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7919950丛书名: 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是中公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组织师资及图书研发人员在对历年真题进行详细解读以及对四川教师招聘大纲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套试卷具有以下三大特色:一、紧扣真题,洞悉考情本套试卷中的每套试卷均严格依据真题命题特点编制,避免考生陷入漫无边际而收获甚微的题海苦战。二、深度解析,细致讲解本试卷所有题目和答案都是经过教师招聘考试图书研发人员的数次讨论、精心推敲而成,并辅之以详细的解题思路和作答技巧。通过本试卷的解析,让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各知识点。三、夯实基础,科学备考本试卷为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的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均模拟真题,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提高实战应变能力。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免费教招图书专属大礼包。”《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历年真题详解》是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试卷具有以下特色:(1)精选真题,洞悉考情编者整理了近6年真题,每套试卷都经过了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的精心整理,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全面熟悉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点亮教师招考的征程。(2)深度解析,讲解细致试卷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研发团队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答案准确、解析透彻,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本试卷封底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由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1.配备知识点索引,方便考生查找重要知识点,避免不必要时间的浪费。2.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3.编者在编写此书时,精选了部分真题紧附考点之后,让考生更加明确考点。4.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更必要的补充,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5.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包含10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每一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均是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和往年真题考点设置,试题考点和难度与真题相符,考点分布合理。试题答案准确,解析详细,是专门为四川省教招考生量身定做的一套高质量的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历年真题详解》是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究团队在潜心研究、分析总结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的基础上,结合考试整体发展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试卷统计、分析了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点,研发团队在反复研究真题的基础上,并精心编辑了11套真题的解析,试卷题型完整。通过试卷内容,考生可以直接把握四川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高频考点,帮助大家从整体把握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的相关内容,使大家备考更轻松。《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由中公教师招聘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包含四大部分: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和教师职业道德。每部分自成体系,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目 录
《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1)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11)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20)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30)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39)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48)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58)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68)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78)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87)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97)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06)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15)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24)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32)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41)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48)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56)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及解析(164)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参考答案及解析(173)《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历年真题详解》2019年4月2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1)2018年12月9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12)2018年4月15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3)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35)2017年4月16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45)2016年12月3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56)2016年6月4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67)2015年12月5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78)2015年4月26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87)2014年12月20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96)2014年7月2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105)2019年4月2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13)2018年12月9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26)2018年4月15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34)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44)2017年4月16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51)2016年12月3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58)2016年6月4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67)2015年12月5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74)2015年4月26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81)2014年12月20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86)2014年7月2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参考答案及解析(192)《中公版·2020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中公名师微课视频索引(1)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知识点索引(1)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第一节教育概述(2)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及发展(11)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8)强化练习(30)第二章教育的功能(34)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34)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35)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39)第四节教育功能的限制(44)第五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45)强化练习(48)第三章教育的目的(50)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50)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54)第三节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56)强化练习(60)第四章教师与学生(62)第一节教师(62)第二节学生(69)第三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74)强化练习(78)第五章课程(80)第一节课程概述(80)第二节新课程改革(96)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101)强化练习(105)第六章课堂教学(107)第一节教学概述(107)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139)第三节教学策略(151)强化练习(157)第七章学校德育(159)第一节德育概述(159)第二节德育过程(163)第三节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67)强化练习(173)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75)第一节班级概述(175)第二节班级管理(180)第三节班主任(187)附录(194)强化练习(195)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98)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98)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