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573762
作者简·奥斯汀终身未嫁,但她的几部小说中都蕴含着极具哲理性的爱情婚姻观,而《爱玛》更是被认为是探讨婚姻与爱情*值得阅读的经典名著。
奥斯汀用《爱玛》道尽了婚姻与爱情的真相,不信你看~
◎婚姻&爱情里,三观上的“门当户对”比家世上的“门当户对”更重要(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爱玛自信坦率、富有主见,*终和正直善良、博学远见的奈特利先生步入婚姻;
牧师埃尔顿爱慕虚荣、贪恋财富,于是他娶了一个虚荣做作、浮华务虚的太太;
哈丽特单纯善良、渴求安定,然后嫁给了秉性淳朴、勤恳踏实的农夫马丁。
……
◎婚姻&爱情里,精神独立比经济独立更重要。
>>爱玛说:
“我有没有魅力都不足以诱使我结婚,我必须发现对方是有魅力的。”
“女人不应该只因为男人和她求婚、或一直缠在她身旁、会写情话绵绵的几封信就随便允诺。”
“我不能理解四五十岁的人怎么就不能像二十几岁时那样去做事,女人能够用眼睛、手和智慧做到的事,年老以后我还会照常去做。”
……
◎婚姻&爱情里,学会“套路”很重要。
在《爱玛》一书中,几对男女的姻缘都曾几经波折,他们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都用了一些富有技巧的“套路”去经营姻缘;
比如,泰勒小姐对韦斯顿先生怪习惯的包容;再比如,奈特利先生对爱玛的默默守护,弗兰克对简毫无保留的夸赞……
……
爱玛是个聪明富有、热情开朗的姑娘,从小生活无忧,热衷于为身边的男女介绍姻缘,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爱情,并宣誓终身不嫁。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她结识了私生女哈丽特,于是爱玛自作主张地为她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荒唐恋爱。
这一切,被年长她16岁的奈特利先生看在眼中,他十分反对。奈特利先生是爱玛姐夫的兄弟,与爱玛家关系十分密切,是海伯里地区有名的黄金单身汉。他与爱玛关系密切又整日斗嘴,看不惯艾玛的乱点鸳鸯谱,又暗自被她率真的个性所吸引。
而一次次的恋爱撮合失败之后,爱玛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荒唐与幼稚,也发现了内心深处对奈特利先生的爱慕,这虽与她终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坠入情网的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天真的誓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玛》是奥斯汀所有作品中*为成熟的一部,虽然影响力不如《傲慢与偏见》,但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人物与思想内涵,都达到了奥斯汀创作的*,被文学界公认为奥斯汀*受认可、文学价值*的作品。
《爱玛》是奥斯汀生平所写过的*伟大*有代表性的作品。
——英国文著名艺批评家 凯特尔
十八世纪末,女小说家辈出,至奥斯汀而达*的成就。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梁实秋
《爱玛》的结局,是文学*吸引人的转折。
——英国著名作家、《哈利·波特》作者 J.K.罗琳
第一章
爱玛·伍德豪斯小姐相貌端庄、聪明开朗,生长在富贵人家,仿佛人世间的幸福全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了。她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将近二十一年,很少遇到让她苦恼或伤心的事。
她是两姊妹中年幼的一个,父亲为人宽厚,极富慈爱,对女儿无比娇惯溺爱。姐姐出嫁后,她早早便担当起家里女主人的角色。她母亲去世很早,母亲的爱抚仅仅给她留下一点儿十分模糊的记忆。后来,一位当家庭女教师的贤淑女人填补了母亲的空缺,她很爱孩子,绝不亚于亲生母亲。
泰勒小姐已经在伍德豪斯家生活了十六年,与其说她是个家庭教师,不如说她是这个家庭的朋友。她非常喜爱两位姑娘,尤其喜欢爱玛。在她们两人之间,姐妹亲情胜于师生关系。泰勒小姐脾气温和,即使在原来执教时期,也难得强加什么限制;现在,教师的权威早已烟消云散,她们就像相依为命的朋友一样生活在一起。爱玛喜欢做什么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虽然她高度尊重泰勒小姐的判断,但是决定主要由自己做。
