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95205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澄明恬美的山居散文 独属终南的精美风景 竹林小院的一器一物
=来书里做一场隐居梦!
◆一个90后女孩在终南山建造了一所世外桃源
90后女孩祥子,走遍终南山72个峪口,找到一处栖息之地自己建造院子。修墙、补瓦、劈柴、铺路、开垦、建造,从一砖一瓦到一个桃源小院。
◆网络点击上千万的极致山居生活美学
网络热搜千万 ,乐活、网易纷纷报道的生活方式。6年时间,没有男朋友,没有过多的社会活动,有的只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院子里装满的是你所想到的美妙生活
春日开荒种菜、夏日游山赏花、秋日采漫山野果、冬日围炉煮茶……闹到竹林一片,山风呼啸,静到蝉鸣雪化,静待花开,你所想到的所有美妙的生活方式,都在这里呈现。
◆独属终南的精美插图和竹林小院的一器一物,柔然纸张,带你走入山居梦境。
愿读完此书的你我,回到生命本质,毅然去追求内心想要的生活。
内容简介
2013年,女摄影师祥子来到终南山,开始自己的山居生活。她亲手修葺了竹林间的小院,春日开荒种菜,夏日游山赏花,秋日采漫山野果,冬日围炉煮茶。她一生的山居故事徐徐展开……
目 录
第一章:我的山间小院
此生有幸遇见, 还请多多关照
山居 , 一件与优雅无关的事
柔软的美好事物
清晨醒来,一朵花开了
竹林里的厕 所
认真生活,就是亲手种菜亲手做饭
入世的狗 , 出世的猫
母亲在小院的日子
第二章:一花一物都是诗
翻山越岭去喝茶
尺八缘
我有一只碗,很美的碗
行走在大地之上
竹林听风
清简过生活
别寻了, 终南山早已无隐士
相遇多年,他乡已成故乡
第三章:烟火人间
野菜生活
厨房里的小确幸
白菜煮豆腐
泉水火锅
锅碗瓢盆亦道场,柴米油盐亦修行
第四章 同住山林中
小青道长
穿汉服的人
云老师和云嫂
带上孩子,到大自然中生活
免费在线读
后记
2013年,因缘际会,我留在终南山开始山居生活。后来,知道这座山自古以来就是佛家道家的修行地,就开始拜访这些居住山林的修行人。
直到2016年,我发现:所谓的”修行”不是在万般寂静的虚空里,而是在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里;所谓的”成长”不止在别人的谆谆教导里,
更要落实于对自身一言一行的觉察里。于是,我从”向外求”转变到”向内看”。山中四季里的一草一木、自我起心动念的一瞬一霎,都成为我观察和觉知的对象。
同时,我也把对佛道修行人的关注转移到没有宗教身份的普通山居者。山居生活对宗教修行者来说是传统修行途径,而对普通山居者来说则是一场生命的抉择。在这个被物质主宰的时代,山居者们主动放下曾经都市里的一切,退回到山林里,也退回到自己的内心里。他们的自我价值不再建立于外在事物上,而是回到生命本质,毅然去展开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向往山居生活的美好,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山居生活美好背后的考验。所以,在我看来,能长久在山中居住下来的人,都是勇士。我真心致敬这些平凡而又真诚的人生。
人生,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最好的前进方向就是听从自我的内心。沿着这个方向,终能拥抱自己生命里的光。
愿你和我,都能勇敢地去拥抱生命里的光。
前言
我的童年时期,曾有一段寄居乡下的时光。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在那时便开始彰显,花草树木是最吸引我的事物,一只昆虫也能让我专注地观察半天。回忆起储存在我脑海的第一个人生画面,是独自一人在宽广无垠的田野间行走奔跑。初长的青草翠绿而柔软,我的裙角滑过草间在风中飞扬,累了便躺倒在草地上。时隔二十年,再回忆起那个画面,我依然记得那鼻腔闻到的青草香气,皮肤触到的阳光温暖,还有在大自然里轻松自在的心情。这存在于脑海的第一个人生画面仿佛是一个寓言:大自然,不仅是我生命记忆的开始,亦是我寄予身心的承载。
