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9116336丛书名: 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辅导用书:一本通》严格依据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编写,凸显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特点,深度把握命题趋势,系统优化知识体系,帮助考生复习考试内容。
本书包含五部分内容,即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写作,体系科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另外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全方位服务——考点资讯随时查 真题模拟任意练 视频直播免费看 自习室APP轻松学,为考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辅导用书:一本通》严格依据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编写。根据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范围,本书设置了五方面的内容:
1.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本篇内容涵盖社区概述、社区建设、社区组织、社区自治、社区服务。考生通过学习,可以熟悉社区工作基础知识,做到成竹在胸。
2.社会工作知识:本篇内容包含社会工作综合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两部分,去粗取精,深度聚焦考点,使考生快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从容应考。
3.综合基础知识:本篇内容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科技与生活、人文与历史、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公民道德建设等内容。通过本书,考生可以对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涉及的综合基础知识有很好的把握。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本篇内容涵盖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立足真题,帮助考生破解山东省社区工作者考试中的行测难题。
5.申论写作:本部分内容手把手教考生如何用短时间阅读材料,提取要点,思路清晰,要言不烦,从而轻松应对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中的写作题。
1.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本篇内容涵盖社区概述、社区建设、社区组织、社区自治、社区服务。考生通过学习,可以熟悉社区工作基础知识,做到成竹在胸。
2.社会工作知识:本篇内容包含社会工作综合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两部分,去粗取精,深度聚焦考点,使考生快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从容应考。
3.综合基础知识:本篇内容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科技与生活、人文与历史、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公民道德建设等内容。通过本书,考生可以对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涉及的综合基础知识有很好的把握。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本篇内容涵盖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立足真题,帮助考生破解山东省社区工作者考试中的行测难题。
5.申论写作:本部分内容手把手教考生如何用短时间阅读材料,提取要点,思路清晰,要言不烦,从而轻松应对山东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中的写作题。
目 录
第一章社区概述(2)
第一节社区的内涵(2)
第二节社区发展(6)
第二章社区建设(8)
第一节社区建设概述(8)
第二节城乡社区治理建设(12)
第三章社区组织(14)
第一节社区党组织(14)
第二节社区居民委员会(15)
第三节社区村民委员会(18)
第四节其他社区组织(19)
第四章社区自治(26)
第一节社区自治概述(26)
第二节社区居民自治(28)
第三节社区村民自治(31)
第五章社区服务(33)
第一节社区服务概述(33)
第二节社区服务工作方法(37)
第三节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要求(43)
第一章社会工作综合知识(48)
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48)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53)
第三节个案工作方法(59)
第四节小组工作方法(66)
第五节社区工作方法(72)
第六节社会工作行政(84)
第七节社会政策与法规(90)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105)
第一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105)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117)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121)
第四节妇女社会工作(124)
第五节残疾人社会工作(130)
第六节老年社会工作(135)
第七节家庭社会工作(138)
第八节矫正社会工作(142)
第九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48)
第一章政治(158)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58)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67)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70)
第四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78)
第二章法律(185)
第一节法理学(185)
第二节宪法(186)
第三节监察法(193)
第四节刑法(195)
第五节行政法(202)
第六节民法(208)
第七节诉讼法(215)
第八节社会法(222)
第三章经济(225)
第一节市场经济(225)
第二节微观经济(226)
第三节宏观经济(228)
第四章管理(231)
第一节管理学基本原理(231)
第二节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31)
第三节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35)
第五章公文(241)
第一节公文基本常识(241)
第二节常用法定公文写作(248)
第三节常用事务文书写作(253)
第六章科技与生活(259)
第一节前沿科技(259)
第二节生活常识(261)
第三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66)
第七章人文与历史(274)
第一节中国文学常识(274)
第二节中国文化常识(276)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280)
第四节中国近现代史(283)
第八章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286)
第一节山东省情(286)
第二节国情概况(295)
第三节自然地理概况(300)
第九章公民道德建设(305)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305)
第二节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306)
第三节职业道德(307)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310)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319)
第一节词义辨析(319)
第二节成语(320)
第三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表达(323)
第一节语句连贯(323)
第二节病句辨析(325)
第四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328)
第一节主旨观点型题目(328)
第二节细节理解型题目(330)
第三节词句理解型题目(331)
第四节推断下文型题目(333)
第五节标题提炼型题目(335)
第五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338)
第一节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338)
第二节类比推理核心考点(339)
第六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341)
第一节必然性推理(341)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346)
第七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352)
第一节定义的逻辑知识(352)
第二节定义判断核心考点(352)
第八章资料分析(355)
第一节资料分析概念(355)
第二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362)
第一章归纳概括(368)
第一节归纳概括综述(368)
第二节归纳概括的一般应试方法(369)
第二章综合分析(372)
第一节综合分析综述(372)
第二节综合分析的一般应试方法(373)
第三章提出对策(377)
第一节提出对策综述(377)
第二节提出对策的一般应试方法(378)
第四章文章写作(381)
第一节题型概述(381)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383)
第三节标题的写法(394)
第四节开头的写法(395)
第五节文章布局(398)
第六节文章论证(405)
第七节结尾的写法(41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15)
第一节社区的内涵(2)
第二节社区发展(6)
第二章社区建设(8)
第一节社区建设概述(8)
第二节城乡社区治理建设(12)
第三章社区组织(14)
第一节社区党组织(14)
第二节社区居民委员会(15)
第三节社区村民委员会(18)
第四节其他社区组织(19)
第四章社区自治(26)
第一节社区自治概述(26)
第二节社区居民自治(28)
第三节社区村民自治(31)
第五章社区服务(33)
第一节社区服务概述(33)
