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3723602
编辑推荐
1.作者达希尔哈米特是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创始人、代表作家。一生只创作了五部长篇小说,都被推为硬汉派侦探小说代表作,并成为后世评价其他作家作品的标准。
2.《马耳他黑鹰》是达希尔哈米特在其一连串史贝德侦探系列中*著名的一部推理小说,在短短十年内三度被拍成电影,停在1941年的第三次,是因执导的约翰休士顿用了亨佛莱鲍嘉饰演其中的冷硬私家侦探山姆史贝德,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侦探小说史上无可撼动的**名片。美国侦探作家协会曾表示,本电影胜过其余任何推理电影二倍以上,排行二、三名的奥斯卡名片《唐人街》及《沉默的羔羊》,都不及《马尔他黑鹰》。
3.《瘦子》是《马耳他黑鹰》之外,哈米特作为硬汉派侦探小说开山鼻祖的代表作,也是哈米特的*后一部长篇小说。当时的哈米特为了表示自己不比海明威差,赌气用心写了这部小说,它的成就已经超出了侦探小说、类型小说的概念,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上只有一个本社2001年版本。
哈米特是真正开创美国冷硬革命的那个人,我个人喜欢把他和海明威归为一组——利落明白的文字,令人惊异的书写技艺,清清楚楚划开两百年来美国作家对英伦母国的瞻望依赖,是年轻美国的声音。
——唐诺《推理小说导读》
这几部长篇小说写什么呢?写毅然面对逆境,直至完成决意完成的使命的人。写没有什么朋友,没有固定社会背景的人。他们并不忠于法律,而是忠于秩序,忠于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他们不怕死,不抱幻想。他们是超人。这几部小说力求探究一个人应如何对付社会弊病的方式。小说暗示如果一个人意志够坚定,他尽可以自行其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孤立。
——罗伯特帕克(美国社会科学家、评论家)
2.《马耳他黑鹰》是达希尔哈米特在其一连串史贝德侦探系列中*著名的一部推理小说,在短短十年内三度被拍成电影,停在1941年的第三次,是因执导的约翰休士顿用了亨佛莱鲍嘉饰演其中的冷硬私家侦探山姆史贝德,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侦探小说史上无可撼动的**名片。美国侦探作家协会曾表示,本电影胜过其余任何推理电影二倍以上,排行二、三名的奥斯卡名片《唐人街》及《沉默的羔羊》,都不及《马尔他黑鹰》。
3.《瘦子》是《马耳他黑鹰》之外,哈米特作为硬汉派侦探小说开山鼻祖的代表作,也是哈米特的*后一部长篇小说。当时的哈米特为了表示自己不比海明威差,赌气用心写了这部小说,它的成就已经超出了侦探小说、类型小说的概念,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上只有一个本社2001年版本。
哈米特是真正开创美国冷硬革命的那个人,我个人喜欢把他和海明威归为一组——利落明白的文字,令人惊异的书写技艺,清清楚楚划开两百年来美国作家对英伦母国的瞻望依赖,是年轻美国的声音。
——唐诺《推理小说导读》
这几部长篇小说写什么呢?写毅然面对逆境,直至完成决意完成的使命的人。写没有什么朋友,没有固定社会背景的人。他们并不忠于法律,而是忠于秩序,忠于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他们不怕死,不抱幻想。他们是超人。这几部小说力求探究一个人应如何对付社会弊病的方式。小说暗示如果一个人意志够坚定,他尽可以自行其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孤立。
——罗伯特帕克(美国社会科学家、评论家)
内容简介
《硬汉哈米特珍藏系列套装》包括达希尔哈米特长篇小说五本:《血腥的收获》《戴恩家的祸祟》《马耳他黑鹰》《玻璃钥匙》《瘦子》
内容简介:
《血腥的收获》
主人公“我”是一位侦探,受小城帕森威里一个名叫唐纳德威尔逊的人雇佣。来到城里的第二天,发现威尔逊被人谋杀。“我”花了三天时间侦破了这个案子,同时却也触动了这个小城的罪恶势力。面对小城里以独裁者为首的流氓、赌徒、黑良心的律师以及现任警察局长和警察队伍中的败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纠集而成的强大恶势力,“我”凭着一身正气和过人的本领,进行了勇敢的斗争……
《戴恩家的祸祟》
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经验丰富的私家侦探从一件普通的钻石失窃案中发现疑窦,于是深入调查,侦破一件跟着一件的命案,以至使人产生错觉:仿佛戴恩家族真有祸祟在作怪,仿佛女主人公真是个“扫帚星”,把她的生母、父亲、继母,乃至她的医生和丈夫一个个“克死”。线索和真相就埋在字里行间。
《马耳他黑鹰》
“马耳他黑鹰”——一个长达四世纪曖昧不明的历史秘密,是十六世纪罗德武士(即耶路撒冷圣约翰护卫军团)献给西班牙国王的贡品。这不是一只微不足道的活鸟,而是隻金碧辉煌的鹰,自头至脚装饰著上乘的珠宝。各方人马莫不挖空心思舍命追逐,自阿尔及利亚、西西里至巴黎到君士坦丁堡,一路到了美国的旧金山。于此同时,这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秘密也闯入了私家侦探山姆斯佩德的生活之中,他的合伙人迈尔斯亚杰也在这场悬疑的追逐之中丧失了性命。
