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4093922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早期*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取材于作者童年与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集中探究了人性的变异与心灵的扭曲,并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描写男女情爱,批判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天性的摧残。
《儿子与情人》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罗在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困惑与心理障碍。全书包括两个部分,共十五章。保罗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矿区,父亲沃尔特·莫雷尔是一名性格粗鲁、没有文化的煤矿工人;而具有中产阶级家庭背景的母亲格特鲁德则是一位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一定志趣的家庭主妇。由于性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沃尔特和格特鲁德在感情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婚姻已经名存实亡。格特鲁德将她的全部爱心倾注在长子威廉和次子保罗身上,希望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她争光。后来,长子威廉成为伦敦一家公司的职员,工作疲于奔命、积劳成疾,不久便因病去世。于是,格特鲁德将保罗视作生活的惟一希望与寄托,对他倍加爱护,无微不至。保罗很快成为当地一家工厂的职员。他经常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显示出一定的艺术才华。不久,保罗结识了一位农场主的女儿米丽亚姆,两人志趣相投,交往密切。然而,保罗严重的“恋母情结”和母亲对他感情的长期支配使他无法同米丽亚姆建立正常的爱情关系。他逐渐对米丽亚姆的浪漫激情感到畏惧与恶心,终被迫与她分手。随后,保罗投入了一个名叫克莱拉的有夫之妇的怀抱。但他的“恋母情结”同样无法使他与这个女人建立任何有意义的关系。终,他的母亲因患癌症去世。保罗顿时失去了精神支柱,孤独寂寞,不知所措。
卷一
章 莫莱尔夫妇的新婚生活
第二章 保罗降生及另一次冲突
第三章 夫爱被母爱所替代
第四章 保罗的童年生活
第五章 保罗步人人生
第六章 家里的丧事
卷二
第七章 青梅竹马
第八章 爱情的冲突
第九章 米里亚姆失恋
第十章 克拉拉
第十一章 米里亚姆的考验
第十二章 磨难
第十三章 巴克斯特·道斯
第十四章 解脱
第十五章 遗弃
卷一
章 莫莱尔夫妇的新婚生活
巴腾斯区终于代替了以前的希尔道。希尔道本是格林希尔巷旁边那条小溪边的一片墙面凸凹不平的茅草屋。矿工们都住在那里,他们在两个矿区以外的小矿井里工作。小溪从桤树下面流过,尚未被这些小矿井所污染。矿井里面的煤是使用驴子迈着沉甸甸的脚步,费力地围着一台吊车绕圈拉上地面的。乡村里遍地都是这样的小矿井,有的矿井从查理二世时期就已经开始采挖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矿工与驴子就像蚂蚁打洞一样向地下面挖,在玉米地和草场上弄出许多座形状怪异的土堆和一块块涂成黑色的地面来。煤矿工人们居住的小屋成排成列,哪儿都能看到。这些村舍,再加上教区内为数很少的织袜工人零散的田园和住所,形成了贝斯特伍德村。
以后,大概在六十年前,这儿忽然发生了变化。小矿井被金融家的大矿所排挤。诺丁汉郡和德贝郡找到了煤矿和铁矿,并且建立了卡斯顿一维特公司,帕默尔斯顿勋爵在一片欢呼中,正式给这家公司头一个煤矿的开张剪了彩,地点就在舍伍德森林旁边的灌木园里。
时间长了,希尔道的名誉极坏,这条臭名远扬的街大概便在这个时候被烧了个精光,大量的垃圾也化成灰烬。
