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53525
编辑推荐
《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
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民国海军的抗战,主战场不得不选择在内河——长江之上的“海战”,是“黄的海”书名的由来,它决定着这个故事饱含悲情的盐份。
身处“一二八事变”的淞沪战场,中央海军因为无所作为而招致全国一片声讨责难,从刚刚毕业的见习官,到海军的指挥官,他们从这个尴尬的引子中登场,进入了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他们大都是海校毕业生,以其醒目的“闽系”阵营,外御强大宿敌,内对派系纷扰。作为一支弱小的兵种,民国海军以远远落后日本海军的哀兵之姿,在失去制海权之后,退守长江防御作战:以自杀式的主动出击,加入了淞沪会战;为阻止日舰溯江而上、进逼首都,不惜断腕沉船,构筑水上阻塞线;在敌机狂轰滥炸之下,以海空对决的无畏,赔光血本,其作战舰艇几近全军覆没;继而撤下舰炮,构建要塞炮台;直至深入敌后,开展长江水雷游击战……
《黄的海》这部视角独特、分量厚重的长篇纪实小说,比对大量史料,力图还原历史原貌。以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全景再现海军抗战秘闻,为读者呈现一部故事化的“历史读物”。本书精选两百多幅珍贵又真实的历史图片介入小说叙事,图文并茂,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目 录
引子 海军之名
1 水路迷离
2 练舰空空
3 疑云
4 秘密行动
5 死结
6 失算
7 大失所望
8 变故
9 密电
10 备战
11剑拔弩张
12预感
在线试读
作为战队首席参谋,接到电报的中村,他不像大池那样不着边际地关心华北那是陆军的事。从海军的角度看,他的反应,就是事变来得太突然,让海军猝不及防。参谋的直觉告诉他,眼下一旦战争扩大,海军在整个长江上就显得无比空虚想到这里,他失神地呆坐在椅子上,额头上冒出了无数细密的汗珠。
大池看到中村表现出来的异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会让一贯镇定自若的同学惊慌失措?“中村君,怎么了?”他摇了摇中村的肩膀。
“如果长江事态突变,中国的德械师向我们发起攻击,”中村不看大池,而是用空洞的目光对准远方,“战队的区区内河炮舰,无异杯水车薪。加上在上海、汉口的两三干陆战队员,请问我们能支持多久?”中村这时转过脸来,面向着大池,脸色铁青地说,“这个破绽,难道中国人会看不出来?”
原来是担心这事,大池一笑,他比中村乐观,认为长江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战事。
“上海的保安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他说,“中央军难道会调到上海,胆敢发动和帝国的战争?”
中村没有理会大池的看法,对这位同窗的自以为是,他早有领教。具体作战,大池有一套,但在战略思考上,他基本上就是一个白痴。只是中村嘴里不便说,也算是给战队旗舰舰长一点面子。对付大池的任性或者是愚蠢,他有致命一招,就是不理不睬。
果然大池沉不住气,不耐烦地催促中村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没有意思,只怕人家有意思。”中村在地图上指点说,“中国陆军87师、88师部署在上海外围,不动则已,动起来就是长驱直人。”
“他敢。”大池狠狠地说,“我们有过协定,支那军队不准进驻上海布防。”
大池所说的协定,是指《上海停战协定》,也叫《淞沪停战协定》。它的实质内容,实际上承认日本在上海的“合法”驻军。
协定名义上把上海划为了“非武装区”,但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景观,那就是在承认日军可以在吴淞、闸北、江湾及引翔港等多地驻守的同时,中国却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