《马尔他之鹰》是达希尔哈米特在其一连串史贝德侦探系列中著名的一部推理小说,在短短十年内三度被拍成电影,停在1941年的第三次,是因执导的约翰休士顿用了亨佛莱鲍嘉饰演其中的冷硬私家侦探山姆史贝德,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侦探小说史上无可撼动的名片。美国侦探作家协会曾表示,本电影胜过其余任何推理电影二倍以上,排行二、三名的奥斯卡名片《唐人街》及《沉默的羔羊》,都不及《马尔他之鹰》。
《玻璃钥匙》
唐人街出现了一具尸体,那是泰勒亨利——参议员之子。该市的大选正如火如荼展开,各派势力相互角逐,这具不该出现尸体,是筹码也是烫手山芋。发现尸体的奈德波蒙特是黑帮老大保罗的好朋友,他夹在选战与黑帮势力之间奋力追查凶手,后的结果虽然在他意料之中,却也带来了甜蜜与死亡。坚守信念的侦探,貌美而危险的女子,错综复杂的情节,呈现了一个黑暗但真实的侦探世界。本书也是作者喜爱的一部作品。
《瘦子》
哈米特后一部长篇小说。发明家魏南特的女秘书兼情人沃尔夫小姐在公寓被害。凶杀案发生之后,人们才发现发明家已多日不见踪影。 发明家的前妻咪咪携新夫回到纽约,而新夫竟是发明家的死对头。咪咪手中掌握着魏南特行凶的铁证。魏南特的律师也全力以赴,配合破案。但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时间,魏南特似乎无处不在,操纵一切局势。前私人侦探尼克终参与破案,终于真相大白,原来魏南早已被害,三起命案的真正凶手是……
内容简介:
《血腥的收获》
主人公“我”是一位侦探,受小城帕森威里一个名叫唐纳德威尔逊的人雇佣。来到城里的第二天,发现威尔逊被人谋杀。“我”花了三天时间侦破了这个案子,同时却也触动了这个小城的罪恶势力。面对小城里以独裁者为首的流氓、赌徒、黑良心的律师以及现任警察局长和警察队伍中的败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纠集而成的强大恶势力,“我”凭着一身正气和过人的本领,进行了勇敢的斗争……
《戴恩家的祸祟》
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经验丰富的私家侦探从一件普通的钻石失窃案中发现疑窦,于是深入调查,侦破一件跟着一件的命案,以至使人产生错觉:仿佛戴恩家族真有祸祟在作怪,仿佛女主人公真是个“扫帚星”,把她的生母、父亲、继母,乃至她的医生和丈夫一个个“克死”。线索和真相就埋在字里行间。
《马耳他黑鹰》
“马耳他黑鹰”——一个长达四世纪曖昧不明的历史秘密,是十六世纪罗德武士(即耶路撒冷圣约翰护卫军团)献给西班牙国王的贡品。这不是一只微不足道的活鸟,而是隻金碧辉煌的鹰,自头至脚装饰著上乘的珠宝。各方人马莫不挖空心思舍命追逐,自阿尔及利亚、西西里至巴黎到君士坦丁堡,一路到了美国的旧金山。于此同时,这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秘密也闯入了私家侦探山姆斯佩德的生活之中,他的合伙人迈尔斯亚杰也在这场悬疑的追逐之中丧失了性命。
《马尔他之鹰》是达希尔哈米特在其一连串史贝德侦探系列中著名的一部推理小说,在短短十年内三度被拍成电影,停在1941年的第三次,是因执导的约翰休士顿用了亨佛莱鲍嘉饰演其中的冷硬私家侦探山姆史贝德,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侦探小说史上无可撼动的名片。美国侦探作家协会曾表示,本电影胜过其余任何推理电影二倍以上,排行二、三名的奥斯卡名片《唐人街》及《沉默的羔羊》,都不及《马尔他之鹰》。
《玻璃钥匙》
唐人街出现了一具尸体,那是泰勒亨利——参议员之子。该市的大选正如火如荼展开,各派势力相互角逐,这具不该出现尸体,是筹码也是烫手山芋。发现尸体的奈德波蒙特是黑帮老大保罗的好朋友,他夹在选战与黑帮势力之间奋力追查凶手,后的结果虽然在他意料之中,却也带来了甜蜜与死亡。坚守信念的侦探,貌美而危险的女子,错综复杂的情节,呈现了一个黑暗但真实的侦探世界。本书也是作者喜爱的一部作品。
《瘦子》
哈米特后一部长篇小说。发明家魏南特的女秘书兼情人沃尔夫小姐在公寓被害。凶杀案发生之后,人们才发现发明家已多日不见踪影。 发明家的前妻咪咪携新夫回到纽约,而新夫竟是发明家的死对头。咪咪手中掌握着魏南特行凶的铁证。魏南特的律师也全力以赴,配合破案。但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时间,魏南特似乎无处不在,操纵一切局势。前私人侦探尼克终参与破案,终于真相大白,原来魏南早已被害,三起命案的真正凶手是……
目 录
血腥的收获
戴恩家的祸祟
马耳他黑鹰
玻璃钥匙
瘦子
戴恩家的祸祟
马耳他黑鹰
玻璃钥匙
瘦子
前 言
《瘦子》译后记
屠珍 梅绍武
西方侦探小说的创始人一般都公认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作家爱伦坡,随后经英国的柯南道尔、多萝西赛耶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作家的仿效推进,使侦探小说成为一种流行的通俗文学样式。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它在美国特定环境中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达希尔哈米特和雷蒙钱德勒开创的硬汉派侦探小说,随后又衍生了许多旁支,诸如法庭侦探小说、犯罪小说、警察小说、间谍小说和国际政治小说等等。
