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155709
内容简介
本词典词目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买条成语均用汉语拼音加现代读音、词条释文内容祥明,包括释义。出处、古例句、今例句等内容,从多角度帮助读者加深理解,积累词汇。所举例句一般引自历代名家名篇,古例句一般再印容易理解,今例句一般摘自现当代名家名句。
目 录
前言
凡例
词目首字音序索引
正文
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附录:我国历代著名帝王小传
凡例
词目首字音序索引
正文
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附录:我国历代著名帝王小传
前 言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是我国特有的语言形式之一,文约意丰,言近旨远;同时,成语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成语背后都有一段生动的文史典故,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
成语内涵丰富,言简意赅,这与其多种多样的来源有很大关系。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寓言和神话。我国古代的寓言和神话很丰富,不少成语就是由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缩写或概括而成的。神话类的如“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寓言类的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也有的来自国外,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拉封丹《猴子与猫》。
2.历史故事。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后人用精练的词语加以概括后也成了成语,如“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jué)》,“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tì)传》。
3.古典诗文语句。我国历史悠久,文献典籍浩繁丰富,人们喜欢借用古典作品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长期习用就成了成语。其中有的是摘引原句,如“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辗转反侧”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的成语是由古典作品中的句子节缩而成,如“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历代俗语。一些俗语在历代群众中广泛流传,见之于书面就形成了成语,如“张冠李戴”(明朝俗语)、“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宋代口语)。
5.新创造的成语。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词组,由于广泛使用且逐渐固定,成了新的成语,如“多快好省”等。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短语,要达到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还必须了解其基本特征:
1.结构的凝固性。成语的结构形式是定型的,不能随意变动词序或更改其成分。如不能把“任重道远”更改为“道远任重,把“重见天日”改成“天日重见”;也不能把“欢天喜地”改为“欢天笑地”,把“南腔北调”说成“东腔西调”。
为什么成语的结构形式不允许随意变动?因为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一经定型就有了规范的固定形式。如果随意加以变更,就会造成语言使用上的混乱。
2.意义的整体性。成语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其含义往往并非成语各个成分含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整体来表达特定含义。这就是说,人们需要透过字面的意思来深入领会成语的深层含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却是“倚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人”。再如“高山流水”,它的意思并非“高山上的流水”,而是通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来比喻知音难觅或音乐优美。成语的这个特点是一般固定短语所不具备的。
正是由于成语具有如此特征,在语言表达时若能恰当地加以使用,就能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增强感染力,甚至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也是成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长期以来魅力永恒的原因所在。
本词典是一本面向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读者的成语词典,编纂原则是让一般社会读者感到实用、好用,所以特别注意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注释简明通俗,统一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予以释义。引用例句尽量摘引容易理解者,比较繁琐的寓言、历史事件或典故,一般改用通俗的现代汉语予以表述,让读者了解其大意。
二是尽可能地列出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目的是提供一种参考,供读者比较。
三是对于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词语给予特别提示。比如“百炼成钢”条提示:[注意]“炼”不能写作“练”。有些疑难字、词随文加注了拼音和注释。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学识疏浅,难免疏漏舛误,敬请方家指正。
成语内涵丰富,言简意赅,这与其多种多样的来源有很大关系。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寓言和神话。我国古代的寓言和神话很丰富,不少成语就是由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缩写或概括而成的。神话类的如“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寓言类的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也有的来自国外,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拉封丹《猴子与猫》。
2.历史故事。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后人用精练的词语加以概括后也成了成语,如“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jué)》,“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tì)传》。
3.古典诗文语句。我国历史悠久,文献典籍浩繁丰富,人们喜欢借用古典作品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长期习用就成了成语。其中有的是摘引原句,如“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辗转反侧”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的成语是由古典作品中的句子节缩而成,如“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历代俗语。一些俗语在历代群众中广泛流传,见之于书面就形成了成语,如“张冠李戴”(明朝俗语)、“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宋代口语)。
5.新创造的成语。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词组,由于广泛使用且逐渐固定,成了新的成语,如“多快好省”等。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短语,要达到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还必须了解其基本特征:
1.结构的凝固性。成语的结构形式是定型的,不能随意变动词序或更改其成分。如不能把“任重道远”更改为“道远任重,把“重见天日”改成“天日重见”;也不能把“欢天喜地”改为“欢天笑地”,把“南腔北调”说成“东腔西调”。
为什么成语的结构形式不允许随意变动?因为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一经定型就有了规范的固定形式。如果随意加以变更,就会造成语言使用上的混乱。
2.意义的整体性。成语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其含义往往并非成语各个成分含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整体来表达特定含义。这就是说,人们需要透过字面的意思来深入领会成语的深层含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却是“倚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人”。再如“高山流水”,它的意思并非“高山上的流水”,而是通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来比喻知音难觅或音乐优美。成语的这个特点是一般固定短语所不具备的。
正是由于成语具有如此特征,在语言表达时若能恰当地加以使用,就能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增强感染力,甚至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也是成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长期以来魅力永恒的原因所在。
本词典是一本面向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读者的成语词典,编纂原则是让一般社会读者感到实用、好用,所以特别注意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注释简明通俗,统一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予以释义。引用例句尽量摘引容易理解者,比较繁琐的寓言、历史事件或典故,一般改用通俗的现代汉语予以表述,让读者了解其大意。
二是尽可能地列出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目的是提供一种参考,供读者比较。
三是对于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词语给予特别提示。比如“百炼成钢”条提示:[注意]“炼”不能写作“练”。有些疑难字、词随文加注了拼音和注释。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学识疏浅,难免疏漏舛误,敬请方家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