205)强化练习(213)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15)第一节学习概述(215)第二节学习理论(220)强化练习(235)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与遗忘(238)第一节学习迁移(238)第二节记忆的概述(243)第三节遗忘的概述(246)强化练习(249)第四章学习策略(251)第一节学习策略(251)第二节知识的学习(257)第三节技能的形成(262)第四节解决问题概述(268)第五节品德的形成(272)强化练习(277)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80)第一节学习动机(280)第二节归因与学习(287)第三节注意(291)强化练习(294)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296)第一节人格差异与教育(296)第二节认知风格差异(300)第三节学困生的教育(304)强化练习(306)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08)第一节心理健康(308)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315)强化练习(317)第三部分|教育法学第一章法与教育法(320)第一节法的概述(320)第二节教育法概述(323)强化练习(327)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329)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概述(329)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331)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内容(333)强化练习(335)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337)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概述(337)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340)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342)强化练习(344)第四章教育法律过程(346)第一节教育立法(346)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349)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353)第四节法律制裁(356)强化练习(358)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360)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360)第二节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363)第三节侵权责任(365)强化练习(369)第六章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372)第一节学生权利(372)第二节学生权利的维护(373)第三节学生伤害事故(375)强化练习(383)第七章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385)第一节教师权利概述(385)第二节教师权利的维护(387)强化练习(388)第八章教育法律救济(389)第一节教育法律救济概述(389)第二节教育行政申诉制度(391)强化练习(393)附录(394)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论(426)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426)第二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30)强化练习(434)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435)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435)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436)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438)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442)附录(444)强化练习(446)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47)
免费在线读
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4.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的劳动复杂性特点。() 6.课程是经验的观点认为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8.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9.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10.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11.家长可以与孩子定下不按时完成作业就不能上网的规则,以控制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 12.一般而言,内部动机的作用比外部动机的作用稳定、持久。() 13.奥苏贝尔把动机分为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14.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 15.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16.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17.如果学习者把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败的期望。() 18.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19.技能没有好坏之别,习惯有好坏之别。() 20.参加进修或接受其他形式的培训是教师应依法履行的义务。() 2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批评教育无效者,可以开除。()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23.我国实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三级学校教育制度。() 24.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有调节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下列对教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B.有活动场地的 C.有具体活动内容的D.有活动工具的 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 C.《尚书》D.《孟子》 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说明学生是()。 A.具有独立人格的人B.主动学习的人 C.需要接受教育的人D.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5.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的要求是()。 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6.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 7.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能力。 A.教学B.表达 C.研究D.管理 8.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属于()。 A.显性课程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D.学科课程 9.使“课程”成为教育科学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 C.赫尔巴特D.杜威 10.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培养价值观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讲授法C.练习法D.陶冶法 1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 C.劳动教育D.道德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间接经验B.生产活动 C.直接经验D.生活经验 13.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实现所产生的结果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替代学生学习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课堂纪律的强化 14.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文化体育、校园礼仪及班会社团等各种活动,培养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D.心理咨询法 15.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条件的复杂性,给课程设计的执行者一定的自主空间,保证他们能够主动、灵活地落实课程计划。这体现了课程计划设计的()原则。 A.基本性B.基础性 C.开放性D.整体性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的这段话运用到教学上,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7.学生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时,大多以及格为过关标准,所以很多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思想去备考。这体现的评价是()。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 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 18.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教学目的B.教学方法 C.教学进程D.课的类型 19.语文测验试题的语句超出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那么该测验属于()。 A.低效度测试B.低信度测试 C.低难度测试D.高区分度测试 20.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著名论断的科学家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 C.布鲁纳D.维果茨基 21.李老师觉得学生小明有潜力,于是在上课时喜欢让他回答问题且总是对他的答案给予肯定。同时,李老师也会私底下夸小明表现好,以激励小明认真学习。但如果李老师有一段时间忽略了小明,小明就会表现出消极的学习状态。小明的认知方式属于()。 A.沉思型B.场独立型 C.冲动型D.场依存型 22.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质量并没有改变时,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了()。 A.平衡性B.同化性 C.顺应性D.守恒性 2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孩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恰当的安排应该是()。 A.让孩子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24.周末,小明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后,被允许玩半小时电子游戏。这种强化方式是()。 A.负强化B.正强化 C.消退D.惩罚 2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A.试误B.建立暂时神经联系 C.理解D.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 26.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的()。 A.联结-试误说B.完形-顿悟说 C.认知-目的说D.认知-发现说 27.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B.智力活动 C.信息输入D.心理变化 28.某生观看电影《战狼》后,对军人产生了敬佩之情,立志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属于()。 A.态度的学习B.