第二节社区服务工作方法(37)
第三节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要求(43)
第一章社会工作综合知识(48)
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48)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53)
第三节个案工作方法(59)
第四节小组工作方法(66)
第五节社区工作方法(72)
第六节社会工作行政(84)
第七节社会政策与法规(90)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105)
第一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105)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117)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121)
第四节妇女社会工作(124)
第五节残疾人社会工作(130)
第六节老年社会工作(135)
第七节家庭社会工作(138)
第八节矫正社会工作(142)
第九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48)
第一章政治(158)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58)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67)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70)
第四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78)
第二章法律(185)
第一节法理学(185)
第二节宪法(186)
第三节监察法(193)
第四节刑法(195)
第五节行政法(202)
第六节民法(208)
第七节诉讼法(215)
第八节社会法(222)
第三章经济(225)
第一节市场经济(225)
第二节微观经济(226)
第三节宏观经济(228)
第四章管理(231)
第一节管理学基本原理(231)
第二节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31)
第三节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35)
第五章公文(241)
第一节公文基本常识(241)
第二节常用法定公文写作(248)
第三节常用事务文书写作(253)
第六章科技与生活(259)
第一节前沿科技(259)
第二节生活常识(261)
第三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66)
第七章人文与历史(274)
第一节中国文学常识(274)
第二节中国文化常识(276)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280)
第四节中国近现代史(283)
第八章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286)
第一节山东省情(286)
第二节国情概况(295)
第三节自然地理概况(300)
第九章公民道德建设(305)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305)
第二节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306)
第三节职业道德(307)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310)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319)
第一节词义辨析(319)
第二节成语(320)
第三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表达(323)
第一节语句连贯(323)
第二节病句辨析(325)
第四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328)
第一节主旨观点型题目(328)
第二节细节理解型题目(330)
第三节词句理解型题目(331)
第四节推断下文型题目(333)
第五节标题提炼型题目(335)
第五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338)
第一节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338)
第二节类比推理核心考点(339)
第六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341)
第一节必然性推理(341)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346)
第七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352)
第一节定义的逻辑知识(352)
第二节定义判断核心考点(352)
第八章资料分析(355)
第一节资料分析概念(355)
第二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362)
第一章归纳概括(368)
第一节归纳概括综述(368)
第二节归纳概括的一般应试方法(369)
第二章综合分析(372)
第一节综合分析综述(372)
第二节综合分析的一般应试方法(373)
第三章提出对策(377)
第一节提出对策综述(377)
第二节提出对策的一般应试方法(378)
第四章文章写作(381)
第一节题型概述(381)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383)
第三节标题的写法(394)
第四节开头的写法(395)
第五节文章布局(398)
第六节文章论证(405)
第七节结尾的写法(41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15)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社区概述
第一节社区的内涵
一、社区的含义
“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其本义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相互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域内,按照某种制度或规范从事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从属心理的、具体的社会单位。
确定一个社区的标准,可以采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种。
(1)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指在我国社区的界定中,要考虑社区划分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即设定一个社区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河流、山脉、道路等自然界限。以自然地理条件来划分社区,主要是考虑社区之间地理分隔的因素,该标准比较有利于社区管理、人员来往、增强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
(2)主观标准。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行政区划上,划分了若干个具有行政性质的社区。尤其是在我国的城市中,社区的界定就具有人为划分的意味。但是,在我们确定一个城市社区时,除了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外,还应注意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的组织或群体具有一定的心理、文化的从属关系,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构成了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一社会实体的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因此,在划分社区时,也应当考虑这种心理上的主观因素。由此我们在确定社区时,也可以跨出行政区划的范围或框架,从社区居民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来设定社区界限。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确定或划分一个社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地域。地域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等,而人文地理条件则指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社区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体,它并不是一个广大的、无限制的疆域,而是有限度的区域。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区工作,一般都是选择某个中小城镇或大中型城市中的某个居民区或农村的某个乡、村落等作为具体的对象。
(2)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切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当然也是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非居民人口(如商店的营业员)应排除在外,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社区人口状况的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组织结构。社区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社区是一个社会的具体生活共同体,人们在社区中生活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范和制度。而社区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监督社区民众生活和贯彻、执行规范制度的主要保障。
(4)文化。一般来讲,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由于受到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的影响和作用,社区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这种不同的文化,是不同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以及居民共同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反映。
