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32071

式符合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极大程度地采用高考真题,尤其是新课标卷真题更加贴近学生的高考,同时适当地加入了名校的
模拟题,让本书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感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按照学生学习进步的习惯设计了全书篇章化的结构,打
破板块化的陈旧方式,用基础篇、效率篇、难题篇和易错篇四个部分伴随学生们的成长进步。
本书篇章化的逻辑可以让成绩在60分上下的学生慢慢从基础篇开始学习,从而找到学习数学的感觉,轻松达到及格,沿
着效率篇难度篇的不断学习进步,*终突破130冲击高分,*后的易错篇帮助同学们汇总学习中容易遗落的知识点,巩固学
习成果。
基础篇
第1节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第2节命题及条件判断
第3节简易逻辑
第4节算法与程序框图
第5节复数的概念及运算
第6节数学文化与新定义问题
第7节函数的定义域
第8节函数的单调性及应用
第9节导数中的切线
第10节等差数列
第11节等比数列及数列判定
第12节数列的通项
第13节平面向量
第14节三角恒等变换
第15节三角函数的性质
第16节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第17节统计基础
第18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19节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第20节等体积法求距离
第21节解析几何初步
第22节动点轨迹方程
第23节椭圆与双曲线的焦点
三角形
第24节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
第25节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效率篇
第1节函数的奇偶性及应用
第2节混合数列求和
第3节三角同角关系
第4节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
第5节三角函数的图像
第6节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7节几何体的外接球
第8节异面直线所成角
第9节空间向量与空间角
第10节抛物线
第11节椭圆的焦半径与焦点弦
第12节圆锥曲线的中点弦及推广
第13节线性规划
第14节均值不等式
第15节绝对值不等式
第16节二项式定理
难题篇
第1节函数的周期性与对称性
第2节函数图像的综合问题
第3节具体函数的单调性及应用
第4节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
第5节数列的最值
第6节数列的放缩法
第7节三角综合
第8节球体的截面
第9节圆锥曲线的基础最值
第10节圆锥曲线弦长和面积的最值
第11节圆锥曲线的定点定值
第12节极参的综合运用
易错篇
第1节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2节函数与导数
第3节数列
第4节三角函数与向量
第5节解析几何
第6节概率统计
在新东方带过一届又一届的高考考生,经常被问到的就是“老师帮我推荐一本靠谱的辅导书吧”,慢慢我就有了自己写一本可以帮助学生提分的教辅书的想法,同时也算是对于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随着带过的学生越来越多,写书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就在这时,我了解到杨康老师也有意写书,他是新东方一名资深的数学老师,我们一拍即合,为了书稿我们不断交换意见,反复推敲,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这本书终于诞生了。
能够代表我们这个小团队写这篇前言,我感到荣幸之至,希望可以通过只言片语让各位简单地了解一下这本书的特点,为大家正式打开这本书做一个铺垫。
首先,关于总体的设计逻辑,这本书没有采用知识板块的结构,区别了大量的轮次复习用书,而是从学生的成长进步逻辑切入,依次分为基础篇、效率篇、难题篇和易错篇这四个篇章。
基础篇,旨在巩固基础,希望成绩在60分上下的同学通过基础篇的学习,可以迅速找到学习数学的感觉,突破及格线90分。
效率篇,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中坚部分,也是学生成绩的分水岭,往往学生对于这部分考点的学习效率低下,方法笨拙,计算能力很难实现自己的步骤过程需求,从而使得120分成为自己数学成绩的一堵墙,效率篇旨在介绍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扩大学生的复习成果,目的是打破120分这个魔咒。
难题篇,这部分往往是各个板块的综合题目,比如难题篇中的函数题目不仅仅是考查某一个函数性态,更多的是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对称性甚至是图像变换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些考题的位置也往往在第12题(最后一个选择)、第16题(最后一个填空),或者大题的第(2)问,通过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冲击13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
易错篇,这部分是我们在平时真实教学过程中的提炼,很多看似不起眼但是容易被忽略而又容易做错的考题,成为了考生成绩波动的重要因素。数学的单题分值至少在5分,三两个不必要的失误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所以提前预判问题、避开陷阱并解决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本书在章节讲解中更多的还原真实的课堂逻辑,用更加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讲解,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每节从导语开始,讲动机、讲出处,再到体系脑图,讲结构树体系,紧接着是核心例题讲解,进入课程主体,学会方法步骤,接下来进行练习,然后是总结和本节全练,以上过程就是一个“讲、练、考”科学结合的过程。
最后,本书的例题、练习和最后的本节全练都主要采用高考真题,尤其是新课标卷真题,更加贴近真实考情,同时适当地加入了名校模拟题。另外,本节全练的题目数量也比较充足,主要是考虑到方便学生巩固练习,毕竟数学的提分离不开反复的实践操作。
本书在编写期间,新东方西安学校高中部也历经了自己的成长与腾飞,感谢总监殷涛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在内容结构的设计上给予的指导,这些让我们获益匪浅,也让这本书增色万分。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汪操,他的专业和认真让我们非常敬佩,他是我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
感谢我们的学生,教学相长,是你们让我们更加脚踏实地,希望这本书是一个美好的开端,祝福所有考生金榜题名!
本书是我们的第一本高考数学辅导书,书中可能还有一些贻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谅解和指正,我们一定虚心接受。同时,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数学谁不爱,欢迎大家在公众号上交流学习心得,若有学习疑问,也请在公众号上留言,我们有问必答。而且,我们还会在公众号上不定期发布一些免费课程和解题技巧,敬请期待。
编者
2019年3月
第1节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开篇内容,也往往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第一题。高考对集合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其概念、关系、运算及灵活运用上,通常作为工具广泛运用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中。本节课主要从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三部分来讲解复习集合的核心考点。
一、 体系脑图
二、 核心题型
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的基本概念中,元素的互异性是常考点,对于含参数的集合,利用条件求参数后,一定要检验答案是否满足集合的互异性;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首先应清楚集合所描述的元素类型,如: 集合{y|y=x2 1}——函数的值域;
{x|y=x2 1}——函数的定义域; {(x,y)|y=x2 1}——函数图像上的点集。
例1.1(2013山东)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A. 1B. 3C. 5D. 9
【答案】C。
【解析】因为x∈A,y∈A,
所以有x=0,
y=0,1,2,
x-y=0,-1,-2;
或x=1,
y=0,1,2,
x-y=1,0,-1;
或x=2,
y=0,1,2,
x-y=2,1,0。
所以,B={0,-1,-2,1,2},即B中有5个元素。
例1.2(2013江西)若集合A={x∈R|ax2 a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A. 4
B. 2
C. 0
D. 0或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