却无从查起。因此,李政文、朴昌旭等大学教授当年执笔的杨林传记文章,除了抢渡金沙江外,杨林随红军长征部分都只能一笔带过。
时光荏苒,已过了二十多年。到了2006年,大学同学——延边大学教授金虎雄托我整理杨林、武亭传记。趁此机会整理当时的新资料,写了两位将军的传记文章,刊登在《来华朝鲜——韩国名人事迹述略》中,但杨林传记只有2万字。后通过民族出版社接受了杨林、武亭评传的写作任务,可是那只是我的一种充满豪情壮志的愿望而已。
我下决心自掏腰包,沿着当年杨林的足迹去现场踏查。下。杨林的足迹主要遍布于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上,要经由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和自治区,要过乌江天险和金沙江、大渡河,越过雪山草地。
撰写杨林评传是我多年来的心中夙愿。我首次听杨林的名字是1980年就读于延边大学朝文系时,负责78级朝文系朝鲜族文学史课程的李政文老师(后历任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州委副书记,吉林省人大副主任)的讲话中得知,当年朝鲜族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其中杨林是*为杰出的代表。
从此红军高级将领杨林的名字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延边大学毕业后第二年,1983年5-6月,我坐火车抵达了江西南昌和广州,找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始收集有关杨林的资料。这时起有一种意念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就是有朝一日要完成一本杨林传记。
然而,说来容易做起来何等的难。当时不像现在这样网络普及,信息畅通,要收集相关资料难上加难。我就职于中共吉林省和龙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延边历史研究所时,收集到了杨林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军委书记时的资料,但1932年7月以后杨林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军委干部团参谋长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等方面的主要活动资料却无从查起。因此,李政文、朴昌旭等大学教授当年执笔的杨林传记文章,除了抢渡金沙江外,杨林随红军长征部分都只能一笔带过。
时光荏苒,已过了二十多年。到了2006年,大学同学——延边大学教授金虎雄托我整理杨林、武亭传记。趁此机会整理当时的新资料,写了两位将军的传记文章,刊登在《来华朝鲜——韩国名人事迹述略》中,但杨林传记只有2万字。后通过民族出版社接受了杨林、武亭评传的写作任务,可是那只是我的一种充满豪情壮志的愿望而已。
我下决心自掏腰包,沿着当年杨林的足迹去现场踏查。下。杨林的足迹主要遍布于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上,要经由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和自治区,要过乌江天险和金沙江、大渡河,越过雪山草地。
目 录
章 杨林是谁?
在海口五公祠
出生在平安北道
毕业于新兴武官学校
北路军政署士官练成所教官
向和龙县密林地带转移
青山里大捷的一线指挥官
离开东北奔赴上海
在海口五公祠
出生在平安北道
毕业于新兴武官学校
北路军政署士官练成所教官
向和龙县密林地带转移
青山里大捷的一线指挥官
离开东北奔赴上海
第二章 叶挺独立团第三营营长
第二个武官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
黄埔军校时期
离开独立团
流传的各种说法
重回黄埔军校㈠
重回黄埔军校(二)
第三章 “未知”岁月
参加南昌起义资料
在北伐战争中
妻子为武汉分校女子队队员
参加南昌起义踪迹在哪里
广州起义和苏联行
第四章 在苏联与东北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在莫斯科步兵学校的日子里
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㈠
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二)
……
第五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六章 踏上长征之路
第七章 激战再激战
第八章 金沙江,金沙江
第九章 渡过大渡河穿越座雪山
第十章 雪山草地
第十一章 纵横在黄土高原
杨林年谱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红军将领杨林》:
尽管如此,《若山金元凤》一书里关于杨林的描述让人兴奋不已。因缺乏金勋在新兴武官学校的资料而一筹莫展时,《若山金元风》给我们展示了金元凤和金勋的足迹。据《若山金元凤》的描述,金勋一‘行三人到新兴武官学校时,看到了校门上挂着的韩文牌子,走进校园时看到了几栋宿舍和正在练兵场上操练的学生。由哨兵引导他们去见校长,李世永校长热情地和他们一一握手,亲自和他们面谈。
