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382238
某个时刻,当你对一件事情拥有所谓的一点经验的时候,这事情却已如列车般呼啸而过了,爱情是,婚姻是,青春也是。我们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于是,一代代人就只能将那些经验记录下来,既是对那些不想忘却的事的纪念,也是对下一代人的温柔提醒。
提醒20多岁的你们,今天你所经历的一切,20年前的我们感同身受。每一代年轻人走出校园,看着偌大而繁华的北京,欣喜之余都不禁会问:偌大的北京哪里是我的栖息之所?这里的繁华真的会和我有关吗?
青春有多美丽,似乎就有多迷茫,但请你记住:永远不要被打倒。
永远像等待四月的风一样期冀美好的未来,永远不怕打碎旧我去重建新我,永远不要忘记在*好的时光里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因为,青春太美,而她只有一次。
六个大学女生在她们*好的年华里来到了被称为“传媒界黄埔军校”的大学。她们对这所大学很好奇,更对即将到来的青春充满期待。
她们中有爱情完美主义者“李知”;有想通过恋爱填补青春迷茫的“宋小”;有家境贫寒却一脚迈入这个高消费大学的“刘小宇”;有现实且精明的“方媛”;有才华横溢却身患重病的“优优”,还有对爱情如勇士般充满大无畏精神的“萱萱”。
她们在自己的青春里,遇到“爱”,也遇到“伤害”;经历“欢乐”,也经历“眼泪”;心怀梦想,也承受梦想被现实击碎后的痛苦、消沉。但她们从未放弃成长,从未停止欢笑,从未被真正打倒。
有趣、有爱、打不倒是她们的青春信仰。
尽管青春不能复制,每个人拥有每个人的命运,但听听这样的声音,看看这样的故事,面临自己的青春时,会得到一些勇气。伯夷叔齐之后,每个挨饿的士大夫,瓶倾瓯斜、无力举火之际,总能得到安慰。
大一:斯人若彩虹,遇到方知有 /001
有些人突然出现在生命中,带着迷人的魅力,四射的光彩,惊艳了岁月,然后,就不曾离去。
大二:青春少年样样红 /089
郭书看着李知求饶的样子,笑得那么得意,那么开心,那么纯粹。那个不害臊的秋天真美。
那个时候,李知才明白,只有强大起来,当你想为自己爱的人付出的时候,才可以付出。爱情可以让人柔软,也可以让人学会坚强。爱是软肋,也是铠甲。爱真好。
大三:成长的烦恼 /167
他们都不完美,他们会在这份爱情中努力变得完美,努力学着爱别人,努力学着爱自己。
大四:广院,再见 /283
爱情不是在只缺爱情的时候,才需要。爱情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更强大,让我们努力地跨越各种障碍。它不是鸟儿翅膀上的黄金,它是鸟儿高飞的动力和目标。
二十年后:少年归来 /391
和这所大学相比,我们太平凡,但那又怎样?纵使广院就是人生的点,那又如何?广院依旧高大,而我们依旧平凡,承认这点又能怎样?
我们都很平凡,但是,我们依旧在努力。
《广院女生男友守则》 /405
后记 /407
热力学定律下的青春底色
李智勇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小说。看完之后,让人思考一个命题:青春的底色是什么?
答案可能有很多种,热血、明亮、满舞台的纸飞机、深夜撸串拼酒、篮球场上的欢呼……
都对。可我却想起艾略特那著名的诗句:四月是个残酷的季节。青春的底色中,应该有“残酷”二字。
因为青春的主题,是成长。
一
成长是个什么过程?从无到有。所有没的,必须一点一点攒出来。
根据热力学定律,你从一只40斤的象宝宝长成400公斤的大象,必须老老实实输入至少760斤的能量,缺一克都不行,这叫能量守恒。纯能量自然界没有,要想得到760斤的能量,可能需要吃下7600斤的香蕉,折损率高得惊人。
看一本书,可能只能提升一丁点认识;办砸一件事,可能连总结经验的点都找不到;表白被发了五张好人卡,在心仪的姑娘面前还是一脸懵懂。
这个过程急不得。所以有1万小时定律。1万小时的刻意训练——不是随便练练就行的那种,走出舒适区,怎么不舒服怎么来。不擅长反手挥拍?好,一天至少练5000次,每次都得精力集中,这样练上足够多的时间,才能看到一点点效果。稍有放松,又会掉回从前。
每天晚上做梦时,你幻想自己是一只翩翩于众人面前的蝴蝶;睁开眼,你还是那条毛毛虫,蝴蝶需要时间堆积,才能长出来。
二
热力学定律还不可怕,可怕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即:一个系统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的情况下,无序性不可能减少。
翻译一下,一个房间,你不打扫,只能越来越乱,不会自动变整洁。
我们就是一个个乱糟糟的房间。十几年的经历,在里面堆了很多杂物。穿衣习惯、说话口音甚至乡村陋习,应有尽有。成长并不是只做加法就完了。毛坯中的你,跟想象中的蓝图一对比,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减。一堆乱七八糟的石头,不往下凿,能是个维纳斯?
