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盒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4332
马修斯揭示了一个儿童哲学的世界,他领引着师长、父母们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以便从一个新的窗口去观察并认识孩童。马修斯的描述提供了一种“样式”,任何一位有兴趣的父母,都可发现身边的孩子具有这样的天赋。他提醒我们,对于许多幼童和青少年来说,进行哲学思考是天生的本能,就与从事音乐和做游戏一样。经常拒绝与孩子玩这种游戏的家长和老师会使自己智力贫乏,与儿童疏远,打击儿童独立的知识探究精神。
哲学可能真的是由困惑激发而产生的。但要说明这一点,并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的话,就会十分错误地认为哲学必然是非常严肃的东西。事实上,哲学常常是游戏,概念的游戏。
科学知识虽然能够解答问题,但是儿童在提出一些有哲学意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的不是一个明确的永远正确的答案。比如3岁4个月的厄休拉说自己肚子痛。妈妈说:“你躺下睡一觉,痛就会消失的。”厄休拉问:“痛会上哪儿去了呢?”如果答案只是消炎药止痛了之类的,那么原本很奥秘的联系得到了平庸的破译,孩子的认识和判断容易陷入常识的规范。
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如果一个人较喜欢驳斥孩子不合常理的“古怪”问题与令人不快的结论,那么,他一定会错失许多儿童在言谈中展现给我们的趣味,也会错失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宝贵机会。
《与儿童对话》目录??
为中文版写的序言 马修斯
序
? 罗伯特·科尔斯
致 谢
前 言
一 快乐
二 欲望
三 故事
四 奶酪
五 帆船
六 知识
七 语言
八 时光旅行
九 伦理
十 未来
十一 发展心理学
结 语
译后记
《哲学与幼童》目录
为中文版写的序言 马修斯
前 言
一 困惑
二 游戏
三 推理
四 皮亚杰
五 故事
六 幻想
七 焦虑
八 淳朴
九 对话
译后记
附录一 马修斯的儿童哲学研究 刘晓东
附录二 儿童读物书目
《童年哲学》目录
引言 开悟
一 哲学家的童年观
二 童年的理论与模型
三 皮亚杰和哲学
四 皮亚杰与守恒
五 道德发展
六 儿童权利
七 童年健忘症
八 童年与死亡
九 儿童文学
十 儿童艺术
致 谢
附录 哲学乃是童年的理性重建
译后记
这套书是属于孩子的,因为儿童与哲学之间有天然的亲和关系,他们的小脑瓜里充满着天问。这套书也是属于大人的,因为他们理应学习倾听孩子的提问,进行智慧的讨论。
——著名哲学家、作家 周国平
马修斯的儿童哲学三部曲中,蕴含了马修斯实践儿童哲学,与李普曼等人完全不同的实践路径。阅读这三本书,可以让我们对“与儿童对话”的实践方式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于伟
事实上,就我所能够搜集到的材料来看,对于许多幼童和青少年来说,进行哲学思考是天生的本能,就与从事音乐和做游戏一样,这是人之成长为人的一个重要部分。
——儿童哲学家 加雷斯·B·马修斯
在《与儿童对话》这本小书里,马修斯教授提供了许多真实案例可以让成人思考与孩子说话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深入浅出地说明这些案例背后的哲学与心理学理论背景,让有兴趣的成人能更进一步自我学习,从而提升认知儿童思维发展的能力,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台湾儿童哲学家 亲子阅读专家 陈鸿铭
《童年哲学》所致力的儿童观的进步,不只是为了解放儿童,而且也是为了成人自身的解放。
——博士生导师 儿童哲学研究者 刘晓东
与小孩说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身为小孩的父母、祖父母、老师、邻居,或是偶然认识的人,我们一直在和小孩说话。有时我们说话的目的很实际,就是要求他们把耳朵洗干净,少看一点电视,放学后换下衣服。有时我们的目的是有教育性的,我们希望他们学会自己系鞋带,背诵九九乘法表,改正说话的发音或不当的措辞。有时这个目的是社会性的,我们要求小孩尊敬长辈,和其他小孩好好相处。
如果我们是心理学家,我们可以借着跟小孩对话,了解在他们现在的年龄或许应该有怎样的表现。我们可以将孩子所说的话视为他们发展的指标,或者,这些说话的内容甚至可以显示出小孩在某个特定年龄一般应该有怎样的发展,以及这些一般性的发展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原因。如果我们是老师或父母,可以通过与小孩谈话发现他们的发展是否合乎标准。
在与小孩说话的时候,大人不会去和他们讨论一些我们自己觉得困难或有问题的话题。小孩子,单单纯纯的小孩子,怎么可能有效地想出那些连我们——有经验又成熟的大人——都觉得困惑难懂的事情呢?到底为什么小孩会对这类事情感兴趣呢?难道小孩无法“以他们自己的程度”思考这些?如果成人向小孩表示我们并不全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甚至我们也不知道到哪里寻找答案,会不会使得小孩不安、难过?要小孩认为无论他们想出什么样的难题,老师或父母早就知道问题的答案(即使是错的!),对小孩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上述的几个问题,大部分成人都觉得似乎是太夸张了,甚至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每个问题在反问的同时也强调了回答的答案。本书接下来的章节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本书取名为《与儿童对话》,也许向部分读者说明了我是想提出一些证据,借以证明某一种儿童发展理论,或是批判另一种理论。的确,稍后我确实会说明对话是如何与认知发展理论发生关系的,但是,我展示的这些谈话记录主要并不是为了提供心理学理论上的证据。
另外,或许有些读者会以为这种书名的书,书中可以引导读者与小孩进行有趣的对话。当然,如果家长或老师能够从我的方法中得到帮助,借之发展他们与小孩间的对话,我自然非常高兴,但是太过强调技巧却会把整个过程导向错误的方向。
我的第一个目的是想让成人对令人着迷的问题产生兴趣,也能帮助他们与小孩共同思考,这些问题不应该被认为是专业哲学家的独占领域。第二个目的则想尽可能生动地描绘出我和小孩相处时与我的读者平时与小孩相处时的不同之处。与小孩的这种相处是丝毫不强求的——不强求实验者接受任何事物,不强求初学者接受教师的意见,也不强求他们接受任何爱或关怀。我并不是要否定成人提供经验给小孩的价值,也不是要贬低教导他们、照顾他们的价值。然而这些事务的重要性与实行它们时会产生的困难,已有其他人详细说明或强调过了。
真正不曾被重视的(或说甚至不曾被想到过的),却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小孩相处时,一起处理纯真而意义深远的哲学问题的可能性。我希望本书的内容能让读者想象一下,小孩也能帮助我们大人探究、反思一些有趣而重要的问题,同时小孩所能达到的成就,可能与我们大人曾经达成的一样有价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