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092954
★ 央视热播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60万字剧本精心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专家龙平平、著名剧作家黄亚洲等主创人员历时三年倾力打造。
★ 保留电视剧因篇幅原因删节部分,以更广阔的视角,展现比电视剧更多的历史曲折、更深层的人物心理,让读者在大呼过瘾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心灵震撼和共鸣感动。
★ 全景呈现1976至1984年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 如果你是知青,经历过上山下乡;如果你是“77级”“78级”,经历过恢复高考;如果你曾是“个体户”,经历过摆摊建工厂;如果你曾是“特区人”,经历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经历过的人该去回味,没经历过的人,去看看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会一下父辈们的“致青春”。
★ 48集电视剧全国震撼热播!第五代导演吴子牛执导,马少骅、萨日娜、张嘉译、宋佳、印小天、何琳、于笑等众星加盟出演同名电视剧。
1976年,注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新中国接连失去三位领导人,“四人帮”继续横行。有谁为彷徨的人民作主,有谁为受难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
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被软禁的邓小平得以恢复工作。
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形下,邓小平带领因经历十年动乱而不知何往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让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1976-1984,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改变了此后数代人的生活。
这是一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令读者屡屡落泪的作品。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时代的变迁,它在写邓小平,更在写大时代。它是故事,却远远超越故事,它是历史,充满反思。它让经历过的人重返现场,回味当时;它让未曾经历的人走近真实的邓小平,走近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生活。
章 “邓小平,你在哪里?”
没过几天,邓小平请求参加主席追悼大会的报告就被转递了上去。转递者是住在他宅院前面那排房子里的两位中央办公厅人员。这两个人既负责警卫更负责监管,他们负责及时向上报告“右倾翻案风头子”邓小平的一举一动。
第二章 不是一个人的复出,可能是一个国家的复出
邓小平心里一动,叶帅这一次把他从医院请出来,果然是要谈这个事。他知道,关于他是否重新出来工作,已经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在明里暗里关心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心里想,这件事已经不仅仅关系到他个人的进退荣辱,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事业的某个方向的驱动力,众人的关心也就是在这个方面。
第三章 向科学致敬,向教育致敬
邓小平点燃一支烟,笑了一下,然后慢腾腾地说,恢复高考,如果非要说是翻案的话,那就是翻案吧,关键要看这个案该不该翻。科教座谈会你们也都参加了,既然是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案应该翻,翻这个案,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实行四个现代化有利,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翻这个案。
第四章 “第四只鸭子”是个严肃的问题
邓小平说,你们的宝安县,向农民提出一个标准,宣布养三只鸭子,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超过三只,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据说,省委没有出台这样的文件,是各市、地、县自己搞的,是不是这个情况?
第五章 骑上了快马,还必须挥动马鞭
为高考的事情忙得团团转的*长刘西尧,接到了王秘书的电话,说小平同志从外地回京了,请他赶快过去一趟。刘西尧知道他的*又要接新的任务了,心里一阵紧张,邓大人实在是个一边骑马一边不停挥动马鞭的人。
第六章 高考!高考!
五百七十万领了准考证的年轻人,在这一夜紧张、兴奋、彷徨、忧愁、感叹,他们在电灯下、油灯前、星光里,以各自的方式掂量着这一天。
第七章 用春天来打比方,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邓林说,老爷子,您的眼光比画家还厉害啊,每年春天都是您先发现的。她想一想,又说,老爷子,我昨天听您说,我们国家要迎来科学与教育的春天了。您是不是指马上就要召开的那两个大会啊,一个科学大会,一个教育大会?
第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发直接轰向“两个凡是”的重磅炮弹,在五月十一日的《光明日报》头版刊出后马上就激起了反响。很多嗅觉灵敏的人发现,这篇刊登在头版下半部分的文章 不同凡响,有异样的政治气息。它与头版上半部分刊登的那则领袖活动消息,似乎在思想意味上很有些不相协调。
第九章 在东北“点了一把火”
有些话,在东北讲是合适的。而且,要讲就要讲透,要直接把“两个凡是”点出来,不能再打迂回战,而要打攻坚战。这样的话,让别人讲,看起来都不合适,只有自己来讲。
邓小平听着理发剪子在自己头上咔嚓咔嚓响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那理发剪子的咔嚓咔嚓声,似乎就是他未来的专列在东北平原上跑动时的呼隆呼隆声。
第十章 现在,应该注视大洋彼岸
邓小平听到方毅报告他与普雷斯会谈的情况后,笑了起来,说,这个互相派留学生的问题,原先是美国人想投石问路,我们呢,为了自身的发展,正好接过来做文章 。对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向美国大批派遣留学生的问题尤其重要。
第十一章 国际环境需要安宁,国内局面需要突破
胡耀邦说,国锋同志顾虑太多。有的同志说,粉碎“四人帮”后这两年,我们实际上处在一种徘徊状态,这与国锋同志有很大关系。
邓小平说,中国不能再徘徊了。
第十二章 首都剧场震动了,京西宾馆震动了
戏至此处,剧场内的情绪早已不能控制,暴风骤雨般的掌声轰然而起。全场观众一排又一排地接连起立,大声喝彩,有人甚至站到座位上双臂挥舞着喊,“四五”万岁!全场跟着高呼,“四五运动”万岁!人民万岁!