十八岁那年,我成为一名人像摄影师,对行走充满了向往。一心想要出走,想去看见大海,想去看见沙漠,想去看见远方的人群,想去看见那个在心底蛰伏已久想要奔向自由的自己。
二十岁那年,因为厌倦影楼模式化的拍摄,我便买了人生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开始一种行走式的拍摄生活。热爱的摄影和想要的行走生活结合在了一起,既可以拍照赚钱,又实现着自己行走世界的梦想。
于是,北至新疆、东北,南至海南、广东,西到云南、西藏,东至福建、江浙……两年的时间里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不是人文建筑,
就是当地自然景观。随着拍摄日益稳定,我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开始到国外去行走拍摄。
在尼泊尔,我遇到处于”间隔年”的外国高中生,他们会在进入大学前用一年的时间周游世界、实践生活,以便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在柬埔寨的森林农场,我遇到了十几年来与家人一起周游世界,从未进过学校、一直接受家庭教育,同时充满灵性的法国小姑娘;在泰国东北部的苏卡多禅院,我每天清晨跟随禅院的比丘和麦琪们一起光脚托钵,信众们跪在路边把最好的食物供养,清晨暖黄的光将那画面映衬得无比神圣;在柬埔寨吴哥窟,我凝视宁静伫立的石头们,每一块都寄存着来自千古的寄语;在巴厘岛罗威纳的海洋里,我看见海豚们成群地在光波里飞跃……但所有的旅途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马来西亚之行。
年轻的心总是充满挑战的渴望。我徒步行走过高原,攀爬过大山,对大海也充满向往。这向往背后也带着深深的恐惧:那无边无际意味着无限的自由,那深不见底却又意味着不可预测、不可掌控的未知。这一年,我决定挑战自己,去学心念已久的潜水。爱海,那就去;怕海,那更要去。
在网上查阅资料,最终将马来西亚的诗巴丹作为目的地。诗巴丹岛是世界排名前十的潜水胜地。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天然环境,规定每天登岛的游客、教练、船员不得超过120个名额。没想到我报名时登岛名额已排到了半个月之后。于是我决定在距离诗巴丹岛最近的马布岛住下来,同时在这里考取登诗巴丹必须具备的PADI开放性水域潜水证书。
马布岛是位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交界处的一个小岛,它四面环海,只有开发旅游的商家、菲律宾的非法移民和前来潜水旅行的游客。到马布岛的第二天,潜水课程开始。看完潜水基本技能的录像带以后,教练带领我们到水面仅到胸口的浅水区讲解潜水实际操作。
教练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侨,脾气有些古怪。当他指挥学员们蹲下身来将头埋进海水里初步体验水下呼吸时,我对大海的恐惧涌了上来。因为我担心:吸气管会不会突然爆裂?潜水时用嘴巴呼吸,那万一口腔里有痰了该怎么办?
眼看着其他学员纷纷进入海水,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恐惧傻傻地站在那里。待他们从水里直立起来,我向教练说出我的担忧。而教练显然是丝毫没有耐心的,冷漠地回了句:看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于是,我硬着头皮与大家一样蹲下,将自己身体全部沉浸在海水中。
果不其然,对海水的不适应感让我身体左右摆动,一番挣扎后,一些海水进了嘴巴,喉头瞬间干涩。怎么办?我要将这海水吐出去!拔了嘴咬就没
了呼吸,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向嘴咬里吐?可是,嘴咬是唯一的呼吸通道,
吐出去后不就堵住空气了吗?
一阵慌乱中,我只好将混着海水和口水的液体吞咽下去,海水里浓度极高的盐分使我感到喉咙如被千百只蚂蚁抓挠,再度挣扎中,嘴咬竟直接脱落。我连呛了好几口海水,喉咙瞬间像是灼伤爆裂一般。我挣扎着站起来,
惊魂未定地离开海水走到岸上。海水的侵袭让我感到委屈,自己的无能让我感到愤怒,我忍不住大哭起来。
这时,教练露出水面,向我吼道:你还学不学?不学你就没机会了!
