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61107丛书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银保监财会类专业知识》是由中公教育财经考试研究院在研究*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编写的。
全书包含六篇内容,分别为*篇经济学、第二篇金融学、第三篇财务会计、第四篇财务管理、第五篇审计以及第六篇英语。本书中每篇内容都根据招聘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重要且难理解知识点都有对应习题帮助考生理解并从解题思路中掌握考试要点,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复习效果。
全书包含六篇内容,分别为*篇经济学、第二篇金融学、第三篇财务会计、第四篇财务管理、第五篇审计以及第六篇英语。本书中每篇内容都根据招聘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重要且难理解知识点都有对应习题帮助考生理解并从解题思路中掌握考试要点,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银保监财会类专业知识》一书包括以下内容:*篇经济学、第二篇金融学、第三篇财务会计、第四篇财务管理、第五篇审计以及第六篇英语。
本书经过中公教育财经考试研究院根据大纲仔细研究,并合理分配各篇幅中各章节的知识点,让考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复习效果。
让考生夯实基础,并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大纲的知识点。
本书经过中公教育财经考试研究院根据大纲仔细研究,并合理分配各篇幅中各章节的知识点,让考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复习效果。
让考生夯实基础,并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大纲的知识点。
目 录
目录
第一篇
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第三节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节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节市场理论
第六节收入分配理论和市场失灵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篇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与利息
第一节货币
第二节信用
第三节利息与利率
第二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节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节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章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第一节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及其制度安排
第二节我国的金融调控监管机构及其制度安排
第四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
第三节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失业
第二节通货膨胀概述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四节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第六章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
第一节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第二节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国际金融
第七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第一节银行监管改革之《巴塞尔协议》的变化
第二节资本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节负债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资产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五节中间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篇
财务会计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第六节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第七节借贷记账法
第八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
第九节财产清查
第二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及初始计量
第二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第三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三章固定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特征及范围
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第六章无形资产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第二节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七章资产减值
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
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第四节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规定及账务处理
第八章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工具的分类
第二节金融工具的计量
第九章应付职工薪酬、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第一节应付职工薪酬及长期负债
第二节借款费用
第十章收入
第一节收入概述
第二节关于合同成本
第三节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所得税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第一节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节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
第十三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第二节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第三节前期差错更正
第十四章财务报告
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第四篇
财务管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管理目标
第二节财务管理体制
第三节财务管理环境
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
第二节风险与收益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一节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预算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预算编制
第四章筹资管理
第一节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债务筹资
第三节股权筹资
第四节衍生工具筹资
第五节资金需要量预测
第六节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第五章投资管理
第一节投资管理概述
第二节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第三节证券投资管理
第六章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第二节现金管理
第三节应收账款管理
第四节存货管理
第五节流动负债管理
第七章成本管理
第一节量本利分析
第二节责任成本
第八章股利分配理论与政策
第一节股利分配理论
第二节股利政策
第三节股利支付形式与程序
第四节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九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
第二节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第三节企业综合绩效分析的方法
第五篇
审计
第一章审计基本原理
第一节审计概述
第二节审计计划
第三节审计证据
第四节审计抽样
第五节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章审计测试流程
第一节风险评估
第二节风险应对
第三章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
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二节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三节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第四节货币资金审计
第四章对特殊事项的考虑
第一节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第二节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第三节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第五章审计报告
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意见的类型
第三节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第四节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及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第五节比较信息
第六节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
第六章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相关概念
第二节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第六篇
英语
第一章考情分析
第一节阅读理解考查形式
第二节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
第二章题型分类讲解与练习
第一节细节题
第二节推断题
第三节主旨题
第四节含义题
第五节态度题
第三章语法疑难点解析
第一节时态和语态
第二节从句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第一篇
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第三节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节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节市场理论
第六节收入分配理论和市场失灵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二篇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与利息
第一节货币
第二节信用
第三节利息与利率
第二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节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节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章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第一节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及其制度安排
第二节我国的金融调控监管机构及其制度安排
第四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货币政策体系
第三节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失业
第二节通货膨胀概述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四节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第六章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
第一节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第二节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国际金融
第七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第一节银行监管改革之《巴塞尔协议》的变化
第二节资本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节负债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资产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五节中间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篇
财务会计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会计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第六节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第七节借贷记账法
第八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
第九节财产清查
第二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及初始计量
第二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第三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三章固定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特征及范围
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第六章无形资产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第二节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七章资产减值
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
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第四节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规定及账务处理
第八章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工具的分类
第二节金融工具的计量
第九章应付职工薪酬、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第一节应付职工薪酬及长期负债
第二节借款费用
第十章收入
第一节收入概述
第二节关于合同成本
第三节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所得税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第一节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节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
第十三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第二节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第三节前期差错更正
第十四章财务报告
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第四篇
财务管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管理目标
第二节财务管理体制
第三节财务管理环境
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
第二节风险与收益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一节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预算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预算编制
第四章筹资管理
第一节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债务筹资
第三节股权筹资
第四节衍生工具筹资
第五节资金需要量预测
第六节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第五章投资管理
第一节投资管理概述
第二节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第三节证券投资管理