美国一九二九年出现了经济危机,随后几年陷入了严重的大萧条,社会风气日趋腐化堕落,黑社会势力也随之猖獗,社会名流甚至执法当局也与他们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暴力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道德准则趋于崩溃,法律和秩序成为一句空话。硬汉派的私家侦探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挺身而出,正直刚强地为社会伸张正义,但是他们又多多少少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态。哈米特和钱德勒所塑造的就是这类私家侦探的形象。因此可以说硬汉派侦探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针砭世态的涵义,现实主义色彩浓厚。他们的创作手法也独具一格而不落俗套,例如,为加快情节节奏,往往不注重小说场景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然而这种简洁的叙述和机智隽永的对话却又把小说写作艺术和美学价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非一般侦探小说或其他通俗文学样式所能比拟的。
达希尔哈米特一八九四年出生于马里兰州圣玛丽镇一个信奉天主教、种植烟草的农户人家。他十三岁即辍学走向社会谋生,干过报童、码头装卸工、办公室勤杂员和证券公司小职员等职业。一九一五年起他担任平克顿侦探社私人侦探八年,为后来创作侦探小说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一九二二年他入蒙恩逊商业学院学习速记和写作,一度出任珠宝商行的广告部经理,后决定从事写作,起先为《黑面具》杂志写些短篇小说,嗣后陆续写出《血腥的收获》(1929)、《戴恩家的祸祟》(1929)、《马耳他黑鹰》(1930)、《玻璃钥匙》(1931)和《瘦子》(1933)五部长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光怪陆离的社会面貌,同时也刻画了美国人某种强悍的“硬汉子”性格,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美国民间英雄人物,堪与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相比。一九三年他被派拉蒙影片公司聘为编剧人员,由于他的小说多次被改编成电影,遂使他遐迩闻名。
哈米特中年后思想激进,信奉马克思主义,积极参与左派政治活动。他一九四六年曾在纽约那所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杰弗逊社会科学院讲授写作。一九四七年麦卡锡主义兴起,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所谓的好莱坞内部的共产党活动,起先拿“好莱坞十君子”开刀,一九五一年更扩大到三百名好莱坞工作者,其中包括达希尔哈米特、丽莲海尔曼和多萝西派克等作家。哈米特拒绝提供美共支持的一九四六年成立的民权大会捐款人名单(他一度是该会的名誉主席),并在回答询问时说:“共产主义对我来说并不是个脏字眼。你在为人类进步工作时,根本不会想到要问那人是不是共产党员。”见“美国文库”《哈米特集》,1999年,第958页。他因而被判藐视国会罪,入狱半年,成为麦卡锡主义受害者当中知名的一位作家。一九五二年他又遭到税务当局追缴自一九四三年起欠下的十四万元税款的困扰,晚年遂贫困潦倒,靠丽莲海尔曼等友人资助生活,心情悒郁,再加酗酒而于一九六一年患肺癌去世。
哈米特步入文坛后,与威廉福克纳、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纳撒尼尔韦斯特等作家相交甚笃。他和福克纳更是酒友,常聚谈辩论;一次酒过三巡后,福克纳不承认他的《圣殿》一书是一部如外界批评的那样混饭吃粗制滥造的作品,哈米特感到福氏此言颇有针对他净写些通俗小说而加以谴责的含意,乃发奋找出几年前尚未完成的旧稿《瘦子》,彻底重写修订。据丽莲海尔曼说他“生活改变了,酒也不喝了,在他完成那部小说之前不许任何事干扰他。我还从没见过谁那样埋头工作过:真是字斟句酌,每页打字稿纸都整洁得令人羡慕,他甚至在十天或两周内足不出户,生怕会在小说中遗漏了什么。”见威廉马林:《达希尔哈米特》(特温美国作家丛书),特温出版社,1986年。第102—103页。
