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575605
◎“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永恒经典,非常有趣的科幻启蒙读物
《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说:“凡尔纳的作品简直奇妙无穷。我在成年读它时,都使我大开眼界,他的构思非常新颖,情节十分引人入胜,他是一个天才的大师。”
凡尔纳深谙有趣之道,他1864年写的《地心游记》,我们今天阅读,仍感到新鲜有趣。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将《地心游记》列入“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不了地心又何妨?*美的是陪你远行的人
三个伙伴共渡险关,盘点这场旅行的收获,有读者说:“与书中的男一号阿克塞尔相比,我更佩服里登布洛克教授的坚持与固执。理想主义者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依然前进不止,突然觉得自己很缺乏他的那份固执与坚持。不管结局怎样,人生都应该放手一搏。”
◎激发灵感的精彩小说,丰富、严谨的科学知识
令人眼花缭乱的想象都有着靠谱的科学理论,《地心游记》也是一部走近科学的知识读本。出版凡尔纳作品的埃泽尔说:“其实,凡尔纳的目的在于概括现代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识,以他的迷人方式,重新讲述世界历史。”
◎当代法语翻译家陈筱卿先生的全译本,非改写&非编译本
陈筱卿先生的译笔生花,文风醇厚,对心理与细节的刻画十分生动,众多读者给出好评。
现在,快打开这本精彩纷呈的书吧!跟随凡尔纳来一场地心旅行,一路的惊险与奇妙会带给你非凡有趣的体验!
新书推荐:
故事因一张古老神秘的羊皮纸而起,里登布洛克教授从中得到启示,决心亲自验证,于是带着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去往地心的探险旅行。
他们经历了冰岛火山、深入海底、缺水、迷失、爆炸等种种惊险事件,发现了地底深处的大海,目睹了史前怪兽、蘑菇森林等神奇现象。*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随着熔岩流上升,他们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地面。
《地心游记》发表于1864年,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早期作品,也是一部世界科幻小说永恒经典。整部小说不仅情节波澜起伏,文笔幽默流畅,而且有着浪漫且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将《地心游记》列入“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译者序
第一章里登布洛克叔叔/
第二章神秘的羊皮纸/
第三章叔叔也困惑不解/
第四章我找到了钥匙/
第五章叔叔念那张羊皮纸/
第六章叔侄辩论/
第七章准备出发/
第八章出发/
第九章在冰岛/
第十章冰岛的一顿晚餐/
第十一章向导汉斯·布杰尔克/
第十二章去往斯奈菲尔的路上/
第十三章向斯奈菲尔靠近/
第十四章无谓的辩论/
第十五章斯奈菲尔山顶/
第十六章火山口中/
第十七章真正的探险之旅开始了/
第十八章海面以下一万英尺/
第十九章“必须实行配给了”/
第二十章死胡同/
第二十一章渴得难受/
第二十二章仍旧没有水/
第二十三章汉斯真棒/
第二十四章海下/
第二十五章休整一日/
第二十六章只剩我一人/
第二十七章迷路了/
第二十八章模模糊糊的声音/
第二十九章终于脱险/
第三十章地中海/
第三十一章木筏/
第三十二章第一天航行/
第三十三章大海兽/
第三十四章阿克赛尔岛/
第三十五章暴风雨/
第三十六章我们往何处去/
第三十七章人头/
第三十八章叔叔的讲演/
第三十九章会是人吗/
第四十章障碍/
第四十一章往下走/
第四十二章最后的一餐/
第四十三章爆炸/
第四十四章我们在哪儿/
第四十五章尾声/
译者序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凡尔纳生于南特费多岛,父亲名叫皮埃尔·凡尔纳,是一名诉讼代理人,母亲名叫索菲·阿洛特·德·拉菲伊。他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一八三三年到一八四六年,凡尔纳先就读于一位远洋轮船船长的遗孀桑班夫人所办的学堂,后来和弟弟保尔一同转入圣斯塔尼斯拉小学,随后又进入圣多纳蒂扬的一所小神学院学习,在希腊文、地理和拉丁文等科目上表现出色。后进入皇家中学,即后来的南特中学。一八四六年,凡尔纳通过中学毕业会考,为取悦父亲打算学习法律。一八四七年,凡尔纳被送到巴黎学习法律。但繁华的巴黎激发了他对戏剧的狂热。一八五〇年末,他的第一部剧作出版了。一八五二年,凡尔纳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他的父亲得知这一情况后大发雷霆,断绝了对他的经济援助。从此,年轻的凡尔纳不得不靠写作赚钱,维持生计。
凡尔纳在巴黎图书馆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钻研地理、工程和航天等科学。一八六三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但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并不顺利——连续被十六家出版社拒绝。屡战屡败的凡尔纳一气之下把书稿投入火中,他的妻子把书稿抢救出来。幸运的是,第十七家出版社终于同意出版此书。随后,他又开始写作后来成为其早期科幻小说经典的作品:《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和《海底两万里》。这些小说大获成功,成了畅销书,在欧洲大受欢迎,凡尔纳也成了一位富翁。
凡尔纳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一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类书籍,积累了历史、科学等方面的大量知识。他的书房藏书丰富,所藏图书“几乎囊括了人类在历史学、文学和科学方面最卓越的成就”。一八七六年,凡尔纳购置了一艘大游艇,开始环游欧洲。丰富的阅历加上多年的海外旅行经历,他最终创作出了卷帙浩繁的科幻小说。