第十三章 闭幕讲话其实是启幕讲话,是进军号
四位客人一坐下,邓小平就开门见山说,原来有一个闭幕会讲话的稿子,我看了一下,不能用了。这次中央工作会议,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正面临着一个历史转折,我们正在开辟一个新的时代。为了促成这个转折,我思考了几天,决定重新起草闭幕会上的讲话稿。
第十四章 大国关系
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又接到了来自华盛顿的紧急电报,美国总统的想法在时间就传达到了北京。
伍德科克感到难办。他觉得向中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近乎荒唐,但是由于白宫的坚持,他也只能奉旨照办。而且他知道,如果要中国方面作出退让,也只有邓副总理能够决断。
第十五章 “让孩子们回来吧!”
这时候王震就噌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当然知道邓小平担心的是什么,我们国家由于“文革”已经损失太多,现在稍微有点起色,如果几百万知青一下子全部回城,哪里来的就业岗位?对整个国家的影响也太大了,社会能安定得了吗?
第十六章 中国可以这样敞开胸怀
哈默的激动也使座舱里的二十几位美国企业家惊成一片。这些美国企业家都是跟随哈默到中国来寻找商机的。哈默曾经信誓旦旦地向他们拍胸脯说邓小平是自己的老朋友,会像热情欢迎自己的投资一样热情欢迎大家的投资。这些企业家疑惑地发问,是不是邓小平改变主意了?或者是中国的政局又发生什么变故了?
第十七章 香港棋局,深圳棋局
撒切尔夫人会见麦理浩的时候,说话也直截了当。她说,麦理浩爵士,香港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及我国在香港的利益。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邀请了军方、政治家和经济学者共同推演,讨论了香港前途问题。我们一致认为,中国的态度决定着香港的未来。
第十八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万里想,这种思潮,一定要想办法破除,尤其是在中央层面。《人民日报》的“编者按”结论,无论如何不能实行。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自己头上的乌纱不保倒是小事,好不容易才调动起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不保、庄稼地里那蓬勃生长的丰收作物不保,才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逝世到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典这一阶段,邓小平为中国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细致反映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向科学进军、文艺复兴、联产承包、中美建交、开办特区等重大事件,清晰地反映了一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生活全景,作品从由电视连续剧改编而来,有一些电视剧痕迹,但总体上看,是一部气势恢宏、忠于历史,有等方面启迪意义的好作品。主要特点:
一是营造的历史氛围真实、厚重,重大事件、主要人物活动都有细致的还原呈现。
二是邓小平形象真实、可敬、可亲,领袖的韬略,普通人的情怀,都被揭示得很恰切,成功塑造了一个胸怀伟大、内心丰富、视野开阔的领袖形象。
三是小人物与大历史的结合较为完美。作品安排的夏建国、田源、任燕、田志远、穆大江等几个人物,对于丰富作品内涵,扩大作品视野,连接领袖人物、完整结构作品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是细节的丰富多样,大量具体而微的细节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梁鸿鹰
章“邓小平,你在哪里?”
二
两辆军车在宽街丁字路口路北的一个院落前停下。一身戎装的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兼八三四一部队副政委刘鑫从首辆军车的副驾驶座上跳下来。在他的指挥下,片刻工夫,训练有素的两车军人迅速前后列队,等待着刘鑫的命令。
这里是邓小平在北京的住处,也是他在被撤销党内所有职务之后被软禁的地方。这是一个秋夜,气温急剧下降,凉风滑过夜空。
宽街上很安静。往年闷热的秋夜,北京的大小胡同都有不少乘凉的人,可是今天的秋夜之街却是格外安静,也许是人们享受惯了夏天的温暖,不适应如此稍许微凉的气温,也许是人们还沉浸在去世的阴影中,不愿出门感受一个天理不彰的秋夜。
黑暗中,一名警察和几个工人民兵走了过来,见到刘鑫和军人身影,惊讶不已。警察问,怎么回事儿?这是我们的管片儿呀!
