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60859丛书名: 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辅导用书
《中公版·2019江苏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辅导用书:一本通》严格依据江苏省社区招聘考试真题精心编写而成。在内容上,本书根据考情设置了社区基础知识、社会工作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写作五篇27章内容,并与时俱进,放置了2019年国务院政府报告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近更新的法律文件和高新技术等知识;在形式上,本书采取文字、表格、图片结合的方式帮助考生对比记忆,在考点处标注下划线使得重点突出,放置例题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 社区建设(7)
第一节 社区建设概述(7)
第二节 城乡社区治理建设(13)
第三章 社区组织(14)
第一节 社区党组织(14)
第二节 社区居民委员会(15)
第三节 社区村民委员会(18)
第四节 其他社区组织(19)
第四章 社区自治(25)
第一节 社区自治概述(25)
第二节 社区居民自治(27)
第三节 社区村民自治(30)
第五章 社区服务(32)
第一节 社区服务概述(32)
第二节 社区服务工作方法(36)
第三节 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要求(41)
第六章 社区工作政策文件选编(46)
第一章社会工作基础知识(50)
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50)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53)
第三节 个案工作方法(56)
第四节 小组工作方法(63)
第五节 社区工作方法(71)
第六节 社会工作行政(84)
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92)
第一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92)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103)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111)
第四节 妇女社会工作(114)
第五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120)
第六节 老年社会工作(123)
第七节 家庭社会工作(128)
第八节 矫正社会工作(133)
第三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139)
第一节 社会政策(139)
第二节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140)
第一章政治(15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54)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164)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67)
第四节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76)
第二章 党务基础知识(185)
第一节 党史基础知识(185)
第二节 基层党务基础知识(19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194)
第三章 法律(207)
第一节 法理学(207)
第二节 宪法(208)
第三节 监察法(216)
第四节 民法(220)
第五节 刑法(227)
第六节 行政法(234)
第七节 诉讼法(240)
第八节 经济法与社会法(252)
第四章 经济(256)
第一节 市场经济(256)
第二节 微观经济(257)
第三节 宏观经济(259)
第五章 人文历史(262)
第一节 中国文学常识(262)
第二节 中国文化常识(264)
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268)
第四节 中国近代史(271)
第六章 科技生活(276)
第一节 科学技术(276)
第二节 生活常识(284)
第三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89)
第七章 管理(299)
第一节 管理学基本原理(299)
第二节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99)
第三节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303)
第八章 公文(309)
第一节 公文基础知识(309)
第二节 公文处理(313)
第三节 常用法定公文写作(315)
第九章 国情与省情(320)
第一节 国情概况(320)
第二节 江苏省情(324)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334)
第二章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343)
第三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349)
第一节 词义辨析(349)
第二节 成语(350)
第四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353)
第一节 主旨观点型题目(353)
第二节 细节理解型题目(355)
第三节 词句理解型题目(356)
第四节 推断下文型题目(358)
第五节 标题提炼型题目(360)
第五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362)
第一节 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362)
第二节 类比推理核心考点(363)
第六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365)
第一节 必然性推理(365)
第二节 可能性推理(370)
第七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376)
第一节 定义的逻辑知识(376)
第二节 定义判断核心考点(377)
第一章写作的作答技巧与策略(380)
第一节 应试写作准备(380)
第二节 审题和立意(381)
第三节 布局(394)
第四节 选材(399)
第二章 写作的常见误区(402)
第一节 观点性错误(402)
第二节 材料性错误(404)
第三节 表达性错误(407)
社区基础知识
第一章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
“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其本义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相互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域内,按照某种制度或规范从事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从属心理的、具体的社会单位。
确定一个社区的标准,可以采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种。
(1)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指在我国社区的界定中,要考虑社区划分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即设定一个社区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河流、山脉、道路等自然界限。以自然地理条件来划分社区,主要是考虑到社区之间地理分隔的因素,有利于社区管理与人员来往、增强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
(2)主观标准。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行政区划上,划分了若干个具有行政性质的社区。尤其是在我国的城市中,社区的界定就具有人为划分的意味。但是,在我们确定一个城市社区时,除了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外,还应注意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的组织或群体具有一定的心理、文化的从属关系,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构成了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一社会实体的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因此,在划分社区时,也应当考虑这种心理上的主观因素。由此我们在确定社区时,也可以跨出行政区划的范围或框架,从社区居民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来设定社区界限。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确定或划分一个社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地域。地域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等,而人文地理条件则指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社区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体,它并不是一个广大的、无限制的疆域,而是有限度的区域。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区工作,一般都是选择某个中小城镇或大中型城市中的某个居民区或农村的某个乡、村落等作为具体的对象。
(2)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切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当然也是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非居民人口(如商店的营业员)应排除在外,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社区人口状况的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组织结构。社区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社区是一个社会的具体生活共同体,人们在社区中生活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范和制度。而社区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监督社区民众生活和贯彻、执行规范制度的主要保障。