《瘦子》一书先于一九三三年在《红皮书》杂志上连载缩写本,一九三四年一月由克诺夫出版社出版,由于故事情节曲折,扑朔迷离,深受读者欢迎,屡次再版,据统计至一九五年已销售精装本十二万册,简装本七十五万册,改编的连环漫画册三十万册。见黛安娜约翰逊:《达希尔哈米特传》,兰登书屋,1983年,第314页。米高梅电影公司于该书出版半年后即购下电影拍摄权,当年便拍竣放映,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尼克和诺拉这对侦探夫妇由著名影星威廉鲍威尔和麦尔娜洛伊分饰,范戴克执导,电影剧本由百老汇著名夫妻搭档剧作家艾伯特哈克特和弗朗西斯古德里奇哈克特夫妇成功之作是一九五五年根据《安妮弗兰克日记》一书改编的同名舞台剧,获该年度普利策戏剧奖。改编。该片上演后轰动一时,使这对机智勇敢、对话风趣的侦探夫妇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电影公司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又续拍了五部以尼克和诺拉为主人公的电影,其中三部仍由哈米特提供故事、哈克特夫妇编剧。至今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影碟销售店仍可见到那几部电影的录像带摆在架上,不时有人租赁观看。老一辈美国人更是没有忘怀尼克和诺拉。
美国著名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原是作家阿瑟科伯之妻,自一九三○年在好莱坞酒会上与哈米特相识后,两人成为终身情侣。哈米特曾协助修改润色她的《小狐狸》、《秋园》等剧本,并在一九四二年与她合作把她那部反法西斯的舞台剧本《守望莱茵河》改编成电影。海尔曼在她的回忆录《一个不成熟的女人》中曾说哈米特告诉过她《瘦子》一书中的女主人公诺拉的原型就是她。海尔曼还说她访问法国期间曾与纪德和马尔罗晤谈,两位法国大作家均十分赏识哈米特的作品,纪德拿他与巴尔扎克相比,马尔罗称赞他在写作技巧上有把德莱塞和海明威两者的文风相连接起来的特点。见黛安娜约翰逊:《达希尔哈米特传》,第123页,第136页。好莱坞一九七七年根据海尔曼的回忆录《旧画新貌》(1973)改编的电影《朱莉娅》中曾有哈米特的形象出现,由影星小杰逊罗巴兹扮演,简方达饰演丽莲海尔曼。此片八十年代初曾在我国放映过。
《瘦子》一书中插有一长段离题甚远的美国历史上一桩人吃人肉的轶事,有的评论家认为这是作者为增加篇幅而添加的败笔,殊不知这正是哈米特以此来讽喻当时美国社会上尔虞我诈和弱肉强食的不良现象,可谓用心良苦,切中时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哈米特在一九三八年当选为美国电影艺术家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为反法西斯事业筹款,特别是为了支援西班牙反佛朗哥的内战和中国英勇的抗日战争。见黛安娜约翰逊:《达希尔哈米特传》,第140—143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米特于一九四二年参军,被派驻在阿留申群岛,在部队中编辑《阿达克岛报》,并经常给战士讲解战争局势,据退伍军人巴德弗里曼一九八二年接受《芝加哥论坛杂志》编辑采访时说:“哈米特是个超人。他每周给我们讲两次有关中国的情况。我认为这真是太好了,就像进学校学习一样。他知识渊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同上书,第191页。哈米特对中国的这番友情是值得我们感激并译介他的作品的。
已故老友董乐山兄一九九五年曾在一篇题为《私家侦探的别名》的文章中写道:“如果说平克顿侦探社还有什么其他与美国文学有缘分的话,那就是著名左翼剧作家丽莲海尔曼的相好达希尔哈米特年轻时曾为平克顿侦探社效过力,他后来根据切身经验,写出了不少侦探小说,与后来的雷蒙钱德勒一起,开创了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先河。他笔下的私家侦探山姆斯贝德和钱德勒笔下的菲利普马罗一样,性格正直刚强,语言干脆爽快,而故事情节往往出人意料,不落一般侦探小说拖拖拉拉的俗套,所反映的社会层面也广泛、复杂多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因此把他们两位作家称作侦探小说家而归为通俗小说家一类实在太辱没他们了。”见董乐山:《边缘人语》,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9—20页。当今美国文学界有识之士也持有这同样的观点,近二十年来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哈米特和他的作品,传记已有多种,其中以加州大学教授、著名作家黛安娜约翰逊所写的那部资料为翔实,立论也较公正。一九九九年“美国文库”“美国文库”(The Library of America)编辑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一九七九年,由美国全国人文基金会和福特墓金会资助,出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广大读者赏识美国文学的传统和精华,并永久保存美国秀重要的著作的权威版本。一九八二年出版了卷《赫尔曼梅尔维尔集》,至一九九九年已出版一一三卷。《达希尔哈米特集》为一卷。也出版了《哈米特集》,内收他的五部长篇小说。这都无疑对达希尔哈米特为美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梅绍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文学研究所
