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0708丛书名: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幼儿教育综合知识》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的师资和图书研发人员依据江西省幼儿教师统一公开招聘考试的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严格依据考试真题情况和考试大纲编制。该教材内容较全面,知识点逻辑顺序清晰,章节内容合理地归类整理,针对性的帮助考生解决疑难问题。2.讲解精炼,重点突出,便于理解、记忆。全书详细讲解了考试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逻辑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本书采用双色设计,对重要的知识、概念加下划线标识,重点难点一目了然。正文中还配有真题和知识拓展,以强化理解并补充知识。关注移动自习室还有大量的备考资料帮助学习。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幼儿教育综合知识》依据考试真题情况和考试大纲编制,包括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践工作指导、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工农五个部分。正文前设有备考指导,对考试情况进行了详细了介绍。每一章节都有大量的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强化练习,帮助考生复习。
目 录
目录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2)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特点(2)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及作用(4)强化练习(7)第二章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理念(9)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概述(9)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与师德(11)强化练习(15)第一章学前儿童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18)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8)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27)强化练习(33)第二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36)第一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36)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46)强化练习(51)第三章 学前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54)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54)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60)强化练习(69)第四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与意志的发展(72)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72)第二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81)强化练习(84)第五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86)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个性(86)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89)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92)强化练习(96)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99)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依恋(99)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106)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115)强化练习(118)第七章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121)强化练习(124)第八章 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126)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126)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130)强化练习(135)第九章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137)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概述(137)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趋势(141)强化练习(143)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146)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146)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内容分析(153)强化练习(158)第二章 幼儿园环境(160)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概述(160)第二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指导(161)强化练习(165)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167)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概述(167)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169)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性策略(172)强化练习(176)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178)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内容(178)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原则及方式(182)强化练习(186)第五章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及实践指导(188)第一节 幼儿园区角活动概述(188)第二节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189)强化练习(196)第六章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指导(198)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概述(198)第二节 游戏环境的规划(205)第三节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及介入策略(207)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观察的内容与方法(216)强化练习(218)第七章 幼儿园其他工作的实践指导(221)第一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221)第二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227)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238)强化练习(240)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与生长发育(244)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概述(244)第二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247)强化练习(250)第二章 学前儿童常见病、传染病及预防(252)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病及预防(252)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261)强化练习(269)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疾患和问题行为及预防(271)第一节 紧张状态与学前儿童的身心适应(271)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预防(275)强化练习(284)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287)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营养(287)第二节 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293)强化练习(295)第五章 托幼机构环境与保教活动卫生(298)第一节 托幼机构环境卫生(298)第二节 托幼机构的生活制度(304)第三节 托幼机构保教活动中的卫生(309)强化练习(313)第六章 托幼机构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315)第一节 托幼机构的安全(315)第二节 儿童意外事故与处理(320)强化练习(326)第七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328)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328)第二节 托幼机构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30)强化练习(332)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34)强化练习(341)第二章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43)强化练习(347)第三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49)强化练习(371)第四章 学前教育主要政策法规(374)强化练习(413)成师直通车定制协议班(415)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16)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特点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2015年江西真题】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A.行为准则B.教育规律 C.社会公德D.社会规则 【答案】A。 二 教师职业道德构成及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等内容构成。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就是指导教师调整行业内人与人之间、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社会整体或国家之间利益关系的指导原则。它反映了教师职业所应承担的一定的社会责任、应履行的社会义务,以及承担责任、履行义务所应享有的社会权利,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类型社会道德的最根本标志。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人们应当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明确阐释,具体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活动的认识和实践,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把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自觉地转化为内心的要求和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教师。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收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境界的高层次性 由于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社会的高期望值,从总体上说,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较高的层次上。 首先是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期望和要求的高层次性。教师的劳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哪个职业比它更受社会众多对象的关注。我国封建社会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共排次第。英国把社会分成十七个阶层,而教师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些都说明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特殊的社会作用,将它视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因此,社会在道德上自然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其次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导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育人,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教师的只言片语、举手投足,时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不仅要具有一般公民应有的道德意识,体现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要求,又要体现先进分子的道德建设要求,要把道德建设的广泛要求和先进要求统一于一身。 2.意识的自觉性 教师因职业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职业道德意识上的更高的自觉性。意识自觉性是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的基矗 教师道德意识与其他职业道德意识相比具有更强的自觉性。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劳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灵活性。从教师劳动的时空看,教师工作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比如,教师备一节课可能花几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也可以花5分钟、10分钟草率了事。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备课、改作业、家访、进修、做学生思想工作或开展各项活动;也可在上班时间闲聊、自由外出。教师在教育中抱怎样的劳动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品行,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感和内心的自我监督。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意识上有高度的自觉性,时时处处都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3.行为的典范性 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榜样作用。 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个性的,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活动态度,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决定了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 4.影响的深远性 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将给学生留下深刻久远的影响,有时甚至伴随学生的一生。 教育劳动的效果是滞后的、间接的、潜在的,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教师道德影响的“深”,表现在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形成一个美好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道德影响的“远”,表现在教师道德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是影响其终身。 1.【2018年江西真题】卢梭在《爱弥儿》中对教师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的特点。 A.境界的高层次性B.影响的深远性 C.行为的典范性D.意识的自觉性 【答案】C。解析:卢梭的话强调的是教师的模范作用,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行为的典范性的特点。 2.【2015年江西真题】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影响的深远性、行为的典范性、意识的自觉性及()。 A.知识的专业性B.境界的高层次性 C.道德的高尚性D.技能的示范性 【答案】B。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及作用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在这一核心的指导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就是把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把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对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幸福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将其转化为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实际行动。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将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原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依据: 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2.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3.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人民教师道德的实质和核心。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原则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 2.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是教师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必然要求。 3.要有公而忘私的品格。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毫不犹豫地舍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要有搞好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这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技能技巧,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育民主原则 教育民主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教育民主原则是根据人的需要提出来的。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尊严、有个性、有独立自主性的,有受人尊重的需要,有发言的权利。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民主原则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2.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2018年江西真题】教育民主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具体要求是()。 A.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 B.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C.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D.以上都是 【答案】D。 (三)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人道主义首先是一种道德伦理原则,是针对非人道、非人性而言的。作为一种道德精神,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在价值领域里确立了“人是目的”这一根本的道德原则。它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保障人的权利。 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参与者都有约束力。 将人道主义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 1.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 2.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 3.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1.尊重每一个学生。 2.关心每一个学生。 3.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爱人。 4.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教育作用 1.对教师的教育作用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培养教师道德信念,形成教师的职业风范,塑造教师的理想人格,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师德水平,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师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即构成了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在学生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的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2019年江西真题】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 A.教育作用B.导向作用 C.评价作用D.示范作用 【答案】A。
评论
还没有评论。