卡斯顿一维特公司觉得自己吉星高照,借此由希尔贝与纳托尔向下一带的河谷开采出一个接一个的新矿,没用多长时间这儿就建起了六个矿井。铁路自纳托尔起,穿越被树林所围绕、地势特别高的砂岩,经过卡尔特教团破败了的修道院,经罗宾汉泉,抵达灌木园,然后通向玟顿,一个处在一片小麦田里的大矿;从玟顿经过山谷坡地到达班克尔小山,在那里分岔,往北通向贝加利和俯视克里希以及德贝郡群山的希尔贝;六个矿就像几颗黑颜色的钉子镶嵌在田野里,由一条相当弯曲的细链——铁道线——串成一串。
卡斯顿一维特公司为了安顿大量的矿工,建造了好多居民区,在贝斯特伍德山脚下出现了许多很大的四方形住宅,以后又在小河谷希尔道遭到破坏以后所变成的荒凉之地上,建起了巴腾斯区。
巴腾斯区有六幢矿区住宅,每三幢是一排,就像一张六点的多米诺骨牌,每幢有十二所房屋。这两排住宅处在贝斯特伍德那非常险峻的山坡脚下。前面的窗子,起码是阁楼窗口,和通向希尔贝的那座平缓的山坡相对。
那些房屋建造得十分坚固,非常大方。人们可以四处走动,瞧瞧宅子前面的小园,在靠近谷底的一排房子前背阴的地方种有报春花和虎耳草,上边一排冲着太阳的房子前植有美洲石竹和康乃馨;还能看一下那些收拾得相当洁净的前窗、很小的门厅、阁楼上的天窗,还有修剪得相当整齐的小山蜡树树篱。但是这些只不过是表面,是所有矿工的家属们收拾干净却不住人的起居室的情景。平日里住人的屋子和厨间全在房子的后面,对着两排房屋的内侧,所见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后院和垃圾堆。在两排房屋中间,两行长长的垃圾堆中间,有一条小街道,孩子们游戏,女人们谈天,男人们吸烟全都在这条小街道上。所以虽然房屋建得不错,从外面看上去很漂亮,巴腾斯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却相当糟糕,因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厨房,但是这许多厨房的对面却是那条处处都堆放着垃圾的小巷。
莫莱尔太太一点儿都不急着搬到巴腾斯区里去住,她从贝斯特伍德搬到山下,住到山下这所房屋的时候,这房屋已经建了十二年并且开始逐渐破落了。但是她必须搬到这里来。何况,她住在上边一排房屋的后一间,所以只有一户邻居;在房屋的另外一侧还比别人多了一个长条形花园。并且住在后一间,和住在那些“中间”房屋里的女人比起来,她身上好像多了一种贵族气质,因为她每周得交付五先令六便士的房租,但别人却只交付五先令。但是这样的高人一等的身份对莫莱尔太太而言,效果不大。
她今年三十一岁,结婚已有八年的时间了。她长得娇小玲珑、气质柔弱,不过行动果敢。她同巴腾斯区别的女人首次打交道的时候就有点儿胆怯。她是七月份搬到山下来的,大概九月份就怀了第三个孩子。
她的丈夫是一个矿工。他们搬到新房子里来才三周,就碰上了护神节,集市开市。她明白莫莱尔肯定会痛痛快快地欢度这个假日的。节市开始那一天是周一,他一清早就到外面去了。两个孩子也极其高兴。七岁的男孩威廉用过早点马上便看不到人影了,去节市场地上来回闲逛,扔下五岁的安妮哭闹了整整一个早晨,也想到节市上去。莫莱尔太太只顾着干自己的活儿。她和邻居们还不怎么熟,不知道应该将这个小姑娘托付给谁好,所以不得不答应吃完午饭带着安妮去赶节市。
十二点半威廉才回家。他是个好动的男孩,满头金发,颊上长满了雀斑,有点儿像丹麦人或者挪威人。
“母亲,我是否能吃饭了?”他连帽子都不摘,就那样跑到屋里来喊道,“听别人说,一点半就开市了。”正的生活,好像任由命运的漂浮一样。
“我等待着,”莫菜尔太太对自己说着,“始终等待着,但我所等待的事情却总是不会到来的。”
然后她将厨房收拾了一下,点着了灯,再添上火,翻出明天需要洗的衣服,先拿来泡上。干完这些以后,她开始坐下忙针线活儿。她手中的针在布料上有规律地闪着银光,连续做了好几个小时。她有时叹息一声,起身放松一下自己。与此同时,始终在盘算着,为了自己的孩子,应当怎么节衣缩食。
十一点半的时候,她的丈夫回家来了。他那络腮胡子上面脸色通红,还轻轻地对她点点头,看上去很满意。
“哦,哦!亲爱的,你在等我吧?我去帮安东尼干活了,你知道他给了我多少?就有半克朗破钱,一个便士都不多——”
“他认为剩下的都算作你的啤酒钱了。”她口气生硬地说。
“我没有喝——我没有喝。相信我吧,今个儿我只喝了一丁点儿,就一丁点儿。”他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看,我为你带回来一点儿白兰地脆饼,还给孩子们带回个椰子。”他将白兰地脆饼和一个毛乎乎的椰子放到桌子上,“嗯,你这一生还从来都不曾道一声‘谢啦’呢?”