(4)文化。一般来讲,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由于受到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的影响和作用,社区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这种不同的文化,是不同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以及居民共同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反映。
上述社区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社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地域是社区的地理环境要件,人口是社区生活的主体要件,组织结构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客观机制,而文化则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精神要件,四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例题】(单选)在社区的构成要素中,()总是有形无形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着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不同程度地约束着居民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实践。
A.社区地域B.社区人口
C.社区组织D.社区文化
【答案】D。解析: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在现实的社区实践中,社区文化总是有形无形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着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不同程度地约束着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实践,客观上对居民担负着社会化的功能,并对居民生活提供某种心理支持。故本题选D。
(三)社区的特征
(1)地域性。社区是人群在一定的自然地域空间上的聚集。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范围,具有有限的地域空间。另一方面,社区还是一个人文的空间。在地域范围上,社区还是居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空间,人类在这一空间上创造出了社区的特有文化。因此,社区是地域空间和人文空间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区域和社会心理的维系空间。
(2)共同性。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的居民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相同的利益,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社区实体,并维护着共同的社区群体利益,以共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形成传统上的行为规范。同时社区生活的共同性还在于社区居民长此以往形成了共同的社区传统文化,形成了特别的地域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意识,形成了社区实体特有的内聚力,并以此作为社区居民相互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同地域的社区会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形态。
(3)互动性。社区是一个微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密切的,人们在地域社区中生活,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相互的协调和共性需要社区成员积极的往来、沟通与互动,才能达到一个良性的运行过程,才能为本社区的发展和功能的体现创造条件。
总之,社区是在一定地域中形成的、具有密切相互关系和意识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地域和人群构成了社区的基本要素,而人群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则构成了社区的核心要素。
(四)研究社区的意义
社区为社会研究提供了空间。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演绎着许多现实、客观、实际的人和事,并构成了我们具体的社会生活。社区在结构、组织、制度、功能、行动、变迁、发展等方面,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研究抽象的社会就可从具体的社区进行研究。
社区是社会研究的基本单位。社区是我们的“微型社会”,社区的范围虽小,但却具有社会的基本特征,故可以将社区研究作为我们对社会研究的一个样本。
社区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源泉。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着重大的变迁,其发生的事例或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学家对社区研究的广泛热情。社区的生活和生产的方式、社区问题的产生和存在、社区如何与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相适应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等待社会学家进行研究与思考。所以社区研究是我们进行社会研究的源泉。
社区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社区的研究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解决社区问题。对社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所存在的问题的真相进行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社区的研究结果可以预测未来社区问题的演变,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社区的发展和行动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社区发展与行动的规划之中。
社区研究为形成新的理论提供基矗社会学家研究社区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创立新的社会理论。社区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事实、信息和问题,从事对社区的研究,就是社会学家借助社区研究来丰富和修正社会学的理论。
二、社区的类型
根据社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人口状况、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地域型社区划分法。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法,主要是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去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据此,可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大类型。农村社区又可区分为山村社区、平原农村社区、高原农村社区、江南农村社区等;城市社区也可细分为沿江沿海带社区、内陆型社区等。
(2)功能型社区划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注重或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征,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其中,按政治功能划分,可分为省会所在地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等;按经济职能划分,可分为城市经济社区、工业经济社区、林业经济社区、游牧经济社区、渔业经济社区等;按文化职能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区、非遗文化社区、娱乐文化社区等。
(3)其他社区划分法。除了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划分法。如按社区的特殊地位来划分,可分为军事型社区、边境型社区、风景型社区、交通型社区等。按社区的建筑风格来划分,可分为东方式社区、欧洲式社区、中亚式社区等。其中,东方式社区是指具有中国式建筑风格的社区,如美国的唐人街、东南亚国家的中式建筑社区等;采用中亚地区建筑风格的中亚式社区,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游牧建筑为主要风格的社区等。
三、社区的功能
社区具有五大功能: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与社会互助功能。这些功能是社区及其成员的存在所必需的,社区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和群体模式来履行这些功能。
1.生产一分配一消费功能
生产—分配—消费是组织个人和其他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系统,这是社区经济的功能,也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社区必须能够满足当代和下一代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果下一代没有可以满足的消费必需品,就不会有生产的继续,也就不会有社区的继续。没有生产和分配,就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相互支持;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社会化、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的能量。所以,这个功能是社区必需的功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