没别的办法,接着输入能量吧。所有多的,必须一点一点磨下去!
京剧大师盖叫天,有一次腿骨折,让庸医给接错了,没法再上台演出。找到外国医生求治。洋大夫一脸无奈:你这腿都长结实了,没办法了。盖叫天一使劲,咔!把腿在桌子里别折了,“大夫,现在行了吧?”
成长要打碎旧日自我,理好骨头茬儿,接好神经血管,慢慢长好,这叫重塑。这能容易吗?
三
您要说,这俩热力学定律我认了,不就照着蓝图,该加加、该减减吗,这有什么呀?
还有一关:蓝图呢?
哪有现成的、能够用得上的蓝图?
成长,还面临着丧失了对整体性的想象力的困境。小学、初中、高中,都有确定的想象空间:拿高分、老师表扬、升学。逻辑清晰、法则简单,简洁得像个优美的一次函数。大学,从稚嫩迈入成人的后阶段,突然之间,一切都模糊了。爱情的法则、和同学美好相处的逻辑、融入都市并扎根下来的路径,都隔着一层雾,看不真切。
我愿意努力,可我往哪努力,怎样努力是有效的呢?
没有即时反馈,甚至就没有反馈。这不是游戏,每做对一步,头上会出现一个“ 50”的奖励。成绩好就能留在北京工作吗?长得好看就能拥有美好的爱情吗?爱得投入就能长久吗?对不起,这些都不再是线性关系。
当电脑调度了大量计算资源、占据了大量内存也算不出结果时,它就会宕机。青春就是人容易宕机的时期。迷惘、孤独、焦灼、患得患失、无故悲喜、披发佯狂、寻愁觅恨……这些情绪汇聚成特有的青春焦虑。
四
当然也有快乐。只要你往前走、往上走,等雕刻自己的痛劲儿、累劲儿过去,快乐就会不期而遇。
记得作家王小波写过三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外头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学生模样,用眼神互相打气,坚持把一首曲子拉完。音乐殿堂怎么了?演奏水平还不够又如何?我们就是敢做,而且就在这儿!
小波点评:所有穷人中,唯有年轻学生穷得理直气壮,因为他们前途远大。
是的,本事还配不上欲望,身上还有不少的毛病,前途在哪里看不清楚,可是,唯因如此,一切都未固定,所以可能性,一切都有可能。也许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有希望。希望像春天北京上空的风筝一样,望着望着,就让人兴起。
失败不要紧,机会成本很低,重心低,一骨碌就起来了。
犯错误也不要紧,校园里不过茶杯风波,能出多大纰漏?改了就是了。
有本书叫作《反脆弱》,青春是天然的反脆弱时期,犹如一个不倒翁,摇摇晃晃,总是不倒;尴尬丢脸,洗把脸就好。在雕刻自己、积攒能力的过程中,胡适的话时时在起作用: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次腹式呼吸,就能高兴得蹦起来。
感觉器官簇新簇新的,因而敏锐。用到痛苦上,可能疼到天昏地暗;可是用到体验欢乐时,也幸福到刻骨铭心。至今犹记在假山旁的次拥吻,睫毛明灭,每一处毛细血管都在沸腾,每一寸肌肤都在呐喊,幸福感像小山一样降临……第二天,嘴唇都是肿的,可肿也欣喜!
一颗小石子,就让人澎湃,这样单纯的快乐,似乎就在青春阶段,才能肆无忌惮地存在。
五
这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命运交织的人物,但在我看来,也写出了两个热力学定律支配下的成长型青春。
这些人物,虽然以作者的大学同学为原型,但都进行了提炼。作者保留了那种青春的莽撞和跌跌撞撞,但是,色调尽量调暖了,事迹也进行了挪移。尽管和作者同班,我也不能认出小说中的谁是谁来。然而,这反而获得了普遍性。杂取数种人,而成典型人。这些姑娘小伙,犹如几条发端各异的小溪,在一片高地汇聚,而后彼此映发、相互交流,激荡有之、冲击有之,时而叮咚,时而幽咽,焦虑与痛苦、欢乐与兴奋,点点滴滴、丝丝片片,俱是成长之音。
永远像等待四月的风一样期冀美好的未来,永远不怕打碎旧我去重建新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好的时光里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所以,我爱他们。
尽管青春不能复制,每个人拥有每个人的命运,但听听这样的声音,看看这样的故事,面临自己的青春时,会得到一些勇气。伯夷叔齐之后,每个挨饿的士大夫,瓶倾瓯斜、无力举火之际,总能得到安慰。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会版主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