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32644
第1章浅基础
1.1考试大纲与历年考点
1.1.1考试大纲
1.1.2历年考题在《地规》中的分布
1.1.3《地规》的常考条文
1.2基本规定
1.2.1变形控制设计
1.2.2地基基础设计两种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和适用范围
1.2.3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S与相应限值R(C)
1.3基础埋置深度和冻土
1.3.1基础埋置深度
1.3.2季节性冻土
1.3.3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1.3.4岩石地基载荷试验
1.3.5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3.6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
1.4地基承载力计算
1.4.1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
1.4.2地基承载力计算
1.4.3基础底面的压力
1.4.4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计算
1.4.5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1.4.6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1.4.7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4.8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压力、地基反力与地基
净反力的含义及其关系
1.5地基变形与抗浮
1.5.1地基变形
1.5.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1.5.3软弱下卧层地基沉降验算
1.5.4压缩模量当量值Es
1.5.5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
1.5.6基岩上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量计算
1.5.7地基稳定性
1.5.8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1.5.9抗浮稳定性验算
1.6地基稳定性、山区地基及挡土墙计算
1.6.1填土地基
1.6.2滑坡推力
1.6.3重力式挡土墙压力计算
1.6.4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要求
1.6.5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
1.6.6挡土墙的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1.6.7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目录
1.7独立基础
1.7.1基础设计主要内容
1.7.2无筋扩展基础高度
1.7.3扩展基础
1.7.4柱下独立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
1.7.5墙下条形基础底板的受剪承载力
1.7.6柱下矩形独立基础交界处截面的弯矩简化计算
1.7.7墙下条形基础的受弯计算和配筋
1.8筏形基础
1.8.1平板式筏基柱下冲切验算
1.8.2筏板受内筒冲切验算
1.8.3受剪承载力验算
1.8.4梁板式筏基计算要求
1.8.5梁板式筏基的冲切承载力计算
1.8.6梁板式筏基底板受冲切、受剪切承载力
1.8.7筏形基础底板配筋
1.8.8岩石锚杆基础
1.9《地规》附录的其他考点
1.9.1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
1.9.2基坑抗渗流稳定性计算
1.9.3大面积地面荷载对基础产生的附加沉降量
第2章深基础
2.1考试大纲与历年考点
2.1.1考试大纲
2.1.2历年考题在《桩规》的分布
2.1.3《桩规》的常考条文
2.2桩基构造及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2.2.1桩基设计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S与相应限值R(C)
2.2.2灌注桩构造
2.2.3桩基计算
2.2.4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2.2.5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3.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2.3.2单桥探头静力触探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
2.3.3双桥探头静力触探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
2.3.4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
承载力标准值
2.3.5人工挖孔桩
2.3.6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钢管桩单桩竖向
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3.7混凝土空心桩
2.3.8嵌岩桩
2.3.9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3.10考虑地震作用计算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
液化影响折减系数
2.4负摩阻力、抗拔承载力
2.4.1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2.4.2负摩阻力影响
2.4.3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
2.4.4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
2.4.5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
2.4.6季节性冻土的短桩
2.5桩基沉降及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2.5.1桩基沉降计算
2.5.2矩形桩基中心点的最终沉降量
2.5.3桩基的最终沉降量
2.5.4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2.6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
2.6.1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2.6.2群桩中单桩桩顶水平力计算
2.6.3水平位移控制下的水平承载力
2.6.4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2.7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2.7.1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2.7.2桩身承载力验算
2.7.3考虑压屈影响的桩身轴心受压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2.7.4钢筋混凝土轴心抗拔桩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
2.8承台计算
2.8.1承台计算流程
2.8.2独立桩基承台的正截面弯矩设计值
2.8.3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基承台受柱的冲切设计
2.8.4承台受基桩冲切的承载力
2.8.5柱下独立桩基承台斜截面承载力
2.8.6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砌体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
第3章地基处理
3.1考试大纲与历年考点
3.1.1考试大纲
3.1.2历年考题在《地处规》的分布
3.1.3《地处规》的常考条文
3.2软弱地基处理
3.2.1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适用范围和加固原理
3.2.2换填垫层
3.2.3换填垫层厚度
3.3预压地基与夯实地基
3.3.1堆载预压
3.3.2预压地基的井径比计算
3.3.3地基平均固结度
3.3.4竖井地基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
3.3.5正常固结饱和黏性土地基的抗剪强度
3.3.6压缩层的计算深度
3.3.7强夯置换法
3.4复合地基
3.4.1复合地基在《地处规》中桩体材料的汇总
3.4.2复合地基初步设计时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4.3估算板底地基中心点最终沉降
3.4.4砂石桩的间距
3.4.5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3.4.6旋喷桩复合地基增强体桩身强度
3.4.7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3.4.8灰土挤密桩的施工