智力技能的学习 C.运动技能的学习D.言语信息的学习 2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①会打球 ②个子越长越高 ③风沙吹进眼睛自然流泪 ④小孩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感到害怕 ⑤儿童理解了“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③④ 30.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3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D.没有规律 32.早晨起床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比课间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要好,这是由于()。 A.记忆的准确性B.记忆的恢复性 C.无倒摄抑制D.无前摄抑制 3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4.国家乒乓球队的健儿们团结拼搏,为祖国和人民赢得金牌。这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D.记忆的道德情感 35.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禁止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建领事馆”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字,并用“前进宾馆”帮助自己记忆。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自我提问法B.位置记忆法 C.视觉联想法D.谐音联想法 36.内部学习动机是心理结构中最自觉、最稳定、最有效、最持久的学习动机。下列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老师说考试得满分就带学生去参观海底世界 B.能够在全校师生面前上台领奖是件很光荣的事 C.将来考个好学校,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 D.好好学习能增长知识,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37.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有积极作用,“哪怕生病,小王的学习计划也从不间断”。在此体现出学习动机的()。 A.激活作用B.指向作用 C.维持作用D.强化作用 38.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心不在焉,教师突然加重语气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知觉B.想象 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 39.当一个人的数学学得好时,往往别人会认为他的物理、化学也学得很好。这种现象被称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 40.下列有关心理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焦虑症是一种精神疾病,焦虑对人的心理健康没有好处 B.各国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一致的界定 C.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客观的、不变的 2019年4月2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教育公共基础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凯洛夫主张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理解教材。() 3.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 4.自然后果法主张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不干预、不强迫,由儿童的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对其进行惩戒。() 5.要素主义主张学校应该设置名著课程,因为名著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6.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动互补、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学生对通过亲身探索、体验等方式获得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牢固,所以要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学应以直接经验为主。() 8.“单元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碎片化——“课时主义”的超越,主张教师上某一节课时必须“瞻前顾后”。() 9.与低等动物相比,高等动物出生时本能反应较少,行为的后天成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更大。() 10.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小动作向大动作发展的规律。() 11.“认生”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要尽量避免幼儿出现“认生”。() 12.小班的幼儿能分清白天、黑夜,到了大班他们才学会看整点、半点、日历。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3.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改变人的态度的先决条件。() 14.对一盘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率或复盘超过六成,而业余棋手不到两成。这充分说明加工深度对记忆容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5.小轲看到童童通过努力使语文成绩提升了8个名次,为此大受鼓舞,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努力,语文成绩也能有大的进步。这一案例中,小轲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受到了间接经验的影响。() 16.心理健康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实施者的努力程度和教育水平。() 1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的教育是指义务教育,不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18.某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属于地方性教育法规。() 19.某高三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批评教育,在网上公开辱骂老师,造成恶劣影响,被该老师起诉至法院。这一法律关系中,学生是客体,老师是主体。() 20.在我国,教育立法程序中,最后一个步骤是通过法律。() 21.过错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22.小瑞经常因为没有按时完成学校的作业被父亲暴打。班主任在与小瑞父亲多次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小瑞向法院申请撤销其父亲的监护人资格。() 23.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师职业劳动产生之后逐渐形成的。() 24.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说明在教育中教师的言传胜于身教。()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服从社会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主张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A.马斯洛夸美纽斯B.涂尔干福禄贝尔 C.柏拉图孔德D.萨特利托尔诺 2.下列选项与孔子的教育实践不符的是()。 A.学思结合B.有教无类 C.举一反三D.“六艺”教人 3.下列语句蕴含的教育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4.下列教育起源论和倡导者匹配正确的是()。 A.教育的模仿说——斯宾塞B.教育的本能起源说——孟禄 C.教育的需要起源说——杨贤江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沛西·能 5.一次数学公开课上,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看手表。听课的朱老师称赞到:“时间把握得非常好。”王老师也如释重负地说:“教案上写的问题总算讲完了。”由此可见,王老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 A.表现性目标B.生成性目标 C.结果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 6.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 A.学校中心B.活动中心 C.教材中心D.课堂中心 7.某小学借助该地特有的醒狮、龙形拳等非遗项目,由该校体育教师集体开发了“醒狮表演”和“龙形拳”的课程,并定期在学校开展“我是小小传承人”的系列活动。该课程属于()。 A.校本课程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D.地方课程 8.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9.下列教育家与其著作对应有误的是()。 A.洛克——《教育漫话》 B.赫尔巴特——《教育学》 C.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D.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10.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下列被形式教育论认为最有发展价值的学科是()。 A.数学B.物理 C.化学D.生物 11.孟子提出的“盈科而进”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12.语文老师在讲生“灭”的时候,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火渐渐地熄灭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实验法 C.演示法D.练习法 13.下列不属于情绪教育与辅导目标的是()。 A.认识识别情绪B.情绪沟通和熏陶 C.管理调控情绪D.压抑负面情绪 14.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或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级,教师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 C.分层教学D.小班教学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反映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具备()。 A.高尚的师德B.精深的专业知识 C.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D.积极的专业情意 16.当学生遇到成长的烦恼时,经常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说明教师是()。 A.社会的代言人B.知识的传播者 C.学生的领路人D.教学的主体 17.班干部选举会上,刘老师对学生说:“班干部的选举结果,取决于每位同学手中神圣的一票。”由此可见,刘老师的管理方式属于()。 A.仁慈型B.民主型C.专制型D.放任型 18.上语文课时,高老师发现坐在后排的李同学趴在桌上睡觉后没有立即叫醒他,而是借朗诵课文的时候,边读边走到他身边,轻轻拍醒他,然后回到讲台上。班上同学都在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朗读,没有发现当时这一幕。高老师这种课堂纪律管理方法属于()。 A.正面提醒法B.提问法 C.非言语控制法D.疏导法 19.小伟同学在观看了学校组织播放的电影《战狼》之后,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为国家而努力学习的愿望。该学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B.说服教育法 C.心理咨询法D.品德评价法 20.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建设B.教师集体的建设 C.班委会的建设D.班集体的建设 21.下列关于心理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受人类实践活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