恐惧将我拉上岸,对海底的向往和挑战自己的决心让我擦干眼泪,再次迈向大海。
学员小组里一位女士看我不停清喉咙的落魄样子,说:嘴巴里进了海水时,像平常吐口水那样直接吐就行了,口水会直接出去,不会影响呼吸管道的。她还向我示范,我将自己埋进海水跟着做了一遍,果然是这样。克服了
对吞咽海水的恐惧,再进海水时我淡定了很多。
接下来,学习了潜水眼镜排水、升压降压、海底潜水救急等技巧。下午便开始真正潜水了。我生平第一次潜入海底,第一次见到在陆地上看不到的形状各异的海底生物。三天后,我潜到了海底十五米的深度,开始等待十二天后的诗巴丹潜水。
在等待的时间里,马布岛的生活是充满生趣的。这个小岛,一个小时就能步行走完一圈。每天上午,很多当地的小孩驾着木头小船来到沿岸的客栈下,等待游客给零食和糖果。他们大都家境贫穷,一座木头搭建的窝棚就是
一家人的住所,有的则是一家人生活在几平米的小船上。那些孩子与国内满脸诅丧的乞讨者不同,他们脸上满是笑容,那笑容里没有谄媚,没有卖穷,更像是向自己的姐姐哥哥撒娇。退潮时分,孩子们便和家人一起带着篓筐捡
拾搁浅的海鱼。每天走一圈小岛也是我的日常生活。下午,海水涨潮,孩子们便扎堆来到旅店高高的平台上。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从高高的平台上纵身跃起,然后任凭身体重重跌入海水。海水溅起高高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海底的孩子们轻轻翻身就游出十几米远,再回来爬上平台继续纵身一跃。我始终不敢像他们那样纵身跃入大海,但看着他们自由的身影–那是由灵魂深处散发出的自由,那是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每日被家长盯着考高分、上补习班的孩子身上看不到的自由–
我蛰伏在深处的感伤被一层层疗愈,我的恐惧一层层剥落下来。
终于到了去诗巴丹的日子。从马布岛出发,约半个小时的船程。诗巴丹是一座方圆数百米的小岛,岛上草木交织,四周有细沙铺成的浅滩。放眼望去,除了一个供潜水团体统一泊船的小码头外,没有任何人类居住的痕迹。
这里的海水尤其干净,我站在小岛和深海的临界点向下望去,出现在我眼前的,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异国度: 海水是那么蓝,像一个迷醉的梦境;
海水又是那么清,阳光折射的光斑透过流动的海水与沙石交相辉映,眼前所有动植物一览无遗。远处海底高低起伏,像是坐落着一处处高耸的山脉。各色珊瑚错落有致,数不清的大小鱼儿畅游其中,那些鱼儿的模样和颜色怪异又和谐。这里的一切,都是超乎我想象力的存在。随着潜水团体潜入海中,我看到缓慢优雅的巨大海龟、美到让人失语的海底植物,以及数以万计迅速
游动的鱼儿形成的飓风……我像初生婴儿一般被眼前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
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我望着海底另一个世界,满满的无以言表。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那些陌生的物种,我竟没有丝毫恐惧。我与这美妙得不可思议的海底世界合而为一,只有对大自然造物主深深的赞叹和敬畏。
以前,我喜爱大自然,却从未想过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生活中,人们或是忙于工作和挣钱,或是忙着迷茫或拼搏,从未有人教导我们,生命原来可以用完全不同的姿态度过。我曾以为人生必须像身边所有人那样,努力工作,努力买房,在拥挤而喧嚣的城市度过自己的一生。
经由诗巴丹之旅,上天向我传达了改变了我一生的讯息–人,不只可以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度过一生,还可以和谐完美地融进大自然,可以创造生命的无限可能。这人和自然合一的画面,让我生命的某个通道打开了。
结束了这趟旅程,我踏上回国的路途。在不久后,2013年的秋季,好友约我去终南山游玩。这座山的古意和秀美使我一见倾心,并决定停下持续了近四年的行走拍摄,留在终南山过向往已久的山居生活。在无数城镇青年奔向都市,想要征服城市时,也有一部分人丢弃都市里原本风生水起的生活,去到山野间,过着遵循内心的生活。而我,也成了这其中一员。
我在终南山脚下一个四周种满桃花的土房里独居了两年。后来,重新搬到了一处坐落在竹林里的院子。在桃源小院的山居生活已出版成书《把日子过成诗》,而这本《我的小院》,则记录我在竹林小院的生活。
这个坐落在终南山深处的小院只有三间废弃多年的泥土房,初遇它时,它潮湿且脏乱。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将它清理、修缮、重建,待屋内设施建全、小院篱笆扎起、院外开荒菜苗种下,它逐渐成为一个诗意的栖息地。这期间有美好感动,也有艰苦考验,这本书的每一篇章都做了如实记录。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每个看到它的人:你可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完全有能力去创造属于你的自由。
在追逐自我的道路上,如果这本书能有幸为你带来些许勇气,它便功德圆满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