刘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命令递给警察说,我们奉命执行重要任务,你们的公事完了,可以收队了。
警察愣了愣神,看看刘鑫和军人们,侧目对几个工人民兵说,八三四一部队,御林军出动了,肯定有大行动,没我们事儿了。
在警察和几个工人民兵屁颠儿屁颠儿走了以后,刘鑫便径直去敲大院的门。大门打开了一扇小窗户,里面的人见是刘鑫,并没有多问,门扇对开。
这是位于宽街十字路口路北的一处不起眼的小院落。这院落离东面的增归园只有五十米远的路,增归园是民国时期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宅,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就病逝于此。邓小平“文革”复出后和家人一直住在这个普通的两进四合院里。前院住着几个中央办公厅派来的监管人员,后院住着邓小平一家。院内中央搭着一间地震棚。墙壁上有些裂缝,明显留有大地震的痕迹。
院内的大屋和里屋靠着一盏光线微弱的灯勉强维持着照明,足见主人的节省。大屋里高挂着披着黑纱的遗像,下面是一捧鲜花,略显哀伤气氛。里屋不时传来调试半导体收音机的声音。
洗脸架边,一位老人提着暖水壶往半旧的脸盆里兑热水,一只手在盆里试着水温。壶口冒出的热气映出一张慈祥沧桑的脸。这是刚刚度过七十二岁生日的邓小平。
卓琳走进屋来说,老兄,还是我来吧。
邓小平放下暖壶说,你刚从医院回来,眼睛不好,要注意休息。
老两口端着脸盆走进里屋。邓朴方正躺在床上摆弄收音机,从床头一大堆半导体零件看出他的摆弄似乎并不顺利。邓小平看到满身大汗的儿子很心疼,从妻子卓琳手里拿过毛巾递给儿子说,来,胖子,擦擦身子吧,当心捂出痱子。
邓小平喜欢这样叫自己的儿子,一来是邓朴方生下来就比较壮实,二来胖子这个词叫起来更显得亲人间的随和。
邓朴方放下收音机说,爸,我自己来。邓小平说,想法是好的,但你身不由己呀,有些事要靠别人呀!来,把上衣撩开。
邓小平弯下腰给儿子擦身体,卓琳在一旁帮忙涮毛巾。热腾腾的毛巾在邓朴方身上来回摩擦着,邓小平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额上冒出了汗滴。接下来,老两口又费力地帮助儿子翻过身来,继续为儿子擦身。
邓朴方把头深深地埋在枕头里,眼泪夺眶而出。邓小平假装没有看到儿子的眼泪,坐上床沿,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让他注意穿好衣服,当心着凉。朴方没有回答,一时,老两口难过地看着大儿子,相对无言。
半晌,邓小平打破了尴尬的宁静,转移话题,关切地问儿子修理无线电的技术达到什么程度了。朴方小声告诉父亲,每天都有一点心得,只要钻下去,肯定能学会。往后,只要国家政策允许,他就用修收音机的技术自食其力,挣钱养家。
听了儿子的话,邓小平感到一些宽心,又感到一阵心酸。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都想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吃饭,这是父亲很愿意看到的事情。
急促的脚步声就是这时候传进屋里来的,慌慌张张进门的是小女儿邓榕和小儿子邓质方。邓榕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咱家附近全是解放军,好像是“八三四一”的,院子里也添了好几个人,像要出事。邓小平摆摆手,示意孩子们都不要紧张。他问,除了当兵的之外,还有谁来了?质方说是那个刘副政委。邓小平问,刘副政委说要见我吗?质方说,没有,就说是要加强警戒,做好保卫工作。
邓小平想了会儿,挥挥手说,大家都去睡吧,没有事,这也是正常情况。
邓小平回到卧房之后,点燃一根烟。
他心里明白,警卫的突然增多,八三四一部队副政委刘鑫的突然现身,并非正常情况,中国的政治肯定是有一根弦正在绷紧。随着的去世,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角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宽街的这所小宅院来说,事情有可能向好的方面转,也很有可能向坏的方面走。如果有某一种政治势力飞速膨胀,那么“反击右倾翻案风”加码升级,甚至将“右倾翻案风的头子”加以措施以剪除心腹之患,都是有可能的。
邓小平缓缓地喷出一口烟,用缓缓的声音对老伴说,该开个家庭会议了。
八
在中国的年轻一代普遍对政治前途感到渺茫的时候,肆虐中国的“四人帮”已经覆灭的消息,却如一缕挤过厚厚云层的阳光,逐渐地显露出自己的光亮。
好消息是怎么捂也捂不紧的。
贺平的自行车就这么一路咔嚓咔嚓地响。在骑车人贺平的耳朵里,这种咔嚓咔嚓的声音简直是一支乐队的伴奏。
贺平是邓小平三女儿邓榕的丈夫,此时他心里像有一颗炸弹要爆炸一样。确切地说,这不是炸弹,说是信号弹或者礼花弹更加妥帖。
自行车连续地转了几个弯,贺平听见街道上那个广播匣子依旧在反复地播放那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当然已经明白,祖国大地上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地响着这样铿锵有力的旋律。
邓小平此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小女婿即将带回来一个什么样的消息,他正坐在桌边摆着扑克牌,一边摆牌一边听着收音机里响着的这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歌听得多了,他也觉得有点蹊跷,是不是自己的推断已经变成现实了?想到这里,他的扑克牌越摆越慢。
从战争年代起,邓小平就喜欢上了打扑克牌,而且越打越有兴趣,打牌对他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而此时,他的精神却放松不下来。
他想,一定有什么大事已经发生了。
这时,里屋传来大儿子朴方的声音,那声音说,奇怪,从昨晚到现在怎么老在播放这首歌曲,什么意思?