二○○一年元旦
屠珍 梅绍武
西方侦探小说的创始人一般都公认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作家爱伦坡,随后经英国的柯南道尔、多萝西赛耶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作家的仿效推进,使侦探小说成为一种流行的通俗文学样式。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它在美国特定环境中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达希尔哈米特和雷蒙钱德勒开创的硬汉派侦探小说,随后又衍生了许多旁支,诸如法庭侦探小说、犯罪小说、警察小说、间谍小说和国际政治小说等等。
美国一九二九年出现了经济危机,随后几年陷入了严重的大萧条,社会风气日趋腐化堕落,黑社会势力也随之猖獗,社会名流甚至执法当局也与他们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暴力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道德准则趋于崩溃,法律和秩序成为一句空话。硬汉派的私家侦探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挺身而出,正直刚强地为社会伸张正义,但是他们又多多少少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态。哈米特和钱德勒所塑造的就是这类私家侦探的形象。因此可以说硬汉派侦探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针砭世态的涵义,现实主义色彩浓厚。他们的创作手法也独具一格而不落俗套,例如,为加快情节节奏,往往不注重小说场景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然而这种简洁的叙述和机智隽永的对话却又把小说写作艺术和美学价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非一般侦探小说或其他通俗文学样式所能比拟的。
达希尔哈米特一八九四年出生于马里兰州圣玛丽镇一个信奉天主教、种植烟草的农户人家。他十三岁即辍学走向社会谋生,干过报童、码头装卸工、办公室勤杂员和证券公司小职员等职业。一九一五年起他担任平克顿侦探社私人侦探八年,为后来创作侦探小说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一九二二年他入蒙恩逊商业学院学习速记和写作,一度出任珠宝商行的广告部经理,后决定从事写作,起先为《黑面具》杂志写些短篇小说,嗣后陆续写出《血腥的收获》(1929)、《戴恩家的祸祟》(1929)、《马耳他黑鹰》(1930)、《玻璃钥匙》(1931)和《瘦子》(1933)五部长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光怪陆离的社会面貌,同时也刻画了美国人某种强悍的“硬汉子”性格,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美国民间英雄人物,堪与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相比。一九三年他被派拉蒙影片公司聘为编剧人员,由于他的小说多次被改编成电影,遂使他遐迩闻名。
哈米特中年后思想激进,信奉马克思主义,积极参与左派政治活动。他一九四六年曾在纽约那所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杰弗逊社会科学院讲授写作。一九四七年麦卡锡主义兴起,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所谓的好莱坞内部的共产党活动,起先拿“好莱坞十君子”开刀,一九五一年更扩大到三百名好莱坞工作者,其中包括达希尔哈米特、丽莲海尔曼和多萝西派克等作家。哈米特拒绝提供美共支持的一九四六年成立的民权大会捐款人名单(他一度是该会的名誉主席),并在回答询问时说:“共产主义对我来说并不是个脏字眼。你在为人类进步工作时,根本不会想到要问那人是不是共产党员。”见“美国文库”《哈米特集》,1999年,第958页。他因而被判藐视国会罪,入狱半年,成为麦卡锡主义受害者当中知名的一位作家。一九五二年他又遭到税务当局追缴自一九四三年起欠下的十四万元税款的困扰,晚年遂贫困潦倒,靠丽莲海尔曼等友人资助生活,心情悒郁,再加酗酒而于一九六一年患肺癌去世。
哈米特步入文坛后,与威廉福克纳、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纳撒尼尔韦斯特等作家相交甚笃。他和福克纳更是酒友,常聚谈辩论;一次酒过三巡后,福克纳不承认他的《圣殿》一书是一部如外界批评的那样混饭吃粗制滥造的作品,哈米特感到福氏此言颇有针对他净写些通俗小说而加以谴责的含意,乃发奋找出几年前尚未完成的旧稿《瘦子》,彻底重写修订。据丽莲海尔曼说他“生活改变了,酒也不喝了,在他完成那部小说之前不许任何事干扰他。我还从没见过谁那样埋头工作过:真是字斟句酌,每页打字稿纸都整洁得令人羡慕,他甚至在十天或两周内足不出户,生怕会在小说中遗漏了什么。”见威廉马林:《达希尔哈米特》(特温美国作家丛书),特温出版社,1986年。第102—103页。