一八六三年之后的四十多年中,凡尔纳基本上平均每年出版一部小说,主要作品除上述外,还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环绕月球》《神秘岛》《世界主宰者》《米歇尔·斯特罗哥夫》《空中历险记》《牛博士》《两年假期》《隐身新娘》《烽火岛》《太阳系历险记》《漂逝的半岛》《小把戏》等,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一九〇五年出版的《大海入侵》。这些洋溢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探索情怀的作品,确立了凡尔纳科幻小说奠基者的傲人地位,使他获得了“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的称号。
由于凡尔纳在文学界卓著的成绩和在社会上巨大的影响,他被亚眠市学士院接纳为院士,被亚眠市市民推选为亚眠市议员和亚眠市储蓄会理事。凡尔纳于一九〇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清晨逝世于法国亚眠。
《地心游记》发表于一八六四年,它的诞生是和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一方面,欧洲强国出于海外掠夺、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掀起了一股探险热潮。在短短的时间里,探险者相继征服了尼罗河的源头、撒哈拉沙漠、非洲大陆、南北两极,地球上人迹未至之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特别是考古学和地质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心游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地心游记》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冒险家。
《地心游记》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全书以紧凑的笔法记载了旅途中的艰险经历和地底下的种种奇观。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不仅文笔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和大多数科幻小说不同,《地心游记》并没有大量专业、深奥的词汇,行文也并不晦涩,而是字里行间充满幽默的气息。
作为探险类小说,《地心游记》的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全书以一张神秘的羊皮纸为引子,牵出了叔侄辩论、冰岛火山、海底一万英尺、缺水、与同伴失散、遇险、暴风雨、爆炸等情节。随着情节的一步步深入,里登布洛克三人在地心探险所经历的种种惊险曲折的场面生动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带给读者别样的艺术享受。
科幻小说的精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小说中,凡尔纳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让读者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想象的神奇与瑰丽。如关于火山爆发的想象,关于海面以下一万英尺的情景描述,关于大海兽的描写等等。
《地心游记》发表后,反响强烈,不久便风靡世界,享誉全球。小说曾被改编成剧本,多次搬上银幕。《地心游记》每个版本的电影在西方各大影院上演时,都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凡尔纳的作品简直奇妙无穷。我在成年读它时,都使我大开眼界,他的构思非常新颖,情节十分引人入胜,他是一个天才的大师。
――俄国著名作家、《战争与和平》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
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的方向去幻想。
――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 齐奥尔科夫斯基
佩服凡尔纳的想象力及令人赞叹的表现力,情节引入入胜,读来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对教授性格的刻画可谓生动,使一个痴迷科研的教授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禁莞尔。
——亚马逊读者评
后来再看《地心游记》电影,觉得还是文字精彩。是我读得所有凡尔纳的作品里,觉得想象力爆棚的一部。
——豆瓣书友
第一章里登布洛克叔叔
一八六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日,我叔叔里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小宅子。他的住宅是在科尼斯街十九号,那是汉堡旧城区里的一条最古老的街道。
女仆玛尔塔刚把饭菜坐在炉子上,以为自己把饭做晚了呢。
“这下可好,叔叔是个急脾气,说饿就饿,饭菜马上就得端上来,否则他会大声嚷嚷的。”我心里在作如是想。
“里登布洛克先生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呀!”玛尔塔轻轻推开餐厅的门,紧张惶恐地对我说。
“是回来得早了些,玛尔塔。饭未准备好没有关系,现在两点还没到哩。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刚敲了一点半。”我回答她道。
“可教授先生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他自己大概会告诉我们原因的。”
“他来了!我得走开了。阿克赛尔先生,请您跟他解释一下吧。”
玛尔塔说完便回到厨房里去了。
我留在了餐厅里。可是,教授脾气急躁,而我又优柔寡断,叫我如何去让教授息息火呢?于是,我便打算溜回楼上我的小房间里去,可是,大门突然被推了开来,沉重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咯噔咯噔地响。屋主人穿过餐厅,径直奔向自己的书房。
在穿过餐厅时,他把自己那圆头手杖扔在了屋角,又把宽边帽子扔到了桌上,并向自己的侄儿大声喊道:
“阿克赛尔,跟我来!”