卓琳进门,看到邓小平还在摆牌,便说,老兄,休息一会吧,别太累了。
邓小平抬脸,还没有回话,便见小女儿邓榕进门了。邓榕语气中既有几分抱怨又有几分愤怒,说,爸爸,有新情况,前院值班的通知,要我们好不要外出,一定要出去的话需经过批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把我们都软禁了吗?
邓小平看着自己的妻子又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神色平静,淡淡地说了一句:那就不要出门,平心静气,以静待变。
同时,他翻开了手中的一张牌。一缕阳光从窗外照了进来,照在牌上。这是一张黑桃Q。邓小平急速地把一张红桃K往上面一放,说,开了!
贺平就是这时候举着一瓶茅台酒气喘吁吁地跳进屋来的,他压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小声说,重大新闻、重大新闻!
卓琳眉头一皱说,这孩子怎么毛毛躁躁的,这是怎么啦,满头大汗的。
贺平把茅台酒递给邓小平说,老爷子,这是我爸给您的,他说今天您要一醉方休!
邓小平平静地说,有啥子好消息,快说嘛。
贺平看看四周,又看看邓榕,说找个僻静的地方说吧,这是机密。
邓小平忽然敏感到什么,马上挥挥手,站起来把迅速聚拢的一大家子人都领进了那个不大的卫生间。大家都很惊讶,邓小平举举手,示意大家安静,他自己则坐在抽水马桶盖上,手里拿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
为了遮掩说话的声音,卓琳打开了水龙头。卓琳生怕那些不该听到说话的人听见卫生间里即将开始的一些话,也包括不该听到这些话的那种有可能存在的装置。邓小平看见妻子这个动作,默默地点了点头。
紧张的空气里响着哗哗的流水声。
这一刻,全家人都紧张得不行,只有邓小平的神情十分平静。邓小平从耳边响了几十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敏感到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他知道自己的女婿即将说的话肯定与这个命运有关。
贺平定了定神,认真地说,老爷子,今天一早,王震叔叔给我爸爸打了个电话,我爸爸接完电话,就满脸笑开了花。他跑到我屋里揪着我的耳朵说,臭小子快起来,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立即跑步去见毛毛的爸爸,把这瓶茅台酒交给他,让他一醉方休。
这时,贺平卖了个关子,故意停顿了一下说,老爷子,您猜,我爸爸让我完成一项什么重要任务?
邓榕戳了一下丈夫的脑袋,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说你呀你,都什么时候了。
于是贺平表情激动地挤到邓小平身边说,这是叶帅亲自打电话交给王震叔叔的重要任务,王震叔叔知道我们两家的关系,就打电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爸,我爸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卓琳着急了,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啰唆,快拣重要的说。
贺平严肃起来,正正经经地对大家轻声说,昨天晚上,中央采取果断措施,把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四个人全抓起来了。叶帅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是执行的遗志,他要王震叔叔想一个稳妥的办法尽快把这个消息告诉您。
邓小平尽管心里早有发生大事的准备,但一时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下子站了起来,声音有些发抖地说,贺平,你再说一遍。
邓榕激动地抱着父亲的脖子,凑近他耳边说,老爷子,贺平是说,中央昨天把江青他们抓起来了。“四人帮”被粉碎了!
小小的卫生间顿时沸腾了,孩子们都兴奋地跳了起来,卓琳的眼眶里充盈着泪水。
邓小平也激动了,右手在口袋里不断地摸索着。卓琳知道他在找火柴,便替他从口袋里拿出火柴,准备给他点烟。邓小平自己接过火柴盒,信步从卫生间走了出来。
邓小平走了几步,又走了几步,手不再微微发抖。于是他取出一根火柴棒平静地划了一下,凑到嘴边点着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在沙发上坐下。
他望着空中,一字一顿地说了一句话:我还可以干二十年!
这是他在全家欢乐的气氛中所说的的一句话。
但是这句话的准确性却是实实在在的,要是“四人帮”真的上台全面执政,死命把中国往“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这条道路上推,邓小平后的命运很可能就如刘少奇一样,那是无法想象的一幕。
当代中国的这个命运拐点,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一想起就让人惊心动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