《瘦子》一书先于一九三三年在《红皮书》杂志上连载缩写本,一九三四年一月由克诺夫出版社出版,由于故事情节曲折,扑朔迷离,深受读者欢迎,屡次再版,据统计至一九五年已销售精装本十二万册,简装本七十五万册,改编的连环漫画册三十万册。见黛安娜约翰逊:《达希尔哈米特传》,兰登书屋,1983年,第314页。米高梅电影公司于该书出版半年后即购下电影拍摄权,当年便拍竣放映,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尼克和诺拉这对侦探夫妇由著名影星威廉鲍威尔和麦尔娜洛伊分饰,范戴克执导,电影剧本由百老汇著名夫妻搭档剧作家艾伯特哈克特和弗朗西斯古德里奇哈克特夫妇成功之作是一九五五年根据《安妮弗兰克日记》一书改编的同名舞台剧,获该年度普利策戏剧奖。改编。该片上演后轰动一时,使这对机智勇敢、对话风趣的侦探夫妇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电影公司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又续拍了五部以尼克和诺拉为主人公的电影,其中三部仍由哈米特提供故事、哈克特夫妇编剧。至今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影碟销售店仍可见到那几部电影的录像带摆在架上,不时有人租赁观看。老一辈美国人更是没有忘怀尼克和诺拉。
美国著名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原是作家阿瑟科伯之妻,自一九三○年在好莱坞酒会上与哈米特相识后,两人成为终身情侣。哈米特曾协助修改润色她的《小狐狸》、《秋园》等剧本,并在一九四二年与她合作把她那部反法西斯的舞台剧本《守望莱茵河》改编成电影。海尔曼在她的回忆录《一个不成熟的女人》中曾说哈米特告诉过她《瘦子》一书中的女主人公诺拉的原型就是她。海尔曼还说她访问法国期间曾与纪德和马尔罗晤谈,两位法国大作家均十分赏识哈米特的作品,纪德拿他与巴尔扎克相比,马尔罗称赞他在写作技巧上有把德莱塞和海明威两者的文风相连接起来的特点。见黛安娜约翰逊:《达希尔哈米特传》,第123页,第136页。好莱坞一九七七年根据海尔曼的回忆录《旧画新貌》(1973)改编的电影《朱莉娅》中曾有哈米特的形象出现,由影星小杰逊罗巴兹扮演,简方达饰演丽莲海尔曼。此片八十年代初曾在我国放映过。
《瘦子》一书中插有一长段离题甚远的美国历史上一桩人吃人肉的轶事,有的评论家认为这是作者为增加篇幅而添加的败笔,殊不知这正是哈米特以此来讽喻当时美国社会上尔虞我诈和弱肉强食的不良现象,可谓用心良苦,切中时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哈米特在一九三八年当选为美国电影艺术家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为反法西斯事业筹款,特别是为了支援西班牙反佛朗哥的内战和中国英勇的抗日战争。见黛安娜约翰逊:《达希尔哈米特传》,第140—143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米特于一九四二年参军,被派驻在阿留申群岛,在部队中编辑《阿达克岛报》,并经常给战士讲解战争局势,据退伍军人巴德弗里曼一九八二年接受《芝加哥论坛杂志》编辑采访时说:“哈米特是个超人。他每周给我们讲两次有关中国的情况。我认为这真是太好了,就像进学校学习一样。他知识渊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同上书,第191页。哈米特对中国的这番友情是值得我们感激并译介他的作品的。
已故老友董乐山兄一九九五年曾在一篇题为《私家侦探的别名》的文章中写道:“如果说平克顿侦探社还有什么其他与美国文学有缘分的话,那就是著名左翼剧作家丽莲海尔曼的相好达希尔哈米特年轻时曾为平克顿侦探社效过力,他后来根据切身经验,写出了不少侦探小说,与后来的雷蒙钱德勒一起,开创了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先河。他笔下的私家侦探山姆斯贝德和钱德勒笔下的菲利普马罗一样,性格正直刚强,语言干脆爽快,而故事情节往往出人意料,不落一般侦探小说拖拖拉拉的俗套,所反映的社会层面也广泛、复杂多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因此把他们两位作家称作侦探小说家而归为通俗小说家一类实在太辱没他们了。”见董乐山:《边缘人语》,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9—20页。当今美国文学界有识之士也持有这同样的观点,近二十年来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哈米特和他的作品,传记已有多种,其中以加州大学教授、著名作家黛安娜约翰逊所写的那部资料为翔实,立论也较公正。一九九九年“美国文库”“美国文库”(The Library of America)编辑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一九七九年,由美国全国人文基金会和福特墓金会资助,出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广大读者赏识美国文学的传统和精华,并永久保存美国秀重要的著作的权威版本。一九八二年出版了卷《赫尔曼梅尔维尔集》,至一九九九年已出版一一三卷。《达希尔哈米特集》为一卷。也出版了《哈米特集》,内收他的五部长篇小说。这都无疑对达希尔哈米特为美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梅绍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文学研究所