上述社区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社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地域是社区的地理环境要件,人口是社区生活的主体要件,组织结构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客观机制,而文化则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精神要件,四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例题】(单选)在社区的构成要素中,()总是有形无形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着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不同程度地约束着居民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实践。
A.社区地域B.社区人口
C.社区组织D.社区文化
【答案】D。解析: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在现实的社区实践中,社区文化总是有形无形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着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不同程度地约束着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实践,客观上对居民担负着社会化的功能,并对居民生活提供某种心理支持。故本题选D。
(三)社区的特征
(1)地域性。社区是人群在一定的自然地域空间上的聚集。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范围,具有有限的地域空间。另一方面,社区还是一个人文的空间。在地域范围上,社区还是居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空间,人类在这一空间上创造出了社区的特有文化。因此,社区是地域空间和人文空间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区域和社会心理的维系空间。
(2)共同性。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的居民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相同的利益,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社区实体,并维护着共同的社区群体利益,以共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形成传统上的行为规范。同时社区生活的共同性还在于社区居民长此以往形成了共同的社区传统文化,形成了特别的地域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意识,形成了社区实体特有的内聚力,并以此作为社区居民相互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同地域的社区会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形态。
(3)互动性。社区是一个微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密切的,人们在地域社区中生活,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相互的协调和共性需要社区成员积极的往来、沟通与互动,才能达到一个良性的运行过程,才能为本社区的发展和功能的体现创造条件。
总之,社区是在一定地域中形成的、具有密切相互关系和意识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地域和人群构成了社区的基本要素,而人群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则构成了社区的核心要素。
(四)研究社区的意义
社区为社会研究提供了空间。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演绎着许多现实、客观、实际的人和事,并构成了我们具体的社会生活。社区在结构、组织、制度、功能、行动、变迁、发展等方面,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研究抽象的社会就可从具体的社区进行研究。
社区是社会研究的基本单位。社区是我们的“微型社会”,社区的范围虽小,但却具有社会的基本特征,故可以将社区研究作为我们对社会研究的一个样本。
社区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源泉。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着重大的变迁,其发生的事例或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学家对社区研究的广泛热情。社区的生活和生产的方式、社区问题的产生和存在、社区如何与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相适应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等待社会学家进行研究与思考。所以社区研究是我们进行社会研究的源泉。
社区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社区的研究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解决社区问题。对社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所存在的问题的真相进行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社区的研究结果可以预测未来社区问题的演变,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社区的发展和行动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社区发展与行动的规划之中。
社区研究为形成新的理论提供基矗社会学家研究社区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创立新的社会理论。社区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事实、信息和问题,从事对社区的研究,就是社会学家借助社区研究来丰富和修正社会学的理论。
二、社区的类型
根据社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人口状况、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地域型社区划分法。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法,主要是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去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据此,可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大类型。农村社区又可区分为山村社区、平原农村社区、高原农村社区、江南农村社区等;城市社区也可细分为沿江沿海带社区、内陆型社区等。
(2)功能型社区划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注重或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征,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其中,按政治功能划分,可分为省会所在地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等;按经济职能划分,可分为城市经济社区、工业经济社区、林业经济社区、游牧经济社区、渔业经济社区等;按文化职能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区、非遗文化社区、娱乐文化社区等。
(3)其他社区划分法。除了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划分法。如按社区的特殊地位来划分,可分为军事型社区、边境型社区、风景型社区、交通型社区等。按社区的建筑风格来划分,可分为东方式社区、欧洲式社区、中亚式社区等。其中,东方式社区是指具有中国式建筑风格的社区,如美国的唐人街、东南亚国家的中式建筑社区等;采用中亚地区建筑风格的中亚式社区,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游牧建筑为主要风格的社区等。
第一节社区的内涵
一、社区的含义
“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其本义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相互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域内,按照某种制度或规范从事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从属心理的、具体的社会单位。
确定一个社区的标准,可以采用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种。
(1)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指在我国社区的界定中,要考虑社区划分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即设定一个社区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河流、山脉、道路等自然界限。以自然地理条件来划分社区,主要是考虑社区之间地理分隔的因素,该标准比较有利于社区管理、人员来往、增强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
(2)主观标准。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行政区划上,划分了若干个具有行政性质的社区。尤其是在我国的城市中,社区的界定就具有人为划分的意味。但是,在我们确定一个城市社区时,除了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外,还应注意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的组织或群体具有一定的心理、文化的从属关系,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构成了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一社会实体的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因此,在划分社区时,也应当考虑这种心理上的主观因素。由此我们在确定社区时,也可以跨出行政区划的范围或框架,从社区居民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来设定社区界限。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确定或划分一个社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地域。地域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等,而人文地理条件则指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社区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体,它并不是一个广大的、无限制的疆域,而是有限度的区域。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区工作,一般都是选择某个中小城镇或大中型城市中的某个居民区或农村的某个乡、村落等作为具体的对象。