要了解这个时期的杨林,得先介绍一下新兴武官学校。当时在南满,有南满地区的反日武装团体西路军政署。由西路军政署创力、了新兴武官学校,旨在培养独立军武装力量,消灭国内以及西间岛(即南满)地区亲日势力,袭击捣毁朝鲜境内的日本警察署和办公署。
新兴武官学校位于现在的高丽馆子对面,即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往东36公里处光华乡哈泥河对岸,沿哈泥河往西南方向走2.5公里处。由“耕学社”创办的“新兴讲习所分校”是新兴武官学校的前身。新兴讲习所分校的成立与独立运动家李会荣和他的兄弟六人息息相关。1910年,所谓的“韩日合并”后,1911年初他们兄弟六人变卖所有家产,带领四十多名家族成员集体搬迁到柳河县三源浦地区。
因当地中国人的反对,当时的县衙对他们下了驱逐令,对此李会荣不服,向当时的北洋政府总理袁世凯求助,原来袁世凯和李会荣的父亲李裕承(李朝末年曾任判书)交情较深。袁世凯令秘书同李会荣一起去找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下令赵尔巽安置好朝鲜逃亡者。赵尔巽奉命派自己的部下去柳河、通化、桓仁等地命令当地衙门安排朝鲜人并解决好朝鲜人的实际问题,并指示朝鲜人要和当地原住民和睦相处。李会荣靠这个坚强的后盾,才得以建立独立运动团体耕学社并创办了新兴讲习所。
1919年,朝鲜半岛爆发“三一”运动,遭到日本侵略者镇压后,各反日独立运动团体把方向转向了武装斗争。在这种时代潮流下,新兴讲习所便更名为新兴武官学校,将本部设在横道川里,分校设在柳河县的孤山子、七道沟等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李青天(池青天)和申八均等独立运动家,担任孤山子分校校长和教官,由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李范爽担任教官,这给新兴武官学校注入了活力。
当时新兴武官学校学制为一年,课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大体分将校课程和下士课程。当南京金陵大学辍学者金元凤以金若山的别名入将校班时,平壤崇实中学辍学者金勋也被编入到将校班接受训练。据说他们还和金元凤的同乡尹世胄,即石鼎(石正)相互认识。如果这个属实的话,金勋和张志乐(金山)的因缘可追溯到1919年6月。尹世胄,1901年生,和金勋正好同岁。据说尹世胄和张志乐(金山,15岁破格入学)也称兄道弟,这个说法可信度不太高,有点牵强附会,因张志乐上该校的时间是1920年初。
……
尽管如此,《若山金元凤》一书里关于杨林的描述让人兴奋不已。因缺乏金勋在新兴武官学校的资料而一筹莫展时,《若山金元风》给我们展示了金元凤和金勋的足迹。据《若山金元凤》的描述,金勋一‘行三人到新兴武官学校时,看到了校门上挂着的韩文牌子,走进校园时看到了几栋宿舍和正在练兵场上操练的学生。由哨兵引导他们去见校长,李世永校长热情地和他们一一握手,亲自和他们面谈。
要了解这个时期的杨林,得先介绍一下新兴武官学校。当时在南满,有南满地区的反日武装团体西路军政署。由西路军政署创力、了新兴武官学校,旨在培养独立军武装力量,消灭国内以及西间岛(即南满)地区亲日势力,袭击捣毁朝鲜境内的日本警察署和办公署。
新兴武官学校位于现在的高丽馆子对面,即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往东36公里处光华乡哈泥河对岸,沿哈泥河往西南方向走2.5公里处。由“耕学社”创办的“新兴讲习所分校”是新兴武官学校的前身。新兴讲习所分校的成立与独立运动家李会荣和他的兄弟六人息息相关。1910年,所谓的“韩日合并”后,1911年初他们兄弟六人变卖所有家产,带领四十多名家族成员集体搬迁到柳河县三源浦地区。
因当地中国人的反对,当时的县衙对他们下了驱逐令,对此李会荣不服,向当时的北洋政府总理袁世凯求助,原来袁世凯和李会荣的父亲李裕承(李朝末年曾任判书)交情较深。袁世凯令秘书同李会荣一起去找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下令赵尔巽安置好朝鲜逃亡者。赵尔巽奉命派自己的部下去柳河、通化、桓仁等地命令当地衙门安排朝鲜人并解决好朝鲜人的实际问题,并指示朝鲜人要和当地原住民和睦相处。李会荣靠这个坚强的后盾,才得以建立独立运动团体耕学社并创办了新兴讲习所。
1919年,朝鲜半岛爆发“三一”运动,遭到日本侵略者镇压后,各反日独立运动团体把方向转向了武装斗争。在这种时代潮流下,新兴讲习所便更名为新兴武官学校,将本部设在横道川里,分校设在柳河县的孤山子、七道沟等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李青天(池青天)和申八均等独立运动家,担任孤山子分校校长和教官,由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李范爽担任教官,这给新兴武官学校注入了活力。
当时新兴武官学校学制为一年,课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大体分将校课程和下士课程。当南京金陵大学辍学者金元凤以金若山的别名入将校班时,平壤崇实中学辍学者金勋也被编入到将校班接受训练。据说他们还和金元凤的同乡尹世胄,即石鼎(石正)相互认识。如果这个属实的话,金勋和张志乐(金山)的因缘可追溯到1919年6月。尹世胄,1901年生,和金勋正好同岁。据说尹世胄和张志乐(金山,15岁破格入学)也称兄道弟,这个说法可信度不太高,有点牵强附会,因张志乐上该校的时间是1920年初。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