她拿起椰子摇了摇,瞧瞧里边是否有椰子汁,当作表示歉意的回报。
“完好的,肯定不会错。我是从比尔·霍奇根森那里要来的。我说,‘比尔,你吃不了三个椰子吧?愿意送给我一个让我家的儿子和女儿吃么?’‘可以,沃尔特,’他说,
‘你相中哪个就随便拿走吧。’接着我便拿了一个,并且说了一声谢啦。我不愿意在他面前摇摇椰子看好不好,但是他说,‘沃尔特,你好看一下这个是不是好的。’于是,你看,我知道这是一个好的。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比尔·霍奇根森的确是一个好
人。” “一个人喝醉的时候,他任何东西都不吝啬,你就是和他一块儿喝醉的。”莫莱尔太太说。
“呃,你这小臊货,我倒想问一下谁喝醉了?”莫莱尔说。因为他对他在月星馆帮了整整一天忙感到十分得意,仍然在絮叨个不停。
莫莱尔太太实在是疲倦了,也听烦了他的废话,在他闷火的时候,连忙上床睡觉去了。
莫莱尔太太出身于一个历史久远并且体面的市民家庭,祖上是著名的独立派,曾和哈金森上校共同作战,始终都是公理会忠诚的教徒。她的祖父做花边生意,那时诺丁汉有很多花边厂老板破产,他也不例外。她的父亲乔治·卡帕尔德是一位工程师——一个身体高大,外貌俊美,态度高傲的人,为自己长有白皮肤、蓝眼睛感到骄傲,但是更使他感到荣耀的却是他的正派品格。戈尔特卢德的身体像母亲似的那样小巧,但是那种傲慢、倔强的性情却来自卡帕尔德家族。
乔治·卡帕尔德极其贫穷,为此而觉得烦恼,后终于在西尔尼斯修船厂工程师的手下做了头领。莫莱尔太太——戈尔特卢德——是他的二女儿。她像母亲,也喜欢母亲;但是她却继承了卡帕尔德家族的宽宽的额头和两只炯炯有神的蓝眼睛。她没有忘记她当时恨的是父亲对柔和善良、性格幽默的母亲摆出一种傲慢欺人的态度,她没有忘母亲回答说:“只要饭做好了,你就可以吃了。”
“现在还没有做好么?”他喊道,气得那两只蓝色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瞪着她。“那我就错过时间了。”
“耽误不了,用不上五分钟饭就做好了。现在刚刚十二点半呢。” “别人就要开始了。”那孩子半哭半喊着。
“即使他们开始了,你的命也没不了。”母亲说,“何况现在剐刚十二点半,你还有足足一个钟头。”
孩子赶紧去放好桌子,三人马上坐下来。他们正在吃着果酱布丁,这个孩子猛地跳起身来,呆呆地在那儿站着。原来从远方传过来旋转木马发出的吱吱声与喇叭的嘟嘟“我爹他回家了没有?”他问。
母亲回答:“没回来。” “他挽着衣袖在月星馆里给人家帮忙端酒呢。我打窗户上那个黑铁皮洞中瞧见的。” “嗯,”母亲简单地答应一句,
“他没有钱,别人或多或少给他点儿钱,他也就知足了。”
夜幕快要降临,莫菜尔太太做不了针线活了,于是直起身来到门前。处处都洋溢着快乐的节日气氛,这样的气氛后还是把她感染了。她情不自禁地来到宅子旁边的花园中。女人们全都由集市返回家中,孩子们或者抱了一条腿是绿颜色的白羊羔,或者抱了一个木马。有的时候,也有男人缓慢地经过,手中全拿着很多东西。也有些规矩丈夫和全家人一块儿悠闲地经过的。但是多数都只是女人和小孩儿走在一块儿。暮色更浓的时候,那些呆在家里的主妇个个都戴着白色的围裙,端着胳膊,在小巷的尽头站着聊天。
莫莱尔太太只有一个人,但是她早就习以为常了。她的儿子同小女儿都已经在楼上入睡了,所以看上去她的家好像正在她背后稳固可靠地支持着她。但她只要想到将要来到人世的孩子就经常觉得心神不安。她感到这个世界好像是一个极其无聊的地方,起码在威廉长成大人之前,对她而言不会有丝毫的变化。对她自己而言,只有无聊地忍耐下去——一直忍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但孩子们啊!她的确养不起第三个孩子了。她不愿意生下这个孩子。孩子的父亲在小酒馆中给人家服务,自己也喝得烂醉如泥。她瞧不起他,但又不能离开他。眼瞅着肚子里这个即将来世的孩子,她的确有点儿接受不了。如果不是因为威廉与安妮,这样的每天和贫困、丑陋和庸俗打交道的生活她真的早已经厌倦了。
她来到宅子前面的花园里,只感到身体很沉重,无法挪步,但在房间里又没法呆下去。天气闷得让人无法喘气。想一想将来和她这一生的前程,她就感到自己像是被人活活地埋了一样。
宅子前面的花园是山蜡树篱围起来的一块小小的方地。她在那里站着,尽可能地想把自己溶入花香与很快就要消失的美丽的暮色中。在园门对面,高大的树篱底下,是上山的台阶,两边是已经割过草的草坡,沉浸在一片眩目的霞光当中。天色变化很快,那一片霞光瞬间就在田野上不见了,大地和树篱都被暮色所笼罩。天逐渐地黑了下来,山顶上亮起了一簇红色的灯光,从红色的灯光里能够看到喧闹的集市已经逐渐地散去了。