在爱玛的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其实在于她过分自行其是,在于她天性稍稍有些自负,这些不利因素在许多情况下能妨碍她充分享受乐趣。然而,这种危险目前尚难察觉,根本不能视为她的不幸。
悲哀降临了——仅仅是个轻微的悲哀而已——但降临的形式并没有让人感觉到丝毫厌恶——泰勒小姐出嫁了。失去泰勒小姐使爱玛平生头一次感到了悲伤。在这位亲爱的朋友结婚的日子里,爱玛才第一次坐下来悲哀地想象着未来。婚礼过后新人离去,饭桌上只剩下父亲和她,不可能指望有第三个人在漫长的夜晚来活跃气氛。她父亲饭后便早早上床安息,她只有独坐炉前痛惜自己的损失。
她的朋友在这桩婚姻中面临着种种幸福的前景。韦斯顿先生的品格无懈可击,财产富足,年纪适中,态度也很谦和。爱玛一想到自己一直希望本着自我牺牲精神和慷慨的友谊看到这桩婚姻成功,就感到些许满足,但是那天早上的情形对她来说却是阴郁的。每天的每个时辰她都感到需要泰勒小姐。她回忆起她慈祥的音容笑貌——十六年来她一直是那样和蔼慈祥——记起自己五岁起她便开始教授知识,陪自己做游戏——回忆起她在自己健康时不惜竭尽全力,为使她高兴而时时相伴——在自己幼年生各种疾病时更是百般照料,无微不至。为此她心中时常洋溢着感激之情;在伊莎贝拉出嫁后的七年间,家里只剩下她们两人,交往中两人平等相待,毫无保留,那更是亲切美好的记忆。那是个非常难得的朋友加伴侣,富有才华,知识丰富,乐于助人,态度谦和,对家庭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对家里关心的所有事务全都十分感兴趣,对她尤其重视,对她的各种乐趣,对她的种种想法都非常感兴趣——爱玛尽可以将自己的各种念头统统倾诉给她,而对方太爱她了,绝对不会挑她的毛病。
她该如何忍受这种改变呢?不错,她的朋友离开他们仅仅不足半英里远,但是爱玛意识到,半英里之外的韦斯顿太太一定与这所房子中的那位泰勒小姐有着天壤之别。尽管她天生便具有优越感,后来更加强了种种优越意识,然而她却面临精神孤独的极大危险。她深爱自己的父亲,但是他并不是她的伴侣。无论进行理智的还是逗乐的交谈,他都无法跟上她的思路。
由于伍德豪斯先生娶亲时已不年轻,父女之间年龄的鸿沟被他的老态和习惯衬托得更加显著。他终生病魔缠身,既不能锻炼身体,也无暇培养心智,于是未老便已先衰。虽然他的友善心灵和温和的脾气处处赢得人们的爱戴,但他的天资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受到恭维。
与其他人比较起来,她姐姐并不算嫁得很远,住在离家仅仅十六英里以外的伦敦,然而并不能每日随意来访;她不得不在哈特费尔德宅子熬过十月和十一月里许多漫长的夜晚,最后在圣诞节前夕才能盼来伊莎贝拉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享受与人交往的喜悦。
海伯里是个规模接近城镇的大村子。尽管哈特费尔德宅子有自己的草坪、灌木丛和自己的名称,但是它其实属于海伯里。然而,在这个村子里也找不到能与她的智慧相匹配的伴侣。伍德豪斯家是当地的望族,为众目所瞩。由于她父亲是一位公认的谦谦君子,她在村里便有许多熟人,然而这些熟人中没有一个能代替泰勒小姐,哪怕仅仅是代替半天也不行。面对这令人忧郁的变化,爱玛除了叹息和胡思乱想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好想,直到父亲醒来,她才不得不强装出欢乐的模样。父亲在精神上需要有人支持,他是个神经质的男人,有精神悒郁倾向;喜欢跟自己熟悉的任何人交往,分手时总是感到难过;他讨厌任何变化。鉴于婚姻是变化之源,所以提起婚姻他就不愉快;他自己亲生女儿的婚姻至今也不能得到他的认可;若不是出于同情,他绝不会提起她,尽管那是相爱的结合。现在,他又不得不与泰勒小姐分手。他是个稍有些自私自利习惯的人,根本不可能想象别人可能跟自己有不同想法,他倾向于认为泰勒小姐做了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不但对大家而且对她自己也是件伤心事,他认为她的整个余生在哈特费尔德度过要幸福得多。爱玛微笑着,尽量与他进行愉快的交谈,以便将他的思绪从这个问题上转移开。但是,茶点端上来时,却根本无法阻止他一字不差地重复午餐时讲过的话:“可怜的泰勒小姐!——我真希望她能回到咱家。韦斯顿先生怎么就看上了她,真让人遗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