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05855
这不是鸡汤,而是你日复一日的迷思
我在忙什么?
——日复一日,你来不及作答,来不及发问。
你在忙什么?
——堪布给你棒喝,暂停时空,逆转惯性。
影响力遍及全球的佛教大德
畅销书《苦才是人生》作者索达吉堪布
穿越时空的“伏藏”之书
洗濯尘世的智慧,守护心灵的沉静
2.问佛陀情为何物
3.科技时代的佛法
4.减轻压力的智慧
5.佛陀眼中的利他
6.佛教的低贪生活
7.心地无私天地宽
8.幸福的根本是心
9.科学怎样让人更幸福
10.怎样面对痛苦
11.快乐的八个秘诀
12.只为一颗心
前言
曾经有人跟我说,他跟妻子可以两三天不联系,但手机离开一刻就坐立难安。手机比家人还亲。他这句话,的确反映了一种时代状况:人与人的感情越发淡化,对外物的依赖越来越强。
在过去,一个人衣食无忧,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要求。而今,信息爆炸,各种欲望扑面而来,每个人不仅在外面不停地忙,内心也特别忙,忙了一辈子,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么。
因此,寻找让心宁静的智慧,此时尤为重要。这种智慧,在佛教中俯拾皆是。
佛教虽然历史极其悠久,但其智慧并没有过时,处处散发着鲜活之力,如同穿越千年的灵丹妙药,功效没有任何改变。
为了让更多知识分子了解这种智慧,近年来我去过近百所高等院校,没有拿任何讲稿,直接用心与心交流——交流自己在过去三十年中对佛法的感悟和修证,告诉他们怎样面对人生的点滴。
不少人听后,说受益很大,再三劝请我汇集出版。于是,我从以往整理的演讲资料中,抽出部分内容重新编辑,以此献给忙碌的你。
身体的忙碌,根本在心。但愿由此你能得到佛教中的宁静心灵,减少无意义的忙碌,活得更加淡定。
索达吉
2015 年1 月24 日
他为什么会出这本书?
曾经有人跟我说,他跟妻子可以两三天不联系,但手机离开一刻就坐立难安。手机比家人还亲。
他这句话,的确反映了一种时代状况:人与人的感情越发淡化,对外物的依赖越来越强。
在过去,一个人衣食无忧,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要求。而今,信息爆炸,各种欲望扑面而来,每个人不仅在外面不停地忙,内心也特别忙,忙了一辈子,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么。
因此,寻找让心宁静的智慧,此时尤为重要。这种智慧,在佛教中俯拾皆是。
……
(摘自本书序言)
他如何解读“忙”?
现在,好多人都在低头看手机,走路在看、吃饭在看……他们所谓的“忙”,大多不过如此。
这种“忙”得不到自由。乔布斯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自信,则是从自律来。自律,就是严格控制自己的时间。”
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其实,我们也要学会把控时间,真正做些有意义的事,同时偶尔也要观观心,不要整天“忙”不停。
有一首诗我很喜欢,抄录于此,也许会让你对“忙”有另一层理解: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摘自本书后记)
这本书里都写了什么?
—TO 爱情—
在空性中,一切不存在,爱情也不例外;但在世俗层面,佛陀并不反对正常的感情生活。
若有人问佛:“应当如何对待爱情?”佛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会说:对情不要太执著,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是作茧自缚。
《无量寿经》中讲:“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我们出生时是独自一人,死时也是孑然一身,没有谁能永远陪伴自己,所以不要认为“没有他,我就活不下去”。
有些人明明懂这一点,就是不愿意接受。讽刺的是,越是害怕失去,越有可能失去。
……
—TO 科技—
中国古代,也有过非常先进的发明。比如,春秋末年,鲁班造出了汽车、飞机的雏形。《酉阳杂俎》记载:鲁班制作的一只木鸢,高飞三日不落,他父亲偷偷骑上之后,一飞竟飞到了苏州。鲁班的母亲,骑上鲁班造的木马车后,《论衡》中说:“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此高明的技术,为什么没有留传于后世?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这些发明是奇技淫巧,钻研多了,会玩物丧志。尤其儒家看重的是“道”,认为下等人才迷恋“器”,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而现代人恰恰相反,把目光都盯在科技上。利用各种科技,许多人看似活得很舒服,可是心里的迷茫,只有自己清楚。
……
—TO 环保—
造成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碳”,而是“贪”——别人穿香奈儿,你也想穿;别人买iPhone,你也想买;别人有宝马,你也想要……但你想过没有,这些要用掉地球上的多少资源。
印度的甘地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贪欲真的非常可怕。在它驱使下所做的一切,暂时看不出什么危险,但如同煮在水中的青蛙,等意识到问题严重,就来不及了。
当然,克制贪欲,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剃光头,去寺院出家。其实,人只要有中等的物质条件,就可以活得不错。我们这一辈子,有几件衣服蔽体足矣,吃穿住用不必奢华,差不多就行。在我们佛学院,一间小小的土房,修行人可以住上二十多年。
所以,每个人应该反省:有必要纵容自己的贪欲吗?
……
—TO 慈悲—
慈悲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有。只有明白了为何要慈悲、怎样拥有慈悲,才能真正做到慈悲,坦然放下仇恨。
有一位堪布,曾蒙冤入狱很多年。被释放后,一位大德问他:“你在监狱里,怕的是什么?”他回答:“我怕的,就是对那些伤害我的人失去慈悲心。”
这句话令人动容。换成是我们,身处那样的环境,害怕的会是什么?
……
—TO 痛苦—
当你卧病在床,或名声受损,或穷困潦倒时,可以发愿:“世上也有许多跟我一样的受苦者,愿他们的苦难成熟于我身,由我代受,他们都离苦得乐。”
然后,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一切安乐变成白气,施给众生;向内吸气时,观想他们的一切痛苦变成黑气,融入自己。
这是除苦的方法。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