二○○一年元旦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
人家并没有很明确告诉斯佩德,找到弗利特克拉夫特以后该怎么办。他们就在达文波特旅馆斯佩德的房间里谈了一下。弗利特克拉夫特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他给他个家庭留下的钱足够供他们过上好日子。在他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合情合理。伤脑筋的就是能否把这番道理对斯佩德讲清楚。他从来没对别人谈起过这件事,所以也用不着盘算怎样才能把这个道理说清楚。这回他就试试看。
“我一听就明白了,”斯佩德对布里姬奥肖内西说,“可是弗利特克拉夫特太太不明白。她觉得这件事真是莫名其妙。也许是莫名其妙吧?不过结果倒还不错,她不想惹出什么流言蜚语,再说他对她耍了这么个花招之后——这是她的看法——她也不想要他了。于是他们悄悄离了婚,一切都皆大欢喜。
“原来当年他碰到的是这么回事:他去吃午饭时,经过一座正在兴建的办公大楼,房子刚搭好架子。不知是一根横梁还是什么的,从八九层楼高的地方掉下来,轰的一声砸在他身边的人行道上。紧挨着他擦过去,幸亏没碰着他。但人行道却砸碎了一块,这块碎片飞起来打在他脸上。虽说只擦掉一块皮,我看见他的时候脸上还留着个疤。他跟我说起这事时还用手摸摸这块伤疤——嘿,还挺有感情的——当然啦,他说,他那时吓坏了。不过他只是受了打击,倒不是真正的受惊。他觉得这就像有人把生活的盖子揭开,让他看看里面是些什么东西似的。
“弗利特克拉夫特一向是个好公民,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这么做并不是由于外界的压力,只不过因为他是个一帆风顺,养尊处优的人。他一向就是被这样教养成人的。他所认识的人也同样如此。他熟悉的生活就是事事有条不紊、负责、踏实。现在,一根掉下来的横梁向他作了启示:生活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这个好公民、好丈夫、好父亲,很可能就在从办公室到饭店这段路上被一根掉下来的横梁意外地送掉命。他那时意识到人们会惨遭横死,能活下来只不过是由于侥幸碰运气罢了。
“本来,扰乱他心情的倒不是老天不公道。自从开头受了打击之后,他已经认命了。扰乱他心情的是在他安排得有条不紊的事情中,发现自己跟生活不仅不合拍,而且脱了节。在还没有适应生活里出现这个新情况之前,他感到自己再也安不下心来了。所以他吃完午饭,就想出了适应新情况的主意:既然他的人生可能会被意外掉下来的一根大梁结束,那么他何不也意外地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索性一走了之呢。他说,他自忖还一如既往地爱他的家庭,不过他知道他留下的财产已足够赡养他们。因此他对家庭这份眷恋并未给分离带来什么痛苦。
“他当天下午就到了西雅图,”斯佩德说,“从那儿乘船到旧金山。他到处流浪,后来漂泊到西北部,就在斯波坎安顿下来,结了婚。他第二个老婆看上去不像个,虽然相貌不同,却也有很多共同点。你也知道,就是那种会玩玩高尔夫球、打打桥牌、喜欢新的色拉烹调法的那种女人。弗利特克拉夫特对自己做的事并不后悔。对他来说这是合情合理的。我看他竟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身不由己地又回到了他从塔科马跳出来的老一套生活方式里了。不过这一套我倒也一向喜欢。他过去这样做是因为需要适应掉下来的横梁,后来再没什么东西掉下来,他也就适应于再没掉下什么的生活了。”
“这故事真动人,”布里姬奥肖内西说。她离开座位站在他面前,凑得很近。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目光深沉。“我用不着告诉你,你提出要我和他在这儿见面,对我有多么不利。既然你愿意,我也没办法。”
斯佩德嘴也不张,微微一笑。“对,你用不着告诉我。”他附和道。
“你知道,要不是我完全信任你,我真不会让自己落到这地步的。”她的拇指和食指一个劲地捻着他蓝上衣的一粒黑钮扣。
斯佩德说,“又来了!”语气里带着无可奈何的嘲弄意味。
“不过你知道是这么回事。”她死乞白赖地说。
“不,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摸摸那只捻着钮扣的手。“一开头是因为我要你说出个究竟,为什么我该信任你,才把我们弄到现在这个地步的。你不要把事情混为一谈。不管怎么说,你用不着信任我,只要你能说服我信任你就行。”
她打量着他的脸,她的鼻翼微微翕动。
斯佩德笑了。他又摸摸她的手说:“现在先别操心这个,他一会儿就到。把你的事情跟他一起办完,然后再看看我们该怎么办。”
“你让我用自己的方式——跟他——办这事吗?”