(2)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切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当然也是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非居民人口(如商店的营业员)应排除在外,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社区人口状况的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组织结构。社区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社区是一个社会的具体生活共同体,人们在社区中生活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范和制度。而社区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监督社区民众生活和贯彻、执行规范制度的主要保障。
(4)文化。一般来讲,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由于受到不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的影响和作用,社区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这种不同的文化,是不同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以及居民共同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反映。
上述社区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社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地域是社区的地理环境要件,人口是社区生活的主体要件,组织结构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客观机制,而文化则是社区居民交往和整合得以实现的精神要件,四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例题】(单选)在社区的构成要素中,()总是有形无形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着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不同程度地约束着居民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实践。
A.社区地域B.社区人口
C.社区组织D.社区文化
【答案】D。解析: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至于宗教信仰,可以构成一个社区文化的子要素,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要素)。在现实的社区实践中,社区文化总是有形无形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着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不同程度地约束着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实践,客观上对居民担负着社会化的功能,并对居民生活提供某种心理支持。故本题选D。
(三)社区的特征
(1)地域性。社区是人群在一定的自然地域空间上的聚集。一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范围,具有有限的地域空间。另一方面,社区还是一个人文的空间。在地域范围上,社区还是居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空间,人类在这一空间上创造出了社区的特有文化。因此,社区是地域空间和人文空间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地理区域和社会心理的维系空间。
(2)共同性。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的居民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相同的利益,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社区实体,并维护着共同的社区群体利益,以共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形成传统上的行为规范。同时社区生活的共同性还在于社区居民长此以往形成了共同的社区传统文化,形成了特别的地域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社区意识,形成了社区实体特有的内聚力,并以此作为社区居民相互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同地域的社区会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形态。
(3)互动性。社区是一个微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密切的,人们在地域社区中生活,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相互的协调和共性需要社区成员积极的往来、沟通与互动,才能达到一个良性的运行过程,才能为本社区的发展和功能的体现创造条件。
总之,社区是在一定地域中形成的、具有密切相互关系和意识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地域和人群构成了社区的基本要素,而人群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则构成了社区的核心要素。
(四)研究社区的意义
社区为社会研究提供了空间。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演绎着许多现实、客观、实际的人和事,并构成了我们具体的社会生活。社区在结构、组织、制度、功能、行动、变迁、发展等方面,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研究抽象的社会就可从具体的社区进行研究。
社区是社会研究的基本单位。社区是我们的“微型社会”,社区的范围虽小,但却具有社会的基本特征,故可以将社区研究作为我们对社会研究的一个样本。
社区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源泉。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着重大的变迁,其发生的事例或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学家对社区研究的广泛热情。社区的生活和生产的方式、社区问题的产生和存在、社区如何与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相适应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等待社会学家进行研究与思考。所以社区研究是我们进行社会研究的源泉。
社区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社区的研究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解决社区问题。对社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所存在的问题的真相进行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社区的研究结果可以预测未来社区问题的演变,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社区的发展和行动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社区发展与行动的规划之中。
社区研究为形成新的理论提供基矗社会学家研究社区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创立新的社会理论。社区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事实、信息和问题,从事对社区的研究,就是社会学家借助社区研究来丰富和修正社会学的理论。
二、社区的类型
根据社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人口状况、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地域型社区划分法。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法,主要是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去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据此,可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大类型。农村社区又可区分为山村社区、平原农村社区、高原农村社区、江南农村社区等;城市社区也可细分为沿江沿海带社区、内陆型社区等。
(2)功能型社区划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注重或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征,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其中,按政治功能划分,可分为省会所在地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等;按经济职能划分,可分为城市经济社区、工业经济社区、林业经济社区、游牧经济社区、渔业经济社区等;按文化职能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区、非遗文化社区、娱乐文化社区等。
(3)其他社区划分法。除了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划分法。如按社区的特殊地位来划分,可分为军事型社区、边境型社区、风景型社区、交通型社区等。按社区的建筑风格来划分,可分为东方式社区、欧洲式社区、中亚式社区等。其中,东方式社区是指具有中国式建筑风格的社区,如美国的唐人街、东南亚国家的中式建筑社区等;采用中亚地区建筑风格的中亚式社区,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游牧建筑为主要风格的社区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