我正要跟过去,只听见教授已经不耐烦地又冲我喊了一嗓子:
“怎么了?你还不过来!”
我赶忙奔进了我的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师的书房。
里登布洛克其实人并不坏,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是,说实在的,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他这一辈子都是个可怕的怪人。
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讲授矿物学。他每次讲课,总会发这么一两次火的。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学生是否都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将来会有所成就。说实在的,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小事一桩,他不放在心上。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这是在“主观地”授课,是在为自己讲课,而不是在为他人讲课。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是一个科学的源泉,但想从这科学的源泉汲取水分,那却并非易事。总而言之,他是个悭吝人。
在德国,有这么几位教授同他一个德行。
遗憾的是,我叔叔虽身为教授,但说起话来却并不利索。在熟人之间情况尚好,在公开场合就很不如人意了。对于一位授课者,这可是个致命的弱点。确实,他在学校讲课时,常常会突然卡壳,常常因为某个刁钻古怪、生僻难说的词而打住话头。那个词在抗拒着他,不愿就范,以致教授被逼到最后,只好以一句不太科学的粗话说出口来,然后自己便火冒三丈,脾气大发。
在矿物学中,许多名称都采用的是半希腊文半拉丁文的名称,十分难发音,甚至诗人见了都挠头。我这并不是在对这门科学大放厥词,我根本就没这个意思。可是,当你碰到一些专有名词,比如,“零面结晶体”“树脂沥青膜”“盖莱尼岩”“方加西岩”“钼酸铅”“钨酸锰”“钛酸氧化铣”等时,口齿再伶俐的人读起来也磕磕巴巴的。
在这座城市里,人人都知道我叔叔的这个情有可原的毛病,他们借机来出他的洋相,专门等着他碰上这种麻烦词,看他出错,等他发火,借机开心。这么做,即使在德国人来说,也是很失礼的。来听里登布洛克教授讲课的人总是很多,但其中总有不少的人是专门来看教授大发雷霆,以此为乐的。
不管怎么说,我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我叔叔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虽然有时会因动作笨拙而把标本搞坏,但他却具有地质学家的天才和矿物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他在他的锤子、钻子、磁针、吹管和硝酸瓶中间,可是如鱼得水、驾轻就熟的。他能够凭借一块矿石的裂痕、外表、硬度、熔性、声响、味道,毫不犹豫地判断出它在当今所发现的六百多种物质中属于哪一种门类。
因此,在各高等院校及国家学术学会中,里登布洛克的名字是响东东的。亨夫里·戴维先生等也都喜欢向我叔叔求教化学领域里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我叔叔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过许多重大发现。一八五三年,奥托·里登布洛克教授在莱比锡发表了《超结晶学通论》。这是一本附有铜版插图的巨著,但因成本过高,赔钱不少。
另外,我叔叔还当过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的矿物博物馆馆长。该博物馆之馆藏在整个欧洲享有盛名。
厉声呼喊我的正是这个人。他身材高挑,清瘦,腰板结实,一头金发,人显年轻,虽已届五旬,但看上去顶多也就四十来岁。两只大眼在宽大的眼镜后面不停地转动;鼻子细长,像是一把刀具。有些调皮鬼学生,说他那鼻子好似吸铁石,能够吸起铁屑。其实,这是胡编瞎造,他的鼻子倒是喜欢吸鼻烟,而且吸得很多。
还有一点,我得补充一句,我叔叔步子很大,一步可迈出三英尺,而且走路时双拳紧握,表明其脾气之暴烈,因此,别人对他总是敬而远之。
他所住的科尼斯街的小宅子,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房子,山墙呈锯齿状,屋前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运河穿过汉堡旧城,与其他运河相通。一八四二年曾发生一起大火,但科尼斯街区却幸免于难。
没错,这所老房子是有些歪斜,而且中间凸出,倾向马路。它的屋顶也向一边倾斜,活脱一顶美德协会的学生所戴的帽子。该屋的垂直度也颇为不佳。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是挺牢固的,因为屋前长着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榆树。每到春天,榆树花便会伸到玻璃窗里来。
我叔叔在德国教授中要算是颇为富有的了。这所房子及其居住在里面的人,全都属于他所有。居住其中的有:他的养女格劳班,芳龄十七,维尔兰人;另外就是女仆玛尔塔和我。我既无父无母,又是他的侄儿,自然就当了他科学实验的助手了。
说实在的,我对地质学也入了迷。我的血管里也流着矿物学家的血液,因此,我不会讨厌那些弥足珍贵的石头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尽管科尼斯街这个小屋主人脾气古怪,但大家住在这里还是很惬意的。叔叔虽然脾气急躁,但还是挺喜欢我的。他生就是这么个急脾气,也无可厚非,知道了也就行了。
四月里,他在客厅的陶土盆里种了些木樨草和牵牛花,你瞧瞧吧,他天天早晨都要跑去拉拉叶子,想让花草长得快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