“那当然。”
她把手翻过来,凑到他手下面,手指紧紧贴住他的手,温柔地说:“你真是天赐的宝贝。”
斯佩德说:“别夸张。”
她尽管还赔着笑脸,却不无责怪地望着他,然后转身回到摇椅上去了。
“我一听就明白了,”斯佩德对布里姬奥肖内西说,“可是弗利特克拉夫特太太不明白。她觉得这件事真是莫名其妙。也许是莫名其妙吧?不过结果倒还不错,她不想惹出什么流言蜚语,再说他对她耍了这么个花招之后——这是她的看法——她也不想要他了。于是他们悄悄离了婚,一切都皆大欢喜。
“原来当年他碰到的是这么回事:他去吃午饭时,经过一座正在兴建的办公大楼,房子刚搭好架子。不知是一根横梁还是什么的,从八九层楼高的地方掉下来,轰的一声砸在他身边的人行道上。紧挨着他擦过去,幸亏没碰着他。但人行道却砸碎了一块,这块碎片飞起来打在他脸上。虽说只擦掉一块皮,我看见他的时候脸上还留着个疤。他跟我说起这事时还用手摸摸这块伤疤——嘿,还挺有感情的——当然啦,他说,他那时吓坏了。不过他只是受了打击,倒不是真正的受惊。他觉得这就像有人把生活的盖子揭开,让他看看里面是些什么东西似的。
“弗利特克拉夫特一向是个好公民,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这么做并不是由于外界的压力,只不过因为他是个一帆风顺,养尊处优的人。他一向就是被这样教养成人的。他所认识的人也同样如此。他熟悉的生活就是事事有条不紊、负责、踏实。现在,一根掉下来的横梁向他作了启示:生活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这个好公民、好丈夫、好父亲,很可能就在从办公室到饭店这段路上被一根掉下来的横梁意外地送掉命。他那时意识到人们会惨遭横死,能活下来只不过是由于侥幸碰运气罢了。
“本来,扰乱他心情的倒不是老天不公道。自从开头受了打击之后,他已经认命了。扰乱他心情的是在他安排得有条不紊的事情中,发现自己跟生活不仅不合拍,而且脱了节。在还没有适应生活里出现这个新情况之前,他感到自己再也安不下心来了。所以他吃完午饭,就想出了适应新情况的主意:既然他的人生可能会被意外掉下来的一根大梁结束,那么他何不也意外地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索性一走了之呢。他说,他自忖还一如既往地爱他的家庭,不过他知道他留下的财产已足够赡养他们。因此他对家庭这份眷恋并未给分离带来什么痛苦。
“他当天下午就到了西雅图,”斯佩德说,“从那儿乘船到旧金山。他到处流浪,后来漂泊到西北部,就在斯波坎安顿下来,结了婚。他第二个老婆看上去不像个,虽然相貌不同,却也有很多共同点。你也知道,就是那种会玩玩高尔夫球、打打桥牌、喜欢新的色拉烹调法的那种女人。弗利特克拉夫特对自己做的事并不后悔。对他来说这是合情合理的。我看他竟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身不由己地又回到了他从塔科马跳出来的老一套生活方式里了。不过这一套我倒也一向喜欢。他过去这样做是因为需要适应掉下来的横梁,后来再没什么东西掉下来,他也就适应于再没掉下什么的生活了。”
“这故事真动人,”布里姬奥肖内西说。她离开座位站在他面前,凑得很近。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目光深沉。“我用不着告诉你,你提出要我和他在这儿见面,对我有多么不利。既然你愿意,我也没办法。”
斯佩德嘴也不张,微微一笑。“对,你用不着告诉我。”他附和道。
“你知道,要不是我完全信任你,我真不会让自己落到这地步的。”她的拇指和食指一个劲地捻着他蓝上衣的一粒黑钮扣。
斯佩德说,“又来了!”语气里带着无可奈何的嘲弄意味。
“不过你知道是这么回事。”她死乞白赖地说。
“不,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摸摸那只捻着钮扣的手。“一开头是因为我要你说出个究竟,为什么我该信任你,才把我们弄到现在这个地步的。你不要把事情混为一谈。不管怎么说,你用不着信任我,只要你能说服我信任你就行。”
她打量着他的脸,她的鼻翼微微翕动。
斯佩德笑了。他又摸摸她的手说:“现在先别操心这个,他一会儿就到。把你的事情跟他一起办完,然后再看看我们该怎么办。”
“你让我用自己的方式——跟他——办这事吗?”
“那当然。”
她把手翻过来,凑到他手下面,手指紧紧贴住他的手,温柔地说:“你真是天赐的宝贝。”
斯佩德说:“别夸张。”
她尽管还赔着笑脸,却不无责怪地望着他,然后转身回到摇椅上去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