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0113034
◎ 斯坦福大学博士、NASA前物理学家、美国数学学会成员罗伯特·朗曾在TED演讲中展现了折纸的神奇魅力及其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在日本幼儿园执教多年的折纸协会技师津留见裕子与日本幼儿算数协会代表理事大迫千晶携手打造,利用折纸做教材,不仅能提高手眼协调力,还能培养超强图形思维
◎ 45种趣味折纸的详尽图文教程,难度循序逐级递进,让不擅长手工的“手残”家长也能享受到快乐的亲子时光,为小学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 设有“折纸中的图形奥秘”“图形专栏”,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等分”“对称”“旋转”等图形和空间概念
◎ 多款折纸还附有“更多折法”“折纸游戏”等贴心提示,帮助家长和孩子尽情体验折纸带来的无穷乐趣
早在19世纪末,折纸便在西方被用作数学和科学研究的工具。随后,日本也形成了研究折纸数理的热潮,多名学者投入其中并做出了卓越贡献。折纸和折纸中发展出来的结构已经在心血管手术支架、卫星太阳能板、太空望远镜、汽车安全气囊和很多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应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折纸对于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养成数学思维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以及探索和创造力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幼儿期培养数学能力,*重要的是在日常游戏中学习,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本书以5-7岁儿童为对象,选取大量生动生趣并能用来互动游戏的折纸作品,引导孩子注意图形和空间的组合及变化,培养图形思维和创造力。用这本折纸书作为孩子的*本图形思维启蒙教材,一定能让他爱上数学,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写给家长 2
折纸的基础知识 6
第1章 从三角形或长方形开始
鸽子 12
头盔 14
小星星 16
桃心 18
钢琴 20
水杯 22
小雨滴 24
手指偶 26
金鱼 29
会跳的青蛙 32
第2章 折出多个三角形或四边形
小猪 36
鲤鱼旗 38
东南西北 40
相扑 42
小猫咪 44
小家伙 46
小鸟 49
图形专栏 多个三角形和正方形 52
第3章 等分和对称
人偶 54
连体船 56
奖牌 58
衬衫 61
风车 64
小魔女 66
草莓 69
小兔子 72
图形专栏 “等分”和“对称” 76
第4章 立体折纸和游戏
手里剑 78
三方 80
尖角香盒 83
哄人船 86
纸气球 88
手表 90
纸陀螺 92
百面相 94
照相机 96
纸鹤 99
马 102
忍者 104
小白兔 108
第5章 使用长方形折纸
鱿鱼飞机 112
滑翔飞机 114
杂物盒 116
钱包 118
折纸信(心型) 120
折纸信(火箭) 122
纸炸弹 124
索 引 126
图形专栏答案 127
玩折纸,培养孩子的“数学力”!
经常会有一些家长问我:
“怎样才能培养出擅长数学的孩子?”
“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数学?”
我每次都会回答:“应该先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让孩子更多地体会到成就感和其中的乐趣。”
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必须从日常的游戏中学习,让孩子从丰富多彩的体验中获得新的发现,在折纸的同时逐渐喜欢上数学。
折纸拥有神奇的魔力,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学”的世界。
折纸与数学的“关系”
1 帮助孩子掌握(幼儿数学领域的)数、形状和推理的基本概念。
2 用一张折纸折出变化无穷的各种形状,能给孩子带来很大成就感。
3 除了平面图形,折纸还可以组合出立体形状。
4 充分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以后写字和画画可以更得心应手。
5 折纸需要按步骤折叠,能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
6 一边折纸一边想象接下来会出现的形状,能培养预见的能力。
7 在折纸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亲密交流,一起享受动手的乐趣。
折纸时,家长可以尽量使用“三角形”“四边形”“大小”“相同”“一半”“翻过来”“重叠”等数学用语,与孩子一起享受愉快的动手过程。这样,您一定能培养出“喜欢数学、擅长数学”的孩子。
知育监修 大迫千晶(日本幼儿算数协会代表理事)
让亲子折纸玩得更开心的秘诀
如果折纸作品太难,或者花费时间太长,有的孩子折到一半就会厌烦了。通过以下两个方法,可以让亲子折纸时光过得更愉快。
1 随时确认“现在折到哪一步了”
家长可以一边对照折纸书上的图形,一边和孩子一起确认“现在折到这一步了,前面应该都折对了吧”。即使知道自己折的都对,孩子也会愿意和家长一起确认“没有问题”,这样便能带来更多的乐趣。
2 添加一些“想象和猜测”
例如折出了正方形,可以跟孩子说“这是橡皮吗?”“像不像魔芋?”等,如果家长在折纸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加入一些猜测和比喻,会有助于孩子保持兴趣。家长也可以临场发挥,比如“这个形状好像枕头啊,咱们来睡个午觉吧!呼、呼、呼(把折纸当成枕头装作睡着了)……哎呀呀,快接着折吧”等,便能在稍事休息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家长也可以就此打住:“好,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咱们再折!再见,折纸,等着我们明天再来和你玩啊!”
一定不要急躁地只想着“快点折完”,让我们用放松的心情陪伴孩子慢慢来吧。
折纸指导:津留见裕子(日本折纸协会技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