第六章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第二节现金管理
第三节应收账款管理
第四节存货管理
第五节流动负债管理
第七章成本管理
第一节量本利分析
第二节责任成本
第八章股利分配理论与政策
第一节股利分配理论
第二节股利政策
第三节股利支付形式与程序
第四节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九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
第二节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第三节企业综合绩效分析的方法
第五篇
审计
第一章审计基本原理
第一节审计概述
第二节审计计划
第三节审计证据
第四节审计抽样
第五节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章审计测试流程
第一节风险评估
第二节风险应对
第三章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
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二节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三节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第四节货币资金审计
第四章对特殊事项的考虑
第一节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第二节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第三节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第五章审计报告
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意见的类型
第三节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第四节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及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第五节比较信息
第六节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
第六章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相关概念
第二节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第六篇
英语
第一章考情分析
第一节阅读理解考查形式
第二节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
第二章题型分类讲解与练习
第一节细节题
第二节推断题
第三节主旨题
第四节含义题
第五节态度题
第三章语法疑难点解析
第一节时态和语态
第二节从句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免费在线读
第一篇经济学
银保监财会类专业知识
一
一
第一篇
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知识体系
本章导学
从近几年真题来看,银保监财会类职位专业科目考试对于微观经济学知识的考查存在涉及面广、考查的题量比较稳定等特点。本章的重难点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考生应做到熟记基本概念,准确理解相关理论。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这种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的。正是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就必然导致对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去生产何种经济物品以及如何生产进行选择的行为。
(二)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现代经济学常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来展开,常见的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推演出来的。理性人假定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他们都充满智慧,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自利原则特征,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二、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二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又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这涉及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它又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家户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中,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
三、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一)资源配置
为解决经济社会的四大基本问题,需要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它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二)资源利用
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所标定的产量只是充分就业的或者说潜在的国民收入,而实际的国民收入往往小于它。研究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资源利用。它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第二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的定义及需求曲线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涉及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以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需求不同于欲望,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仅有意愿购买而没有支付能力的主观需要,则是欲望。
需求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用线性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α-βP,其中,α、β为常数,且α、β>0。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为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会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选择其他价格不变的替代商品,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可替代商品的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中有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对其互补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减少,从而导致汽油的需求减少。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其他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3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4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量变动。需求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需求变动。需求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需求增加,左移则表示需求减少。
(二)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的定义及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线性供给函数,它的通常形式为:QS=-δ γP,其中,δ、γ为常数,且δ、γ>0。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2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对于生产玉米和小麦的农户来说,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会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供给也会减少;反之,则供给增加。
(4)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来看,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则减少产量供给。
其他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生产成本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供给。
3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4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量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供给变动。供给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供给增加,左移则表示供给减少。
(三)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银保监财会类专业知识
一
一
第一篇
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知识体系
本章导学
从近几年真题来看,银保监财会类职位专业科目考试对于微观经济学知识的考查存在涉及面广、考查的题量比较稳定等特点。本章的重难点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考生应做到熟记基本概念,准确理解相关理论。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这种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的。正是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就必然导致对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去生产何种经济物品以及如何生产进行选择的行为。
(二)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现代经济学常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来展开,常见的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推演出来的。理性人假定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他们都充满智慧,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自利原则特征,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二、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产销量和价格;二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又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这涉及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它又称为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家户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中,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
三、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一)资源配置
为解决经济社会的四大基本问题,需要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它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二)资源利用
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所标定的产量只是充分就业的或者说潜在的国民收入,而实际的国民收入往往小于它。研究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资源利用。它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第二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的定义及需求曲线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涉及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以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需求不同于欲望,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仅有意愿购买而没有支付能力的主观需要,则是欲望。
需求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用线性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α-βP,其中,α、β为常数,且α、β>0。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为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会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选择其他价格不变的替代商品,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可替代商品的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中有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对其互补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减少,从而导致汽油的需求减少。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其他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3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4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量变动。需求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需求变动。需求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需求增加,左移则表示需求减少。
(二)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的定义及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不同的价格-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曲线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线性供给函数,它的通常形式为:QS=-δ γP,其中,δ、γ为常数,且δ、γ>0。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2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对于生产玉米和小麦的农户来说,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会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供给也会减少;反之,则供给增加。
(4)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来看,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则减少产量供给。
其他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生产成本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供给。
3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4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量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供给变动。供给变动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右移表示供给增加,左移则表示供给减少。
(三)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