不停地有人沿着树篱下面那条伸手不见五指的小径摇摇晃晃地往家走。有位年轻人一头冲下山脚旁的那段陡坡,“嘭”的一下跌倒在石阶上。莫莱尔太太禁不住哆嗦了一下。那个年轻人爬起身来,口中高声骂着,样子怪可怜的,似乎石阶有意想把他弄伤一样。
她转身走到屋里去,心想这样的生活不知道是否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她现在已经渐渐地意识到,这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了。她好像离自己的少女时期已经很远很远了,她实在不知道这个总是迈着沉甸甸的脚步在巴腾斯区后园的女人,是否十年以前在西尔尼斯防波堤上脚步轻盈的那位少女。
“这里跟我有什么相干呢?”她喃喃地说道, “这些跟我有什么相干呢?就算是将要来临的孩子和我又有什么相干呢!看来没有人关心我。”
一个人总是被生活所支配,身体被生活所支配,完成一个人的历程,不过这并非真记她跑遍西尔尼斯的防波堤去找船,她没有忘记自己去修船厂时,男人们都亲热地拍着她、称赞她,因为她是一个娇嫩而性格鲜明的女孩。她没有忘记那个很有意思的年迈的女教师,以后她总是喜欢到私立学校去帮助那位女教师干事,给她当助手。她手里依旧保存着那个时候约翰·菲尔德送给她的那本《圣经》。她十九岁的时候总是和约翰·菲尔德一起从礼拜堂回家。他是一个有钱商人的儿子,在伦敦读过大学,很快就会进入商界。
她总能非常清晰地回忆起那年九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他们两个在她父亲住所后院的葡萄藤下面坐着的一切细节。太阳光穿过葡萄叶之间的缝隙,投下漂亮的图案,就像一条花边织成的披肩一样披在他们两个身上。有的叶子完全黄了,似乎一朵朵平展着的金花。
“不要动,”那个时候他喊着,“看你的头发,我无法描述你的头发像什么!像黄金与紫铜似的闪着亮光,像烧熔的铜似的发红,太阳光只要照到就像一根根金丝。无法想像别人居然说你的头发是褐色的。你的母亲还说是灰色的呢。”
她看见了他的闪闪发光的双眼,不过她的平静的神情却不曾流露出心底深处的激动。 “但你说你讨厌做生意。”她纠缠着他问。
“我讨厌。我不喜欢做生意!”他情绪激动地喊着。 “你可能想当一个牧师吧。”她半请求地说。
“是的。假如我觉得自己能当一个上等的传教士,我就喜欢做一个牧师。”
“那你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呢?”她的音调中充满了愤慨,“假如我是一个男子汉,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止我。”
她高高地抬着头,他在她跟前倒有些畏缩了。 “但是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固执的老头。他想叫我去做生意,我明白他言出必行。”
她喊着:“但是你不是一个男子汉么?” “是个男子汉又能算得了什么。”他无奈地紧皱双眉回答道。
现在她在巴腾斯区忙于操持家务,对于男子汉是怎么回事多少有点儿体会了,她知道这的确不能算得上什么。
她二十岁的时候,因为身体很差,于是离开了西尔尼斯。她的父亲退休返回了在诺丁汉的老家。约翰·菲尔德的父亲那时已经倾家荡产;当儿子的不得不去诺尔伍德做了教师。她始终没有听见关于他的消息,两年以后,她决定去打探一下。才得知他已和他的房东太太——一个四十多岁的富有的寡妇结了婚。
但是莫菜尔太太依然保留着约翰·菲尔德送给她的那本《圣经》。现在她已经不相信他那时会——哎,他那个人到底会怎么样或是不会怎么样,她现在已经相当明白。所以她是为了她自己才保留着他的那本《圣经》,并且将对他的思念埋在内心深处。直到她离开人世的那天,三十五年中,她从来都不曾说起过他。
二十三岁的时候,她在一次圣诞节舞会上碰到了一个来自埃里瓦什谷的年轻人。莫莱尔那个时候二十七岁。他体质强健,个子高大,仪表堂堂。一头自然卷曲的黑发闪闪发光,黑色而又浓密的胡须,从来都不加修饰。他红光满面,红润的嘴唇更加惹人注意,因为他总是微笑。他的笑声浑厚而响亮。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