3.4.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3.4.10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3.4.11多型桩复合地基
3.4.12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3.5注浆加固
3.5.1硅酸钠溶液用量
3.5.2碱液注浆加固设计
3.5.3碱液注浆施工
第4章地震工程
4.1考试大纲与历年考点
4.1.1考试大纲
4.1.2历年考题在《抗规》的分布
4.1.3《抗规》的常考条文
4.2场地
4.2.1《抗规》场地的总体关系
4.2.2建筑场地的选择
4.2.3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4.2.4场地的特征周期
4.3天然地基和基础
4.3.1《抗规》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总体关系
4.3.2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验算
4.4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4.4.1《抗规》液化土和软土地基的总体关系
4.4.2土的液化初步判别法
4.4.3土的液化细判法
4.5桩基
4.5.1《抗规》桩基的总体关系
4.5.2低承台桩基的抗震承载力
4.5.3打桩后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4.6地震影响系数与特征周期
4.6.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4.6.2底部剪力法
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的要点,保证复习的效率与效果,是每一个应试者在复习中希望达到的效果之一,这也正是作者试图帮助广大考生解决的问题。
本书以考试科目划分章节,每章以规范条文顺序为主线展开讲解,并试图把各个科目中的基本考点,大致以“易错点→流程图→易考点→典型考题”作为一个小节,以专项训练的形式呈现给考生,从而提高应试者的复习效率。对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给予提示,使考生能全面理解这些要点并充分掌握解题技巧。本书内容也可在考试中直接应用,以节省大家翻阅规范的时间,避免出现匆忙中忘记相关条文导致失分的情况。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着力把本书打造成一本“面向考试与考生”的注册岩土专业考试用书。纵观历年考题,不难发现:考题的内核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核心是相关专业规范(规程),专业规范的要点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考题中80%左右的内容是紧紧围绕这些要点内容来考核的,每年变化的是考核的形式、要点的组合方式,而不变的却是这些要点内容。
注册考试是一个执业资格考试,考核的是对本专业基本的、核心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虽然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已历经十余载,考题难度日渐增大,但就目前而言,考试的核心要求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本书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对各相关科目主要规范的核心条文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明确了相关条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易错点,并以精选考题作为示例,以期考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有些规范条文暂未纳入本书,考生可参考相关资料予以补充。
为了适当地减少版面,在书中连锁考题的大题干仅出现一次,为使读者在后续题目中方便查看大题干的内容,我们采用了交叉引用的方式(如大题干参见精选考题33),请读者在使用本书时予以注意。
得案例者,过注册考试。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地震工程四个科目为岩土专业考试得分的重中之重,所考题目占到总题数的近45%(见下表),如果按作答25题计,可以认为达到总题数的55%左右。
历年考题占总题数比重
年份
项目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6
2017
2018
四个科目占总题数的百分比/%
36
27
33
26
22
28
27
29
32
29
24
23
30
25
占60题的百分比/%
51.4
45
55
43.3
36.7
46.7
45
48.3
53.3
48.3
40
38.3
50
—
占50题的百分比/%
72
54
66
52
44
56
54
58
64
58
48
43
60
50
注: 2004年共计70题; 2018年案例总题数改成50题。
书中补充了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尚未考核或考核模式不同的规范内容,也适当地选取了注册结构师专业考试的一些考题。
备考中,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尤以围绕历年真题展开复习效率最高,因此本书精选了规范条文的典型考题予以示例。
此外,附加应力、附加压力是目前岩土界混合使用的。本考试书包含不同的出题人命制的题目,时间跨度较大,为保证与原题的一致性,所以本书并未统一“附加应力”与“附加压力”二词的使用。
本书由马瑞强主编,胡田亚、郭猛、李传涛、吴彦林、曹兰芝、黄荣、朱海、宋佃泉、巩艳国、李建锋、祖庆芝、冯立岗、刘长春、石立春等参与了编写工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相关的规范标准、政策文件和文献资料,在此向其作者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必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售后服务
请加入QQ群: 253279819。
购买正版者,请输入封底ISBN后面的数字。
购买盗版者,无须费力加群。支持正版,我们将支持你的考试。
加入时请将群备注名自行修改为以下格式: “省城市姓”,比如“京东城李、粤广州程”等,以方便大家交流。编者将在QQ群文件中发布2018年及后续年份的考题解析和本书勘误表,适时提供考试信息和练习题。
编者2019年5月
1.1考试大纲与历年考点
1.1.1考试大纲本章仅涉及《地规》的内容。
1. 地基基础设计的荷载与设计原则
了解各类工程设计对荷载的规定及其在地基基础设计中的选用原则; 熟悉地基基础设计的各种极限状态及其适用条件; 掌握各种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
2. 浅基础方案选用与比较
了解各种类型浅基础的传力特性、构造特点和适用条件; 掌握浅基础方案选用和方案比较的方法。
3. 地基的评价与计算
熟悉不同类型上部结构、地质条件以及特殊性岩土对地基基础设计的要求; 熟悉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换算与应用; 熟悉地基破坏的类型及影响地基承载能力的各种因素的作用; 熟悉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法; 掌握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与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方法; 了解各种建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 掌握地基应力计算和沉降计算方法; 了解地基稳定性验算的要求。
4. 基础设计
了解各种类型浅基础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 熟悉基础埋置深度与基础底面积的确定原则; 掌握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了解在地基基础设计中控制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作用与意义; 熟悉各种类型浅基础的构造要求、设计计算内容; 掌握浅基础内力计算和钢筋配置的方法。
5. 动力基础设计
了解各种动力基础的设计要求; 了解天然地基动力参数的取用方法。
6. 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措施
了解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以及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各种危害; 了解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防止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建筑措施和结构措施。
7.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
了解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及进行共同作用分析的意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